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李星林 《食用菌》2019,(3):23-25
对引进AS2796、W2000-6、W2000-9、W192、福蘑38五个双孢蘑菇菌株进行比较试验。通过对菌丝生长、原基形成、第一潮菇采收期、转潮间隔时间、子实体产量、单粒(菇)重、菇质地和平均产量等经济性状的观察比较表明:福蘑38和W192菌丝萌发较快,原基形成及第1潮子实体采收时间比其他3个菌株提早5d;福蘑38子实体综合性状好,产量最高。方差分析表明,供试菌株间产量存在差异,福蘑38与对照产量无差异,与W2000-6、W2000-9差异显著。福蘑38较适宜在武平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采收第2潮菇后的平菇菌袋先后进行2次注水,结果发现:每袋每次注水量为1.0kg时效果最好,第3至第6潮鲜菇产量之和最高可达1.40 kg,加上第1、第2潮菇的产量,总的生物转化率可达264%,且第2到第6潮菇之间的转潮期大大缩短,依次为9d、11 d、10d、13 d.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生产用糙皮侧耳菌株对工厂化生产金针菇菌渣的适应性,菌渣不同发酵处理方式和复配基质对糙皮侧耳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糙皮侧耳菌株对金针菇菌渣的适应性不同,各菌株以菌渣为基质的生物转化率均显著低于棉籽壳基质配方,但降低幅度存在较大差异;金针菇菌渣分别发酵0、3 d、5 d,随着发酵时间延长,菌袋污染率呈降低趋势,糙皮侧耳产量呈升高趋势;单一金针菇菌渣为主料栽培糙皮侧耳,各潮菇的产量均显著低于棉籽壳基质配方,第2潮~第4潮菇的产量降低更加明显,金针菇菌渣与棉籽壳、玉米芯复配基质的产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云杉木屑培养食用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变色圈和降解实验,结果显示供试的8个菌株均有降解云杉木屑中木质素和纤维素的能力,纤维素和木质素被食用菌降解的程度与被降解的次序无关.结果显示,用云杉木屑栽培榆黄蘑、金针菇和平菇菌株,其菌丝生长较快,生物转化率较高;茶树菇和杏鲍菇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较慢,生物转化率较低;木耳、裂褶菌和柳蘑菌株,菌丝生长速度很慢,几乎无法正常出菇.上述食用菌菌株的生物转化率与其对木质素、纤维素降解率的总和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香菇2206菌株是我所选育的,适于在北方栽培的高产优质菌株。通过2年的裁培试验表明,该菌株抗杂性好;菇形圆正,菇质致密、韧性大耐运输,不易开伞.选用常规术屑麸皮配方栽培,出菇期140d.出菇集中.潮次明显,出3潮菇生物转化率可达103.48%。  相似文献   

6.
不同木屑颗粒度对工厂化压块香菇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香菇(Lentinula edodes)工厂化生产品种沪香F2为供试菌株,以香菇生产常用配方(78%木屑,20%麸皮,2%石膏)为基础培养料,以菌丝生长速度、子实体产量、单菇重、出菇期、生物学效率以及菇型等为筛选指标,考察不同木屑颗粒度配比对工厂化压块条件下香菇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度组合M3(K1∶1.5mm以下,K2∶1.5~3.0mm,K3∶3.0~8.0mm;K1∶K2∶K3=1∶1∶1)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5.2±0.8)mm/d],单菇重最大[(27.1±1.0)g],产量较高[(178.7±3.6)g],菇型好,第一潮菇生物转化率可达到40.8%,生产周期可控制在100d以内,适合于在工厂化条件下应用。  相似文献   

7.
以10个栽培种培养基配方为试验材料,对元蘑1号菌株的菌丝生长势、生长速度、出菇时间、出菇集中程度、子实体形态特征以及子实体产量、生物转化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A4和A5为最佳配方,不仅在生物转化率方面达到了最高,而且在与其它配方的对比中各指标均表现较好,其生物转化率分别为60.92%和63.81%.  相似文献   

