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刺梨花芽分化期芽中内源激素和碳、氮营养的含量动态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在对贵农5号刺梨花芽分化进行观察的基础上,对花芽分化期刺梨花芽和叶芽中内源激素的赤霉素(GA1+3)、玉米素核苷(ZRs)、生长素(IAA)、脱落酸(ABA)和淀粉、可溶性总糖、总氮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刺梨的花芽分化期需要有高水平的ZRs、碳水化合物及低水平的GA1+3、IAA、ABA和较低水平的氮素营养。在整个花芽分化期,花芽的ZRs/GA1+3、ZRs/IAA、ABA/IAA、ABA/GA1+3及碳/氮比值比叶芽的高;在花芽生理分化期,花芽的ZRs/ABA比值高于叶芽,而形态分化期花芽的ZRs/ABA比值低于叶芽。在刺梨花芽分化的不同时期,花芽和叶芽中的GA1+3、ZRs、IAA、ABA、淀粉、可溶性总糖、总氮含量变化不一。  相似文献   

2.
韦莉  彭方仁  王世博  谭鹏鹏 《园艺学报》2010,37(8):1303-1310
以蝴蝶兰‘V31’为材料,观察了花芽分化过程,比较了成花诱导和花芽分化过程中叶片内C/N、核酸及相关代谢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蝴蝶兰花芽分化过程可分为6个阶段,即分化初始期、花序原基分化期、小花原基分化期、萼片原基分化期、花瓣原基分化期和合蕊柱及花粉块分化期。叶片中可溶性糖、淀粉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在低温处理35 d达最大值;C/N值的2次高峰先后出现于处理15 d和30 d,进入花器官分化期,可溶性糖、淀粉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C/N值均呈下降趋势。RNA和总核酸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处理15 d后持续增加,45 d后随着合蕊柱和花粉块的大量分化而迅速下降;RNA/DNA值在处理前30 d基本稳定,花芽萌出后急剧增长,而DNA含量的变化相对平缓。认为高水平的C/N有利于蝴蝶兰花芽的分化,RNA/DNA值(主要是RNA合成量)的急剧增长与植株由生理分化转向花芽形态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3.
许申平  张燕  袁秀云  崔波 《园艺学报》2020,47(7):1359-1368
以蝴蝶兰‘大辣椒’为试验材料,对花芽分化进程及期间光合特性和碳水化合物、可溶性蛋白及激素含量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花芽长度为0、2、4、8、16和24 cm时,分别处于花芽分化初始期、花序原基分化期、花原基分化期、萼片原基分化期和花瓣原基分化期(16和24 cm)。蝴蝶兰叶片的净CO2吸收速率在花芽发育前期(0 ~ 4 cm)没有显著变化,花芽8 cm时显著降低。花芽中的碳水化合物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显著高于叶片,碳水化合物在花芽长度为4 cm时达到稳定水平,可溶性蛋白含量在花芽8 cm时达到叶片与花芽的平衡;赤霉素(GA)的含量在花芽2 cm时达到最大值,生长素(IAA)含量在花芽4 cm时显著升高,玉米素(ZT)含量在花芽8 cm时显著降低,而ABA含量在花芽发育的过程中并没有显著变化。由此可知,当蝴蝶兰花芽开始分化萼片原基(8 cm)时,光合生理及生化物质基本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此阶段的蝴蝶兰花芽已彻底完成成花分化。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土壤水分含量对四季花龙眼春梢结果母枝成花逆转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四季花龙眼春梢结果母枝花芽形态分化期,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提高,花芽母枝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提高,而内源激素的ZRs/GA3、ABA/GA3、ZRs/IAA及ABA/IAA值显著降低,花芽的生殖生长趋势减弱,而营养生长趋势增强,导致花芽形态分化受抑制,促使花芽(序)成花逆转的发生;反之,花芽分化期适当控制土壤水分,花芽母枝叶片叶绿素含量会显著降低,而内源激素的ZRs/GA3、ABA/GA3、ZRs/IAA及ABA/IAA值显著提高,可显著降低四季花龙眼春梢结果母枝的成花逆转率。  相似文献   

5.
以墨兰"企剑白墨"为试材,在花芽分化前期喷施单一的赤霉素(GA3)、6-苄氨基嘌呤(6-BA)或二者混合剂,研究GA3和6-BA对墨兰成花生理和开花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墨兰的花期调控提供切实可行的技术指导.结果 表明:1)与对照相比,单独喷施50 mg·L-1 GA3或100 mg·L-16-BA均能提高墨兰成花过程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并提高过氧化物酶(POD)活性;2)与对照相比,6-BA或GA3单独处理均可使花期提前,延长开花时间;此外,6-BA处理能促进花芽分化,增加花芽数量,但抑制了花箭伸长,小花败育严重;而GA3处理能显著促进花箭伸长变粗,花萼变长,花朵增大;3)相比于单一激素处理,6-BA和GA3混合喷施效果更加显著,不仅能促进成花生理指标含量的增加,而且能促进墨兰花芽分化,使花芽数增多,开花期提前,开花时间延长,花箭粗壮,花萼变长,全面提升了墨兰的开花观赏品质.  相似文献   

