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薄膜接种棚,即用薄膜围罩的形同蚊帐的棚子,它与常规无菌室比,具有造价低、建造容易、拆迁方便等优点。袋栽香菇、银耳等食用菌,用薄膜棚接种,可在培养房进行,接好种的菌袋就地排放培养,不必搬动,而把薄膜棚迁移到别处使用,避免了因搬动菌袋而造成的杂菌污染。但若对接种棚特性不了解,易导致接种污染,造成栽培失败。根据我们近年来的实践与调查表明,薄膜接种棚的特性,主要是由塑料薄膜本身的固有特性所造成,主要有以下三点: 1.室温上升快。这是由于薄膜传热性差、保温性能好所造成的。接种时,由于人体、酒精灯等发出的热量散不出去,聚集在棚内,使棚内温度不断上升,特别是高温季节,温度上升十分迅速。  相似文献   

2.
采用塑料袋,用卫生筷长条形菌种接种,室内或室外发菌,半地下式拱棚覆土出菇,棚间空地种植泡桐遮阳,这种栽培模式具有栽培工艺简单,发菌速度快,杂菌污染率低,出菇管理简便,生物学效率高,节约土地等特点,适于在我国北方多风干燥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3.
桑枝灵芝高产栽培集成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桑枝灵芝高产栽培的集成技术,包括菌株及栽培季节选择、培养料配方、菌包制做、灭菌、接种、发菌管理、出菇棚场地准备、出芝管理、适时采收、转潮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4.
用塑料吊棚代替接种箱接种,是食用菌规模栽培的常用"无菌化"防护方法,它有封闭严密、移动方便、多人配合的优点。由于接种过程存在消毒环节疏漏、袋料表面携带杂菌和人体携带杂菌等染杂因素,接种成菌率呈现不稳定现象。以排除染杂因素为目标,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接种安全系数稳定在95%以上,适用于合作社、工厂化和机械化接种。  相似文献   

5.
菌菜复合棚又称菌菜双面一体化高效温室,是根据蔬菜和食用菌对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条件的要求差异和代谢能量的互补性并通过环控措施增强其互补作用而设计建造的。本文对菌菜复合棚结构参数、地面处理、棚体建造工艺,棚内温控系统、通风系统、保湿喷淋系统等设施设备在充分论证和实践的基础上进行了总结介绍,根据季节优化菌菜品种搭配,通过复合棚环境调控、病虫害综合防控等保障措施实现周年化高效生产,形成一种创新型菌菜高效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6.
更正     
曹建刚 《食用菌》2006,28(5):56-56
传统的香菇生产是在香菇菌袋转色之后上室外菇棚或在畦内覆土栽培出菇,笔者将香菇菌袋放在室内进行出菇管理,省时省钱省力,简单易行,获得高产,现介绍如下:1菌简制作①拌料装袋:培养料配方为阔叶树粗木屑60%,细木屑18%,麸皮20%,白糖1%,石膏1%。北方2~4月底开始生产,将料拌匀,含水量在60%左右装袋,松紧适度,手指按袋有弹性不下陷。②灭菌接种:将料袋装入蒸锅内料温升至100℃维持12~15h,灭菌结束后闷12h。料温降至70℃出锅,将菌袋运到接种室内冷却至30℃时在晴天清晨或傍晚抢温接种,  相似文献   

7.
1 菇棚的建造 以长 6m ,宽 2 6m ,高 2 5m ,中间走道 0 8m ,棚间距 0 3m ,搭成 7层棚架 ,棚两端用砖砌墙 ,并预留通风道 ,棚顶拱起半园形 ,上覆无水透膜 ,每棚摆放袋料约 10 0 0kg左右。2 栽培季节与菌种搭配 以各地不同海拔高度的大小而定 ,按照大气垂直结构的特点和地理因素 ,海拔升高 10 0m ,温度降低 0 65℃的规律 ,或以某菌株适宜转色出菇的时间 ,再向前推算菌龄天数 ,作为某菌筒接种的最适宜日期。在海拔 90 0m以上地区 ,以 11月至翌年 3月、 4~ 5月 ,安排中温偏高或高温型菌株接种 ;海拔 80 0m ,以 12月至翌年3…  相似文献   

8.
鲜树枝人工速栽木耳,为目前段木栽培木耳的最新方法。特点是改段木为鲜树枝栽培;改砍穴接种为树皮割线道撒种;改露堆发菌为袋装发菌;改喷水调湿为开启袋口控湿。发菌快,出耳芽多,种后60~70天可出耳,产量比段木人工栽培最高产(11kg/棚)高7~252%,最佳棚产(38.75kg)可获纯利1037.5元。山区、丘陵、平原和城市都可采用。  相似文献   

9.
根据南方气候特点,结合黑木耳生长特性,采用全日光、间歇弥雾长袋栽培模式栽培黑木耳.以福建省尤溪县海拔250 m的气候为例,黑木耳8月中旬制袋接种,10月中旬下地摆场,11月~翌年3月出菇.从出菇场地选择、发菌棚搭建、菌棒制作、接种发菌、刺孔晒筒、出菇喷水、清洁化干制、病虫害防控等环节,总结集成出一套适合南方长袋栽培黑木...  相似文献   

10.
徐占波 《食用菌》2010,(1):62-62
1采用两场制、减少重茬带来的损失 笔者所说的两场制,就是通常所说的室内发菌、室外出菇,可以根据需要搭建一个或多个发菌棚,棚内用木方、竹杆搭成栅栏式,分5-7层,中间用木方或竹杆隔开。香菇菌棒放在上面,间距3cm,上层与下层间距5cm,这种养菌棚既通风,又散热。养菌棚上方用弓型或三角型拱架均可,罩上塑料膜再用草帘遮光,草帘上方再罩高密度遮阳网,遮阳网与草帘间距50cm,防止阳光直射。这样的发菌棚基本上满足了发菌、转色的条件。棚内要定期消毒。  相似文献   

