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乌塌菜(“金牡丹”)、小青菜(“上海青”)、小白菜(“四季奶油小白菜”)3种叶类蔬菜为试材,采用水培试验法,研究了单Cd、单As、Cd-As复合污染水平对叶菜鲜质量、干质量耐受指数(TI,%)、重金属浓度和重金属转运系数(TF)的影响,以期为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安全种植叶菜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单Cd污染、单As污染、Cd-As复合污染对供试叶菜的生长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小青菜和乌塌菜为Cd和As耐受型叶菜,小白菜为Cd和As敏感型叶菜;乌塌菜和小青菜可食部位Cd显著性低于其它叶菜,3种叶菜地上部As浓度无显著性差异;复合污染降低了乌塌菜地上部Cd浓度和根部的As浓度,但提高了小青菜和小白菜地上部Cd浓度;复合污染并没有影响供试叶菜的TF-Cd,但能显著性提升叶菜的TF-As。  相似文献   

2.
小白菜和小青菜对镉、汞、砷的富集效应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白菜和小青菜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镉(Cd)、汞(Hg)和砷(As)3种重金属元素对2种蔬菜生长的影响及其在蔬菜地上部的累积效应,探讨了土壤重金属总量、有效态含量与蔬菜地上部重金属含量的相关关系以及土壤理化性质对重金属在蔬菜可食部位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蔬菜地上部干物重与土壤Cd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土壤Hg、As含量对蔬菜干物重的影响不显著;小白菜富集3种重金属元素的能力大于小青菜,3种元素在地上部的富集能力大小顺序为CdHgAs;土壤Cd总量与地上部Cd含量呈显著正相关,Hg总量与小白菜Hg含量显著正相关、与小青菜Hg含量相关性不显著,As总量与2种蔬菜As含量相关性均不显著;土壤有效态Cd、As含量与2种蔬菜的Cd、As含量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土壤有效态Hg与小白菜Hg含量显著相关,与小青菜Hg含量相关性不显著;提高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均显著抑制蔬菜可食部位对Cd的富集,但对抑制As、Hg累积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以济宁地区主要农产品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农产品中Pb、Cd、Hg、As等重金属的污染情况并进行了评价,检测结果表明,济宁地区主要农产品中Pb、Cd、Hg、As重金属含量平均值均未超标;影响济宁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金属主要为Pb、As;受重金属污染的主要为大米、叶菜类蔬菜、根茎类蔬菜。  相似文献   

4.
以小青菜品种"四月蔓"和"上海青"为试材,采用土培方法,研究模拟镉(Cd)污染对2个小青菜品种生长、Cd吸收累积和亚细胞分布的影响,以期探索2个小青菜品种对Cd的耐性及解毒机理以及其在Cd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中的应用潜力。结果表明:模拟Cd污染下,小青菜品种"四月蔓"的生长受影响较小,且随Cd浓度增加这种趋势越明显,而"上海青"生长显著受抑(P0.05);在2个Cd污染水平下,"四月蔓"地上部和总Cd积累量均显著高于"上海青"(P0.05),此外,"四月蔓"对Cd的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均大于1,且显著高于"上海青";2个小青菜品种吸收的Cd主要存在于细胞壁中,相比较而言,"四月蔓"吸收的Cd在细胞壁中的分配比率显著高于"上海青",但在细胞器中的分配比率显著低于"上海青",在2个Cd污染水平下,"四月蔓"地上部细胞器中Cd分配比率分别为12.84%和13.78%,而"上海青"为28.22%和26.40%。综合而言,在2个Cd污染下,"四月"蔓对Cd的富集能力和向上转运能力更强,其吸收的Cd更多地分配于细胞壁中,进入细胞器的较少,且其生长受Cd污染影响较小,因此,在土壤Cd污染的植物修复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5.
以宁夏不同产区甘草及种植土壤为试材,采用原子吸收法和原子荧光法,测定分析了甘草中铅、镉、砷、汞、铜等5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分析了重金属残留特征及污染风险。结果表明:在甘草中5种重金属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但含量很低,其中Cd与Cu含量之间呈极显著相关关系,土壤中Cu含量与Pb、As、Cd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或显著相关关系,As和Pb、Cd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或显著相关关系;甘草和土壤之间Cu含量呈显著相关性。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甘草重金属污染风险进行评价,得出宁夏产甘草无污染。  相似文献   

