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以芹菜和菜豆为试材,采用大棚田间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菜豆单作、芹菜单作、菜豆与芹菜间作1∶1处理和2∶2处理;研究了不同间作模式对菜豆和芹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改善温光环境、提高蔬菜品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与芹菜单作(QCK)相比,与菜豆间作处理的芹菜显著提高了株高和鲜质量;与菜豆单作(CCK)相比,与芹菜间作处理的菜豆产量分别提高了22.4%(1∶1)和3.0%(2∶2);2∶2间作处理显著降低了芹菜硝酸盐含量,显著增加了菜豆的可溶性蛋白质和维生素C含量.总之,菜豆/芹菜间作促进了芹菜的生长,提高了菜豆的产量以及菜豆和芹菜的品质,在农业生产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单作马铃薯为对照,设置马铃薯间作碱蓬、马铃薯间作紫花苜蓿2个处理,研究盐碱地马铃薯与盐生植物间作对马铃薯产量、盐碱地改良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碱蓬、紫花苜蓿的马铃薯产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但商品薯率显著提高;间作处理的土壤水溶性盐总量较对照显著降低,间作碱蓬和间作紫花苜蓿分别较对照降低了5.34%和7.28%;同时,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及K+、Ca2+、Mg2+、Cl-等盐离子含量较对照显著降低,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SO42-、HCO3-含量显著提高,有效磷、Na+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间作模式显著提高了经济效益,间作碱蓬和间作紫花苜蓿每667 m2净收益较对照分别提高了1 518.9元和228.3元。综上,盐碱地生产马铃薯适宜采用间作碱蓬或紫花苜蓿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4.
5.
扁桃不同树形试验结果表明:大冠形树高及东西、南北方向的冠幅分别为小冠形的1.7 8、1.67和2.33倍,枝量达到小冠形处理的6.87倍。大冠形单株负载量为1 465.2个,是小冠形处理的1.82倍。小冠形对间作区域小麦产量构成指标影响较小,各项指标均与对照接近,部分区域还略高于对照;大冠形树形对间作区域小麦株高和产量构成指标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7.
8.
为摸清间作对油茶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以油茶单作为对照,设置3种间作模式,分别为油茶-大豆间作(T1),油茶-辣椒间作(T2)、油茶-花生间作(T3),研究了不同套种模式下油茶生长指标、光合特性和土壤养分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和单作相比,间作能显著提高油茶株高、地径和冠幅生长量及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其中,以油茶-大豆间作模式效果最为明显。间作模式下,土壤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得到显著提高,其中,以油茶-大豆间作模式效果最佳。由此可知,油茶-大豆间作模式能显著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和光合速率,促进油茶生长。 相似文献
9.
间作对板栗林地土壤养分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北京市怀柔区,以板栗早熟品种—"燕山早丰"为研究对象,采用花生和红薯为间作物,以清耕栗园为对照,通过测定分析土壤N、P、K、有机质和果实可溶性糖、淀粉、蛋白质、脂肪等指标的动态变化,研究了间作物对板栗林地土壤养分、叶片营养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间作地还是对照,5~9月土壤0~50 cm的N、P、K和有机质的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但间作花生的土壤养分含量在7月之后,下降趋势逐渐变缓并明显高于对照。而间作红薯的土壤养分含量始终低于对照;红薯与板栗对养分竞争激烈,而豆科类植物与板栗间作更有利于提高林地土壤养分含量和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探讨间作物小麦、甘薯对定植当年红富士苹果幼树生长的影响 ,为指导生产提供依据。1 材料和方法 试验在唐山市滦南县国营林场1998年春新栽苹果密植园内进行。该园土壤为砂壤土 ,有机质含量 0 7% ,平均年降雨量 682 5mm ,苹果品种为短枝红富士、新红星 ,栽植密度 2m× 4m ,树盘宽度 1 7m ,试验园面积为 2hm2 ,土壤条件基本相同 ,栽植经过分级的同级苹果苗 (接口直径 0 9~1 1cm)。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 ,分间作冬茬小麦 (1997年秋已播好 ,夏茬为大豆 )、间作甘薯和间作花生 3个处理 ,其中间作花生为对照。每个处理面积 0… 相似文献
11.
以花椰菜和蚕豆为试材,在夏季高山条件下,进行花椰菜单作、花椰菜间作蚕豆、单作蚕豆的试验,研究间作生态系统的照度、湿度、温度、CO2环境、作物产量、作物品质,为合理开发高山资源,构建高效的豆科-十字花科蔬菜间作生态系统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间作蚕豆会降低花椰菜生长环境的照度,同时提高花椰菜生长环境的CO2浓度;在采收时发现间作蚕豆会降低花椰菜的产量、品质、生物学产量,但会提高蚕豆的产量。通过产量、收入的比较,发现单作花椰菜的收益最高为496.12元/小区,而间作蚕豆的收益均低于此;说明在生产花椰菜时间作蚕豆,从产量、品质、收益上均不可取。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以杏园内间作的苜蓿为试材,研究刈割对杏树间作下杏树、苜蓿根系生物量与垂直分布、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pH和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杏树的侧根系在土壤垂直分布主要集中在土层20~60cm处。苜蓿根系分布呈倒金子塔型,主要分布在0~40cm以上土层。刈割显著地促进苜蓿根系生长,且随刈割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多次刈割促使苜蓿吸收根呈浅层化分布。刈割苜蓿可有效地增加表层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但对土壤pH、电导率的影响不显著。因此,适宜地刈割不仅促进紫花苜蓿的根系生长,可以有效地改善杏树园土壤养分,但多次(不低于3次)刈割会增加苜蓿吸收根系,从而会增加与果树之间的养分竞争。 相似文献
18.
以半夏、魔芋、大豆及辣椒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大田试验,研究单作半夏及半夏间作魔芋(半夏‖魔芋)、半夏间作辣椒(半夏‖辣椒)、半夏间作大豆(半夏‖大豆)3种间作处理对半夏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产量方面,与大豆间作半夏总产量最高,与辣椒间作半夏一级种产量最高,一级种与四级种呈此消彼长的态势,再加之变异系数较大,所以通过间作提高半夏一级种产出是提高半夏产量的有效途径;在品质方面,与魔芋间作半夏的可溶性蛋白质及浸出物含量最高,与辣椒间作半夏的可溶性糖、还原糖、琥珀酸及鸟苷含量最高,与大豆间作半夏的生物碱含量最高,但品质方面变异系数较小。通过主成分对产量及品质分析综合评分得出半夏‖大豆最高,半夏‖辣椒次之,可作为半夏高产优质栽培的理想间作搭配,为半夏产业化种植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绿肥间作模式对苹果园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伊犁地区特克斯县苹果园间作的4种绿肥红豆草、紫花苜蓿、黄豆和小麦为研究对象,以清耕园为对照,通过对土壤中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测定,比较分析了果园间作不同绿肥对土壤矿质营养垂直分布的影响,并对4种绿肥的培肥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苹果园间作不同绿肥后土壤中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均高于清耕园,土壤养分垂直梯度(0~20、20~40、40~60、60~80、80~100cm)变化研究发现,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呈下降趋势,通过进一步土壤养分综合评价,认为该地苹果园最适宜的间作物为紫花苜蓿;4种间作绿肥的培肥效果依次是紫花苜蓿红豆草黄豆小麦清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