8.
应用模糊聚类法筛选平菇菌株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发菌期、出菇期、转潮期、菌盖与菌柄的重量比以及生物转化率5个指标,对用玉米芯栽培的23个平菇株进行了模糊聚类分析,结果将其归为十二类,其中,第一类的莱平1号和第二类的莱平4号、PL-802在个菌株,发菌株,出菇早,转潮快,产量高,子实体性状优,是适宜玉米芯栽培的优良平菇菌株。  相似文献   

9.
杏鲍菇高产高效优质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杏鲍菇栽培过程中,通过采取疏菇留单菇、添加营养液反向促第二潮菇及覆土促第三潮菇的技术措施,就能实现杏鲍菇的高产高效优质栽培,通过以上综合技术,杏鲍菇头两潮菇的总生物转化率为85.65%比对照不疏菇(生物转化率55.09%)高出30.56%,通过处理的杏鲍菇商品率达98.6%比对照不处理(商品率63.1%)的高出35.5%,优质率达88.9%比对照不处理(优质率33.3%)的高出55.6%。通过处理的三潮菇生物转化率118.23%比对照不处理(生物转化率58.01%)的高出60.22%。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开化县栽培金针菇通常采收2~3潮,头潮菇产量占总产量的50%左右。头潮菇消耗了大量营养,失水严重,如不加处理直接进行二潮菇管理,则第二潮出菇不整齐,菇质差,产量低。笔者试验发现,二潮菇采用搔菌法,能明显提高产量和质量。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菌株试验采用浙江省菇老爷食品有限  相似文献   

11.
以葡萄枝屑为主要原料栽培香菇,考察供试香菇菌株的菌丝长势、子实体形态、产量,以筛选出适宜葡萄枝屑栽培的香菇菌株.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5个香菇菌株菌丝均能在以葡萄枝屑为主料的培养料中生长,并能出菇.其中以香速69菌株表现最为优秀,菌丝平均生长速度为4.01 mm/d,长势强,单朵子实体平均鲜重为25.3 g,生物转化率为...  相似文献   

12.
大棚、大田、林下三种栽培模式栽培大球盖菇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大棚栽培的大球盖菇菌丝生长受温度影响较小,冬季发菌几乎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大棚栽培的菇潮数、子实体产量及生物转化率略高于林下栽培模式,大田栽培的菇潮数、子实体产量及生物转化率最低;林下栽培大球盖菇一等菇产量占比最高,为46.34%,大棚栽培与林下栽培的二等菇产量占比相当,大田栽培三等菇产量占比最高,为43.29%。  相似文献   

13.
与槟榔芋间作的棘托竹荪优良菌株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棘托竹荪(Dictyophora echinovolvata)菌丝长势、原基形成时间、产量及槟榔芋产量为评价指标,将4个棘托竹荪菌株与槟榔芋进行间作试验,筛选出适宜与槟榔芋间作的优良棘托竹荪菌株。结果表明:棘托竹荪D89与槟榔芋间作效果最好,原基形成时间为52d,3潮菇总产量为2.17kg/m2,槟榔芋产量为2.88kg/m2。  相似文献   

14.
为充分利用香樟木屑,以发酵后香樟木屑林下栽培大球盖菇。结果:发酵16 d的香樟木屑80%和新鲜稻壳20%是最佳培养料组合,大球盖菇前三潮平均产量为5.8 kg/m2,A级和B级商品菇占比62.8%,生物转化率52.9%。  相似文献   

15.
在贺州地区2011年秋冬季节自然环境条件下,对8种秀珍菇菌株进行栽培选优试验,从中选出适宜贺州地区推广栽培的优良菌株。试验结果表明,秀珍菇0抗杂菌能力强,菌丝生长速度快,栽培的第33天现蕾,6d~7d转潮;生长周期最短,64d内产3潮菇;袋产量和生物学效率分别为343.5g和85.9%,是8种秀珍菇中是最有栽培前景的菌株,其次是秀珍菇845和秀珍菇3,袋产量和生物学效率为336.9g、329.1g和84.2%、82.3%。  相似文献   

