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酸枣8个种源的早期表现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南方6个省8个地点的种子为度材,研究发现南酸枣在种子形态,种子大小、苗期生长节律和造林初期生长量上均存在种源差异。西部种源种子明显小于东部种源,偏南部种源的苗木生长停止期较迟,江西会昌种源生长最佳,其2年生幼林树高和胸径生长量超过试验群体平均值的11.75%和8.21%,南酸枣幼年期生长迅速,在优良圃地条件下育苗密度不宜超过每公顷10.8万株。  相似文献   

2.
将2013年11月采集江西官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和江西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的毛红椿种子,2014年4月进行田间播种育苗实验,研究浸种时间对不同种源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浸种时间下,官山种源的发芽率和苗高均大于九连山种源,但地径生长显著小于九连山种源;20 h浸种能显著提高毛红椿种子的发芽率和幼苗高生长,但对径生长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不同种源无患子苗期生长性状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9个种源90个家系的无患子(Sapindus mukorossi)种子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长乐林场进行苗期试验,结果表明,无患子1年生苗生长期可分为生长初期、速生期和木质化期,地径生长高峰期晚于苗高生长高峰期。方差分析表明,不同种源、不同生长时期苗高和地径生长性状差异较大,呈极显著水平。相关性分析显示,苗高生长性状与种源地纬度呈显著性负相关,南部种源苗期生长性状明显好于北部种源,初步选择出江西上犹、浙江龙泉、江西宜丰3个优良种源,上犹7号、上犹8号、上犹9号、宜丰1号、宜丰6号、龙泉4号和龙泉10号共计7个优良家系。  相似文献   

4.
无患子种源引种苗期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表明,无患子不同种源的种子发芽特性与纬度有密切的负线性相关性,纬度最低的云南昆明的种源发芽最早,纬度最高的浙江杭州的种源发芽最迟。无患子种源树高年生长节律受产地纬度的影响,江西九江的种源前期生长率最高,后期生长率最低;福建永安的种源前期生长率最低,后期生长率最高。无患子种源封顶和生长期与纬度呈显著的负相关,浙江杭州的种源封顶时间最早,生长期短,云南昆明的种源封顶时间最迟,生长期长。  相似文献   

5.
在浙江磐安以湖南道县的中间型2年生厚朴实生苗为嫁接砧木,以收集的湖南、湖北、江西、广西、浙江、福建、贵州等种源地厚朴优树的枝条为接穗,用嫁接的方法开展了厚朴种质资源保存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嫁接苗中,来自湖南桑植、广西融水、湖南安化等3个种源的嫁接成活率较高,嫁接后新稍生长较旺盛;湖南桑植种源嫁接苗苗高、地径生长量突出,广西融水、湖北利川种源嫁接苗叶片生长较好,江西庐山种源嫁接苗根系生长较好,贵州习水、江西庐山、广西融水种源嫁接苗生物量较大;中间型厚朴与中间型及凹叶型厚朴嫁接亲和性较高,且嫁接苗生长良好,适合用嫁接方法对其种源进行保存。  相似文献   

6.
三尖杉不同种源苗期生长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14个三尖杉种源和篦子三尖杉苗期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三尖杉和篦子三尖杉幼苗生长曲线均趋直线,整个生长过程中没有明显的停滞期;14个三尖杉种源和篦子三尖杉生长曲线可分为Ⅰ、Ⅱ两种类型,其中江西崇义、上饶,福建明溪,安徽黄山,广东午远5个种源1年生苗生长曲线属Ⅰ型,该类型整个生长期生长较快,但在前期生长较缓慢,后期有一明显相对生长迅速期;江西修水、井冈山,贵州黎平、从江,云南石屏,河南洛阳,四川峨嵋,湖南绥宁,湖北恩施9个种源1年生苗生长曲线属Ⅱ型,其整个生长期生长速率均保持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没有明显可区分的相对生长迅速期;篦子三尖杉生长曲线接近Ⅱ型,介于不同种源三尖杉之间。对14个三尖杉种源和篦子三尖杉1年生苗生长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三尖杉种源间幼苗生长量存在极显著差异,种源与试验地的交互作用也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种源间的苗高生长差异较大,生长量最大的为安徽黄山种源,1年生苗高为18.60 cm,生长量最小的为湖南绥宁10.90 cm,篦子三尖杉1年生苗高生长量为11.00 cm。  相似文献   

