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中国普洱茶饮及茶艺云南省思茅地区外贸局何仕华中国普洱茶的故乡──云南四季如春,雨量充沛,云雾缭绕,土壤肥沃,是茶树生长的理想环境,茶树原产中国,自“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古茶树遗产保护研讨会”后更进一步为世界所公认。因为中国是世界最早利用...  相似文献   

2.
论桂西、北是茶树原产地中心的一部份陈爱新(广西区农业厅530022)中国是世界上茶树的原产地,很早就为世界的学者公认了。从大量的历史资料和近代更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不仅进一步说明了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而且逐步明确了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在云南和贵州、广西省...  相似文献   

3.
饮茶品茶是一种美的享受广东省英德市茶叶局陈杖洲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是茶树原产地,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的国家。世界各国的茶叶生产技术和饮茶习俗最初都是直接或间接从我国传入。数千年来,我中华民族在茶树载培、茶叶加工、饮茶技术以及发展茶文化等方面作...  相似文献   

4.
出类拔萃的中国茶文化与精神文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出类拔萃的中国茶文化与精神文明华南农业大学曾莉冰一、从茶树的物性谈起中国茶学界认为,茶的起源至少有一万多年。中国利用茶叶的历史有四千多年;茶树栽培的历史有三千多年;茶叶贸易的历史有二千多年。综观世界各国“茶”字的语源,现在世界各国称为“Cha”或“T...  相似文献   

5.
历时百多年的“世界茶的起源地”之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历时百多年的“世界茶的起源地”之争广东农垦茶叶公司邹元辉世界各国种茶的历史,追本溯源,过去无不认为是中国。到了十九世纪二十年代,自印度发现野生茶树后,便有“印度是茶树原产地”的说法,从此以后,世界上掀起了“茶的起源”争论。这场争论自英国人勃鲁士(R·...  相似文献   

6.
全世界共有40个国家种茶。中国的茶数据库使大家认为中国是“茶树之乡”。但是,古资料及外国科学家和越南茶叶协会最近研究的结果显示,茶树发源地并不是中国(天然茶树或者野茶树不是在黄河平原发现的)。茶树的发源地在南方。直至隋朝,茶树才从南方(古南沼)和越南(古南越)进入中国。因此,可以说越南正是世界最古老的茶树来源地之一。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和利用茶树最早的国家,产茶历史已有三千多年,而且茶叶是我国从古到今最具文化底蕴的名片产品之一,中国一直有着世界产茶大国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是世界上茶叶产量最大的国家,拥有最多的茶叶种类和古茶树资源。古茶树是中国乃至世界最重要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世界价值,不仅有经济价值,更重要的是古茶树的科研价值及文化价值,尤其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我们的祖先很重视茶叶与文化传播,在延续长达2个世纪的历史长河中,把茶叶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东南亚、欧洲、美洲,影响了整个世界~([1])。由此可见,茶文化源远流长。云南省是全国古茶树最集中的省份,而云县是  相似文献   

9.
黄桂枢 《农业考古》2005,(2):333-333
普茶天下扬,思茅有奇观。北回归线穿过全市,思普区是“世界茶乡”。有幸避过第四纪之冰川袭击,有缘保存第三纪之宽叶木兰。茶树祖先化石出土于景谷盆地,距今三千五百四十万年始称冠。野生型千年大茶树,生长在镇沅千家寨哀牢山;过渡型千年大茶树,活化石活在澜沧县邦崴山;栽培型千年古茶林,万亩连片在澜沧县景迈山。三种茶树类型最为齐全,垂直演化系统在为祖国争光。实乃全球茶树发展之天然博物馆,更是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举世无双。邦崴大茶树已成国家邮票,茶树文物传遍四海受赞扬。“世界茶源”在思茅市,有物为证续谱新章。  相似文献   

10.
普洱茶因普洱得名,普洱因普洱茶而扬名天下。境内有距今3540万年前的茶树始祖—宽叶木兰化石,有2700多年树龄的野生型茶树王和1700多年的过渡型古茶树,还有千年万亩栽培型古茶树。普洱是世界茶树原生地的中心地带和茶树资源最重要的宝库,是"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近年来,普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的发展,把茶产业定为普洱市五大支柱产业之一,积极打造中国著名、世界闻名、世人瞩目的  相似文献   