16.
马政  钱小华  陈余红 《上海蔬菜》2023,(4):57-58+92
作者以桑树、栗树、桉树木屑为培养料原料,研究不同木屑对浙香6号香菇的菌丝发育、子实体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智能控温养菌棚内养菌,桑树、栗树、桉树木屑培养料对香菇菌丝生长发育的影响差异不大,对子实体性状、产量的影响略有差异。其中,栗树木屑培养料处理香菇的菌盖相对较大、较厚,桑树木屑培养料处理香菇的单棒产量、生物转化率相对较高,桉树木屑培养料处理香菇的子实体性状、产量表现稍差,但菌丝发育速度较快,第1潮菇的采收期较其他2种木屑培养料处理提早1~2 d。综上所述,桑树、栗树、桉树木屑均可作为袋栽香菇的培养料,但使用以桑树、栗树木屑为主的培养料栽培香菇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用金福菇菌糠作为鸡腿菇的主要栽培基质,以菌丝生长速度、产量和生物转化率为指标,设计5种不同培养基配方进行试验。筛选出供试鸡腿菇菌株的最优培养基配方为:68%金福菇菌糠、20%棉籽皮、10%麸皮、2%石灰;另外,以金福菇菌糠作为鸡腿菇栽培的主要基质,还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草菇品种对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观察了45个草菇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情况,以及供试草菇品种生育期情况、蛋形期子实体农艺性状以及生物学效率等。通过初筛、复筛试验,结果表明,V0045和V0014两个菌株表现较好,可大面积推广示范。V0045菌株子实体形态好,菌丝生长速度快,生长周期短,平均11 d,比其它菌株提前2 d~5 d。产量以头潮菇为主,平均产量为2 990 g.m-2,生物学效率为13%,比对照提高9.93%,但菌膜厚薄及开伞难易均居于中等;V0014菌株菇体大,平均单朵商品菇重量为46 g.朵-1,菌膜厚,不易开伞,产量与生物学效率较高,分别为3 035 g.m-2、13.19%,比对照提高11.6%,但子实体形态较差,菌丝生长速度较慢。  相似文献   

19.
鸡腿蘑又名毛头鬼伞 ,“2 0 1”是我园在万亩榴园采得野生菇体组织分离而成 ,经栽培出菇 ,生物转化率可达 10 0 %~140 %。1 鸡腿蘑 2 0 1的生物特性1.1 营 养 鸡腿蘑是一种草腐土生菌类 ,能利用相当广泛的碳源和氮源 ,各种食用菌栽培后的废料、杂木屑、棉子壳、玉米芯、麸皮、畜粪、杂草、麦草、稻草等都可使用。1.2 温湿度 属中温偏高型菌类。菌丝生长温度 3~ 3 5℃ ,最适 2 4~ 2 6℃ ,- 10℃不会被冻坏 ;子实体生长温度为 8~3 0℃ ,出菇最适为 16~ 2 4℃。该菌株菌丝生长培养基含水量以 65 %左右为宜 ,但发酵后的培养料含水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在工厂化可控环境下香菇菌棒转色阶段,环境CO2体积分数对香菇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香菇菌棒刺孔增氧后,分别在3种CO2体积分数(对照CK:0.2%~0.3%、T1:0.4%~0.5%、T2:0.7%~0.8%)的条件下培养出菇(菌龄90 d出菇),统计菇蕾数、产量,测定菇品质。结果:与CK比较,T1、T2条件下培养出菇,第1潮菇蕾数及产量显著下降,第2潮菇蕾数及产量则显著上升,第3潮均无显著差异;3潮菇总蕾数、单菇重及总产量无显著性差异。与CK相比,T1和T2的A级菇比例分别下降7.44%、22.05%,B级菇比例分别提高1.17%、5.23%,A+B级菇总和比例分别下降2.65%、6.87%,C级菇比例分别提高15.50%、3.40%。结论:香菇转色阶段可控制菇房CO2体积分数在0.4%~0.5%,此条件既可保证香菇产量及品质,又能降低能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