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山东平度和新疆库尔勒2个地区在不同肥力下土壤微生物数量消长与土壤元素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不同施肥处理下,2个地区细菌、放线菌数量显著增长,真菌数量呈减少趋势,其中施有机肥比化肥对真菌增长影响达极显著;不施肥种植(CK)显著降低土壤微生物总体数量,但不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比率;2个地区土壤微生物消长与土壤元素间相关性不完全一致,2个地区真菌数量消长与铜元素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平度点细菌数量与锌元素呈极显著性正相关,与硼元素极显著负相关,与锰显著负相关。土壤养分种类及含量水平对土壤微生物数量消长影响极显著,而土壤微生物消长在不同土壤环境下与根围土壤元素含量相关性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2.
以压砂西瓜→大豆(W→S)、西瓜→辣椒(W→P)、西瓜→油葵(W→O)3种轮作模式以及西瓜连作(对照,CK)的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3种不同砂田轮作模式对酶活性与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3种不同轮作模式土壤脲酶活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轮作均显著增强,土壤蔗糖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W→P模式显著高于对照,其它轮作模式与对照保持平衡;轮作模式下微生物总菌数增加,其中细菌、放线菌数量、细菌与真菌比值(B/F)均高于对照,真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通过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分析表明,轮作提高了微生物群落对碳源的利用,增强了微生物群落生理活性。合理的轮作倒茬对延长砂田寿命、恢复和提高砂田地力有着积极的意义,W→P为较合理的轮作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3.
采用苗期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素形态配比对黄瓜幼苗根区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研究涉及N1(NH4+-N∶NO3--N 为10∶0)、N2(NH4+-N∶NO3--N 为7∶3)、N3( NH4+-N∶NO3--N 为5∶5)、N4(NH4+-N∶NO3--N 为3∶7)共4 个氮肥配比处理,以施入同体积清水为对照。结果表明:施氮处理的黄瓜幼苗植株鲜质量、干质量均高于CK,其中N3 处理明显高于N1、N2 及CK;N3、N4 处理的黄瓜根区土壤微生物总数较高,其中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明显高于
N1 和CK,真菌数量则低于其他处理;土壤脲酶、中性磷酸酶活性均以N2 处理最高,N3 处理的土壤脱氢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施氮处理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低于CK。结论:施加氮肥可以提高黄瓜植株鲜质量、干质量、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硝态氮肥比例的增加能够提高黄瓜植株鲜质量、干质量及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和土壤脱氢酶活性,而铵氮肥比例的增加可以提高土壤真菌数量和土壤脲酶、中性磷酸酶活性。综合评价,设施黄瓜栽培以N3 处理效果最佳,即
NH4+-N∶NO3--N 为5∶5。  相似文献   

4.
以“津优35号”黄瓜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法,用150 mmol·L-1 NaCl模拟盐胁迫,通过添加体积比为300、600倍和900倍的腐殖酸进行处理,研究了腐殖酸对盐胁迫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期探索腐殖酸对盐胁迫下温室黄瓜土壤微生态环境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腐殖酸显著提高了土壤中有机质、速效钾、速效磷和全氮含量,而降低了pH。在细菌群落结构方面,各处理间细菌α多样性差异不显著,T1和T2中放线菌门、绿弯菌门和浮霉菌门的相对丰度均高于CK,而拟杆菌门和酸杆菌门的相对丰度则相反,细菌在属水平上组成变化并不明显。在真菌群落结构方面,T1和T2中OTU数量和Shannon指数与CK差异均不显著,而Chao1指数均显著高于CK,腐殖酸还提高了子囊菌门的相对丰度,T1、T2和T3中子囊菌门相对丰度分别较CK高28.07%、26.48%和6.41%,降低了担子菌门和壶菌门的相对丰度,在已知菌属的变化中,毛壳菌属和枝顶孢属的相对丰度升高,根生壶菌属的相对丰度降低。RDA冗余分析表明速效钾是影响细菌群落结构的关键环境因子,而有机质、速效磷和pH则对真菌群落结构起到关键...  相似文献   

5.