6.
枇杷花芽和营养芽形成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大田‘早钟6号’枇杷为试材, 研究了花芽分化期营养芽与花芽内源激素水平的变化以及激素平衡(比值) 的作用。结果表明: 低水平GA3和低水平IAA对枇杷花序原基的形成和花器官的分化起促进作用, 在花芽诱导期相对较高的ZT水平和ABA水平有利于花芽分化; 在形态分化期, 也要求较高的ZT水平和ABA水平。ABA含量在枇杷成花过程中的变化特征最明显, 暗示其在枇杷的成花中扮演主导角色, 没有ABA的持续升高, 就不能导向成花; 另一个有可能与之起作用的是IAA, 后者在关键的时候(8月中旬) 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7.
燕子掌不同发育时期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分析和探讨内源激素对燕子掌(Crassula agenten Thumb.)花芽分化和萌发中的作用,对花芽分化期至萌发期内源激素ZRs(玉米素核苷)、IAA(吲哚乙酸)、iPA(异戊烯基腺苷)、ABA(脱落酸)的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燕子掌花芽分化时期叶内的激素含量降低,芽内激素含量升高,其中相对高的ZRs和ZRs/ABA及iPA和iPA/ABA有利于分化,相对低的IAA和IAA/ABA也利于分化,其中ZRs和ZRs/ABA作用最大.燕子掌花芽萌发期也有较高的CTK、CTK/ABA比值和相对低的IAA、IAA/ABA比值,高而稳定的ABA含量可能是燕子掌生长缓慢而抗性强的内在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阳光玫瑰葡萄生长期花芽分化进程及相关生理分子水平变化,为葡萄生产调控及花芽分化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4年生阳光玫瑰葡萄为试材,通过徒手剥离冬芽鳞片在体式解剖镜下观察冬芽形态结构变化,测定花芽分化过程中第5节位叶片内碳水化合物、矿质元素含量及冬芽内9个成花关键基因的表达。【结果】南宁地区阳光玫瑰葡萄在新梢6片展叶期时开始花芽形态分化,在末花期进入花序原基分化期。叶片可溶性总糖、淀粉含量在花序原基分化期后显著升高。叶片P、K、Ca和Mg元素含量在花芽形态分化起始时下降,在花序原基分化后60 d时含量显著降低。冬芽中VvFT和VvSOC1基因在花芽分化起始时表达水平较高;VvLFY、VvAP1、VvFUL、VvAP2、VvAP3和VvAG基因均在花序原基分化期及花序原基分化期后80~100 d出现表达波峰,VvFLC基因在花序原基分化后60~100 d的表达水平较高。【结论】南宁地区阳光玫瑰葡萄花芽分化进程开始较早。生产上在果实膨大期和软化期前后应适当补充磷、钾、钙、镁肥,以促进果实发育、花序原基及其各级穗轴分化。VvFT和VvSOC1基因参与诱导始原基及花序原基分化,...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300 mg/L多效唑处理后四季花龙眼冬梢结果母枝顶芽在花芽分化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在花芽分化过程中,300 mg/L多效唑处理和对照顶花芽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含量总体均呈下降趋势,但在花序抽穗期含量升高;玉米素(ZRs)含量一直保持快速增加;300 mg/L多效唑处理脱落酸(ABA)含量呈波浪式升高;300 mg/L多效唑处理顶花芽IAA含量一直明显低于对照,ZRs及ABA含量基本上均高于对照.结果母枝顶芽中ZRs/GA3、ABA/GA3、ZRs/IAA及ABA/IAA值升高有利于花芽分化.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金煌’杧果果实发育前期内源激素变化与胚胎败育的关系。结果表明:胚胎败育在坐果后30 d完成,20 ~ 30 d为胚发育的关键时期,胚败育果实与胚正常果实大小差异主要缘于果肉的差异。在果实发育初期,败育胚的IAA、ABA含量高于正常胚,GA3和ZT含量低于正常胚。胚败育果实的果肉中GA3含量低,而ZT含量高于胚正常果实果肉,IAA和ABA的含量在后期也高。胚中高含量的GA3、ZT和低含量的ABA有利于胚正常发育。胚中ZT的下降和ABA的持续增加以及(GA3 + IAA + ZT)/ABA的比值小于其果肉中的比值,是导致胚胎败育的重要因素;在果实发育中,胚胎的败育和胚胎与果肉中(GA3 + IAA + ZT)/ABA均低是导致胚败育果实小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探究4种蔷薇科果树扦插后插穗的形态变化和内含物质变化,初步揭示4种果树扦插生根机制。以恐龙蛋、红富士苹果、云南红皮梨和大樱桃4种蔷薇科果树代表品种的1年生硬枝为插穗,扦插后定期观察插穗形态变化,记录插穗生根情况,取样测定插穗内源激素含量和氧化酶活性。对插穗的形态观察发现,4种蔷薇科果树愈伤组织出现时间不一致,恐龙蛋插穗最早出现愈伤组织;扦插后60 d统计时,恐龙蛋插穗愈伤率为50.67%,极显著(p<0.01)高于其他3种果树;恐龙蛋生根率为18.67%,生根类型为愈伤组织生根,而其余3种果树插穗在观察期间未形成不定根。扦插后恐龙蛋插穗IAA含量、IAA/ABA和IAA/ZR比值呈升高—降低—升高趋势,而其余3种果树插穗呈升高—降低趋势;4种果树插穗的ABA和ZR含量均呈升高—降低—升高趋势,GA3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恐龙蛋插穗后期GA3含量有升高);IAAO和PPO活性均呈升高—降低趋势,POD活性整体呈升高趋势。综合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4种蔷薇科果树中恐龙蛋更适合扦插繁殖,插穗生根需要低含量的ABA和ZR,高含量的IAA和GA  相似文献   