7.
红楠种源苗期生长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江西九连山、宜丰官山、井冈山、德兴红楠种源苗期生长节律、种源间生长差异及生物量分布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4个种源生长节律相近,均为一个生长高峰;九连山种源表现最好,苗高、地径分别大于种源平均数34.39%、64.16%,表明种源选择可获得明显的增益效果;苗木不同器官间生物量分布的比率是相对稳定的,不因苗木生长量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8.
渭北黄土高原杜仲播种育苗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渭北黄土高原虽是杜仲的适生引种区,但由于少雨缺水,育苗比较困难。为了解决这一地区杜仲的育苗技术问题,加快杜仲发展,1985-1986年我们在永寿县苗圃进行了杜仲播种旱地育苗试验。现将试验结果初报如下。一、试验内容与布设试验内容有:(1)种源育苗试验;(2)不同播期试验;(3)杜仲苗木年生长规律研究。  相似文献   

9.
引进江苏沭阳、湖南怀化、江西信丰、广东普宁等四个木油树种源,在海南省海口市进行播种育苗试验,对四个种源种子的萌芽期及幼苗的生长情况进行观测、研究。通过数据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江西种源的木油树幼苗生长速度较快;5~8月份为木油树幼苗的快速生长期,在此期间应加强苗木的肥水管理  相似文献   

10.
在马尾松中心产区之一的闽西地区,利用5个马尾松优良种源在肥力中等立地上设置的种源与密度互作9年生试验林测定材料,初步研究优良种源生长对初植密度的反应式样和互作效应.结果表明,5个参试优良种源对初植密度的反应差异很大,江西崇义和福建武平种源生长对初植密度反应敏感,广西岑溪和广东高州种源生长对初植密度反应较小,而广东信宜种源的生长反应则一般.比较分析发现,广西岑溪、广东高州、广东信宜3个南部种源在1.5 m×2.0 m初植密度下树高和胸径生长量大、单位面积蓄积量高,适宜较高初植密度短周期经营,但也可在2.0 m×2.5 m较稀初植密度下实现大径材培育目标.江西崇义和福建武平两个中部种源在2.0 m×2.0 m中等初植密度下生长表现最好.马尾松种源生长分化与初植密度有关,在较密和较稀初植密度下种源生长分化较大,密植似可提高早期选择效果.研究还发现,种源×初植密度、区组×种源×密度互作显著,应针对不同立地和种源设计不同的初植密度,实现优良种源与初植密度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1.
杉木两水平双列杂交子代生长性状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对23年生杉木种源间和种源内两水平双列交配设计的90个杂交组合子代测定林的树高、胸径、材积3个生长性状的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江西×湖南和湖南×福建种源组合在23年生时3个生长性状中的总配合力表现均排在前3位;江西×福建种源组合在23年生时胸径性状的总配合力表现最优;江西(全南12)×湖南(靖县21)家系组合在23年生时3个生长量性状中的总配合力表现均排在第1位。  相似文献   

12.
江西省杉木优良种源推广获显著成效江西省于1976年—1680年先后两次参加全国杉木全分布区地理种源试验,通过多性状综合评定,选出广西融水,湖南会同、江华,贵州锦屏,福建建瓯,江西遂川、铜鼓等适于本省生长的速生丰产优质种源(区),其中融水、会同、锦屏等...  相似文献   

