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塞维斯"水果黄瓜为试材,采用大棚基质栽培方式,对3种不同结构的塑料大棚(对称型侧开窗大棚A、锯齿型顶侧开窗大棚B、不对称型顶侧开窗大棚C)和3种不同覆盖材料(PE膜、PO膜、SC膜)进行温光效应观测,并比较了不同处理对黄瓜生长的影响。通过对大棚结构的优化和覆盖材料的筛选,以期改善大棚的温光环境,为蔬菜作物提供较适宜的生长环境。结果表明:1)3种不同结构大棚的散热性能B>C>A;棚内光照强度C>A>B;黄瓜产量B>C>A,B产量较A提高16.71%,C产量较A提高11.2%。2)3种不同覆盖材料大棚内温度差异主要来源于覆盖材料的透光性,SC膜和PO膜透光率高于PE膜;透光率直接影响黄瓜的产量,3种不同覆盖材料大棚的黄瓜产量PO>SC>PE,PO膜和SC膜对黄瓜增产显著,每667 m2产量分别为8 595、7 995kg,分别较PE提高29.35%和21.87%。综上所述,锯齿型顶侧开窗大棚和PO膜性能最优,为适合当地生产需要,应建设锯齿型顶侧开窗结构的大棚,并覆盖PO膜进行生产。  相似文献   

2.
大棚番茄套种苦瓜栽培技术李洵(长春市南关区农业局)番茄为喜温作物,利用塑料大棚栽培番茄能获得较高的产量,但由于未能做到充分利用大棚内空间,在效益上受到影响。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强烈的太阳光照易使棚内番茄遭受病害,为充分利用日光能并解决这一问题,南方省...  相似文献   

3.
以番茄品种铁将军为试材,研究大棚、露地栽培条件下番茄果实各主要阶段生长、发育特性与进程差异。试验结果表明,2种栽培条件下,露地栽培提早3 d进入采摘期,且随着发育的推进,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蛋白、可滴定酸含量呈波动变化,不同发育期有所差异。露地栽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粉红期达到最大值4.93%,大棚栽培在亮红期才达到最大值4.28%;果实VC含量均在红熟期达到最大值,露地栽培19.28 mg/kg,大棚栽培15.75 mg/kg;可溶性糖含量大棚栽培在亮红期达到最大值15.30%后,红熟期含量不再增加,而露地栽培在亮红期达到15.12%后继续增至红熟期的15.48%;大棚栽培除了以上3个指标还有果柄含水量、硬度低于露地栽培,其他生理指标均为大棚栽培高于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4.
为更好地进行生态农业技术应用,探索不同绿色生态技术模式下番茄生长情况,筛选适宜于番茄种植的最佳模式。设置4种种植技术模式:“三零”种植技术(T1);行下内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T2);蚯蚓生物垄侧套种套养技术(T3);蚯蚓生物垄上套种套养技术(T4);以常规栽培作为对照(CK),比较不同蔬菜绿色生态技术模式对番茄生长、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T1番茄总产量较CK显著提高24.86%;果实总糖含量与CK无显著差异,土壤全磷含量与T3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糖酸比、维生素C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及有效磷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中,糖酸比较CK、T2、T3分别显著提高12.52%、13.68%、17.12%;维生素C含量分别较CK、T2、T3、T4显著提高7.97%、65.56%、59.53%、29.57%;土壤有机质含量较CK、T2、T3、T4分别显著提高4.59%、17.14%、19.19%、22.02%;其土壤重金属砷、镉含量最低。综合判定,T1种植效果最佳,可以作为设施番茄最佳种植模式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正>番茄塑料大棚春提早栽培一般在温室中育苗,然后选壮苗定植到大棚内,赶在5~6月份,即温室番茄的供应后期、露地番茄大量上市前这段时间采收上市销售。现将春大棚番茄早熟高产栽培技术总  相似文献   

6.
不同施肥水平对大棚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以金鹏1号番茄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6个处理,研究了中等肥力土壤条件下,不同施肥水平对春大棚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期探讨施肥水平与大棚番茄产量与品质的关系,为设施栽培番茄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所有施肥水平中有2个处理达到目标产量,番茄产量和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Vc,可溶性糖,有机酸和硝酸盐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并且随着施肥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但肥水过剩的条件下,番茄产量和品质又呈下降趋势.综合品质及产量2个因素,中等土壤肥力的塑料大棚番茄春季栽培中,推荐最佳施肥量大约每667 m2施干牛粪7 500 k,尿素125 kg,过磷酸钙250 kg,硫酸钾84kg.  相似文献   