12.
苹果梨花芽分化期几种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苹果梨’花芽分化各时期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 、吲哚乙酸(IAA) 氧化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CAT) 活性进行研究, 前三者在花芽分化临界期(7月23日) 达高值, 而后者处于低值; 在花蕾、花萼分化期CAT 活性增强, 蔗糖酶、IAA 氧化酶、POD 活性降低; 花瓣、雄蕊、雌蕊分化期POD、IAA 氧化酶活性增加, 蔗糖酶变化不大, CAT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13.
枣花分化发育过程及其内源激素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枣花形成及调控机制,以鲜食枣品种‘七月鲜’为试材,观察花芽分化发育过程,并对内源激素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枣花形成包括花芽分化和花发育两个阶段,单花分化需11 d,分6个时期(未分化期、分化初期、萼片分化期、花瓣分化期、雄蕊分化期和雌蕊分化期),花发育历经7个阶段(花蕾期、蕾裂期、萼片平展期、花瓣平展期、雄蕊平展期、花丝萎蔫期和子房膨大期)。枣吊发育过程中IAA含量显著降低,枣花中IAA则表现为蕾裂期极显著上升,子房膨大期又极显著下降;ABA含量在枣吊长5 cm时极显著升高后缓慢下降,在枣花中的变化与IAA相似,在雄蕊平展期极显著降低;GA3含量始终处于较低水平,枣吊长5 cm时显著增加,而后缓慢降低,在枣花中则是蕾裂期极显著降低后一直稳定在较低水平。以上结果显示,在枣花形成过程中,花芽孕育期需要较低水平的IAA和较高水平的ABA和GA3,需要较低的IAA/GA3及较高的ABA/GA3和ABA/IAA;开花期则需要高水平的IAA、ABA、ABA/GA3和IAA/GA3,对GA3和ABA/IAA的需求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玉露香梨对拉枝处理的营养分配和内源激素生理响应,以玉露香梨为试材,重点分析了70°拉枝处理后叶片内源激素、叶片矿质营养含量变化及成花情况。结果表明:拉枝处理显著提高了叶片中P、K元素含量,显著降低了N、Ca、Zn元素含量,Mg、B元素含量无显著变化。拉枝处理显著提高了玉米素核苷(ZR)含量,比对照增加54.31%;显著降低了脱落酸(ABA)、生长素(IAA)、赤霉素(GA3)含量,分别比对照降低36.65%、53.71%、29.62%;同时拉枝处理显著提高了ZR/ABA、ZR/IAA和ZR/GA3比值,分别是对照的2.42、3.24、2.15倍。综上所述,叶片中低N含量高P、K含量,较高水平ZR含量,较高ZR/ABA、ZR/IAA和ZR/GA3比值均有利于花芽分化,促进玉露香梨成花。  相似文献   