13.
以湖南怀化、浙江湖州、安徽滁州、江苏南京和江西赣州等5个大叶榉种源为材料,比较了大叶榉不同种源苗期及造林早期的生长表现。结果表明:大叶榉苗期和造林早期生长优势明显,显著高于杉木、马尾松和湿地松等速生丰产树种同期生长的行业标准;不同种源间除苗期高生长有显著差异外,造林早期各种源间的生长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对本省5个光皮桦种源进行了苗木培育试验,同时又引进广西老山、江西鹰潭、安徽黄山等3个省外种源苗木,在长汀县羊牯乡建立了试验林,进行了幼树的生长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光皮桦不同种源的苗木呈现出慢-快-慢的生长节律,不同种源间的苗高生长差异显著。光皮桦不同种源的幼树生长差异明显,其中广西老山和福建顺昌种源生长快。光皮桦不同种源的不同个体生长差异很大,初步筛选出10株优良单株,树高、胸径、材积平均达8.4m、7.3cm、0.02043m^3,比总体平均值增加了40%、58.7%和187.3%。  相似文献   

15.
对大坑山林场乐昌含笑(Michelia chapensis)种源试验林7 a生观测数据分析表明:树高、胸径、材积、树干通直度、叶片大小、树冠浓密度和冠幅等7个性状在种源间均存在较大的差异;树高、胸径、材积、叶片大小和树冠浓密度等性状在种源间差异达极显著(P0.01)或显著水平(P0.05);生长性状的种源遗传力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形质性状种源遗传力处于中等水平,材积的遗传变异系数最大(16.06%);以材积为选择目标,选出6个速生种源包括仁化长江、江西上犹、江西全南、湖南资兴、南雄帽子峰、江西崇义,增益介于11.1%~35.1%,主要集中分布在广东和江西交界的多个县市。  相似文献   

16.
《江西林业科技》1994,(3):28-34
杉木地理种源群体间存在着明显的性状变异,利用变异选择出广西融水,湖南江华,贵州锦屏,广东乐昌,江西全南,湖南会同等优良种源,可使苏南低山丘陵地区杉木林蓄积量增加20%以上;广西贺县,广西浦北,广东信宜,江西铜鼓等初期生长快对结实量多的种源,可用于短轮伐小径材,橡材作业,以春早期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7.
木荷地理种源苗期性状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采自6省(区)37个木荷种源种子进行了苗期试验,结果表明:木荷种源间苗高、地径、生物量有着极显著的差异,且有较高的广义遗传力。木荷苗高生长以8-9月份为速生期,这时期的生长占年生长的50%~56%,苗高和地径生长与纬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说明通过木荷种源选择,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并初步筛选出广东开平、阳山、韶关,福建华安,江西上犹等苗期生长表现突出的种源。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15年生的21个地理种源闽楠试验林的林分生长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闽楠不同地理种源间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生长存在极显著差异,这些差异受到极强遗传力控制。以15年生单株材积为指标,选出福建永安、明溪沙溪、福建尤溪、江西泰和、江西宜丰等5个优良地理种源,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均值分别为8. 68 m、8. 16 cm和0. 026 5 m~3,遗传增益分别为49. 20%、58. 11%和170. 45%。这些优良种源可选择用于闽楠珍贵用材林造林。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ARC/INFO地理信息系统结合趋势面分析,对福建省大田桃源林场引种的25年生的89个马尾松种源的树高、胸径、材积的地理变异进行空间分析和基于GIS的表述。研究结果表明:各种源树高生长的趋势面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福建、江西、湖南的南部,广西的东部及广东。各种源胸径和材积生长的趋势面高值区在广西中部、南部,广东、福建和江西三省交接地带。从上面的结果可以看出,马尾松的高产种源主要分布在我国广西的中南部和广东、福建和江西三省交接地带。这为马尾松种源的合理区划和种子调拔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杉木地理种源群体间存在着明显的性状变异.利用变异选择出广西融水、湖南江华、贵州锦屏、广东乐昌、江西全南、湖南会同等优良种源,可使苏南低山丘陵地区杉木林蓄积量增加20%以上;广西贺县、广西浦北、广东信宜、江西铜鼓等初期生长快。对结实量多的种源,可用于短轮伐小径材、椽材作业,以利用其早期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