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择伊犁河谷为研究区,采集不同土地覆被下的土壤样品,研究林地、耕地、园地、草地等4种不同土地覆被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地覆被下,在0~60cm的土壤深度中,土壤蔗糖酶、脲酶与过氧化氢酶这3种酶的活性随着土层深度增加都呈现出降低趋势,土壤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均表现为林地耕地园地草地。通过不同土地覆被土壤酶活性与养分相关性分析,得出林地的脲酶活性与其有机质有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耕地和园地中的3种酶活性都与其有机质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草地中的蔗糖酶的活性与其养分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  相似文献   

2.
沙田柚果园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田柚果园土壤酶的活性与上还养分含量均随土壤肥力水平的提高而提高,随土层的加深而递减。根据相关分析,该土壤的脲酶、蛋白酶、转化酶活性均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呈极显著相关,说明沙田柚果园土壤这三种酶的活性均能专性或综合地表征土壤的有机质、氮、磷、钾状况。不同土壤酶活性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相关性。用酶活性作为评价土壤肥力水平的指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生草栽培对刺梨园土壤养分、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向仰州  刘英  何季  刘晓  徐海  郭颖 《北方园艺》2018,(6):96-101
采用间作黑麦草、自然生草和清耕3种方式对刺梨园进行地表管理,研究了不同地表管理方式对刺梨园0~40cm土壤养分、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以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与清耕相比,生草栽培可以调节土壤pH,增加土壤养分含量。间作黑麦草较自然生草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全磷、全钾、有效氮含量(P0.05),自然生草较间作黑麦草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效钾含量(P0.05)。与清耕相比,2种生草方式均显著提高了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以及微生物总数(P0.05)。与清耕相比,生草可以显著提高土壤酶活性,并且间作黑麦草对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增加作用大于自然生草。土壤微生物与有机质、全氮、全钾、有效氮含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或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酶活性与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氮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或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酶与土壤微生物数量之间极显著正相关(P0.01)或显著正相关(P0.05)。这说明2种生草栽培均可以改善刺梨园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4.
甘蓝水萝卜间作对土壤理化性状及酶活性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甘蓝与水萝卜间作对土壤的理化性状及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提高了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间作处理在0~10 cm耕作土层的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含量极显著高于单作处理(P0.05);10~20 cm耕层的脲酶活性含量较单作处理极显著的增加(P0.01),过氧化氢酶活性含量显著性高于单作处理(P0.05)。  相似文献   

5.
岸坡坡耕地不同耕地类型下土壤酶与土壤微生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峡水库岸坡系统中的坡耕地为研究背景,以4种典型的耕地类型(柑橘园、玉米地、胡豆地、弃耕地)为对象,对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化学性质及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全钾、全氮、有效磷、有机质含量在土壤垂直剖面上差异显著,而且,全氮、有效磷、有机质含量在不同耕地类型之间的差异也不显著;有效氮、全磷、速效钾含量及pH在0~20 cm土层的不同耕地类型之间以及在0~20 cm土层与在20~60 cm土层都基本达到显著水平.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在土壤垂直剖面上,由上至下呈显著递减趋势;三大菌群数量在同一剖面不同耕地类型之间差异显著.土壤酶活性在土壤垂直剖面上,除了蔗糖酶活性差异不大以外,过氧化氢酶、脲酶、蛋白酶和磷酸酶活性都基本达到显著差异;而蛋白酶活性在0~40 cm土层中不同耕地之间表现不显著,其它酶活性都有较大差异.三大土壤微生物数量、五大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化学性质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猫儿山不同海拔典型植被带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为今后猫儿山土壤合理利用与修复提供有利的理论基础,对猫儿山9个不同海拔优势植被根围4种土壤酶(磷酸酶、纤维素酶、蛋白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酸性磷酸酶随海拔升高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纤维素酶、蛋白酶和过氧化氢酶随着海拔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下降再升高的变化规律。相关性分析结果:全钾(TK)与4种酶均呈现负相关性,与磷酸酶相关度不显著,与纤维素酶、蛋白酶以及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或极显著相关;速效钾(AK)与磷酸酶活性相关性不显著,与纤维素酶、蛋白酶以及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正相关。磷酸酶、纤维素酶、蛋白酶以及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含水率、有机质(OM)、全氮(TN)、全磷(TP)、速效氮(AN)和有效磷(AP)含量的相关度均达极显著水平或显著水平。4种土壤酶两两之间均呈正相关,相关水平为极显著或显著。除全钾外,随海拔梯度的升高,含水率、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钾和有效磷含量与4种土壤酶活性之间均为相互促进的关系,4种土壤酶之间也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温室草莓连作引起重茬障碍的原因,采用土壤酶学、常规土壤养分测定等方法,对温室草莓重茬2年的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与非重茬相比,重茬2年的温室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均显著降低;除全氮外,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显著升高。由此认为,重茬导致土壤酶活性降低,土壤主要养分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8.