11.
尹亭 《西北园艺》2005,(4):50-51
平菇窄棚免喷高效栽培就是将采收第1潮菇的菌坯脱去菌袋,绕菇棚四面土墙筑菌墙。菌墙外端用封口泥把菌坯与苗坯粘起来,菌墙内全部用营养土填充,菌墙上筑一水槽,用于补水补肥。具体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2.
吴世银 《食用菌》2023,(2):43-44+55
介绍选用质量较差的一次性木筷用营养液蒸煮,捞出后粘营养料装袋,灭菌后单点接种培养得黑木耳木扦菌种;采用木扦菌种接种料袋发菌,定期用“人”字形矮棚控温育耳池集中育耳,林地出耳,此栽培技术实现设施和场地高效利用,每年可栽培9批黑木耳。  相似文献   

13.
根据调查,从以下8个方面总结江苏省丰县毛木耳高效栽培技术:选用优质菌种,配制培养料,严把接种关,稳定发菌,不同品种分棚摆袋,加强出耳管理,综合防控病虫害,及时采耳等。  相似文献   

14.
《浙江食用菌》2012,(1):47-50
介绍了菇棚建造方式和野外荫棚搭建方式,以及我国各地区适宜的栽培季节的选择;提供8种可选栽培培养料配方,并从配料及装袋、灭菌、接种、发菌管理、催蕾管理、出菇管理、病虫害防治等7个方面较详细给出茶树菇大棚栽培高产新技术。  相似文献   

15.
桑枝、棉秆栽培香菇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俊开 《食用菌》2002,24(6):19-19
栽培香菇 ,历来采用阔叶树木屑为主料 ,这样会使菌林矛盾突出 ,对生态环境保护不利。近年来 ,我们利用本地丰富的桑园副产品——桑枝和棉区副产品——棉秆作主原料栽培香菇 ,生物转化率在 80 %~ 10 0 % ,为桑枝、棉秆的再利用找到了一条可行的捷径。现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 菇棚的设置 大棚南北走向 ,东西跨度 6m,高 2 .2 m左右 ,长 3 0 m,每座棚占地面积 2 0 0 m2 ,可置菌棒 40 0 0棒。大棚外覆棚膜 ,再加盖遮阳网 ,直接在棚内接种、发菌 (省去接种室、培养室 ) ,利用城郊标准蔬菜钢架大棚栽培香菇 ,既经济操作又方便。菌棒出菇之前 ,…  相似文献   

16.
总结在山东省及周边地区的气候条件下,春夏—秋冬两季栽培茶树菇技术,内容涉及菇棚搭建,栽培季节安排,对菌种要求,备料制袋,接种发菌,出菇管理,病虫害防控,以及采收包装等。  相似文献   

17.
选用高温香菇品种,安排适宜的生产季节是夏季香菇生产成功的首要条件;采用就地开放式单袋互压封口制棒技术接种发菌,不但减轻劳动强度,还能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污染,提高制棒成功率;高荫棚矮拱棚覆土出菇技术,既降低了菇棚和菌棒的温度,又能保证菌棒水分充足,为夏季香菇的优质高产提供了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8.
2005年9月25日在姬菇、秀珍菇接种后发菌棚里发生了链孢霉对菌袋的感染,由于未及时防治,导致迅速的初染发菌棚全棚发生。以致扩展到临近生产的大棚流行暴发,持续时间达两个月之久。对此景生产者心里发生恐慌,丧失生产信心,束手无策,开始将大量污染菌袋推出去烧毁或弃之远处垃圾堆深埋,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联系到2004年扬州金桥食用菌生产基地发生类似现象的实际,我们作了认真观察,处理方法上作了一定的摸索,发现发生链孢霉甚至大流行并不可怕,污染菌袋不需要全部烧毁或深埋,只要及时正确处理,污染袋后期仍可正常出菇。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12年~2013年先后对贵州贵定县铁厂乡、平塘、龙里三地农户发生红托竹荪菌(Dictyophora rubrovolvata)蛋烂皮病的菌棚气温、相对湿度、土壤温度、土壤水分、虫害、覆土土壤及栽培原料处理等进行了调查分析,以无病害棚作为对比,发现该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在红托竹荪菌形成菌蛋阶段,菌棚内温度(30.0℃~37.1℃)较棚外气温高2℃~7℃。菌棚35℃以上高温、空气相对湿度85%以上,持续8 h以上容易引起菌蛋病害。建议在形成菌蛋期间加强菌棚通风换气、调温调湿管理,严防菌棚温度过高,湿度过大,进而有效地预防菌蛋烂皮病发生。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提高中管棚设施利用率,充分发挥中棚搭架蔬菜的小气候环境,我站与蔬菜技术推广站协作进行了中棚秋刀豆套种鸡腿菇试验,经过两年的试验,取得了成功。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供试品种①鸡腿菇;②黑籽长箕刀豆。1.2试验方法菌袋制作:配方为棉子壳42%,茵糠40%,玉米粉15%,尿素1%,石灰2%。把上述配方按比例混合,料含水量62%~64%,pH7.2~7.5,堆制7天,中间翻堆2次。料堆制好装17 × 33cm袋中,装料高16cm,每袋干制重300g。接种、发菌同常规。1.3蔬菜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