为评价间作牧草对果园土壤质量的影响,对河北省晋州市马于镇梨园间作牧草根际土壤的pH、微生物群落数量、酶活性及各因素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间作牧草根际土壤pH、真菌数、放线菌数和脲酶活性有垂直分布特征;二月兰增加土壤pH、放线菌数和过氧化物酶活性(0~20cm土样),降低脲酶活性;早熟禾降低pH,增加真菌数(0~20cm)和脲酶活性;黑麦草降低过氧化物酶活性(0~20cm)和增加脲酶活性(21~40cm);pH与土壤深度、过氧化物酶活性与放线菌量和pH、放线菌量与pH等显著正相关,放线菌量与土壤深度、脲酶活性与土壤深度和pH等显著负相关,放线菌量与间作牧草显著相关。因此,该梨园中二月兰与早熟禾共同间种于2行梨树间将可能获得更好的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6.
以适宜宁夏栽植的"黄莺1号"樱桃番茄品种为试材,以常规生物有机肥(CK)为对照,设置不同有机物料添加基肥+腐殖酸(T1)、基肥+腐殖酸+豆饼(T2)、基肥+腐殖酸+豆饼+熟豆粉(T3)、基肥+腐殖酸+豆饼+熟豆粉+甜菊糖(T4)4个处理,研究了不同物料配比对番茄果实品质、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期筛选出能有效提高樱桃番茄品质及有效改良土壤环境的有机物料配比。结果表明:相对CK,T1和T3处理株高的相对生长率显著提高,T2和T4处理显著降低了株高、茎粗、叶绿素含量和叶片数相对生长率;相对CK,各有机物料添加处理均显著增加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果实糖酸比;相对CK,T1、T2、T3处理显著增加土壤EC,各有机物料添加处理土壤全氮含量,碳氮比无显著差异,T3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T1和T3处理显著增加土壤速效磷含量22.36%和19.61%,T4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速效氮含量57.98%;相对CK,T1和T4处理显著提高土壤蔗糖酶活性,T2处理显著提高土壤磷酸酶活性。通过主成分分析表明,综合得分为T3>T1>T4>CK>T2,即基肥+腐殖酸+豆饼+熟豆粉=5∶2∶5+5 kg·m^-3处理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研究含氨基酸水溶肥对西瓜根际微生物群落的作用,通过大田试验分析不同浓度含氨基酸水溶肥(氨基酸含量(ρ,后同)≥100 g·L-1,钙+镁含量≥30 g·L-1,试验共分4个处理,CK:传统均衡型水溶肥;T1:含氨基酸水溶肥浓度(w,后同)为0.200%;T2:含氨基酸水溶肥浓度为0.125%;T3:含氨基酸水溶肥浓度为0.100%)对小果型西瓜根际土壤环境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根际土壤微生物活力、群落功能多样性指数、6大类碳源的利用强度均高于对照。微生物碳源利用偏好被改变,其中T2对各种碳源的利用较为均衡。与对照相比,各含氨基酸水溶肥处理土壤酶活性均有提高,且蔗糖酶、β-葡萄糖苷酶、纤维素酶、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各处理单果质量比对照提高7.78%~34.73%。T2维生素C含量最高,分别比其他处理提高27.17%~76.00%。T1、T2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CK。综合分析,含氨基酸水溶肥浓度为0.125%的处理在改善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提高土壤酶活性、改善果实品质上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针对宁夏设施土壤连作障碍发生严重、设施土壤碱化度高等问题,以连作10年的设施黄瓜连作土壤为研究对象,以糠醛和醋糟为改良剂主料,通过调酸调节改良剂pH为2,采用盆栽试验,设置667m2施200(T1)、400(T2)、600(T3)、800(T4)、1 000(T5)、1 300(T6)、1 600kg(T7)的7个处理,以不添加改良剂为对照(CK),系统研究了不同改良剂用量对土壤养分、盐分离子、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盛果期土壤pH和EC值均随改良剂施用量增加呈下降的趋势,其中T7降低pH效果最显著,降低4.29%,T5降低土壤EC值最显著,降低37.72%;T6和T7土壤全氮含量显著高于CK,分别增加42.11%和48.54%;667m~2施800kg以上用量改良剂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T1、T2、T4和T5处理相对CK分别显著增加20.00%、20.00%、23.33%和26.67%的土壤全磷;T4处理Ca~(2+)和Cl~-下降最为显著,Na~+、K~+和HCO_3-在T3下降最为显著。T4细菌数和放线菌的增长最显著,且真菌数降低最为显著,缓苗期T3放线菌增长最显著。综合分析得出,667m~2施用量600kg为该复合型有机酸性土壤改良剂的最佳施用量。  相似文献   

9.
