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为了评估一株饲用益生菌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菌株编号为YNAU 5517)对畜禽肠道主要有害菌(大肠杆菌K88、大肠杆菌K99、猪霍乱沙门氏菌、鸡白痢沙门氏菌、产气荚膜梭菌)及肠道有益菌(罗伊氏乳酸杆菌、嗜热双歧杆菌)的抑制作用,试验设计无菌蒸馏水组、土霉素组、凝结芽孢杆菌组等3个处理组,采用牛津杯抑菌试验法,以抑菌圈直径值(Diameter of inhibition zone,DIZ)判定该株凝结芽孢杆菌对以上7个指示菌的抑制作用及效果。结果显示:该凝结芽孢杆菌对猪霍乱沙门氏菌的抑制作用达到高敏感;对大肠杆菌K88、大肠杆菌K99、鸡白痢沙门氏菌及产气荚膜梭菌的抑制作用均为敏感;对罗伊氏乳酸杆菌、嗜热双歧杆菌的抑制作用为不敏感。以上结果提示凝结芽孢杆菌具有抑制肠道有害菌、维持肠道有益菌、平衡畜禽肠道菌群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评估一株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菌株编号YNAU 6172)对畜禽肠道主要有害菌(大肠杆菌K88、大肠杆菌K99、猪霍乱沙门氏菌、鸡白痢沙门氏菌)及肠道有益菌(罗伊氏乳酸杆菌、嗜热双歧杆菌)的抑制作用,采用牛津杯体外抑菌试验法,以抑菌圈直径值判定解淀粉芽孢杆菌对以上6个指示菌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解淀粉芽孢杆菌对4个肠道有害菌的抑制作用均判定为不敏感,对肠道有益菌嗜热双歧杆菌判定也为不敏感,但对肠道有益菌罗伊氏乳酸杆菌的抑制作用为敏感。说明解淀粉芽孢杆菌作为饲用微生态制剂开发需进一步筛选和验证。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鸡源益生菌对鸡肠道病原菌的影响,从健康的土鸡肠道内分离并鉴定出6株乳酸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1株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以从腹泻病鸡肠道内分离并鉴定的3株病原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ca)和志贺氏菌(Shigella sonnei)为指示菌,采用平板抑菌法挑选出1株抑菌活性强的乳酸菌;将这株乳酸菌和丁酸梭菌用比浊法测定48 h内的生长曲线和pH值变化曲线;采用体外模拟肠道的方式,将2株益生菌分别与3株致病菌做体外拮抗试验。结果显示,乳酸菌R5和R6的抑菌能力最强,选取R5与丁酸梭菌D2研究其体外对致病菌的拮抗性能。体外拮抗研究表明,在72 h内乳酸菌R5可将病原菌完全杀灭,而丁酸梭菌对3种致病菌也均有显著抑菌作用。发现乳酸菌和丁酸梭菌在体外拮抗作用中均有显著的抑菌作用,而乳酸菌R5的抑菌效果更好。本研究结果可为益生菌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在高位池养殖凡纳滨对虾中添加丁酸梭菌对肠道上皮细胞及菌群结构的影响,为对虾健康养殖提供技术支持。【方法】设加菌组和对照组,饲料投喂频次为每天3餐,试验周期设为60 d。加菌组每天早上添加1%的丁酸梭菌拌料投喂,饲喂3 d后停3 d菌剂拌料投喂,以此为1个周期;对照组不添加丁酸梭菌。分别于0和60 d取样测定对虾体重和体长,并取对虾肠道进行组织切片和细菌群落结构分析。【结果】加菌组对虾的终体质量和终体长分别达9.54±0.38 g和9.12±0.12 c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5±0.36 g和8.25±0.10 cm (P<0.05,下同)。加菌组对虾的食物肠道饱满,肠道上色素呈稳定规则的星状结构,而对照组出现空肠现象,肠道上色素呈淡红色,且分散无固定的形态。加菌组对虾的肠道上皮细胞高度可达40 μm,显著高于对照组(10 μm)。在对虾肠道细菌群落结构方面,60 d时,加菌组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相对丰度分别为50.44%和18.