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1981—2010年中国756个标准气象台站的地面观测数据,选取表征农业气象灾害的气象要素指标,采用GIS技术揭示我国近30年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分布现状,并对其在30年内的变化进行趋势分析。结果表明:近30年内,持续高温呈增加趋势,持续极端高温的显著增加区域出现在西北地区、东南和华南沿海区域,防止高温热浪对农作物造成伤害的重点应该放在这些区域。持续低温、春季寒冷指数和冬季积寒量均呈减小趋势,这3个指标的显著减小区域多出现在中纬度地区。中纬度地区对全球变暖的显著响应使得该区域作物的种植北界北抬,利于温带作物生长域拓宽和产量提升。2个表征水分的农业气象灾害指标中,极端降水强度在近30年内未显示出明显的变化趋势;持续无降水日数则表现出显著增加趋势。总体来看,我国受干旱灾害性天气的影响程度明显增加,有必要通过兴修水利、补充灌溉等农业措施保证农作物的用水补给。  相似文献   

2.
研究利用RS/GIS技术,分别提取2000年、2009年、2018年三期Landsat TM/OLI影像的植被指数(NDVI),同时,结合30m分辨率的ASTER GDEM数据,对玉溪市红塔区开展2000年-2018年间植被覆盖变化与地形分异研究。结果表明:(1)2000年—2018年间植被覆盖度呈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不明显。(2)植被覆盖度等级以中高植被覆盖和高植被覆盖为主。(3)植被覆盖度随高程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倒“U”型变化趋势;植被覆盖度随坡度的增加,整体上呈下降的趋势;植被覆盖在阴坡、半阴坡、阳坡、半阳坡分布相对均匀,没有呈现明显的分异规律。  相似文献   

3.
连续3 a研究了免耕生草对云南高原山地栽培魔芋地温时空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地温具有明显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与魔芋的年生长发育周期各阶段的最适温度相吻合;免耕生草改变了土壤热量交换层(地表层)的性质,具有气温升高时减缓地温上升和降温时延缓温度下降的双向动态调控作用,调控幅度随气温的升高而增大,随气温的下降而加强;降低了日较差,增强了同一土层温度的稳定性,其调控幅度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不同观察时刻表现出13:00>19:00>7:00的规律;显著地降低了有害高温的出现次数,明显地降低了持续高温期的土壤温度。  相似文献   

4.
秸秆覆盖对苹果园土壤固氮菌数量年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美英  乔永胜 《果树科学》2000,17(3):185-187
在整个果树生长期内,秸秆覆盖可明显增加各土层固氮菌的数量,20cm土层中,年平均固氮菌数量增加123.80%;20~40cm土层中增加51.61%;40~60cm土层中增加103.85%。在0~60cm果树的耕作层内固氮菌数量年平均增加95.47%,不同土层固氮菌数年变化曲线,无论覆盖与对照,均呈单峰曲线变化,高峰出现在9月。  相似文献   

5.
城市公园作为居民户外活动必不可少的公共绿地,其景观性与功能性对居民的日常活动有着直接影响。以杭州太子湾公园为研究对象,对公园6个选区内的游人时空分布及其环境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城市公园与城市居民时空分布及其行为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出改进意见,对于优化公园模式、提高人类幸福感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水平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师帅  肖雨荀 《北方园艺》2024,(4):137-144
以2004—2020年黑龙江垦区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碳排放因子法和LMDI模型,研究了黑龙江垦区农业碳排放时空分异特征,以及农业生产效率、农业生产结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劳动力数量对其农业碳排放的影响,以期为该地区农业低碳发展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黑龙江垦区农业碳排放整体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长速度为3.98%,农业碳排放第一大碳源为化肥,其次依次为灌溉、农膜、农药、农业机械应用;碳排放主要集中于东部和东北部垦区;经济水平增长和农业生产结构不平衡会导致碳排放增加,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和农业劳动力规模缩减会导致碳排放减少。发展低碳农业,黑龙江垦区需利用各类高新技术发展智慧农业、建立农业智能化管理模式、构建数字化碳排放监测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7.
在喀什地区疏勒县盐结皮厚度2、3、5cm典型区域设置样地,利用数理统计方法比较分析了盐结皮覆盖土壤及无结皮覆盖(CK)土壤含水量,确定了不同土壤盐结皮厚度覆盖下的土壤水分时空分布动态。结果表明:上层土(0~30cm)变异性较大,中层土(30~40cm)有盐结皮覆盖的土壤含水量均大于无盐结皮覆盖的土壤含水量,下层土(40~50cm)在盐结皮较厚(3、5cm)时,有盐结皮覆盖的土壤含水量均大于无盐结皮覆盖的土壤含水量,在盐结皮较薄(2cm)时,无盐结皮覆盖的土壤含水量均大于有盐结皮覆盖的土壤含水量。研究表明不同厚度盐结皮覆盖会影响土壤水分的迁移,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土壤含水量呈现不同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以辣椒品种"美园"为试材,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化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设施条件下不同处理(常规施肥、减氮15%、减氮30%、减氮45%、不施氮肥)对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硝态氮含量逐渐降低,土壤0~40cm土层硝态氮含量波动较大,40~100cm土层硝态氮含量波动较小;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减少,土壤硝态氮含量逐渐降低,减量施肥较常规施肥在不同土层深度土壤硝态氮含量波动小。随着采样日期的增加,土壤硝态氮含量在最终达到最小值,但是土壤硝态氮含量与采样日期不呈线性关系,0~40cm土层硝态氮含量波动较大,40~100cm土层硝态氮含量波动较小。  相似文献   

