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平菇培养料发酵度快速测定指标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平菇培养料发酵度的判定指标,选用以粉碎玉米芯小粒、中粒和大粒为主要原料配制的平菇培养料,分析了发酵过程中含水量、pH值和总碳、总氮、水溶性有机碳(DOC)、氨含量以及杂菌抑制物质含量的变化,以及栽培平菇的生产特性。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3种培养料的pH值先降后升,含水量、总碳含量、C/N和DOC含量降低,氨含量先升后降,总氮升高。发酵结束,小粒DOC含量低于大粒,而氨含量和杂菌抑制物质含量高于大粒。培养料粒径越小,栽培平菇发菌期料温越低、染菌率越低、生物学效率越高。因此,发酵料栽培平菇宜采用小粒的粉碎玉米芯,发酵结束发酵料含水量为60%~67%、pH值为8.0~8.6、DOC(w)以低于12 g·kg-1和氨含量(ρ)为发酵料渗出液中以氨检测试纸条测定值低于1350 mg·L-1为宜。  相似文献   

2.
侧耳属3个种菌种培养基配方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庆武  唐丽娜  崔晓  安秀荣 《食用菌》2019,(3):32-35,39
研究不同营养及配方对侧耳属3个主要栽培种菌丝长速、长势的影响,结合生产实践、综合评价,平菇母种适宜培养基配方为蔗糖1%,淀粉0.5%,酵母膏0.2%,牛肉膏0.3%,KH2PO40.1%,MgSO40.05%,琼脂2%;秀珍菇母种适宜培养基配方为淀粉1%,蔗糖1%,酵母膏0.3%,蛋白胨0.3%,KH2PO40.1%,MgSO40.05%,琼脂2%;杏鲍菇母种适宜培养基配方为淀粉3%,蔗糖1.5%,牛肉膏0.2%,酵母膏0.4%,KH2PO40.1%,MgSO40.05%,琼脂2%。平菇扩繁种适宜配方为棉籽壳60%,玉米芯30%,麸皮8%,石膏1%,石灰1%,料含水量58%~60%;秀珍菇扩繁种适宜配方为棉籽壳60%,玉米芯30%,麸皮8%,石膏1%,石灰1%,料含水量54%~60%;杏鲍菇扩繁种适宜配方为棉籽壳50%,玉米芯40%,麸皮8%,石膏1%,石灰1%,料含水量58%~60%。  相似文献   

3.
粒径对平菇栽培用玉米芯发酵料代谢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玉米芯粒径对平菇栽培用发酵料中代谢物的影响,采用代谢组学技术分析添加不同粒径玉米芯的发酵料中微生物代谢物及其代谢通路。结果表明,添加小粒径玉米芯(D50=0.5 cm)和大粒径玉米芯(D50=1.5 cm)的发酵料中微生物代谢物差异显著。在正离子(POS)和负离子(NEG)模式下分别筛选得到464种和201种差异代谢物,包括芳香族化合物、氨基酸、糖及醇类、脂质、生物碱等。差异代谢物分别富集到90条(POS模式)和94条(NEG模式)代谢通路,差异显著的有2条,分别为源自鸟氨酸、赖氨酸、烟酸生物合成生物碱和组氨酸代谢。说明不同粒径玉米芯发酵料中微生物代谢物具有显著差异,为发酵料栽培平菇原料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玉米芯发酵料栽培平菇为河南省主要种植模式,以玉米芯为原料,研究发酵过程中温度、pH值、含水量、C/N、颜色的变化,制作发酵比色图卡,供广大种植户在原料发酵过程参考对比。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玉米芯培养料进行发酵处理,监测玉米芯发酵料的堆温和pH值变化,对不同发酵阶段进行微生物区系分析并测定了发酵过程中脱氢酶和碱性磷酸酶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玉米芯培养料的发酵过程中,堆温先升高后降低,而pH值先降低后升高。微生物主要以细菌和放线菌为主,真菌数量很少。随着发酵的进行,细菌和放线菌数量,脱氢酶以及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呈逐渐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
用玉米芯发酵料栽平菇,是防止杂菌污染的有效途径,但在实际应用中费工费时,或不达发酵目的,效果不理想。为此,我们进行了玉米芯发酵方法的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材料 玉米芯用粉碎机粉碎成直径1.5cm以下的颗粒。当年的砻糠曝晒2天。配方为玉米芯79%,砻糠20%,石膏1%。  相似文献   

