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近几年,信阳地区的养鸭业发展迅速,但由于一些单位和个人无计划引进外地品种鸭和种蛋。致有雏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的流行,尤以罗山县的高店乡为甚,尚未被信阳地区人们注意,给养鸭业造成相当大的损失。1985年10月及1987年7月,我们对发病区的病鸭进行了病原分离和防治研究。确诊为雏鸭白痢病,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雏鸭病毒性肝炎的防治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雏鸭病毒性肝炎(DVH)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侵害3周龄内雏鸭,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给养鸭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近几年来,雏鸭病毒性肝炎在我省流行普遍,为了解详情,我们对上虞市雏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情况及防治进行了调查,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国内外均有有关雏鸭病毒性肝炎的流行和防治的报道,但控制办法各异。我场某鸭场90年2月在2日龄至30日龄的雏鸭群中有多批雏鸭发病,药物治疗无效,死亡率在10~50%,给我场养鸭生产构成很大威胁,经济上造成很大损失。经临床诊断和剖检,疑似雏鸭病毒性肝炎,经江苏农学院王永坤教授鉴定确诊为雏鸭病毒性肝炎。此病的特点是潜伏期短、传播快、发病日龄小、死亡率高。为了及早制止此病在我场的传播流行,我们迅速采取综合措施对该场进行彻底消毒,种鸭全部注射病毒性肝炎疫苗,对已发病的和种鸭免疫后尚未获得母源抗体的雏鸭用康复鸭的血清实施防治。通过这些措施迅速控制了该场雏鸭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中药防治雏鸭病毒性肝炎刘富祥,刘兴祥(福建省连城县兽医站366200)自1990年以来,我县农户饲养的雏鸭发生一种传播迅速、死亡率高的传染病。病鸭呈现明显的神经症状。剖检病变主要表现为肝脏的变性和出血。用磺胺、抗生素类药物防治皆无效果,致死率高达50...  相似文献   

5.
鸭肝炎俗称"花肝病",是由鸭肝炎病毒(DVH)引起的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率的传染性疾病。雏鸭一旦感染,会迅速发病出现死亡。该病已成为鸭的主要传染病之一,给养鸭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帮助养殖场更好的防治本病,结合笔者诊断过的一例鸭肝炎病例,做一下对该病的详细阐述,希望对养殖户朋友有  相似文献   

6.
鸭肝炎病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鸭肝炎病毒是一种高致死性、高传播性的病毒性传染病病原,临床主要引起急性肝炎,主要侵害3周龄以内的雏鸭,尤以1周龄内的雏鸭为甚,病死率高达100%。20世纪以来,鸭肝炎已成为危害中国养鸭业最为严重的疫病之一,给养鸭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作者对鸭肝炎病毒的发生与分布、病原学、基因组学、诊断与防治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用不同毒力株雏鸭肝炎病毒人工感染雏鸭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高度致死性,迅速传布的以肝炎为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本病是世界广泛传布,发病年龄从2日龄到3周,成年鸭有抵抗力,在1950年Levine等首先描述了鸭病毒性肝炎,在长岛对雏鸭引起严重的损失,然后在美国大部分养鸭地  相似文献   

8.
鸭病毒性肝炎(DVH)是雏鸭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其特征为肝脏严重受损。1~21日龄的雏鸭最易感。急性型的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50%~90%。笔者近几年在临床实践中用中西兽医结合防治雏鸭病毒性肝炎,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防治方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鸭病毒性肝炎俗称"背脖病",它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病程极短,传播快,死亡率高,以肝炎为其主要特征。本病多发于1~5周龄的雏鸭,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雏鸭突然发病,身体侧翻仰卧,头向后背,两脚痉挛后蹬,角弓反张。鸭病毒性肝炎有3种血清型,即鸭病毒肝炎Ⅰ、Ⅱ、Ⅲ型,它们都能引起雏鸭病毒性肝炎,但在我国主要流行的是以血清Ⅰ、Ⅱ型为主,对养鸭业的危害极大,若防治不当,就可能时养鸭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0.
雏鸭(1~3周龄)最易感染大肠杆菌病,发生症状重,损失严重,给养鸭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本文介绍一例雏鸭大肠杆菌病,通过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有效控制病情,取得良好效果。为防治雏鸭大肠杆菌病提供有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鸭瘟和鸭霍乱两种病的症状很相似,很易混淆,故在防治时务必准确鉴别,方能减少不应有的损失。 1 病原及流行情况 鸭霍乱是由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接触性传染病。一般是零星发生,成年鸭多发而雏鸭很少发  相似文献   