施肥对文冠果养分吸收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山东省棕壤山地丘陵区的养分状况,研究了施用有机肥和不同水平氮、磷肥对文冠果养分吸收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和氮、磷配施均能显著提高叶片的全氮、全磷含量,此外,施用有机肥还使叶片的全钾含量有显著提高。有机肥处理能够显著提高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酸性磷酸酶的活性。施用氮、磷肥抑制过氧化氢酶和土壤脲酶的活性,其抑制效应是高量氮、磷处理(N2P2)低量氮、磷处理(N1P1),增强土壤蔗糖酶的活性,促进效应为低量氮、磷处理(N1P1)高量氮、磷处理(N2P2),而对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影响不明显。在山东省棕壤山地丘陵区,有机肥处理(M)对提高文冠果养分吸收及土壤酶活性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土壤养分、酶活性和梵净山冷杉死亡三者之间的关系,探寻导致梵净山冷杉濒危的土壤养分及酶活性因子,在其分布区分别采集死亡(Dp)与未死亡样地(Lp)冷杉根区土壤,测定了土壤pH、有机质(SOM)、全氮(TN)、碱解氮(AN)、全钾(TK)、速效钾(AK)、全磷(TP)、有效磷(AP)含量、阳离子交换量(CEC)以及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并对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种样地土壤全磷缺乏,其余养分为适宜到极丰富水平;AP、CEC、TK含量为LpDp土壤,其余养分相差不大;脲酶、磷酸酶活性为LpDp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为LpDp土壤,各酶之间的相关性均不明显;Lp土壤脲酶活性与SOM含量存在显著相关性,脲酶活性与AK和CEC含量间、过氧化氢酶活性与AN含量间、多酚氧化酶活性与AN和TN含量间均有较大正相关性;过氧化氢酶活性与CEC间、多酚氧化酶活性与TP和TK含量间有较大负相关性;Dp土壤磷酸酶活性与AP含量有较大负相关性,其余酶活性与养分间相关性较小。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冀西北坝上地区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对该地区4种土地利用方式(围封林地、围封采伐地、未围封林地和耕地)下的土壤化学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 表明:耕地的pH在7.5~8.5之间,明显高于其他3种土地利用方式(在6.5~7.5之间)(P<0.05);耕地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及速效氮、磷、钾都明显高于3种林地(P<0.05);2种封育林地表层土壤(0~10 cm)各养分含量明显高于未封育林地(P<0.05),但深层土壤差异不明显.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的垂直分布有显著影响,耕地土壤养分,除速效磷外,均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养分含量变化曲线呈"V"型;3种林地土壤养分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拐点均在10~20 cm土层,养分含量变化曲线呈"L"型.由以上结果得出结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含量及其空间分布具有明显影响,耕地因为人工施肥的原因各养分含量明显高于林地,但土壤有明显的盐碱化趋势;封育可明显提高林地表层土壤养分含量,但对深层土壤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李扬  牛永华  赵璐 《北方园艺》2021,(14):100-106
以汾河上游混交林系统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林地有无结皮条件下的土壤理化性质和5种酶活性,采用DGGE试验研究了藓结皮对土壤真菌和细菌的影响,测序比对确定了真菌细菌中的优势菌属,以期掌握生物土壤结皮对汾河上游土壤恢复的作用.结果 表明:藓结皮提高了土壤的田间持水量、有机碳、全氮及全磷的含量和土壤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同时增加了土壤真菌细菌的复杂性,测序比对表明根瘤菌属、硝化螺旋菌属和酸杆菌属是细菌的优势菌属,丝盖伞属和锥毛壳属是真菌的优势菌属.生物土壤结皮在汾河土壤恢复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塞罕坝地区不同植被地表土壤动物群落特征,分别以白桦林、阔叶混交林、落叶松林、针阔混交林、云杉林、草甸为研究对象,于2017年7月采用陷阱法采集不同植被土壤动物并对其群落组成、结构及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6种植被样地中共获得土壤动物8 351头,隶属5纲19目96科186种,优势类群为盲蛛目、弹尾目、膜翅目、鞘翅目和双翅目。白桦林、落叶松林、阔叶混交林和针阔混交林土壤动物类群数均显著高于草甸和云杉林;落叶松林土壤动物个体数显著高于其他林分。