7.
以不同含量的豆秸及玉米芯为栽培基质,早秋季节熟料栽培平菇99及秋冬季节发酵料栽培平菇新831,结果表明:菌丝长速、满袋天数与产量无明显相关性。以纯豆秸为主料的配方较适宜熟料及发酵料栽培,生物学效率较高。在玉米芯资源丰富而豆秸资源较少的地区,适宜采用豆秸及玉米芯混合基质熟料及发酵料栽培平菇,能够减少豆秸用量、提高生物学效率的配方是玉米芯60%,豆秸31%,麸皮5%,硝酸磷1%,石灰3%。不同配方生产出的平菇子实体形态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8.
玉米芯发酵料栽培平菇,分别采用不同直径的打孔器打孔进行试验,观察菌丝长势、污染情况、出菇情况.计算生物学效率。结果表明:利用发酵料栽培平菇,采用2cm直径的工具打孔较适宜。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平菇培养料发酵技术,通过对以玉米芯为主料的培养料于不同发酵时期即0 d(C-0)、5 d(C-1)、12 d(C-2)、18 d(C-3)、24 d(C-4)时测定含水量、pH、电导率、有机质含量、碳含量、氮含量和酶活性,研究平菇培养料室外发酵过程中理化性质及物质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平菇培养料含水量为65.24%~73.04%;pH在8.18~10.21,C-1时期上升到最大值10.21后逐渐下降;电导率整体呈下降趋势,由起始的1 419.63 us/cm下降至结束时的930 us/cm;有机质和碳含量均下降,分别由最初的65.94%和38.26%下降至39.13%和22.70%;氮含量上升,由最初的0.16%上升至0.31%;漆酶、纤维素酶、木聚糖酶3种酶活性均表现下降—上升—下降趋势,最高活性及其时期分别为31.3 U/mL(C-2)、4.33 U/mL(C-0)和13.47 U/mL(C-3)。  相似文献   

10.
栽培平菇,培养料含水量是一重要指标.含水量过高,通气性差,菌丝生长缓慢,易造成杂菌感染,甚至发酵腐烂;含水量过低,菌丝生长稀疏.菇蕾形成迟缓,甚至菌种块不萌发.如何确定理想的含水量,根据笔者的经验,应从三方面来分析考虑.一看料基:培养料的组成、粗细、干湿程度及处理方式等,均对料基内水分的贮存或蒸发产生影响.玉米芯、稻草等孔隙大,通气性好,水分不易存留,含水量可增高至65%~68%,也就是料水比在1:1.5~1.6;若用棉子壳等颗粒较细的培养料,则必须控制较低的水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们采用发酵料栽平菇,有效地控制了杂菌污染,一般每公斤干棉籽壳可收鲜菇1.5~2公斤,生物效率高达200%,因此深受菇农欢迎。目前仅我区每年投棉籽壳料400余吨,经发酵后栽平菇,收入120多万元,与过去用生料栽平菇相比,增收20多万元,效益极显著。现将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原料配方:棉籽壳100%,另加多菌灵0.2%.石灰1%、磷肥1%、尿素0.5%,料水比1∶1.4  相似文献   

12.
《食用菌》2017,(6)
对柠檬渣的部分理化指标进行了测定,比较了用不同柠檬渣配方培养料袋栽平菇的菌丝生长和出菇情况。结果表明:柠檬渣中粗蛋白含量为5.375%,含水量7.76%,含碳量40.7%,含氮量0.86%,pH3.0,碳氮比为47.3。袋栽,将柠檬渣剪切成黄豆粒大小的颗粒,并用水预浸泡2 h较佳;栽培料配方为柠檬渣10%,棉子壳40%,玉米芯30%,麸皮15%,石膏1%时,平菇菌丝生长最快,菌丝长速为9.74 mm/d,菌丝洁白、粗壮、长势旺,前两潮菇的生物学效率为95.7%。  相似文献   

13.
张沿江 《食用菌》2003,25(5):34-34
笔者多年来用罐头瓶栽培猴头菇 ,容器易得 ,且可重复使用 ,成本低。以玉米芯为原料 ,采用塑料膜封口取代棉塞 ,操作简便 ,灭菌彻底 ,成品率高。1 原料配方 以玉米芯为主料 ,选择色正、无污染的玉米芯 ,用筛片口径为 12cm的粉碎机粉碎 ,颗粒有花生粒大小。配方 :①玉米芯 83%,玉米面 15 %,过石 1%,豆粕 (或豆饼粉 )1%。②玉米芯 83%,麦麸 15 %,石膏 1%,磷酸二氢钾 1%。2 拌料装瓶灭菌 按上述比例称取原料 ,料水比为 1∶2 ,边浇水边翻堆 4~ 5次 ,充分拌匀 ,pH值自然即可。玉米芯持水性差 ,拌好料后焖 1小时 ,促进原料吸透水 ,并且多余水…  相似文献   