以种植30a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栽培方式包括加温温室、塑料大棚、露地,种植制度包括连作、填闲、轮作,比较不同设施和栽培制度对土壤养分、土壤酶和土壤微生物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室连作(CK)土壤的EC值,全氮、有机质、速效氮、速效钾、硝态氮含量及蔗糖酶、中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温室填闲种植(S1)、大棚连作(S2)、大棚轮作(S3)和露地(S4),pH值则显著低于其他处理;S4处理的速效养分、铵态氮含量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明显低于其他处理;S3相对于S2显著降低速效养分、铵态氮、硝态氯的积累,且显著增加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相关分析表明:除速效磷含量外,土壤养分含量与土壤EC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H值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土壤蔗糖酶、脲酶、中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存在相关性;细菌数量与速效磷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且细菌、放线菌数量与铵态氮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总之,露地种植是维持土壤质量最有效的种植方式,大棚种植的土壤质量介于露地与温室种植土壤质量之间,温室填闲、大棚轮作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温室、大棚连作土壤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以种植30 a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栽培方式包括加温温室、塑料大棚、露地,种植制度包括连作、填闲、轮作,比较不同设施和栽培制度对土壤养分、土壤酶和土壤微生物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室连作(CK)土壤的EC值,全氮、有机质、速效氮、速效钾、硝态氮含量及蔗糖酶、中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温室填闲种植(S1)、大棚连作(S2)、大棚轮作(S3)和露地(S4),pH值则显著低于其他处理;S4处理的速效养分、铵态氮含量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明显低于其他处理;S3相对于S2显著降低速效养分、铵态氮、硝态氯的积累,且显著增加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相关分析表明:除速效磷含量外,土壤养分含量与土壤EC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H值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土壤蔗糖酶、脲酶、中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存在相关性;细菌数量与速效磷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且细菌、放线菌数量与铵态氮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总之,露地种植是维持土壤质量最有效的种植方式,大棚种植的土壤质量介于露地与温室种植土壤质量之间,温室填闲、大棚轮作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温室、大棚连作土壤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种植年限对设施蔬菜土壤养分和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给设施蔬菜地合理施肥提供依据,研究了不同种植年限设施蔬菜地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变化,以露地土壤为对照(CK),采集种植1 a(年)、3 a、5 a、7 a、9 a、11 a、13 a、15 a、17 a、20 a以及20 a以上的0~20 cm设施蔬菜土壤样品,采用常规土壤理化性质检测方法测定了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采用平板计数法,分析土壤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设施菜地种植年限与土壤容重呈正相关,与土壤孔隙度呈负相关;设施菜地土壤pH值随种植年限的增加逐年降低,两者呈显著的负相关性;土壤EC值、土壤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都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逐年增高,并与种植年限呈显著的正相关性;与CK相比,种植13 a的蔬菜样地土壤全氮和速效钾含量均显著地增加;连续种植20 a以上,设施蔬菜土壤含盐量比对照土壤显著地增加了486.49%。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且都在种植年限为11~13 a时达到最大;真菌数量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而土壤脲酶活性则随种植年限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转化酶活性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保持不变。土壤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关系,其中土壤真菌数量与土壤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最为显著。综上所述,种植年限不同的设施菜地,土壤养分失衡,呈现酸化趋势,盐分含量逐年增加,土传真菌病害潜在发生,对设施蔬菜生产不利。  相似文献   

12.