6.
重金属污染下芦苇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芦苇幼苗叶片为试材,研究了Cd、Zn、Pb重金属污染5d对芦苇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重金属对芦苇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不同,Pb对叶绿素a的影响最大,Cd对叶绿素b的影响最大,但随着芦苇幼苗重金属处理时间的增长,叶片叶绿素含量呈现普遍下降的趋势。并确定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可能是重金属污染对植物毒害作用之一。  相似文献   

7.
以重庆市4个典型道路交通岛绿地和3个侧绿带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距离道路边沿一定梯度的表层土壤样品,测定样品的Pb、Cd、Cr、Mn、Hg、As、Cu、Zn、Fe的含量,研究2种道路绿地类型绿地土壤重金属含量分布的差异,探索道路绿地的防护效应。结果表明:随着距道路距离的增加,绿地土壤重金属的综合污染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按照线性方程估算,交通岛型绿地距道路距离为80m、道路侧绿带为50m时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接近1。调查区域交通岛绿地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和距道路的距离呈中等相关性,道路侧绿带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和距道路的距离呈强相关性,而2种绿地的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和距道路的距离总体呈弱相关性,这可能与2种绿地的防护效应存在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8.
以宁夏不同产区黄芪及种植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原子吸收法和原子荧光法测定其中的铅、镉、砷、汞、铜5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研究了种植土壤重金属对黄芪重金属残留特征及污染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芪中5种重金属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但含量很低;黄芪中Hg与Cu含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b和Cd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中Cu与Pb、As、Cd含量之间,Pb和Cd、As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Cd和As、Hg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Cu含量在黄芪和土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性。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黄芪重金属污染风险进行评价,宁夏道地黄芪无污染。  相似文献   

9.
以金针菇和杏鲍菇菌为试材,在平板培养基和液体发酵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梯度Pb、Cd、As、Hg重金属,通过测量菌丝日均生长速度、菌丝体干质量、菌丝体及发酵液中重金属含量等指标,进行重金属富集模型建模,研究不同菌类对不同种类重金属耐受及富集特征,以期为菌类富集重金属机理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重金属Pb、Cd、As、Hg对菌丝生长及菌丝球量表现为低浓度(低于1mg·L-1)促进、高浓度(高于5mg·L-1)抑制,适宜浓度(1~5mg·L-1浓度)的重金属Pb、Cd、As对菌丝的生长有一个明显前期抑制后期菌丝恢复正常生长的现象。金针菇和杏鲍菇菌丝体均表现为对重金属Cd和Pb高度富集,最大富集量分别达到Cd 619、424mg·kg-1 DW以及Pb 449、844mg·kg-1 DW,对重金属As和Hg富集量较小,最大富集量分别为As 49、21 mg·kg-1 DW以及Hg 44、40mg·kg-1 DW。不同菌类菌丝体对同一种重金属的富集饱和点不同,如金针菇菌丝体对Pb的富集饱和点是452 mg·kg-1 DW,杏鲍菇菌丝体对Pb的富集饱和点是902mg·kg-1 DW。同一菌类对不同重金属的富集饱和点差异较大,如杏鲍菇对Cd的富集饱和点为429mg·kg-1 DW,对As的富集饱和点为22.4mg·kg-1 DW。  相似文献   

