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日本农产品区域品牌保护制度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农业领域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作为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农产品区域品牌保护。近年来,日本根据本国国情和国际农业形势的发展变化,积极制定农产品区域品牌的保护制度以激励和保护本国农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日本农产品区域品牌的保护制度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而得出其对我国的启示作用和借鉴意义。以日本为鉴,我国也应该从本国国情出发,完善区域品牌的相关法律、法规,发挥政府的职能,发展产品保护行业协会,强化安全质量标准体系的监控并大力开展市场推广与广告宣传。  相似文献   

2.
口蹄疫病毒5’端非翻译区致病机理的分子基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阐述了口蹄疫病毒5’端非翻译区的结构和功能,综述了近年来口蹄疫病毒5’端非翻译区与宿主细胞间关系及其致病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口蹄疫病毒5’端非翻译区致病机理的分子基础,认为其5’端非翻译区的基因组结构对口蹄疫病毒的复制和扩增是必不可少的, 为进一步研究口蹄疫病毒的复制机理、毒力及其决定因素、致弱机理、致病机理及宿主嗜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134头牛IGF-I基因5'调控区的多态性.结果表明,在外显子1上游510 bp处检测到1个C→T的碱基突变,有2个等位基因和3种基因型.统计结果发现,在夏洛莱牛和草原红牛群体中等位基因A占优势,但是在利木赞牛群体中却是等位基因B占优势,西门塔尔牛群体中2种等位基因的比例相对平均.AB基因型在4个群体中均为优势基因型.夏洛莱牛、西门塔尔牛、利木赞牛群体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而草原红牛群体处于非平衡状态(P<0.05).为今后对牛的肉质性状研究打下分子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4.
口蹄疫病毒受体猪源β1亚基基因的克隆和分子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从FMDV试验感染康复猪的舌皮和肺组织中克隆到了整联蛋白β1亚基的基因并对其核苷酸序列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以及蛋白结构进行了分析。猪整联蛋白β1亚基基因的编码区含有2 397个核苷酸,编码798个氨基酸残基,含有10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NXTX/NXSX),2个表皮生长因子相似结构域和3个半胱氨酸丰富区。其信号肽由20个氨基酸组成,胞外域由708个氨基酸组成,跨膜区由29个氨基酸组成,胞浆域由41个氨基酸组成。猪β1基因与牛、猩猩、猫、犬、人、小鼠和鸡的β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一致性分别为99.5%,90.0%,91.8%,90.7%,90.2%,86.5%和77.4%,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分别为99.9%,93.9%,97.5%,96.7%,94.2%,92.4%和94.9%。通过生物学软件分析发现β1亚基形成复杂的二、三级结构,其中1~20位、729~757位氨基酸区段疏水性较强,分别是该亚基的信号肽和跨膜区。为进一步深入研究FMDV嗜性、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病毒的侵入机制等问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棉花黄萎病菌致病的分子机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产生的细胞壁降解酶、蛋白酶和毒素在致病中的作用及微菌核形成机制,全面分析了基因组学途径、RNA干涉和农杆菌介导的转化等真菌功能基因组学技术在大丽轮枝菌致病分子机理研究上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为鉴定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囊膜糖蛋白GP5编码基因ORF5不同编码区的原核表达能力,利用PCR方法分别扩增ORF5基因缺失信号肽的D片段、缺失信号肽和跨膜区的L片段、缺失信号肽的5′端N片段和缺失跨膜区的3′端C片段,经克隆测序后分别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进行原核表达,结果显示未缺失跨膜区的D片段未见表达产物,而L片段、N片段和C片段分别表达大小约为33,25,29 kDa的融合蛋白。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L片段表达蛋白可与PRRS阳性血清发生阳性反应,C片段反应性稍弱,而N片段未出现阳性反应,证实ORF5基因编码产物的C端在与抗体结合的反应原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抗鹅细小病毒(GPV) NS1蛋白单克隆抗体轻链可变区(VL)和重链可变区(VH)基因,并测定其与NS1蛋白结合活性。对抗GPV NS1蛋白单克隆抗体VL、VH基因核苷酸序列依据大肠杆菌偏爱密码子进行优化,人工合成获得了含有可变区基因的重组质粒pUC57-VL和pUC57-VH。然后用Bam HⅠ/XhoⅠ双酶切pUC57-VL、pUC57-VH,回收340 bp的VL基因和370 bp的VH基因。目的基因通过Bam HⅠ/XhoⅠ多克隆位点分别插入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获得重组质粒pET-VL和pET-VH。重组质粒经Bam HⅠ单酶切和Bam HⅠ/XhoⅠ双酶切及测序鉴定。重组质粒分别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DE3),经IPTG诱导,获得了重组蛋白TRX-VL和TRX-VH的表达,分子量分别为30.3,31.4 ku。纯化后的重组蛋白能与His标签单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鉴定结果表明,获得的纯化蛋白为目的蛋白。间接ELISA分析表明,0.4μg的TRX-VH可与25 ng的GST-NS1蛋白特异性结合而0.4μg的TRX-VL不能与各包被量的GST-NS1蛋白特异性结合,TRX-VH与GST-NS1蛋白的特异性结合可被1∶200稀释的GPV感染鹅血清完全阻断。  相似文献   