各植被类型之间土壤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无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显示不同植被地表土壤动物的空间分布差异显著,且土壤动物个体数与林分内凋落物生物量、厚度、全氮、全磷、全碳含量及土壤容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可见,塞罕坝地区不同植被类地表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和分布存在一定差异,地表环境因子是影响其组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选择贵州省普定县典型喀斯特区刺槐纯林、滇柏纯林、刺槐滇柏混交林及未造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测定了4块样地的土壤蔗糖酶、过氧化氢酶、脲酶、蛋白酶活性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显示:从研究期内4种酶活性的平均值大小来看,刺槐滇柏混交林的4种酶活性在所有林地中都排在首位,说明刺槐滇柏混交林的土壤肥力相对其他林地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田间试验,在夏季休闲期(7~8 月)分别进行填闲小麦、石灰氮消毒和秸秆反应堆处理,研究了不同填闲处
理对连作6 a 和8 a 的温室黄瓜生长、产量及根区土壤的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常规休闲对照相比,各处理对黄瓜生长均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填闲小麦和石灰氮消毒处理的效果更明显。填闲小麦能
够显著提高根区土壤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石灰氮消毒和秸秆反应堆处理对土壤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有促进
作用,而对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则有抑制作用。夏季休闲季种植小麦在促进土壤酶活性、提高土壤肥力方面操作方便
且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长沙几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理化性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野外采样与试验室分析的方法,对长沙市几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表面植被覆盖多的草地,林地有较好的水土保持能力,而受人为影响较大的居民点的容重明显大于其它种类。长沙市城市土壤整体呈酸性,土壤有机质含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加深呈降低趋势,林地、草地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其它类型,长沙城市土壤整体缺乏N、P、K,元素含量随着土层的加深而减少。该研究结果可为长沙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数据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承德地区野生和栽培柴胡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柴胡根中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含量进行测定,分析了柴胡根际土壤因子与柴胡皂苷含量、柴胡根部颜色的相关性,并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出影响柴胡药材质量的主要土壤因子,以期为野生柴胡移栽家养、筛选繁育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野生移栽柴胡的皂苷含量高于野生柴胡;柴胡皂苷a含量与盐分含量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柴胡皂苷d含量与全磷含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柴胡皂苷a+d含量与全磷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柴胡根部颜色与铁含量、铵态氮含量、pH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柴胡根部颜色与全磷、土壤类型、全氮、有机质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柴胡根部颜色与柴胡皂苷d含量、柴胡皂苷a+d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同时,根际土壤因子、土壤类型之间也存在一定相关性,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全磷含量可以解释32.4%的柴胡皂苷d含量信息,盐分含量可以解释19.8%的柴胡皂苷a含量信息,pH和土壤类型可以解释60.6%的柴胡根部颜色信息。柴胡对根际土壤因子养分的丰...  相似文献   

17.