种植国槐和刺槐对滨海盐碱地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种植在滨海盐碱地6年(苗龄3年)的国槐和刺槐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比较了不同林木在不同季节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秋季,国槐、刺槐分别使土壤容重显著降低了23.40%和14.20%,总孔隙度显著增加了36.94%和23.39%,脱盐率分别为66.51%和44.29%,国槐使Cl~-、Ca~(2+)、Na~+含量显著降低了50.00%、51.85%、41.76%,刺槐林地只有Cl~-含量比对照显著降低了33.33%。总之,秋季国槐对盐碱地理化性质的改良效果好于刺槐。春季,与对照相比,2块林地容重、总孔隙度与对照的差异不显著;刺槐林地的pH值、可溶性盐含量分别显著降低了0.47个单位和52.48%,Ca~(2+)、K~+、N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其它离子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国槐林地的pH值显著高于对照0.27个单位,可溶性盐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Ca~(2+)、K~+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其它离子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总体上,春季刺槐对盐碱地理化性质的改良效果好于国槐。无论是春季还是秋季,国槐和刺槐对土壤含水量和有机质含量的改良效果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梨土壤养分与微生物群落方面,探究红宝石梨树土壤养分与微生物群落应对低分子有机酸的变化规律,并分析梨树土壤微生物群落与养分吸收及果实品质之间的关系。【方法】以施用氮磷钾肥为对照,设置5%与10%的苹果酸(LM与HM)、柠檬酸(LC与HC)、草酸(LO与HO)与氮磷钾肥配施为处理,测定梨树土壤养分与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相比,低分子有机酸处理降低了梨园土壤EC值,柠檬酸与草酸显著降低了梨园土壤pH,而柠檬酸与LO处理显著降低了有机质含量。LC显著降低了土壤硝态氮含量,而LO则显著升高了土壤铵态氮含量。与对照相比,低分子有机酸显著降低了0~20 cm土层土壤有效P含量,而LM显著升高>20~40 cm土层速效K含量。另外,低分子有机酸显著改变了梨树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与碳源利用特征,其中HM显著升高0~20 cm土层多样性指数,而LO则显著降低了羧酸类与氨基酸类的利用强度。相关分析表明,0~20 cm土层微生物群落与果实维生素C含量、果实氮磷钾含量、产量等呈负显著相关,而>20~40 cm土层微生物群落与单果质量、果实色泽、果实钾含量以及叶片氮含...  相似文献   

14.
董璐  王立新 《北方园艺》2023,(17):61-69
以万寿菊“安提瓜”为试材,采用田间试验法,设置生物炭(BC)、生物炭+胶质芽孢杆菌(BJZ)、生物炭+侧孢芽孢杆菌(BCB)、生物炭+贝莱斯芽孢杆菌(BLS),以不施生物炭+不施菌剂处理为对照(CK),探索了生物炭与不同芽孢杆菌菌剂配施对万寿菊土壤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以期为芽孢杆菌和生物炭用于培育万寿菊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与CK相比,相关生物炭处理(BC、BJZ、BCB、BLS)均提高了土壤pH、阳离子交换性能(CEC)、土壤养分(土壤有机质、溶解性有机碳、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及土壤酶活性(亚硝酸还原酶、脲酶、纤维素酶、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各处理整体表现为CK相似文献   

15.