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05%和3.05%,而加菌组软壁菌门(Tener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分别为10.03%和15.6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6.25%和38.23%。在属水平上,60 d时,加菌组梭菌属(Clostridium)和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的相对丰度分别可达22.49%和26.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2%和0.03%,而弧菌属(Vibrio)和Candidatus Bacilloplasma的相对丰度分别为8.16%和9.1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39%和55.81%。【结论】通过在饲料中添加1%丁酸梭菌可显著提升对虾生长性能,增加肠道上皮细胞高度,改善肠道菌群结构,促进肠道有益菌生长,抑制有害菌的繁殖。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日粮中添加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对肉鸡生长性能、肠道形态以及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选取健康且规格一致的1日龄爱拔益加公仔鸡324只,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对照组(CON)饲喂基础日粮,抗生素组(ANT)和丁酸梭菌组(CB)分别饲喂含10 mg/kg维吉尼亚霉素和1×109cfu/kg丁酸梭菌的日粮。试验周期为42 d。分别于21、42日龄,以重复为单位统计分析各组的生长性能和肠道组织形态,以及肠道黏膜细胞焦亡和肠道屏障相关基因mRNA表达丰度等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抗生素组和丁酸梭菌组的平均日增质量(ADG)以及末质量(FBW)分别显著升高6.31%、8.43%和6.26%、8.31%。42日龄,丁酸梭菌组半胱天冬酶-1(Caspase-1)、白介素-18(IL-18)和白介素-1β(IL-1β)水平较对照组分别显著下降24.91%、42.96%和19.91%。与对照组相比,丁酸梭菌组空肠绒毛高与绒毛高/隐窝深(V/C)比值分别显著提高13.40%和54.20%;回肠隐窝深度显著降低32.62%,V/C比值显著升...  相似文献   

6.
从肉鸡肠黏膜上分离得到6株菌,均为G+菌,生理生化鉴定表明,S2为嗜酸乳杆菌,S4为德氏乳杆菌乳亚种,S6为德氏乳杆菌德氏亚种,S1,S3和S5为粪肠球菌。在肉鸡雏苗中投喂添加由S2,S4,S6制备的微生态制剂和土霉素,检测好氧性异养菌、鸡伤寒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乳酸菌的数量。结果表明,在投喂冻干菌粉后,在30 d后乳酸菌数量达到稳定并在肠道内定殖。同时,由于乳酸菌的抑制作用,肠道中的鸡伤寒沙门氏菌数量下降最明显。乳酸菌对鸡肠道的好氧性异养菌没任何影响。乳酸菌对鸡肠道菌群的影响与抗生素具有相近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许提森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8):3228-3229
[目的]探索德氏乳杆菌对鸡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从肉鸡肠黏膜上分离培养制备试验菌株。在45只肉鸡雏苗中投喂添加由单一德氏乳杆菌制备的微生态制剂和土霉素,在55d的投喂期内,采用平板计数法检测好氧性异养菌、鸡伤寒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德氏乳杆菌的数量。[结果]从肉鸡肠黏膜上分离培养得到6株菌,均为G+菌,生理生化鉴定表明,S2为嗜酸乳杆菌,S4为德氏乳杆菌乳亚种,S6为德氏乳杆菌德氏亚种,S1、S3和S5为粪肠球菌。在投喂冻干菌粉30d后德氏乳杆菌数量达到稳定并在肠道内定植。同时,由于德氏乳杆菌的抑制作用,肠道中的鸡伤寒沙门氏菌数量下降最明显。德氏乳杆菌对鸡肠道的好氧性异养菌没有任何影响。[结论]德氏乳杆菌对鸡肠道菌群的影响与抗生素具有相近的效果,表明德氏乳杆菌作为饲料添加剂可以取代抗生素应用在肉鸡的养殖中。  相似文献   

8.