以种植30a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栽培方式包括加温温室、塑料大棚、露地,种植制度包括连作、填闲、轮作,比较不同设施和栽培制度对土壤养分、土壤酶和土壤微生物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室连作(CK)土壤的EC值,全氮、有机质、速效氮、速效钾、硝态氮含量及蔗糖酶、中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温室填闲种植(S1)、大棚连作(S2)、大棚轮作(S3)和露地(S4),pH值则显著低于其他处理;S4处理的速效养分、铵态氮含量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明显低于其他处理;S3相对于S2显著降低速效养分、铵态氮、硝态氯的积累,且显著增加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相关分析表明:除速效磷含量外,土壤养分含量与土壤EC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H值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土壤蔗糖酶、脲酶、中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存在相关性;细菌数量与速效磷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且细菌、放线菌数量与铵态氮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总之,露地种植是维持土壤质量最有效的种植方式,大棚种植的土壤质量介于露地与温室种植土壤质量之间,温室填闲、大棚轮作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温室、大棚连作土壤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以种植30 a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栽培方式包括加温温室、塑料大棚、露地,种植制度包括连作、填闲、轮作,比较不同设施和栽培制度对土壤养分、土壤酶和土壤微生物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室连作(CK)土壤的EC值,全氮、有机质、速效氮、速效钾、硝态氮含量及蔗糖酶、中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温室填闲种植(S1)、大棚连作(S2)、大棚轮作(S3)和露地(S4),pH值则显著低于其他处理;S4处理的速效养分、铵态氮含量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明显低于其他处理;S3相对于S2显著降低速效养分、铵态氮、硝态氯的积累,且显著增加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相关分析表明:除速效磷含量外,土壤养分含量与土壤EC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H值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土壤蔗糖酶、脲酶、中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存在相关性;细菌数量与速效磷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且细菌、放线菌数量与铵态氮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总之,露地种植是维持土壤质量最有效的种植方式,大棚种植的土壤质量介于露地与温室种植土壤质量之间,温室填闲、大棚轮作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温室、大棚连作土壤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对阴山北麓林地土壤改良及未来植被合理配置、提高植被可持续建设与科学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采用样方法对研究区的油松林、沙棘林、柠条林、樟子松林、油松×樟子松混交林、油松×柠条混交林、沙棘×柠条混交林7种林分类型的土壤进行分层取样,对土样养分含量进行室内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7种林分类型均为土层深度加深,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含量逐层减少,土壤养分表聚作用显著,且乔木林地的土壤表聚效应要优于灌木林地;研究区基本为碱性土壤,p H值处于7.44~8.68之间,且随土层深度的加深而碱性增强,灌木林地的土壤碱性强于其他林地;研究区林分类型的不同对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均有显著性影响,对速效磷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梨园套种平菇对土壤生物活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探明套种平菇对梨园土壤生物活性及梨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在7 a生梨树行间覆土套种平菇,将出菇后的菇渣旋耕还田,以不套种平菇为对照,测定分析梨园0~60 cm不同土层中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微生物量碳、量氮,脲酶、蔗糖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成熟梨果实品质。【结果】结果表明,套种平菇显著提高0~40 cm土层3大类群土壤微生物数量、生物量及脲酶、蔗糖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并随套种年限的增加趋于增加。连续3 a套种平菇处理的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较对照提高47.4%、32.0%、125.1%;微生物量碳、量氮比对照提高25.6%、28.1%;土壤脲酶、蔗糖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42.3%、47.2%、29.5%、11.6%。土壤微生物数量、生物量、脲酶、蔗糖酶和磷酸酶活性随土层加深均有所降低,而过氧化氢酶活性则呈升高趋势。套种平菇后能不同程度改善果实品质,显著提高了梨果单果质量、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及可溶性糖含量,降低了可滴定酸含量。【结论】套种平菇对提高梨园0~40 cm土层土壤肥力、改善梨品质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