15.
以一年半生“水红”簕杜鹃(Bougainvillea glabra‘Rosa’)盆栽苗为试材,采用间隔控水和持续控水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控水方式对“水红”簕杜鹃花期、花量、叶片可溶性糖及植物内源激素的影响,以期量化和形成系统性的“水红”簕杜鹃控水技术并为调控其花期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控水处理的“水红”簕杜鹃花期和正常浇水的CK较一致;持续控水处理的花量显著低于间隔控水处理和CK;GA3、ABA、IAA多呈现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变化节点也较一致,仅间隔控水处理的IAA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ABA/GA3比值呈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ABA/IAA比值呈逐步上升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表明“水红”簕杜鹃采用间隔控水能有效增加成花数量,提高开花质量,提升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16.
贺丹  王政  何松林 《园艺学报》2011,38(4):770-776
 以‘太平红’牡丹试管苗为材料,对其生根诱导过程中吲哚乙酸(IAA)、细胞分裂素(ZR)和脱落酸(AB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活性以及根形态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试管苗不定根的根原基发生于形成层。根原基发生期为诱导生根3 d左右,15 d时不定根突破表皮。内源激素在根原基诱导期间整体呈下降趋势,而在不定根的伸长期整体呈上升趋势。POD活性在根原基发生期间呈下降趋势,在不定根的伸长期间波动较大;PPO和IAAO活性在根原基的诱导期间呈上升趋势,在不定根的伸长期间PPO活性先下降后上升,IAAO活性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7.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了花芽分化过程中黄花美冠兰假鳞茎内源激素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赤霉素(GA)和玉米素核苷(ZRs)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假鳞茎内IAA和ABA的含量明显高于GA和ZRs的含量,花芽分化过程中,假鳞茎内IAA和GA的含量下降,ABA和ZRs的含量上升,ZRs/IAA、ZRs/GA、ABA/IAA、ABA/GA的比值均呈上升趋势,ABA/IAA、ABA/GA的比值升幅高于ZRs/IAA、ZRs/GA的比值.  相似文献   

18.
甜樱桃连体双果、山鼻果等畸形果来源于花芽分化过程中雌蕊原基分化不正常.从文献报道分析认为,整个花芽分化期,特别是花萼原基分化期和花瓣原基分化期的温度环境是引发畸形果最重要的因素,伴随环境温度升高,内源乙烯增加,相应地花芽集中分化期喷布乙烯利等可收到与高温类似的效应,而喷布NAA、ABA或GA3则有减少畸形果发生的作用;花芽分化期的土壤湿度状况对甜樱桃畸形果的发生无影响;畸形果发生程度还与甜樱桃品种特性有关.基于此,提出选择畸形果发生少的布鲁克斯、红宝石、甜心等品种,以及在花萼原基分化期和花瓣原基分化期遮阴防高温、喷布GA3等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锥栗花芽分化的营养生理基础,为人工调控锥栗花芽分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华栗4号’锥栗为试材,采用石蜡切片法,明确花芽雏梢分化进程,对比分析此期间完全混合花芽、不完全混合花芽及叶芽中内含营养成分动态变化规律。【结果】锥栗花芽雏梢分化分为冬前花序原基分化期(时期Ⅰ)、冬后花序原基分化期(时期Ⅱ)、花簇苞片原基分化期(时期Ⅲ)和花簇原基分化期(时期Ⅳ)4个时期;在花芽雏梢分化过程中,花芽与叶芽中可溶性糖含量(ω,下同)峰值出现在时期Ⅱ,分别为11.561、10.14、9.085 mg·g~(-1),可溶性蛋白含量在时期Ⅳ达到最高,分别为3.314、2.776、1.712 mg·g~(-1);花芽与叶芽中淀粉含量峰值出现在时期I,分别为148.286、170.482、189.661 mg·g~(-1);完全混合花芽中N、Mg、Fe含量在花芽雏梢分化期均先减后增再减,而K、Mn、Zn含量先增后减再增,Ca含量在时期IV最高,为144.05 mg·g~(-1);不完全混合花芽与叶芽中Zn、N、K、Ca含量均是先加后减。花芽与叶芽中的C/N均是先升后降再升。【结论】碳水化合物和可溶性蛋白的累积及高水平的C/N有利于锥栗完全混合花芽的分化。  相似文献   

20.
以'2001'苹果树一年生枝上叶芽为试材,通过测定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淀粉、脱落酸(ABA)、吲哚-3-乙酸(IAA)、玉米素(ZT)、赤霉素(GA3)等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等活性,研究了苹果叶芽在开始萌发过程中的营养物质、内源激素和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以期为调控苹果叶芽萌发及指导修剪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在苹果叶芽萌发过程中,淀粉含量缓慢下降,可溶性糖含量呈升高趋势,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先下降再升高趋势,3种营养物质分别在萌发的第20天达到了4.34、49.17、52.75mg· g-1.内源激素IAA含量总体呈增加的趋势,ABA含量则相反,在叶芽萌发过程中逐渐下降,ZT、GA3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其中IAA含量在萌发的第20天达到最高值101.70 ng·g-1FW,GA3含量在萌发第8天达到最高值22.35 ng·g-1FW.叶芽萌发过程中,SOD、POD、CAT活性分别在第20天达到最低值35.12U· g-1、11.40U· g-1 ·min-1、0.25 U· g-1· min-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