12.
鸭病毒性肝炎是危害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主要病变的部位在肝脏,显示有血点和出血斑纹,严重的鸭场死亡率可达到90%以上,笔者根据鸭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征及剖检变化,总结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鸭病毒性肝炎(DVH)是雏鸭的一种以肝炎为主要特征的急性病毒传染病。自Lcvin等于1945年春季观察到鸭雏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并于1950年首先在鸭胚中分离出鸭肝炎病毒(DHV)以来,世界许多国家先后报道了此病。我国黄均健(1963)最早报道在上海某些鸭场曾发生过DVH,随后许多省市也相继报道了本病的发生。1989年黑龙江省某县的两个养鸭场发生雏鸭大批死亡之后,来我所求诊。经笔者初步诊断为雏鸭病毒性肝炎。现报告如下。一、流行病学调查这两个养鸭场于1989年8月分别由某地引进樱桃谷鸭一日龄鸭雏1500只和1700  相似文献   

14.
雏鸭病毒性肝炎的中草药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雏鸭病毒性肝炎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危害10日龄以内的雏鸭,以引起肝脏肿大,出血斑点及神经症状(运动失调、两腿痉挛,头向后弯,呈角弓反张姿态)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死亡率很高的传染病.本病除直接造成受感染雏鸭死亡外,并可使存活下来的雏鸭其免疫功能受到严重破坏而造成免疫失败.笔者多年来走访民间老兽医、老鸭农,并收集整理了一些中草药验方防治本病其疗效不错.现介绍如下,供同行们参考验正.  相似文献   

15.
<正>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新鸭病、鸭败血症、鸭疫综合征、鸭疫巴氏杆菌病等。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雏鸭雏鹅、雏火鸡以及野鸡等多种雏禽的一种急性或慢性的接触传染性疾病。在鸭主要侵害1~8周龄的幼鸭,尤以2~3周龄的雏鸭最易感,发病率常高达90%以上,死亡率达5%~80%不等。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眼鼻有浆液性分泌物、下痢、共济失调、头颈震颤和昏迷,少数慢性病例出现头颈歪斜等症状;在病变上以  相似文献   

16.
雏鸭的健康状况和成活率,直接关系到养鸭业的发展及经济效益。雏鸭,抵抗力较弱,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常患有感冒、小鸭病毒性肝炎、球虫病、等疾病,严重影响雏鸭的成活率,给养鸭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笔者就雏鸭的常发疾病及其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雏鸭病毒性肝炎(DVH)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侵害3周龄内雏鸭,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给养鸭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1945年Levine和Hofstad首次在美国发现此病,以肝肿大并有出血引起鸭急性死亡,并继而分离到了鸭肝炎病毒(DHV),随后在英国、加拿大、德国、苏联等相继报道本病,我国由上海畜牧所黄均健等于1963年首次报道本病,随后我国其它地方相继报道.现在,此病已成为影响我国养鸭业的主要疾病之一.现对国内外在这几年来对此病诊断、防治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危害3周龄以内的雏鸭,3—5周龄的雏鸭也可感染发病,成年鸭能感染,但不发病,成为带毒者。病鸭和带毒鸭是主要的传染源。2005年8月份修水县义宁镇芦塘村某养鸭专业户饲养的雏鸭发生一种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临床表现为角弓反张,不久即抽搐而死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经过对发病鸭群的临床及剖检诊断,确诊为鸭病毒性肝炎。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小鸭的一种高度致死性疾病,临床上大多感染1周龄内的雏鸭,以肝脏肿大和出血为特征。2006年9月份左右在仪征市的周边地区,雏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一直保持一个较高的水平,由于鸭病毒性肝炎发病以后死亡率较高,对一些农村中小型的养殖户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在我站门诊采集的2例疑似雏鸭病毒性肝炎病例,将死亡的雏鸭的肝脏,送往扬州大学实验室进行检测,最后确诊为雏鸭病毒性肝炎,通过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有效控制了该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20.
鸭疫李氏杆菌病是由鸭疫李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主要危害雏鸭的急、慢性传染病。为了更有效的预防此病,本就鸭疫李氏杆菌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诊断、防治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