9.
通过测算1997—2019年种植业及9种主要农作物生产的空间基尼系数、产业集中率和区位熵等指标,分析了种植业生产重心变化轨迹和空间自相关性,研究了中国种植业生产集聚的时间演变特征,以期为优化农业生产布局、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及提高农产品有效供给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种植业总体上具有显著的生产集聚特征,但总体生产集聚程度呈现小幅度下降,生产重心向西北方向缓慢移动。9种农作物生产集聚程度的变化趋势和主产区的空间分布存在较大差异,呈现出专业化、连片化的集聚特征。棉花、糖料、麻类和烟叶生产集聚程度较高且呈上升趋势,茶叶、油料和蔬菜生产集聚程度中等且较稳定,水果生产集聚程度低并呈现下降趋势。粮食生产集聚程度低但呈现上升趋势,其空间正相关程度不断加强。山东、河南和安徽是我国种植业生产最重要的连片分布地区。  相似文献   

10.
《落叶果树》2021,53(5)
对2016—2020年蒙阴县桃品种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表明,5年间蒙阴地区桃品种发生显著变化,部分品种退出市场,黄桃品种增加最多,蟠桃品种增加最快,中熟品种减少,早熟、晚熟品种增加。分析了引起蒙阴地区桃品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为了测量互补和替代指标对苹果脆弱性的影响,选择陕西苹果主产县2015年的截面数据,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识别资本指标之间的互补和替代关系,然后用空间滞后模型分析互补和替代指标对苹果脆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空间相关性的约束下,邻近县的苹果脆弱性正向影响目标县的脆弱性;互补指标中的苹果有效灌溉面积、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粮食产量对脆弱性产生正向影响,农村耐用消费品指数负向影响脆弱性;替代指标没有对脆弱性产生影响。在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政策时,不仅要考虑资本间的互补和替代关系,而且要考虑空间相关性;互补的指标不一定会降低脆弱性,在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政策时不能盲目增加互补的生计资本去降低脆弱性,要根据资本对脆弱性的作用大小适宜地增加生计资本。  相似文献   

12.
王涛  田阳  相如 《北方园艺》2017,(24):148-155
基于2000—2014年秦岭山地MODIS NDVI影像、气温和降水数据,分别利用平均值法(AVM)、最大值合成法(MVC)、平均-最大值合成法(AMVC)、时序重建方法(RAVM)获取NDVI年值,分析了不同方法下NDVI时空变化过程与趋势,及其与气温、降水的相关性,以期为秦岭山地植被动态变化及其气候响应准确评估提供方法基础。结果表明:RAVM获取的NDVI年值效果较好,平均值居中,线性变化趋势极显著。其次为AMVC、MVC和AVM法获取的NDVI年值偏高和偏低。山地植被动态监测中,植被退化是关注的热点问题,AMVC方法计算得到的秦岭山地NDVI线性减少趋势分布面积最大,其次为MVC、RAVM、AVM方法。不同NDVI年值提取方法下,NDVI与气温的相关性具有一定的差异。如相关系数空间分散分布(MVC和RAVM)和相对集中分布(AVM和AMVC),NDVI与气温的正相关为主(AVM和RAVM)和负相关为主(MVC和AMVC)。但4种不同方法下NDVI与降水的相关性均以正相关为主,表明不同方法表现植被与降水关系具有一致性,而植被与气温的关系不稳定。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61—2012年全国气温数据和梨、桃栽培面积与产量数据,通过相关回归等数理统计方法系统分析了不同季节和全年气温变化与2种果树栽培面积和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961—2012年中国四季和全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变化趋势中,除春季和秋季最低气温表现为线性递减外,其它季节气温整体均呈上升趋势;全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每年分别上升0.020、0.038、0.002℃,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升高幅度均极显著;1961—2012年中国梨和桃栽培面积、总产量和单产量整体上逐渐升高,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梨和桃栽培面积、总产量和单产量均与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和全年平均气温和最高气温呈显著正相关,与最低气温相关性不显著;气温升高对梨和桃生产起正面效应。  相似文献   