14.
用大袋小棚栽培平菇,是根据微孔增氧和菌袋能周身出菇的原理,并结合覆土来夺取高产的一项栽培技术,尤其是在晚秋、早春采用此法更有利于发挥其栽培优势,克服低温对发菌的不利影响,生物转化率稳定在150%以上。现将其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一)备料发酵 培养料可就地取材,这里介绍两个配方:①棉子皮97%,鼓皮3%,石灰2%,复合肥1%,多菌灵0.1%。②粉碎的玉米芯95%,麸皮5%,尿素0.5%,复合肥2%,多菌灵0.2%。料水比为1:1.4,料充分拌均后即可堆垛发酵,垛高1m、宽1.2m,长度随料多少而定,在堆的上部、两侧及底部打若干个直径为3~5cm的通气孔,最后覆膜、盖草帘进行保湿保温。当料温达65℃时进行翻堆,整个发酵过程要翻堆2~3次。  相似文献   

15.
夏季高温期是蔬菜的淡缺季节,利用农作物的小生态环境于夏天栽培平菇,即能增加农民的种田效益,又能解决蔬菜的供应,有利于生态的良性循环.现将我们三年来的平菇夏季栽培试验结果简报如下:(一)材料与方法平菇品种为侧5.培养料为纯棉子壳另加过磷酸钙、石灰和石膏粉各1%,多菌灵0.1~0.2%.将料拌透堆闷2~3天,含水量62~65%,pH8~8.5.用规格为16.5×40×0.06cm的塑料袋作容器,每袋装料(干重)500g左右,两头接种,用  相似文献   

16.
《食用菌》杂志1984年第2期介绍了用碎玉米芯栽培平菇,受到了很多食用菌生产者的欢迎。当年秋季,我试用整玉米芯栽平菇,也获得了较好的产量。现将其做法简介如下: (一)备料:取无霉变的、干的整玉米芯,从顶头锥一个约2厘米深的洞,然后浸入含2%石膏粉、1%过磷酸钙、0.2%多菌灵和10%麸皮,pH为6~6.5的溶液中20~24小时,捞出沥干至含水量60~  相似文献   

17.
周建树  孟庆国  赵洁  韩冰  陈超 《食用菌》2009,31(5):42-44
食用菌液体菌种接种发酵料鲜有报道。试验目的在于充分利用液体菌种生产条件,探索在规模化食用菌生产中,解决降低大量培养料灭菌成本、缩短灭菌时问、减轻劳动强度等问题。将发酵料的发酵试验接种液体菌种。试验表明,平菇液体菌种、鸡腿菇液体菌种均能在以玉米芯、棉子壳、木屑为主要原料的发酵料上生长,但在玉米芯发酵料上生长最佳。液体菌种在平均发酵温度40~55℃,发酵时间72~120h,pH7~10的条件下均能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8.
以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生产污染料为主料,添加麦草秸杆、尿素等辅料,经发酵处理,进行鸡腿菇(Coprinus comatus)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培养料(/kg):污染料790 g,新鲜麦草秸秆150 g,生石灰20 g,过磷酸钙20 g,尿素10 g,种料10 g(其中,首次建堆种料为干制牛粪,其他批次为前一次发酵培养料),料水比1∶1.5,pH 7~8,用于鸡腿菇栽培,发菌成功率达90%~95%,出菇率达80%以上,生物学效率为43.5%~59.4%;试验期间,培养料建堆越晚,所需发酵时间也越短,鸡腿菇产量越高.  相似文献   

19.
试验以纯玉米芯(配方1)为对照,以玉米芯中分别添加硝酸磷1%(配方2)、2%(配方3)、3%(配方4)、3.5%(配方5)为处理,进行发酵料栽培平菇。试验结果:玉米芯发酵料栽培平菇以添加2%硝酸磷发菌快、产量高。  相似文献   

20.
兰东风 《食用菌》2000,22(6):26-27
河南是农业大省,玉米芯、棉壳资源丰富。单独利用玉米芯栽培平菇产量不佳。为获得高产,笔者经过1994~1997年探索出玉米芯、棉壳混和墙式栽培平菇技术,产量高,质量好,取得较好效益。1 菌种选择 9831、推广1号、江都109(以上均引自河南省科学院生物所),高邮201(高邮市食用菌所)。2 培养料配方与发酵 配方为棉壳100kg,玉米芯(粉碎至蚕豆大小)70kg,玉米面7kg,过磷酸钙35kg,尿素08kg,石灰65kg,多菌灵或甲醛01%。为增强出菇后劲,可搭配4%麦麸。采用荫棚或室内发酵。堆料时,为改善透气状况,在覆盖草帘前,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