11.
陈珲 《农业考古》2005,(2):241-243
一、跨湖桥遗址出土了世界上最早的“茶树种籽”,(一)证明世界上有茶树至少在八千年以上这颗极其珍贵而难得的世界上最早“茶树种籽”,出土于2001年发掘的跨湖桥遗址T0510探方的第七层中,由于一直未引起考古人员的重视,只当作一般出土种实对待,故消息没有传开。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国内外茶树干旱研究热点动态、明晰茶树干旱研究历史的发展和展望未来茶树干旱研究发展前景,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利用CiteSpace 5.7.R5软件,以1990—2021年发表在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的茶树干旱相关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分析国内和国外茶树干旱研究的发文量、期刊来源、合作作者情况和文章被引情况等。结果表明:在茶树干旱研究领域,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两大数据库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发文数量居前列的作者大部分来自中国;主要的研究机构也是来自中国的科研院所和高校;当前对茶树干旱胁迫分子层面的研究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领域;茶树基因组测序已经完成,随着茶树基因组注释信息的不断完善,对茶树抗旱分子机理的研究仍会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热点。同时,本研究为茶树干旱研究领域的工作者提供了未来工作的重点之一:加强对茶树干旱发生时双因子乃至多因子胁迫耦合作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茶树是一种典型的亚热带植物,栽培的茶树属人工植被,本文讨论了中国栽培茶树的生态条件及地理分布规律。栽培茶树的地理分布不仅决定于自然条件,而且还决定了社会经济条件,花树的分布具有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中国茶树集中在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域,该区域的茶园面积 国90%,在中国的中亚热带地区,茶树是主要的经济作物,在丘陵山区,茶叶的产量随海拔升高而减少,但其品质在一定海拔高度范围内,则随海拔升高而提高。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素有“茶的故乡”之称。许多古籍如《茶经》、《尔雅》、《群芳谱》、《云南大理府志》、《贵州通志》等著录中都有野生大茶树的记载。著名的瑞典植物分类学家林奈在其《植物种志》一书中,最早根据中国茶树标本定名为“Thea sinensis”,意即中国茶树。我国也是世界上饮茶、种茶和制茶最早的国家。在茶树栽培管理和制茶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曾对一些种茶的国家产生过很大的影响。目前世界上五十多个种茶的国家无不先后直接或间接地由我国引进过茶树和茶籽,同时也传入了中国的茶树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唐代茶树的地理分布与贡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湘泳 《农业考古》1995,(2):245-249
唐代茶树的地理分布与贡茶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马湘泳一、中国茶树的起源地在川东鄂西中国是茶树的起源地,但起源地的论证各异,有“云南西双版纳中心说”、“川滇黔毗邻山区说”等。作者认为是“川东鄂西是我国茶树的起源地”。据上古传说,我国茶的发现和利用,...  相似文献   

16.
尊敬的先生、女士! 云南省思茅地区是古今中外闻名的“普洱茶”原产地和集散地。近年又在澜沧邦崴发现一株过渡类型的大茶树,树高12米,地直径1.8米,树龄千年左右,是目前中国已知最古老的大茶树原产地。为了弘扬普洱茶乡文化,振兴边疆经济,提高普洱茶研究水平,加强古茶树遗产保护,促进中外茶文化学术交流,拟定于1993年4月云南边城思茅举办“首届中国普洱茶叶节”的同时,举行“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和“中国古茶树遗产保护研讨会”,恳切希望您能参加,和世界各国学者共同努力,促进普洱茶学术研究和中国古茶树遗产保护研究的发展深化。  相似文献   

17.
正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种植茶树的国家,有着数千年的饮茶历史,并已形成了内涵丰富的茶文化,中国邮政部门先后发行过许多与茶有关的邮资票品。1997年,原国家邮电部发行《茶》特种邮票一套四枚,第一枚为"茶树"。邮票上的这株茶树位于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富东乡邦崴村,它高11.8米,树围约9米,树龄已逾千年,充分证明了"茶树原产于中国"、"饮茶源于中国"这一论点。第二枚"茶圣",主图是竖立于杭州中国茶叶博物  相似文献   

18.
以鸦片战争前后(17世纪初至20世纪初)300多年中国茶叶发展为主线,论述了中国茶叶对世界茶叶发展的贡献:(1)鸦片战争前,中国茶叶的发展拓展了国际市场,推动了欧洲饮茶风气的兴起;(2)鸦片战争后,南亚一些国家和俄国等兴起了引种中国茶树的热潮,促进了中国茶叶的传播。  相似文献   

19.
日本茶树的历史日本静冈县茶业试验场小泊重洋·大石贞男1日本茶树的起源关于茶树是何时、何地、由谁传入到日本来的这件事,到现在尚不明了。据说在九世纪初,是去过中国的遣唐使最澄和尚把茶树带到了日本。尽管有这种说法,但实际上,从更加远古的时候起,茶树在日本就...  相似文献   

20.
中国茶向世界传播的途径与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茶的原产地。现在茶树、茶客遍布世界,世界上有关茶的语音、种茶知识、制茶方法、品茶技艺、饮茶风俗及茶文化都与中国关系密切,茶树也直接或间接由中国引种。这一局面的产生是中国茶向世界传播的结果。千余年来,中国茶借助文化交流、经贸活动、人口迁徙等途径向世界传播,传播途径具有立体性、多样性、复杂性等特点,宗教人员、外交人员、经贸商人、移民侨民成为茶传播的主体。与此相适应,中国茶向世界传播的方式主要有知识方式、消费方式、产业方式,传播方式呈现直接传播、间接传播、综合传播相结合,反映了茶叶传播循序发展的递进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