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赵国舂 《中国农垦》2012,(12):73-77
在北大荒新闻界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1962年,一直关心《农垦报》的王震将军,在给《农垦报》驻场记者张惟的信中,鼓励他多给《农垦报》写稿,反映转业官兵开发北大荒的生动的劳动业绩。  相似文献   

2.
北大荒原来泛指我国东北的亘古荒原,现在成了黑龙江垦区的代名词。在50多年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几代拓荒者承受着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在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还创造并培育出以“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为主要内容的北大荒精神。北大荒精神是北大荒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北大荒精神与黑龙江农垦事业同生、同育、同发展,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北大荒精神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之更加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垦》2008,(4):7-10
2008年4月11日,是王震同志诞辰100周年。在这个重要的日子里,广大农垦人深切缅怀和思念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的卓越的领导人、新中国农垦事业的奠基者、开拓者和领导者。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垦》2011,(6):2-2
伴随着新中国农垦事业的发展与壮大,《中国农垦》杂志走过了60年的光辉岁月。《中国农垦》杂志的前身是《机械化农业》,1951年10月创刊,1957年7月更为现名,朱德同志题写刊名。  相似文献   

5.
赵国春 《中国农垦》2012,(11):77-80
赞扬徐先国的诗歌《永不放下枪》十万转业官兵中的一员徐先国,写出的《永不放下枪》的诗发表于1958年5月7日的《人民日报》上,这反映十万转业官兵心声的18行诗句,曾得到了王震将军的赞扬。1958年3月,号称十万转复官兵的垦荒队伍已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垦》2011,(7):3-3
伴随着新中国农垦事业的发展与壮大,《中国农垦》杂志走过了60年的光辉岁月。 《中国农垦》杂志的前身是《机械化农业》,1951年10月创刊,1957年7月更为现名,朱德同志题写刊名。2005年1月,《中国农垦》杂志与(《中国农垦经济》杂志全面整合,新《中国农垦》面世,成为指导农垦工作的工具,展示农垦形象的窗口,沟通农垦内外信息的桥梁,探讨农垦发展理论的阵地,弘扬农垦文化的载体。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北大荒酿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农垦哈尔滨分局下属的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机场路十三公里处,主要以高梁、小麦为原料酿造、加工、销售北大荒牌系列白酒,是黑龙江省较大的集生产、开发、销售、技术服务于一体的股份制酿酒企业。集团下设佳木斯、四川崇州、哈尔滨三个子公司,公司占地总面积20万平方米。  相似文献   

8.
创建农场是中共中央的战略决策,虽然1947至1949年创建的一批农场名称消逝了,但它们永远地刻在了北大荒农垦事业的历史丰碑上.  相似文献   

9.
在黑龙江省八五九农场,有位青少年尊敬和爱戴的耄蕈老人——他就是开办家庭教育院的85岁老人马春茂。  相似文献   

10.
王震曾是党和国家卓越的领导人。战争时期,他是驰骋沙场、骁勇善战的英雄;和平年代,他又是新中国农垦事业的奠基人、开拓者和领导者。他常年居住在首都,同样关心和支持并且亲自过问和解决过许多北京农垦建设发展上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1.
20多年前,我们北大荒文联一行前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考察。在兵团文联举办的联欢晚会上,主持人为我们报了一个节目,点名让我和考察团的一位女同志合唱一个"北大荒啊,真荒凉,又有兔子又有狼,就是缺少大姑娘……"这是很久以前在北大荒流传的一首民谣,在电影《老兵新传》中曾被作为插曲。尽管这个主持人并无恶意,但我还是觉得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他可能看过电影《老兵新传》,但他对北大荒的印象还停留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于是,我立即予以更正:"我们唱一首《北大荒人的歌》。"  相似文献   

12.
兔年,正月初一,清晨六点。爆竹的“噼啪”声响得急促而突然。  相似文献   

13.
张昱 《现代农业研究》2019,(10):148-150
从荒芜辽阔的“北大荒”建设成现代农业领域航母的“中国饭碗”,是北大荒精神铸就了 这样的大荒奇迹。三代北大荒人孕育出“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 神集中展现了最强烈的时代活力和生命力,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北大荒人为中国现代农业的发 展艰苦创业、努力拼搏。如今,面对二次创业的新征程,北大荒人与时俱进,深化垦区集团化、农 场企业化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努力 形成我国农业领域的航母。血与火铸就的北大荒精神历久弥新,其时代内涵一直不断更新,鼓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当年“三河道建场指挥部”副指挥、曾担任过三河道农牧场场长、哈达图牧场党委书记的马云峰在建场初期的工作、生活情况,探寻老一代农垦人雪雨风霜的战斗足迹,一个雪后的早晨,我坐着大巴车行进在老“三河道”上,前往拉布大林去采访老场长马云峰的长子马维民。翻开马云峰的档案,他无论走到哪里,都没有离开过农垦事业,他把青春和汗水都奉献给了他挚爱的黑土地。上世纪50年代,国家为屯垦戍边和解决粮食问题,在呼伦贝尔大草原大规模开发建设国营农牧场,从各地调入建设者。1955年5月马云峰从老家昭乌达盟调到了呼伦贝尔国营农牧场管理局苏沁牧场工作,此后便与农垦结下了一生的情缘。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垦》2015,(3):79-80
<正>农垦是在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决策和领导下、在国家大规模投资开荒建场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特殊组织。六十多年来,经过几代农垦人的艰苦奋斗,农垦系统在昔日荒无人烟的荒原、戈壁、滩涂上,创建了一大批国有农场和大型农产品生产基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农垦系统牢记党中央重托,不断强化国家使命和历史  相似文献   

16.
张弛 《中国农资》2011,(14):18-18
A化肥直供直接解决了最后的一公里 据侯培超介绍,农资公司作为北大荒集团的二级企业,主要负责农资的流通供应业务。从2009年伊始,农资公司就以化肥直供为切人点,探索渐进实现主要农业生产资料直供的新模式。当年公司为集团直供农资(化肥)25万吨.  相似文献   

17.
钱建设 《中国农资》2014,(26):18-18
我们借着上期耶则瑞士某银行的故事,说说品牌故事的重要特点——它是活的,会四下传播,并在传播中加工、变形。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中,国民党政府对陕甘宁边区实行包围封锁,边区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困难。为了粉碎封锁,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在党中央和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和“生产自给”的号召下,边区军民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在这场运动中,八路军留守部队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张玉枢 《中国农垦》2013,(11):71-72
走进今日的大兴安岭垦区,你将看到欣欣向荣的可喜景象;走进农垦人家,你会看到幸福的一张张笑脸,感受到美满富足的愉悦心情.我们通过5个家庭的故事,来看一看他们的农垦生活.单洪山:经营规模田,日子过得甜秋高气爽,豆海翻金.单洪山站在自家院里如山的大豆堆前合不拢嘴,他手拄木锨,望着儿子刚刚盖起的楼房,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相似文献   

20.
星罗棋布于祖国大地的江河湖海、草原、田野、森林和果园,黑土、红土、黄土交织勾勒出的优美、恢宏、壮观的画卷,触目皆有农垦浩瀚的风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