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为促进优质香型粳稻新品种推广,简要介绍香稻新品种龙稻209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其栽培技术。龙稻209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以母本龙稻21、父本龙香稻2号,系谱选育而成的优质香稻品种。2020-2021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7 698.0 kg·hm-2,较对照品种哈粳稻2号增产6.6%;2021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 869.8 kg·hm-2,较对照品种哈粳稻2号增产6.5%。2021年2月3日,龙稻209获得植物品种权申请号(20211001119);2022年6月20日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黑审稻20220047)。该品种生育日数142 d左右,需≥10℃活动积温2 700℃左右。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水稻新品种松粳56的推广应用,本文介绍了松粳56的选育过程、品种农艺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要点。水稻新品种松粳56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以母本沈农199和父本松粳12号配制杂交组合,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品种。2018-2019年参加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8 277.3 kg·hm-2,较对照品种龙稻5号增产4.8%。2020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 780.2 kg·hm-2,较对照品种龙稻5号增产5.5%;2019-2020年连续2年品质性状结果表明,松粳56稻米品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2021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黑审稻2021L0020),松粳56具有产量潜力高、食味好、稻米品质优抗病和抗倒性强等特点,主要适合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区种植。  相似文献   

3.
垦香48是以武运粳21为母本、05-18为父本杂交,在F2代优选单株,经过连续7 a单株系统选择选育而成的香稻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条纹叶枯病、品质好、适应性强的特点。2016~2017年河北省水稻品种区域试验,2 a平均产量为10 511.3 kg/hm2,较对照品种垦育38增产4.3%;2017年河北省水稻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9 945.0 kg/hm2,较对照品种垦育38增产3.5%。2017~2018年国家水稻京津唐组区域试验,2 a平均产量为9 665.3 kg/hm2,较对照品种津原45增产3.9%;2019年国家水稻京津唐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9 634.2 kg/hm2,较对照品种津原45增产4.5%。该品种稻米品质达到了国家优质3级米标准。2018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冀审稻20180002);202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200044)。适宜在北京、天津、山东东营、河北冀东及中北部一季春稻...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香稻新品种的选育及推广,本文介绍了香型粳稻新品种龙稻204的选育过程、品种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龙稻204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以哈9230为母本、五优稻4号为父本,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香稻新品种,在多年鉴定试验中表现出丰产性优良、品质好及耐冷性强等特性。2021-202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8 035.5 kg·hm-2,较同区域对照品种松粳22增产7.6%;2022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8 051.5 kg·hm-2,较同区域对照品种松粳22增产8.1%。2023年龙稻204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黑审稻20230006。该品种在适应区域从出苗到成熟生育日数146 d左右,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上限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5.
为了选育高油高产、多抗、广适性的大豆品种,采用分子设计与杂交育种结合的方法育成了大豆新品种‘合农85’,2017、2018年分别由黑龙江省和国家审定推广。该品种百粒重22~25 g,油分含量22.60%,蛋白质含量38.40%;中抗SCSH和SMVⅠ号株系,抗Phytophthora sojae;在北方春大豆区属中早熟品种;省级品种试验,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020.8 kg/hm2,较对照‘合丰55(合交02-69)’增产12.6%,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864.6 kg/hm2,较对照‘合丰55(合交02-69)’增产12.0%;国家品种试验,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087.0 kg/hm2,较对照平均值A和‘合交02-69’平均增产9.3%,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187.5 kg/hm2,较对照‘合交02-69’增产8.1%。结果表明,该品种的选育不仅为油用大豆生产提供了新品种,同时也为高油大豆育种及资源利用探索了路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邯豆16是邯郸市农业科学院以鲁96019-7为母本、冀豆17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定向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2018年和2019年参加河北省夏大豆区域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3 123.0 kg/hm2和3 810.0 kg/hm2,较对照分别增产8.5%和9.6%。2019年参加河北省夏播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 3 234.0 kg/hm2,较对照增产6.7%。该品种抗倒性好,抗大豆花叶病毒3号株系和7号株系。于2020年通过河北省审定,适宜在冀中南地区夏播种植。本文作者对该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表现和栽培要点进行了总结,以期加快其推广应用,提升河北省大豆种业科技含量。  相似文献   