10.
以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榆黄菇(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为试材,采用覆土栽培方式修复韶关市某重金属污染区农田土壤,研究平菇、榆黄菇覆土栽培对土壤中重金属镉(Cd)、铜(Cu)、锌(Zn)污染的吸收积累特性以及修复效应,以期为后续食用菌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平菇与榆黄菇的子实体和菌糠对污染土中的Cd、Cu、Zn均具有富集能力,其中2种食用菌对Cd、Zn的修复效果最优,均能使土壤中的Cd、Zn含量降至污染风险筛选值以下,但土壤中Cu含量仍处于污染风险筛选值以上。因此,平菇与榆黄菇均对土壤Cd、Zn重金属复合污染具有较高的修复潜力,可用作修复Cd、Zn农田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  相似文献   

11.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土壤Cd、Pb复合污染条件下,水芹各器官的重金属含量及水芹对Cd、Pb的富集特性。结果表明,水芹各器官Cd、Pb中1种元素的吸收均随着该元素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Cd、Pb交互作用对吸收量的影响也达到极显著水平;对于根中Pb含量,Cd对Pb存在拮抗作用,在叶柄和叶中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协同作用;地下部重金属含量及富集系数均大于地上部。  相似文献   

12.
以复合改良剂为试材,以小白菜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种植在人工配置的不同程度镉污染土壤中(2、4、25、50、100mg/kg),研究不同浓度复合改良剂(0、600、900、1 200mg/kg)对土壤有机质、pH值、小白菜可食部位镉含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900mg/kg复合改良剂可使镉污染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12.36%~72.24%,但对土壤pH值无显著影响。施用复合改良剂可明显提高小白菜安全性和营养品质,5个镉处理小白菜可食部位镉含量降低32.04%~44.87%,维生素C含量增加10.73%~48.62%,可溶性糖含量提高10.37%~59.52%,粗纤维含量降低11.53%~28.10%。因此,复合改良剂能够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原位修复,推荐其适宜用量为900mg/kg。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新昌县蔬菜生产基地6种蔬菜141个样品中的重金属元素As、Hg、Cd、Cr、Pb的含量进行调查分析,初步了解不同蔬菜重金属污染状况,并进行了蔬菜重金属污染安全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蔬菜均不同程度地受到重金属污染,蔬菜中As、Hg、Cd、Cr、Pb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029 4、0.007 4、0.037 3、0.153、0.098 6 mg/kg,均未超出国家蔬菜食品卫生标准;重金属综合污染程度顺序为青菜萝卜茄子茭白黄瓜四季豆,Hg、Cr和Pb是新昌县蔬菜中的主要污染元素;各类蔬菜的综合污染指数均小于1,表明各蔬菜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试验研究了Cd、Pb及其复合处理对萝卜和生菜胚根伸长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处理的浓度范围内,Cd和Pb处理对种子发芽率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但对2种蔬菜胚根的伸长表现明显的抑制作用,并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胚根伸长抑制百分率明显增加;比较Cd、Pb单一及复合污染条件下对萝卜和生菜胚根伸长抑制作用发现,重金属复合污染在较低浓度下表现为一定的拮抗作用,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表现为协同作用;在6mg/L的Cd和300 mg/L的Pb及其复合污染条件下,萝卜和生菜的生长表现迟缓,植株生长量明显减少,复合污染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二年生盆栽"华硕"/T337苹果为试材,采用整株解剖的方法,研究了25 mg·kg-1Cd处理对苹果叶片光合参数和叶片解剖结构、叶绿素含量、各组织生物量和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以期为果园Cd污染修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Cd处理下苹果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分别比对照降低18.0%、40.0%和31.6%,叶片厚度、上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和海绵组织厚度减少,叶片生长量降低。对照植株各组织均未检测到Cd,Cd处理植株各组织Cd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根>砧木茎>二年生枝>一年生枝>当年生枝>叶片>果实。Cd处理降低了植株P、K和Mg含量,以及根系Ca含量。Cd抑制了苹果植株对B、Mn和Zn的吸收,但Cu含量增加。Cd对植株不同组织铁含量的影响不同,表现为二年生枝条Fe含量降低,一年生枝条Fe含量增加。因此,Cd能通过破坏苹果叶片细胞结构抑制光合参数和生长量,还能影响苹果植株对P、K、Mg、B、Mn和Zn的分配。  相似文献   

