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链格孢菌毒素细交链孢菌酮酸对空心莲子草的致病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空心莲子草离体叶片和植株为材料,采用离体叶片针刺法及离体植株培养法研究链格孢菌毒素细交链孢菌酮酸对空心莲子草的致病性。结果表明,细交链孢菌酮酸对空心莲子草叶片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在31.25 ~ 500.00 μg/mL浓度范围内,随着毒素浓度的升高,空心莲子草叶片的病斑直径增大,500.00 μg/mL时为2.41 mm;浓度为20.00 μg/mL时,毒素对空心莲子草植株不同部位叶片的致病性存在差异,对幼嫩的顶部叶片致病性较强;细交链孢菌酮酸对空心莲子草植株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抑制强度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与对照相比,当浓度达到125.00 μg/mL时,毒素对植株生长的长度、鲜重及平均根长的抑制作用达到显著水平,浓度达到250.00 μg/mL时,植株的生根数也受到显著抑制,在最高浓度500.00 μg/mL时,植株处于零生长,生长长度和生根数均为0,鲜重为负增长,达-0.77 g。本研究表明细交链孢菌酮酸具有开发为防除空心莲子草生物源除草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链格孢菌为空心莲子草最具开发潜力的生防菌之一。通过室内生物测定的方法比较了链格孢菌不同菌株对空心莲子草的致病性,并测定了培养基、温度及pH值条件对强致病菌株菌落生长和产孢的影响,优化了其培养条件。结果表明,菌株J-14的致病性最强,其次为菌株MS613、ZL500和PEC,而菌株ML03的致病性最弱,其所产生的病斑直径仅为J-14的22.12%。菌株J-14在空心莲子草茎叶煎汁培养基(ADA)上菌落生长和产孢量较高,培养5 d后其菌落直径和产孢量分别为5.800 cm和519.374×106个;温度20~30℃及p H值6.5~8.5是其菌落生长和产孢的适宜温度和酸碱度,且最适温度和p H值分别为25℃和7.5。由此可见,菌株J-14对空心莲子草具有较强的致病性,ADA培养基、25℃和pH值7.5是其最佳培养条件,为将J-14菌株开发为空心莲子草生防菌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测定使它隆、农达、农思它、盖草能等除草剂对莲子草假隔链格孢(Nimbyaalternantherae)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抑制作用的基础上,研究了使它隆和农达与莲子草假隔链格孢混用防除空心莲子草的可能性实验结果表明:在1000倍的浓度下几种除草剂对该菌菌丝生长的相对抑制率依次为农思它(955%)>盖草能(80%)>使它隆(694%)>农达(445%);对孢子萌发则只有农思它稍有抑制作用(174%),其它3种均无抑制作用;2000倍的使它隆和农达分别与40g/L菌丝(湿重)的莲子草假隔链格孢菌丝悬浮液等量混合比单纯使用除草剂或菌丝悬浮液的除草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以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成株为材料,采用植物抗性生理分析测定技术研究了链格孢菌毒素细交链孢菌酮酸对空心莲子草叶片细胞膜透性、叶片内MDA含量、SOD、POD和CAT酶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空心莲子草叶片经细交链孢菌酮酸处理后,细胞膜透性随着细交链孢菌酮酸浓度的增加而增高,MDA含量在500μg/ml以下,随着毒素浓度的增加而升高,500μg/ml以上,又有所下降;随着细交链孢菌酮酸浓度的升高,SOD、POD、CAT活性下降,与对照相比,在1 000μg/ml时,SOD、POD和CAT活性达到最低,分别比对照(CK1)活性降低了86.24%、72.72%和82.05%。可见,细交链孢菌酮酸可严重降低空心莲子草叶片的生理生化活性,显示了其生防潜力。  相似文献   