7.
大豆新品种“雁育豆8号”由敦化市雁鸣湖种业专业农场于2011年以“合丰55”为母本,“吉育7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2017—2018年,省区试平均产量2 866.0 kg/hm2,比对照品种“合02-69”增产9.9%,最高产量达3 626.67 kg/hm2;2018年,省生试平均产量2 720.8 kg/hm2,比对照品种“合02-69”增产9.6%,最高产量达3 264.0 kg/hm2。2019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20190016。雁育豆8号是早熟、高产大豆品种,生育期为116 d;人工接种鉴定,中抗大豆花叶病毒1号株系,感大豆花叶病毒3号株系,中抗大豆灰斑病。适宜吉林省延边、白山、白城等大豆早熟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适宜陇东旱塬区冬小麦茬和冬油菜茬复种的马铃薯新品种,本研究以希森6号和陇薯3号分别为中早熟组和中晚熟组对照,对引进的马铃薯新品种(系)的产量表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冬小麦茬适宜种植的马铃薯中早熟品种有3个,分别为红美、兴佳2号、冀张薯12号,折合产量分别为24 595.5 kg/hm2、20 634.0 kg/hm2、19 608.0 kg/hm2,分别较对照希森6号增产30.01%、9.07%、3.65%;中晚熟品种有3个,分别为青薯9号、陇薯7号、陇薯10号,折合产量分别为35 568.0 kg/hm2、23 626.5 kg/hm2、22 401.0 kg/hm2,分别较对照陇薯3号增产86.27%、23.73%、17.31%。对于冬油菜茬复种不同马铃薯品种的产量表现而言,中早熟品种红美的产量表现较佳,折合产量为26 491.5 kg/hm2,较对照希森6号增产2.09%;中晚熟品种中青薯9号、陇薯7号、陇薯10号的折合...  相似文献   

9.
冀花甜1号(亲本为四粒红×力无名)和冀花甜2号(亲本为泰莱四粒红×冀花2号)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高糖食用型花生品种。2016~2017年在4个地点8点次的的花生新品种多点试验示范中,冀花甜1号荚果平均产量为4 429.50 kg/hm2,子仁平均产量为3 205.50 kg/hm2,分别较对照品种冀花4号增产6.99%和4.29%;冀花甜2号荚果平均产量为4 519.50 kg/hm2,子仁平均产量为3 270.00 kg/hm2,分别较对照品种冀花4号增产9.17%和6.39%。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冀花甜1号粗脂肪含量43.63%,粗蛋白含量24.83%,蔗糖含量7.1%;冀花甜2号粗脂肪含量49.75%,粗蛋白含量23.60%,蔗糖含量6.8%。2个品种均在2019年通过了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  相似文献   

10.
为促进玉米新品种华纬1号的推广应用,介绍了该品种的亲本来源及杂交种选育过程、植株生物学特性、产量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华纬1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和吉林宏兴高科农业有限公司于2015年以自交系J1136为母本、自交系J0866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玉米新品种,2023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黑审玉2023004)。2021-202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12 423.2 kg·hm-2,较对照品种先玉696增产7.8%;2022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12 622.6 kg·hm-2,较对照品种先玉696增产7.5%,该品种具有早发优势强、性状整齐、耐旱性好、亲本繁殖制种简单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为促进糯玉米新品种哈糯2022的推广,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品种特性、产量表现、栽培技术要点。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室于2016年,以自选白糯玉米自交系B103为母本和以自选白糯玉米自交系HA1303为父本杂交育成哈糯2022。2020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7 148.9 kg·hm-2,较对照品种金糯262平均增产6.5%,2021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8 520.7 kg·hm-2,较对照品种金糯262平均增产8.1%,2年区域试验总平均产量为17 834.8 kg·hm-2,较对照品种金糯262平均增产7.3%。2022年通过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黑审玉20220032。哈糯2022外观白色,棒长约20 cm,品质好,甜糯适宜,食味品质88分。该品种在适应区需≥10℃活动积温2 250℃区域种植,青食期约91 d。  相似文献   