16.
喀斯特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重金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喀斯特山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重金属的影响,以贵州喀斯特山区林地、天然草地、人工草地、耕地和弃耕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重金属(Cd、Cr、Pb、Ni、Hg、As)的含量、分布特征等的影响,并进行污染评价。结果表明: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剖面中,Cd和Pb均呈表层富集,Cr、Ni、Hg在林地、天然草地、耕地中层富集,As呈均匀分布;在各土层不同利用方式中,土壤重金属的分布无明显规律;Cd与Pb,Pb和As来源相同,pH与Ni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Pb、As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阳离子交换量CEC与Cd、Pb、As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Ni、Hg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Cr呈显著负相关(P0.05)。地累积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的评价结果综合表明,贵州喀斯特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6种土壤重金属元素均主要来源成土母质,除了Cd外,其它5种元素均未对土壤造成污染;人工草地和弃耕地为中度污染,林地、耕地、天然草地为轻度污染,主要是由喀斯特山区特殊的地质环境造成的Cd的背景值高引起的污染;5种土地利用方式均为轻度生态危害。土壤Cd污染需要引起注意,研究区土壤偏酸性,可考虑植物修复将重金属移除土壤。  相似文献   

17.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土壤中Cr、As、Pb、Cd复合污染对茶树叶片酶活性和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树叶片酶活性和细胞膜透性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说明茶树在本实验浓度范围内对4种重金属的复合污染具有耐受性;极差分析表明,对SOD活性和细胞膜透性影响顺序为Cr〉As〉Pb〉Cd,对POD和CAT活性影响顺序为Cr〉As〉Cd〉Pb;方差分析表明,Cr对茶树SOD、POD、CAT活性和细胞膜透性的影响极显著;As对SOD、POD和细胞膜透性影响极显著,对CAT活性影响显著;Cd、Pb对POD活性和细胞膜透性的影响显著,而对SOD和CAT活性的影响相对较小,说明茶树对Cr、As污染更敏感,耐受能力较Cd、Pb弱。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贵州部分地区灵芝及其种植土壤中Pb、Cr、Hg、As、Cd等5种重金属污染状况,对多地区10个灵芝基地的土壤及灵芝子实体采样检测,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污染程度进行评价;进而通过计算富集系数判别灵芝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结果为:所测样品土壤中Pb、As、Cd含量未超出贵州省土壤背景值,Cr和Hg超出背景值,低于二级标准上限值;灵芝子实体5种重金属的污染指数均小于1,低于有关规定的含量;灵芝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表现为CdHgAsCrPb,总体较弱。  相似文献   

19.
徐悦 《蔬菜》2021,(12):16-21
为防治土壤重金属污染,维持生态平衡,保护人体健康,探寻简便、快捷、准确、定量分析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的方法,利用微波消解-ICP-MS法对土壤标准样品中7种重金属元素(Cr、Cu、Zn、As、Cd、Pb和Hg)的前处理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硝酸+氢氟酸体系在分析不同土壤标准样品中的7种重金属元素时,用法、用量不尽相同;土壤标准样品ESS-7a在硝酸+氢氟酸(预消解6+3,二次消解3+0,mL)和土壤标准样品ESS-8a在硝酸+氢氟酸(预消解5+2,二次消解3+0, mL)加酸体系下的测定结果与标准值基本符合;这2种方法用酸量少,简便快捷,环境污染少,准确度和精密度都较高, 因此可以作为同时测定这7种元素的前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四川部分地区3种食用菌中7种重金属含量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原子吸收法和原子荧光法对四川部分地区木耳、香菇、平菇3种常见食用菌中Cu、Mn、Cr、Hg、As、Pb和Cd等7种重金属元素进行测定。结果发现,在被检测的食用菌中Cr的平均含量最高,As的平均含量最低,所有样品中Cr含量均超标,33%样品中Hg含量超标,11%样品中Cd含量超标;同时还发现,不同菌种对这7重金属的富集能力差异显著,不同来源地的同种食用菌中重金属含量水平也有较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