14.
核桃散粉期花粉通量时空格局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单株核桃为研究对象,通过花粉收集的方法分析了核桃雄花散粉期,花粉通量与散粉时间、传播距离、飘浮高度和气象因子的关系,以了解新疆南疆盆地核桃雄花散粉期花粉飞散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新疆南疆盆地核桃雄花散粉持续时间约为1周,一日内12:00—14:00花粉通量最大;水平方向上花粉通量受风向影响,且随传播距离的增大逐渐减小;垂直方向上随高度的增加花粉通量逐渐减小;花粉通量与气温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风速呈显著正相关(P0.05)。花粉通量大小主要受气温和风向、风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现代园艺》2020,(3):34-35
将四川省夹江县作为研究区,分别采用2004年和2017年2期遥感影像作为分类基础数据,利用土地利用程度指数等方法对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4~2017年,夹江县的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减少土地利用类型为林地和耕地,增加的土地利用类型为建设用地,水域面积基本保持不变。在众多土地利用变化因素中起主要作用的有自然因素的坡度以及社会因素的中心城镇影响、交通通达度,而人口与政策因素同样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黄土高原地区为研究对象,以近40年中国土地采用现状遥感监测数据为主要信息源,利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法和统计学方法,计算得到黄土高原地区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量及类型之间相互转移的面积百分比,区分出土地利用转移的系统性和随机性,并利用CA-Markov模型结合中国人口空间分布、农田生产潜力等数据准确预测出2030年该地区的土地利用格局。结果表明:1)1980—2000年,发生的最优势的系统转移是从草地转移为耕地,净增加量最多的是建设用地(0.28%),净减少量最多的是未利用地(0.17%);而2000—2015年,发生的最优势的系统转移是从耕地转移为草地,净增加量最多的仍是建设用地(0.78%),净减少量最多的是耕地(0.69%)。2)2030年的土地利用预测格局显示,该地区耕地、林地和草地都表现为减少的趋势,而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则表现为增加的趋势。此外,还通过分析预测得到的2030年各省份土地利用变化,以期为这一地区未来的土地整理工程提供了更详尽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作物需水量是灌溉决策制定的前提,了解作物需水量的时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对农业灌溉用水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现采用作物系数法计算了甘肃省酿酒葡萄的需水量,并对其时空差异进行了分析。同时,也对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甘肃省酿酒葡萄需水量在空间分布上呈西北高、东南低的态势,总体需水量集中在300~600mm,最高点与最低点相差1倍;近30年来,甘肃省酿酒葡萄需水量呈现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为5.64mm/10a,但是上升趋势并不显著,而在其局部地区却出现显著上升或下降的现象;酿酒葡萄的需水量与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日照和风速呈显著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和降水呈显著负相关,其中与日平均气温相关性最大,与降雨量相关性最小。  相似文献   

18.
为真实反映旅行者行为,优化自然旅游目的地的规划与管理,以“两步路”中的旅行者活动标记点作为数据源,根据标记点集中程度界定的自然旅游目的地为研究对象,借助GIS时空分析工具及地理探测器分析,总结旅行者的时空分布特征,并选取自然环境因子、人文社会因子作为驱动指标,探究旅行者空间分布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发现:(1)旅行者活动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特征,形成了27个旅行者活动热区。(2)旅行者年际分布处于集聚状态,最近邻指数呈现“U”型曲线形式,空间分布均比较集中,但热点区域年际变化明显,“单核心”集聚到“平行多核心”再到“双核心”“单核心”,说明该旅游目的地内部竞争格局处在变动中。(3)夏、秋2个季节旅行者活动集聚,旅行活动热区比较集中,但不同季节旅行者空间分布差异性明显。(4)景点、餐饮、住宿等服务设施是旅行者活动空间分异性的决定因素,其中景点是主导因素。综上所述,以旅行者标记点为主的时空大数据能更细致的刻画自然旅游地的旅游者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19.
20.
园林作为城市的重要绿化措施,对生态环境保护较为重要,而影响园林空间的因素之一就是植物的季相变化,本文分析了植物季相变化对园林空间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