7.
为了筛选出适合浙南地区生产上应用的串番茄品种,通过对3个串收番茄品种进行早春大棚栽培品比试验,从植株性状、果实性状、产量、抗病性等方面进行了综合比较。结果表明:曼西娜早熟性好、生长势强;早疫病发病率仅3.33%,抗病性好;果实整齐度和商品性优;667m~2产量高达3 201.6 kg,综合表现突出,适宜作为浙南地区早春大棚栽培用串番茄品种。  相似文献   

8.
以番茄CM160为试验材料,设育苗期加富CO_2(MC)、结果期加富CO_2(GC)、整个时期加富CO_2(C)处理,不施CO_2为对照(CK),研究不同时期施CO_2对番茄果实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施CO_2都能增加番茄的横径、纵径;但使番茄在不同成熟期果实硬度降低;不同时期施CO_2番茄果实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维C含量增加,与CK相比,分别平均提高25.5%~96.4%、13.3%~91.3%、11.3%~80.7%;可滴定酸含量减少,与CK相比,平均降低9.8%~40.4%;不同处理均使番茄开花数,结果数与产量增加。试验表明:无论在什么时期增施CO_2,都可提高番茄果实品质与产量,尤其是整个时期加富CO_2使番茄果实生长最好。但各项指标与在结果期增施CO_2相比差异不显著,苗期加富CO_2比不加富CO_2果实品质有所增加,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适宜北京地区的塑料大棚番茄农机农艺融合栽培模式,以普罗旺斯番茄为试验对象,设计不同密度机械定植和人工定植4个处理,与传统人工定植(CK)的番茄在生长指标、产量指标、品质指标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667 m2种植1820~2670株的范围内,不同栽培模式的番茄在株高、茎粗、叶片数、叶面积等方面差异较小;但随着密度增大,单果质量呈变小趋势,果实品质呈变差趋势。其中,T3(机械定植,株距40 cm,行距40 cm)的单果质量最大(208.48 g),CK(人工定植,株距30 cm,行距60~70 cm)的单果质量最小(145.79 g),果实的糖酸比T3最大(10.07),T1(机械定植,株距30 cm,行距40 cm)最小(8.58)。综合各方面数据考虑,在北京地区的塑料大棚番茄栽培中,采用机械化种植的T2处理(株距35 cm,行距40 cm,667 m2定植2170株),可以实现机械化种植,并且在植株长势、果实产量和品质方面表现最优。  相似文献   

10.
以自主研发的品质改良剂为试材,测定其不同浓度处理对番茄果实产量、果实膨大速率、果实着色率、番茄红素、VC等相关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经品质改良剂处理的番茄果实较CK平均提前12 d达到采收标准。品质改良剂1 000倍液处理的产量达到91 380 kg?hm-2,较CK增产15.71%|还原糖、VC和番茄红素含量分别是CK的2.55、2.51倍和1.57倍,可滴定酸含量降低了0.06个百分点。表明该品质改良剂可以促进番茄果实膨大与着色,提高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秸秆源提取物在番茄上的适宜的喷施时期,以冬春茬日光温室番茄"皇家优秀"为试材,研究了秸秆源提取物不同施用时期对番茄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秸秆源提取物后能够促进番茄植株生长,番茄产量略有增加,其中T1(初花期)处理产量最高为8 190kg/667m2;喷施后番茄果实品质显著提高,T1(初花期)、T2(坐果期)和T3(果实膨大期)处理与CK相比,维生素C含量分别提高59.2%、36.0%、39.7%;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提高41.4%、37.3%、34.4%,番茄红素含量分别提高53.4%、17.7%和28.3%,处理间达到了显著性差异。综合产量和品质等指标,T1处理(初花期)是该试验条件下番茄种植中秸秆源提取物较适宜的施用时期。  相似文献   

12.
在冀中地区,“菜立方”式竹木结构大棚已经使用超过30 a(年),钢架连栋结构大棚、钢架保温型大棚、钢架双拱双膜保温型大棚等适宜不同用途的新型塑料大棚近年来得到推广应用,可根据大棚结构、早春和秋末冬初棚内温度特点选择适宜的种植模式,合理安排茬口,错季上市,取得很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13.
以口感型番茄农博粉18109为试验材料,采用设施内土壤栽培方式,共设置A、B 2种试验,A为基肥增施不同类型钙肥试验,B为基肥增施不同类型钙肥+叶面肥试验,研究不同钙肥对番茄品质及脐腐病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基肥增施过磷酸钙,番茄的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增加和显著增加4.81%和8.87%;增施钙镁肥番茄的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显著增加8.20%、5.95%和8.49%。在配合喷施叶面肥(氨基酸钙)的情况下,与常规施肥相比,基肥增施硝酸钙,番茄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提高9.23%;增施钙镁肥,番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分别显著增加7.58%和7.70%,且裂果数显著降低了77.78%,未发现脐腐病果实,产量显著增加43.82%。此外,与常规施肥相比,基肥增施3种钙肥,显著提高了土壤中水溶性钾含量,配合补充叶面肥,土壤中水溶性钙的含量也分别显著提高131.75%、138.10%、146.03%。综上,选择最优处理B3作为口感型番茄生产中的施肥推荐量。  相似文献   