5.
在测定使它隆、农达、农思它、盖草能等除草剂对莲子假隔链格孢(Nimbya alternantherae)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抑制作用的基础上,研究了使它隆和农达与莲子草假隔链格孢混用防除空心莲子草的可能性,实验结果表明:在1000倍的浓度下几种除草剂对该菌菌丝生长的相对抑制率依次为农思它(95.5%)〉盖草能(80%)〉盖草能(80%)〉使它隆(69.4%)〉农达(44.5%);对孢子萌发则只有农思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引起甜叶菊褐斑病的病原菌种类,分析MeJA在甜叶菊响应链格孢菌过程中的作用,为甜叶菊褐斑病的防治及抗病育种提供依据。【方法】对取自江苏省东台市富安镇甜叶菊生产基地的发病甜叶菊植株的叶片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培养,观察菌落及分生孢子的形态、大小和病原菌的致病性。采用离体叶片接种的方法进行致病性测定。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和ITS4对7个致病菌株ST1-ST7的r DNA-ITS区进行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回收和测序,并利用MEGA 7软件的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构建基于病原菌的r DNA-ITS序列和Gen Bank中相关链格孢菌序列的系统发育树,确定病原菌的种类。利用台盼蓝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分析链格孢菌分生孢子在甜叶菊叶片上的萌发状态及侵入叶片的方式。通过向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otato dextrose agar,PDA)上外源添加MeJA分析其对链格孢菌菌丝生长的影响;对甜叶菊离体叶片饲喂MeJA并接种链格孢菌,观察叶片对链格孢菌的抗性;采用q PCR方法分析JA通路相关基因在甜叶菊叶片接种链格孢菌前后的表达情况。【结果】从甜叶菊发病叶片上共分离到7个菌株,所有菌株在PDA培养基上呈近圆形等径辐射生长,气生菌丝较为发达,初期为白色,后期逐渐变为不同程度的灰黑色,分生孢子单生或成链,多为近球形、倒棒状或倒梨形,大小为(20.5—45.5)×(6.5—16.0)μm。将所分离得到的菌株接种于甜叶菊离体叶片上,发现7个菌株对甜叶菊叶片致病程度存在一定差异,ST2、ST3和ST7 3个菌株侵染叶片后病斑扩展速度快,致病力较强。3个致病力较强的菌株的r DNA-ITS序列长度分别为569、570和570 bp,通过系统进化树分析,ST2、ST3与菌株KY814634.1、DQ491089.1等(Alternaria alternata、Alternaria sp.,链格孢)的相似度达到99%—100%,ST7与菌株HQ402558.1(Alternaria tenuissima,细极链格孢)的相似度达到99%。对接种细极链格孢ST7分生孢子的甜叶菊叶片台盼蓝染色后的观察结果发现,分生孢子可以从孢子的头部、侧面、尾部多个位置萌发,从叶片的气孔和表皮细胞间隙侵入叶片表皮细胞内。外源施加浓度高于200μmol·L~(-1)的MeJA能有效抑制细极链格孢菌丝的生长;甜叶菊离体叶片饲喂100μmol·L~(-1)的MeJA后接种细极链格孢,病斑面积明显小于对照,表明MeJA可增强甜叶菊对细极链格孢的抗性;JA通路相关基因LOX3和JAR1在甜叶菊接种细极链格孢后上调表达,JAZ1和JAZ4反之下调表达,表明JA通路参与甜叶菊对细极链格孢的响应。【结论】江苏省东台市富安镇甜叶菊生产基地甜叶菊褐斑病的致病菌为链格孢菌。细极链格孢菌丝可以从叶片的气孔以及表皮细胞间隙侵入表皮细胞。外源施加MeJA能够有效增强甜叶菊叶片对细极链格孢的抗性,在甜叶菊褐斑病的防治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链格孢属(Alternaria Nees ex Fr.)的2个新记录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2种国内未记述过的链格孢属真菌,即分离自一种供观赏的蕨类植物(Pteridophyte)叶片上的多隔孢链格孢[Alternaria phragmospora vanEmden]和引起苋科杂草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Mart.)Griseb.)叶斑病的莲子草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ntherae Holcomb etAntonopoulos)。  相似文献   

8.
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方法对链格孢菌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链格孢菌不同极性代谢产物对小麦赤霉病菌、水稻稻瘟病菌、油菜菌核病菌、烟草灰霉病菌及杨树溃疡病菌5种植物病原真菌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乙酸乙酯相的抑制作用最强,正丁醇相次之;乙酸乙酯相含量为800 μg·mL1时,其代谢产物对5种病原真菌的抑制率分别...  相似文献   

9.
利用组织分离法,从自然发病的菊花病叶上分离了6株对菊花具有致病性的病原真菌.对获得的菌株进行了形态学鉴定,测定了不同菌株对菊花的致病力差异,并研究了一定浓度梯度范围内不同菌株分生孢子混合液和菌丝混合液人工接种的致病情况.结果表明,6个致病菌分别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的细极链格孢(A. tenuissima)和链格孢(A. alternata)的不同菌株,各菌株对菊花叶片的致病力没有明显差异;菌株孢子混合液和菌丝混合液侵染保证100%发病的最低浓度分别为1 ml 1×106和1×107.A. tenuissima和A. alternata的不同菌株能够复合侵染菊花引发黑斑病.  相似文献   

10.
链格孢菌是一种丝状真菌,可以通过其菌丝产生的多种致病性毒素侵染植物组织,能够有效的用于防除水田杂草野慈姑。通过单因素试验对链格孢菌SC-018培养基中的碳源及氮源进行了筛选,得到其最适碳源为D-半乳糖,最适氮源为硝酸钠。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该菌培养温度及培养基初始pH值的最适范围。对D-半乳糖、硝酸钠、培养温度及初始pH值4因素进行响应面Box-Behnken实验,对链格孢菌SC-018的培养基中D-半乳糖、硝酸钠的含量及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培养基为马铃薯浸出液1000mL,D-半乳糖21.50g·L-1,硝酸钠3.15g·L-1,初始pH值7.81;培养温度25.94℃;通过对链格孢菌SC-018侵染水田杂草野慈姑的最适接种浓度、最佳作用时间的筛选,可得链格孢菌SC-018的孢子浓度每毫升大于1.00×105个时,便会对野慈姑植株表现出明显的致病性,且孢子浓度每毫升为2.0×106个时,作用效果最佳;接种1~2叶期的野慈姑作用效果明显优于其他时期;通过考察环境因子对链格孢菌SC-018致病性的影响可知,该菌成功侵染野慈姑并致其发病的最佳温度为25~28℃,光照条件为10h光照/14h黑暗交替,结露时间大于48h则可引起90%以上的接种野慈姑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