西藏灵菇发酵乳抑菌活性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了解西藏灵菇发酵乳的抑菌活性,对西藏灵菇发酵乳发酵过程中的抑菌活性进行了跟踪检测,并对其有效剂量和耐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含菌体发酵乳的抑菌作用大于无菌体发酵乳,其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3.1~18.0 mm和12.5~16.0 mm;发酵乳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最强,大肠杆菌次之,对沙门氏菌的抑菌效果最差;发酵21 h时所得发酵乳对几种指示菌的抑菌活性均达较高水平;西藏灵菇发酵乳的抑菌活性随其浓度的减小而降低;加热处理会降低无菌体发酵乳的抑菌效果,但对不同菌抑菌活性的降低幅度不同,发酵前期所得无菌体发酵乳抑制大肠杆菌的活性物质的耐热性较好,发酵15 h后所得无菌体发酵乳经加热处理后,对3种病原菌的抑菌效果相近。由此可见,西藏灵菇发酵乳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更适宜于肠道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探讨丁酸梭菌CB1及其复合菌制剂对肉鸡生产性能、肠道形态和菌群结构的影响。选取1日龄Cobb500肉鸡15 0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 000只,分别饲喂:A组为基础日粮、B组含有50 g/t金霉素的日粮、C1、C2和D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0 g/t丁酸梭菌CB1制剂、200 g/t丁酸梭菌CB1制剂、200 g/t丁酸梭菌CB1制剂复合菌制剂,试验期为42 d。试验结果表明,C1、C2和D组1~21 d平均日增重高于B组(P0.05或P0.01),D组1~42 d平均日增重与B组相当(P0.05),C2组和D组的料肉比、死亡率均明显低于A组和B组,D组盲肠绒毛高度和VH/CD值最高。在日粮中添加丁酸梭菌CB1制剂对肉鸡回肠、盲肠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增殖有显著促进作用。由此可见,丁酸梭菌CB1复合菌制剂具有与金霉素相当的促生长效果,在日粮中添加丁酸梭菌CB1制剂可以显著提高肠道绒毛高度和VH/CD值,有效促进肉鸡的生长性能,促进肠道形态发育,改善肠道菌群。  相似文献   

10.
为了测定膨化壳聚糖铜微粒对仔猪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取96头28日龄断奶仔猪(杜×长×大),随机分为4个日粮处理组(3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公母各半。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0. 01%、0. 02%、0. 04%含量的膨化壳聚糖铜,预试期7d,正试期40d。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0. 02%膨化壳聚糖铜具有显著降低盲肠、结肠和直肠内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产气荚膜梭菌和摩氏变形菌等有害菌菌群数量(P 0. 05),显著提高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和芽孢杆菌等有益菌菌群增殖的作用(P 0. 05)。表明膨化壳聚糖铜微粒可以通过影响有益菌与有害菌菌群数量改善仔猪肠道健康。  相似文献   

11.
为获取具有抑菌活性的海南文昌鸡源乳酸菌,笔者以海南文昌鸡的肠道粘膜及内容物为样品分离乳酸菌。通过菌株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镜检、过氧化氢试验和16S rRNA基因序列测序鉴定乳酸菌;而后利用乳酸菌对酸和胆盐的耐受性及其抑菌试验从中筛选出热带动物肠道源抑菌乳酸菌。本研究共获得17株乳酸菌,分别为13株植物乳杆菌和4株粪肠球菌,其中植物乳杆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均有较高抑制作用,有一定耐酸耐胆盐的能力;粪肠球菌抑菌效果均较差。研究结果表明,筛选获得的海南文昌鸡源植物乳杆菌S4-1综合抑菌效果较好,可用于畜禽肠道益生菌制剂开发的后续研究。  相似文献   

12.
谢雪芳 《农家顾问》2010,(11):44-45
动物微生态兽药保健制剂是采用益生菌、天然中草药和特殊促长因子(低聚糖类,不被人体消化系统消化和吸收,亦不被肠道菌群分解和利用,只能为肠道有益菌群如芽孢杆菌、乳酸杆菌利用,促进有益菌的生长繁殖,抑制有害菌的生长,从而达到调整肠道正常菌群的目的)相结合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初步研究饲粮添加猪源罗伊氏乳杆菌对断奶仔猪肠道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表达的影响,为猪源罗伊氏乳杆菌在畜牧业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1 日龄体重相近的杜长大杂交断奶仔猪 144 头,随机分为 3 个处理组,对照组(CON)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组(AO)在基础饲粮中添加 75 mg/kg 金霉素和 100 mg/kg 喹乙醇,罗伊氏乳杆菌组(LR1)在基础饲粮中添加 5×1010 CFU/kg 猪源罗伊氏乳杆菌 LR1,每个处理组各分 8 栏饲养,每栏 6 头猪,试验期为 42 d,饲养试验结束时随机从每栏挑选 1 头仔猪进行屠宰,取其十二指肠(近端)、空肠(中段)、回肠(远端)样品,进行肠道胶原蛋白、纤维黏连蛋白、肌腱蛋白及其相关调控因子等 ECM 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Masson 染色观察结果显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中胶原纤维均由肠黏膜下层向上层延伸,与 CON 组相比,LR1 组和 AO 组断奶仔猪十二指肠的胶原容积分数均显著降低(P<0.05),LR1 组的回肠胶原容积分数也显著降低(P<0.05)。