14.
以"丰收128"番茄为试材,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密度和行距对番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期确定更适合于宁夏大跨度塑料大棚番茄栽培的最佳模式,为番茄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A3B3处理有利于植株冠层内光能的捕获及利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光能的利用率,也有利于植株根系活力的增强,667 m2产量为21 447.31 kg,相比A1B3处理产量增幅达48.48%;其有机酸含量最低为0.27%,可溶性糖最高为2.35%。因此,A3B3处理为适宜于机械化操作的大跨度塑料大棚较理想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5.
以番茄栽培品种"圣尼斯313"和"绿宝石"(CK)为试材,在同一温室内进行固定吊蔓和移动吊蔓2种吊蔓模式的栽培试验,对番茄的生长发育指标以及产量品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移动吊蔓模式可促进番茄的生长发育,定植86d后,"圣尼斯313"的株高、茎粗和叶片数分别增加18.4%、23.2%和12.1%;移动吊蔓模式可提高番茄的产量、改善品质,"圣尼斯313"的单位面积产量增加11.1%,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分别提高18.33%、7.46%和11.22%。  相似文献   

16.
大棚番茄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农业种植技术得到了有效更新,尤其是塑料大棚番茄栽培技术。大棚番茄栽培技术的主要特点是产量高、上市早,并且收获期比较长,给农户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本文从番茄品种选择、大棚修建、育苗、番茄生长期管理、果实收获管理5个方面展开了论述,希望能够为以后农户从事塑料大棚生产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从山东省寿光市温室、大棚发病番茄植株上分离纯化获得18个菌株(SG1~SG18),通过柯赫氏法则验证菌株致病性,并结合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对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纯化的病原菌均为尖孢镰刀菌番茄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 sp. lycopersici),所引起的病害为番茄枯萎病。其中菌株SG6、SG7、SG17为番茄枯萎病菌生理小种1,其余菌株为番茄枯萎病菌生理小种3。不同番茄品种接种3个番茄枯萎病菌生理小种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釜山88是比较典型的番茄枯萎病菌3个生理小种的易感病品种,圣安妮和草莓番茄是适合寿光地区栽培的较抗番茄枯萎病品种。  相似文献   

18.
以番茄品种“粉太郎”为试材,通过大棚设施栽培的方式设置苗期(T1)、开花期(T2)、结果期(T3)和苗期+开花期+结果期(T4)4个不同时期施用同剂量微生物菌剂,以不施用微生物菌剂(CK)为对照,测定了番茄植株的形态指标、产量和品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维生素C、有机酸、硝酸盐)、相关酶活性及基因表达量,以期明确微生物菌剂对番茄的促进作用和施用最佳时期。结果表明:微生物菌剂对番茄株高、茎粗、叶片数和果实产量有明显促进作用;提高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维生素C含量,降低硝酸盐含量;提高叶片中蔗糖合成酶(SS)、中性转化酶(NI)活性,上调果实中蔗糖合成酶(SS)、蔗糖磷酸合成酶(SPS)、中性转化酶(NI)、酸性转化酶(AI)基因表达。综上,施用微生物菌剂能够促进番茄的生长,增加果实产量,并能促进果实蔗糖代谢,从而提高果实品质,尤其在苗期+开花期+结果期(T4)施用菌剂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春茬实用型大棚樱桃番茄安全优质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安琴  卢昱宇 《中国园艺文摘》2012,(10):130-131,145
樱桃番茄营养价值高,色味具佳,菜果兼用,深受消费者喜爱。春茬大棚番茄5月以后正是果实成熟期,外界气温急剧升高,棚内温湿度增大,番茄易发生病害,给生产造成一定困难。通过对钢架大棚的结构进行改造和调整,降低了棚内温湿度,配套栽培技术,即可降低病害发生,提高产品品质和产量,既保证食用安全性又能提高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20.
太阳能地中热交换塑料大棚的生产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洵 《中国蔬菜》1997,1(4):19-0
普通塑料大棚内装上地中热交换装置就是太阳能地中热交换大棚,具有抗寒、储热、防冻、排湿、降温等特点,栽培蔬菜比普通大棚产量提高30%以上。但是也存在棚内早春湿度大、夏季地温高、晚秋延后栽培难等缺点,而且一次性投入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