8.
旨在探讨番鸭细小病毒(MDPV)非结构蛋白NS1与水禽真核翻译延伸因子1A1(eEF1A1)之间的互作关系。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北京鸭和浙东白鹅eEF1A1基因序列,经大肠杆菌偏爱密码子优化,人工合成的质粒分别命名为pUC57-DeEF1A1和pUC57-GeEF1A1;对含有MDPV YL08株NS1基因的重组质粒pUC57-NS1、pUC57-DeEF1A1和pUC57-GeEF1A1进行BamHⅠ和XhoⅠ双酶切,回收目的片段后分别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和pET-32a中,构建了重组质粒pGEX-DeEF1A1、pET-GeEF1A1、pET-NS1和pGEX-NS1;重组质粒分别转化至大肠杆菌Rosetta(DE3),经IPTG诱导,获得了重组蛋白GST-DeEF1A1、TRX-GeEF1A1、TRX-NS1和GST-NS1的表达;采用HRP标记的GST单克隆抗体鉴定GST-DeEF1A1、HRP标记的His单克隆抗体鉴定TRX-GeEF1A1;采用HRP标记的His单克隆抗体鉴定TRX-NS1、HRP标记的GST单克隆抗体鉴定GST-NS1,采用MDPV感染番鸭血清鉴定TRX-NS1和GST-NS1的抗原性;采用GST pull-down试验验证GST-DeEF1A1与TRX-NS1、GST-NS1与TRX-GeEF1A1的互作。结果表明,获得的重组蛋白GST-DeEF1A1、TRX-GeEF1A1、TRX-NS1和GST-NS1的分子量分别为76.9,67.9,89.5,98.6 ku; GST-DeEF1A1和GST-NS1可与HRP标记的GST单克隆抗体特异性结合,TRX-GeEF1A1和TRX-NS1可与HRP标记的His单克隆抗体特异性结合;GST-NS1和TRX-NS1可与MDPV感染番鸭血清特异性结合,抗原性良好;GST pull-down试验中,GST-DeEF1A1可与TRX-NS1互作,GST-NS1不与TRX-GeEF1A1互作。本研究表明,MDPV NS1蛋白可以和北京鸭eEF1A1在体外相互作用而不能和浙东白鹅eEF1A1在体外相互作用,互作结果差异性可能与二者的102-106 aa, 108 aa的氨基酸残基有关。  相似文献   

9.
植物对低磷胁迫的适应及其分子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斌  秦岭 《分子植物育种》2010,8(4):776-783
植物如何适应低磷环境和高效利用土壤中的有限磷资源的问题成为国内外当前的研究热点。本文概述了植物在低磷环境下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生理生化变化,重点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这些变化的分子生物学基础:(1)植物向外界分泌酸性磷酸酶、RNA酶以及有机酸对难溶性磷的活化;(2)植物根系形态的改变和高亲和力磷酸盐转运蛋白的表达来提高磷的吸收效率;(3)磷向地上部分的运输;(4)植物体内磷的再利用。本文为进一步揭示植物对低磷环境的响应对策并发掘植物有效利用磷素资源提供了有效参考,在经济上和环保上均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自然界中,植物体同时感染2种或2种以上病毒的现象非常普遍,并且在这种复合侵染中不同病毒间会引起多种多样的相互作用方式,如协同效应、拮抗效应或共存效应.其中拮抗效应中最为著名的是交叉保护现象,也被称为次级排斥现象,其引发的效应表现为病毒复合侵染植物时先侵染病毒会抑制同属或近源的其他病毒的侵染.这一现象多发生在同属的不同种病毒间或同种病毒的不同突变株系之间.对于这一现象机制的可能解释有蛋白质介导的阻力、植物体本体防御介导的阻力以及植物体中RNA沉默途径介导的作用机制等,此外有研究表明病毒编码的沉默抑制子(VSRs)与病毒间的相互作用有关,可能在病毒复合侵染植物的组织的侵染模式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任何一种机制都不能完整的解释这种现象,交叉保护作用的机制仍然是不清楚的.本研究主要概述了已知的关于植物病毒拮抗效应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此外还阐述了当前这一现象在农作物保护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选择适当早花早熟的油菜资源是解决多熟制生产中冬季作物油菜与其它夏季作物接茬矛盾的关键;早花是早熟的基础,对油菜早花材料的早花形成原因开展研究,有利于通过分子育种加速选育适合生产需要的新品种.本研究选取稳定的早花早熟品系GZ522作为研究对象,以甘蓝型油菜XY15为对照,采用生物统计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农艺性状和早花形...  相似文献   