12.
为促进玉米新品种合玉123的推广应用,本文详细介绍了其选育过程、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及相关栽培技术。合玉123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以自交系合选04为母本,以自交系合选21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玉米新品种。2018-2019年参加黑龙江省联合体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11 119.8 kg·hm-2,较对照品种德美亚3号增产8.1%;2020年参加黑龙江省联合体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11 910.9 kg·hm-2,较对照品种德美亚3号增产7.1%。2021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黑审玉2021L0020。合玉123增产潜力大,稳产性好,抗病抗逆性强,适宜在≥10℃活动积温2 400℃左右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3.
天域稻1号是营口天域稻业有限公司2012年以稻源21为母本、TYG01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采用系谱法经多年鉴定选育而成。2019-2020年参加辽宁省中晚熟水稻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1 089.5 kg/hm2,比对照辽粳9号增产9.7%,增产点比例100%。2020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0 551 kg/hm2,比对照辽粳9号平均增产8.9%。2021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辽宁沈阳南部中晚稻区种植。本文作者介绍了天域稻1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等,并总结了相应的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川麦93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高产多抗优质白皮小麦新品种。2018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20180001),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20210001)。川麦93高产稳产、多抗、优质、大穗特性明显,是参加国家区试与省区试品种中穗粒数最多的品种。国家区试平均产量5 913.00 kg/hm2,较对照川麦42增产4.3%;四川省区试平均产量5 786.10 kg/hm2,较对照绵麦367增产16.89%。川麦93兼抗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品质优、面粉白度高,适合制作酒曲、蛋糕、饼干等。根据国家、四川省区试数据和课题组多年多点试验数据,本文对川麦93的特征特性(产量、品质、抗病性等)进行了阐述,并简要总结了其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抗锈丰产冬小麦品种兰天36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冬小麦新品种兰天36号是以周麦17号为母本、兰天23号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经系谱法选育而成。在2014—2016年甘肃省陇南片川区组区域试验中,2 a 12点(次)有11点(次)增产,平均折合产量6 564.0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25号增产13.0%。在2016—2017年度甘肃省陇南片川区组生产试验中,5个试点全部增产,平均折合产量7 285.5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33号增产10.0%。该品种表现早熟、矮秆、分蘖力较强、落黄性好、抗倒伏。对小麦条锈病、叶锈病免疫、对白粉病和秆锈病表现高抗,综合抗病性较好。适宜在甘肃省天水、陇南等地川水地、川旱地和浅山地及生态条件类似的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创新大豆品种和探讨育种技术,此研究采用回交育种方法,以合丰35为母本,与合交95-1101(合丰34×合丰35)为父本配制组合育成了合丰50号。该品种油分含量22.57%,蛋白质含量37.41%,黑龙江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506.1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35号增产14.1%,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560.8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35号增产17.4%;国家北方春大豆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355.5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14号平均增产10.3%,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788.5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14号平均增产6.3%,中抗灰斑病、抗疫霉根腐病、抗病毒病SMVⅠ号株系,2006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同时申报国家审定品种。结果表明,合丰50为既高油又高产、抗病、广适应性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7.
为了促进玉米新品种嫩单24的推广应用,对其选育过程、品种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栽培要点等进行介绍。嫩单24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于2013年以自交系KG28623为母本、自交系PY1M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22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黑审玉2022L0028)。2019-2020年参加黑龙江省齐顺玉米联合体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11 061.9 kg·hm-2,比对照品种益农玉10号平均增产10.1%;2021年参加黑龙江省齐顺玉米联合体生产试验,各试验点平均产量为11 564.5 kg·hm-2,比对照品种益农玉10号增产9.4%。该品种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10℃活动积温2 600℃以上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8.
皖宿1015是宿州市农业科学院大豆所以徐豆18做母本,皖宿2156做父本有性杂交选育的夏大豆品种。2018~2019年参加国家黄淮海夏大豆中片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2 964.69 kg/hm2,比对照增产5.46%。2020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216.94 kg/hm2,比对照增产3.49%,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豆20210048。适宜在山东中部、河北南部、河南中部和北部、山西南部、陕西关中地区夏播种植。  相似文献   

19.
为了筛选出适宜在白银市平川区寒旱区种植推广的高产优质抗旱蚕豆品种,充分发挥当地自然资源优势,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助推乡村振兴,在平川区黄峤镇对引进的8个蚕豆品种在产量及生长适应性方面的差异性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临蚕12号折合产量为3 653.33 kg/hm2,产量最高,较对照品种青蚕25号增产15.26%;临蚕9号折合产量为3 516.19 kg/hm2,较对照品种青蚕25号增产10.94%,可进一步推广应用。青蚕13号抗旱性强,表现尚可,折合产量为3 420.95 kg/hm2,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可进一步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20.
在临洮县对11个小麦品种进行了对比筛选试验,结果表明:陇中6号产量最高,为9 800.00 kg/hm2,比对照品种陇中1号增产2 066.67 kg/hm2,增产率26.7%。天选57号、陇育5号、庄浪13号等3个品种产量在9 000 kg/hm2以上,陇中7号、陇中1号、中梁34、中麦132等4个品种产量在7 500 kg/hm2以上,通过产量、抗逆性分析,以上8个品种均可在临洮县寒旱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