TMT 高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显示,ECM-受体互作通路是差异蛋白主要富集通路之一,且其差异蛋白 COL1A2、COL4A2、COL6A1、ITGA1 等 ECM 分子的表达在 LR1 组显著低于 CON 组(P<0.05)。与 CON 组相比,LR1 组和 AO 组断奶仔猪空肠和回肠 COL1A2、COL3A1、ITGβ2 的基因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且 LR1 组显著降低了空肠 COL4A2、COL5A1、COL6A1、FN1、TNC、ITGα1 及回肠 ITGα1 的基因表达(P<0.05),但对回肠 COL4A2、COL5A1、COL6A1、FN1、TNC 无显著影响。在回肠中,与 CON 组相比,LR1 组和 AO 组断奶仔猪回肠 Collagen Ⅰ ~ Ⅵ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LR1 组回肠胞内调控因子 SEC6A1、PDE4D 和胞外调控因子 MMP2 的基因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与 AO 组相比,LR1 组的胞内调控因子 SEC6A1、细胞因子 TGF-β 的基因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饲粮中添加猪源罗 伊氏乳杆菌 LR1 可通过减少 ECM 调控因子 SEC6A1、PDE4D 等的基因表达来调节断奶仔猪肠道 ECM 的重塑。  相似文献   

14.
试验对重组干酪乳杆菌代谢产物的抑菌效果进行研究。利用牛津杯法研究了干酪乳杆菌代谢产物(不同pH值、热和胃蛋白酶处理)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效果。结果表明乳杆菌的代谢产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在pH值2.0~4.0时有抑菌活性,并且代谢产物对热稳定,其活性不被蛋白酶破坏。结论:重组干酪乳杆菌能产生对肠道致病菌具有抑制作用的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植物乳杆菌制剂对苏淮断奶仔猪肠道黏膜营养素转运体、紧密连接蛋白相关基因表达量、微生物菌群数量、短链脂肪酸及乳酸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胎次和体质量(9.34 kg)相近的28日龄健康苏淮断奶仔猪144头,按饲喂日粮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日粮)、抗生素组(基础日粮+抗生素)、植物乳杆菌制剂组(基础日粮+植物乳杆菌制剂),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仔猪。预饲期3 d,仔猪32日龄开始试验,59日龄试验结束时屠宰采样。采集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组织及黏膜样品分别用于黏膜营养素转运体和紧密连接蛋白相关基因表达量分析;分别收集盲肠和结肠食糜,测定短链脂肪酸和乳酸含量,RT-qPCR分析微生物菌群数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植物乳杆菌制剂组可显著上调十二指肠PepT1、空肠SGLT-1和PepT1以及回肠SGLT-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P0.05),与抗生素组相比,植物乳杆菌对各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相比,植物乳杆菌制剂组可显著上调十二指肠Occludin、空肠和回肠Occludin和ZO-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P0.05),而对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其他基因无明显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植物乳杆菌制剂组可显著增加盲肠丁酸、结肠丁酸和乳酸的含量(P0.05),而对乙酸和丙酸无显著影响(P0.05);显著减少大肠杆菌数量(P0.05),显著增加结肠乳酸杆菌和梭菌ⅩⅣa群的数量(P0.05);相较于抗生素组,植物乳杆菌制剂可显著提高盲肠乳酸、结肠乳酸和丁酸含量以及盲肠和结肠中乳酸杆菌的数量(P0.05)。[结论]仔猪断奶时饲喂植物乳杆菌制剂可调节肠道黏膜营养素转运体及紧密连接蛋白相关基因表达量,提高短链脂肪酸和乳酸含量,促进肠道有益菌如乳酸杆菌、梭菌ⅩⅣa群的增殖,减少病原菌如大肠杆菌数量,从而促进肠道健康,缓解断奶应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饲料中添加中草药三棵针提取物对断奶仔猪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64头三元杂交断奶仔猪(杜×长×大)随机分为2组,每组4个重复,每重复8头猪,分别饲喂含100 mg/kg土霉素和500 mg/kg三颗针提取物的饲粮,研究三颗针提取物对仔猪生长、肠道pH、肠道菌群和肠道挥发性脂肪酸的作用效果。