以“宁杞7号”为试材,设置5种不同用量的生物有机肥处理,以不施加生物有机肥(CK)为对照,对枸杞产量和土壤性状的变化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了施用生物有机肥对柴达木地区盐碱地枸杞生长及土壤性状的影响,以期为有机枸杞园枸杞产量品质的提高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与CK相比,施用生物有机肥显著降低了土壤电导率和pH,提高了土壤全氮、全磷、全钾、碱解N、速效P、速效K含量,A3处理土壤改良效果明显。2)施用生物有机肥后,枸杞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显著提高,同时枸杞的光合特性得到改善,A3处理的促进效果最佳。3)与CK相比,施用生物有机肥后各处理产量增加了8.1%~34.9%,果实品质得到改善,枸杞果实中总糖、枸杞多糖、黄酮、类胡萝卜素、甜菜碱、抗坏血酸和多酚含量分别较CK显著提高,A3处理果实品质最好。经综合评价后得出,施生物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性状,提高枸杞叶片酶活性,促进枸杞光合作用,进而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其中2种生物有机肥分别施33.00 kg·hm-2、24.75 L·hm-2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以“寒富”/“GM256”/“山定子”一年生嫁接苗为试材,采用盆栽法,研究了不同浓度铜(Cu)处理对植株根际土壤速效养分、酶活性和微生物活性的影响,以期为土壤质量评价以及采用生物学指标预警土壤Cu污染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随着Cu处理浓度的增加,根际土壤有效Cu含量随之增加,土壤pH呈现降低趋势。低浓度(30~200 mg·kg-1)的外源Cu处理对土壤有机质(SOM)及溶解性有机碳(DOC)含量影响不大,但高浓度(350、500 mg·kg-1)的Cu处理使SOM及DOC含量显著降低;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及速效钾含量呈现与二者类似的变化趋势。土壤脲酶、脱氢酶、碱性磷酸酶活性随外源Cu处理浓度的增加明显降低。土壤有效Cu含量与土壤养分及土壤酶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高浓度的Cu胁迫降低了微生物群落的代谢活性,抑制了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破坏了土壤微生物的均一性,使微生物群落代谢结构产生改变。  相似文献   

17.
生草栽培对龙眼果园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优选出南方龙眼果园适宜的生草品种,在‘四季蜜’龙眼果园分别在行间套种假地豆、白花三叶草、鼠茅草、阔叶丰花草和自然生草,幵以清耕为对照,研究套种不同草种对龙眼果园土壤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果园行间生草能提高土壤含水量,降低土壤pH值;生草刜期,各生草处理0~15 cm土层土壤中全氮、全磷含量下降,钙、镁含量上升,15~30cm土层中的全氮含量上升,生草对土壤营养元素的影响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逐渐下降;生草栽培总体来看能够提高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各生草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均显著高于清耕;各生草处理土壤中β-葡萄糖苷酶、氨肽酶和磷酸二脂酶活性高于清耕,阔叶丰花草处理土壤中β-葡萄糖苷酶、磷酸二脂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草种,鼠茅草处理土壤中氨肽酶含量最高。龙眼果园生草能增加土壤中微生物数量,提高碳、氮含量和磷循环相兲酶活性,改良土壤环境,生草栽培刜期消耗土壤中矿物质元素,在生长刜期要及时给肥。综合各生草草种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状的影响,以白花三叶草为佳,适宜在南方龙眼果园推广。  相似文献   

18.
选择轮作木薯年限达3年的蕉园,采取木薯茎叶100%粉碎还田措施,测定蕉园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理化性质、香蕉长势和枯萎病发病率等。结果表明,与对照(空白)比较,木薯茎叶还田可显著降低可培养真菌数量、枯萎病病原菌数量及总真菌数量,增加可培养放线菌数量、总细菌数量和碱解氮含量,B/F、A/F(可培养细菌数/真菌数、放线菌数/真菌数)均增大;土壤的脲酶和蔗糖酶活性显著提高,香蕉株高、茎粗、叶面积和SPAD值(叶绿素含量)均显著增大,香蕉枯萎病发病率降低至33.9%。说明木薯茎叶还田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土壤微生物种群改善,且有效促进香蕉生长、降低香蕉枯萎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长期旱田改水田对黑土微生物类群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佳木斯地区旱改水黑土为研究对象,利用平板菌落计数法和酶活性测定方法,对长期旱田改水田的黑土中主要微生物类群数量及土壤酶活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旱改水年限的增加,土壤中细菌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先减少后增加。土壤蛋白酶活性变化不显著;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淀粉酶、蔗糖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先降低后增加;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增加。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酶活性与3类主要微生物类群数量密切相关,各土壤酶活性之间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针对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海流村盐碱地的特性,设置3种盐碱地改良措施,以不做任何改良的当地盐碱土为对照,对5年后各处理的土壤理化性质和树木存活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改良5年后,大坑隔离综合改良的土壤改良效果最好,表现为土壤容重、pH值、含盐量和含水量最低,土壤水渗透率最高。4种改良处理的乔灌木存活率由高到低表现为:大坑隔离综合改良>小坑综合改良>台田式垫土改良>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