12.
辽宁绒山羊SRY基因编码区的分子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GenBank中山羊SRY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采用PCR在雄性辽宁绒山羊个体中扩增出了包含SRY基因整个编码区的特异片段,将特异PCR产物克隆到pMD18-T 载体中,转化DH5α菌,筛选出SRY基因的阳性克隆,进行了测序,将其序列与GenBank中部分偶蹄目动物的SRY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用NJ法构建了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辽宁绒山羊SRY基因编码区长度为723 bp,共编码240个氨基酸,其中包含长度为231 bp 的HMG-box,位于编码区的第190至420位核苷酸之间,编码77个氨基酸(H64-A140).辽宁绒山羊SRY基因编码区序列与GenBank中山羊、绵羊、牛、牦牛、水牛、梅花鹿、麝香鹿及猪等偶蹄目动物的同源性分别为100%,97.09%,89.21%,89.21%,88.38%,87.55%,86.16%和68.04%;基于SRY基因编码区的核苷酸序列,构建的物种间系统树结果基本上与这些偶蹄目动物的传统系统分类相一致.  相似文献   

13.
研究玉米自交系繁殖过程中保种圃建立的理论和株系性状的选择依据对自交系性状的保持、保纯以及杂交种特性保持具有重要意义。利用3个不同纯度水平玉米自交系连续自交3代,在SSR水平上和SNP水平上检测玉米纯合度,并在S2和S3调查田间性状。利用不同初始纯合度的自交系建立保种圃应自交的代数。不同株系在SSR分子检测具有一致性的前提下,在SNP水平上仍然存在较高的杂合度,随初始纯合度升高自交纯合的效率减低,选择初始纯度高的材料有利于后代遗传位点的快速纯合。在田间选择自交系时,根据性状稳定性并结合自交代数依次进行。首先依据较易稳定纯合的群体目测性状;其次,数量性状中,果穗长、果穗直径、雄穗一级侧枝数、穗行数等可作为第二类依据的性状;最后,在自交高代选择穗位高/株高、行粒数、叶长、叶宽等较难稳定的性状。  相似文献   

14.
以大白猪cDNA为模板,根据GenBank上提供的猪exon1序列设计引物,采用RACE克隆方法,首次获得猪Cst B基因5'侧翼序列,得到了共44bp的序列,提交GenBank收录(GenBank登录号:EF483823)。  相似文献   

15.
黄淮麦区部分小麦品种(系)1Dx5+1Dy10的分子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在已报道的检测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1Dx5的PCR分子标记中,由引物Dx-F,Dx5-F和Dx-R组成的共显性标记,能稳定地扩增出5亚基和非5亚基的特异序列,并且无非特异PCR产物,是用于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1Dx5分子检测的最理想标记。本次实验利用此对引物, 通过PCR技术对221份小麦亲本进行了1Dx5亚基检测。结果表明,在所检测的材料中有35份材料携带1Dx5亚基,占所测材料总数的16.3%,远低于国外的基因频率(约85%)。  相似文献   

16.
HND5具有内生性并且对多种病原真菌有拮抗作用,是一株很有应用潜力的生防菌株。本研究对该菌株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和β微管蛋白基因内转录间隔区进行了分析,其序列和紧密枝顶孢同源性最高。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其生长最适培养基为PDA,最适温度为28℃,最适pH为7,最适碳氮源分别为蔗糖和硝酸钠,菌株对重铬酸钾具有耐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