【结果】与添加土霉素相比,三颗针提取物能显著提高仔猪日增重(P<0.05)、降低仔猪料重比(P<0.05)和腹泻率(P<0.05),显著增加空肠、回肠和结肠中的乳酸杆菌数量(P<0.05),降低空肠、回肠、盲肠中的大肠杆菌和回肠中的总需氧菌数量(P<0.05),显著增加仔猪空肠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显著增加结肠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及总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P<0.05),具有降低仔猪不同肠段pH的趋势(P>0.05)。【结论】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三颗针提取物,可以达到甚至超过添加土霉素的促生长效果,能够抑制肠道有害菌的生长,促进有益菌生长并提高仔猪肠道总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改善仔猪肠道内环境。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发酵中药对感染禽大肠杆菌病肉仔鸡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择270只1日龄爱拔益加(AA)白羽肉鸡,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对照组(D组)常规饲养,发酵中药组(PEG组)和抗生素组(K组)分别用致病性大肠杆菌O78造模并治疗。采用16S rRNA测序技术对微生物菌群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由穿心莲、白头翁、败酱草、黄连等中药制备的发酵中药,治愈禽大肠杆菌病后的肠道微生物区系在菌群丰富度和多样性上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且能够显著提高Akkermansia在肠道菌群中的比例。综上,发酵中药可调节肉鸡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提高有益菌群丰度,降低有害菌群丰度,调节物质运输和代谢,进而改善肠道菌群结构。  相似文献   

18.
汪仁莉  张珠明  何生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233-15235
[目的]研究牛心朴子的抑菌作用,为开发利用牛心朴子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牛心朴子全草烘干粉碎后,用乙醇溶剂浸提。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大肠杆菌、猪霍乱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及鼠伤寒沙门氏菌为供试菌,研究其抑菌活性,并测定其相应最小抑菌浓度(Mc)。[结果]牛心朴子生物碱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MIC分别为12.500、1.563、3.125及L6.250mg/ml;但对猪霍乱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及鼠伤寒沙门氏菌无抑制作用。[结论]牛心朴子生物碱提取物对动物致病菌有一定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9.
鹅养殖污水中的有害细菌和内毒素可严重影响鹅的生产性能,甚至引起发病,导致死亡.为探索鹅场养殖污水的净化方法,本研究以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和光合细菌为试验菌种,探究枯草芽孢杆菌和光合细菌通过单独或协同作用对鹅场养殖污水中总细菌数量、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和光合细菌能够有效的抑制水体中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繁殖,且两者协同作用抑制效果更为明显.二者对污水中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抑制作用具有一定的时间限制性,在处理后7d内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最佳.因此,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和光合细菌能够显著净化水禽养殖水质,有效改善养殖环境.  相似文献   

20.
选取了34日龄的崇仁麻鸡为研究对象,以蓝藻粉替代基础日粮中不同比例(分别替代0(CB组)、10%(CL组)、20%(CM组)、50%(CH组))的豆粕饲喂35 d后,无菌操作每组取10只鸡的盲肠内容物,充分混匀后,采用MiSeq测序技术对盲肠内容物中细菌群落结构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崇仁麻鸡肠道中微生物在门水平上主要以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为主;在属水平上,拟杆菌属丰度最大,其次是互养菌属、乳杆菌属。CL组中厚壁菌门细菌数量有所增加,拟杆菌门/厚壁菌门细菌比例下降,肠道内乳杆菌等有益微生物数量增加,脱硫弧菌等有害微生物数量降低,而CM组和CH组中脱硫弧菌等有害细菌数量却大幅度增加,且CH组中还出现了其特有的Akkermansia属细菌。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蓝藻粉会改变崇仁麻鸡肠道菌群的物种多样性,适量(≤10%)的添加对盲肠菌群结构有所改善,可提高厚壁菌门细菌数量,降低拟杆菌门/厚壁菌门细菌比例,增加肠道内乳杆菌等有益微生物的数量,降低脱硫弧菌等有害微生物的数量;中高剂量的蓝藻粉则导致了某些机会致病菌的出现,增加了肠道菌群相关疾病的诱发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