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有不少茶园的土壤裸露面积大。由于树冠复盖度小,行间空隙大;山地梯层茶园梯壁梯沿的暴露面大;有的茶区,还把梯壁上的所有草类,都刮得干干净净。茶园土壤裸露,究是好是坏?我们进行了一些调查,得到如下启示。  相似文献   

2.
“全国茶叶会议纪要”指出:“一定要搞好茶园基本建设”。新茶园基本建设是多方面的,做好水土保持,防止水土流失是主要矛盾。新辟的山地茶园,山地坡度太大(超过30度以上),茶园道路设置,梯园结构不当,没有植被土壤暴露面大或水土保持措  相似文献   

3.
我省的茶园多分布于丘陵、山坡上、虽然新式茶园都是等高梯级茶园,但梯壁、园间裸露空间大,特别是茶树幼龄期与更新改造期,茶园土壤暴露面大,遇到暴雨、台风雨时,常常引发水土流失,易造成崩梯断层、耕作层浅落、.茶树生长不良.近些年来,为了保持水土、防止冲刷,广大茶区已开始建立生态型茶园,重视茶园绿化工作.积极推广种植绿肥是生态茶园建设中的一项重要措施.选择适宜茶园种植的好绿肥将成为茶区关注的问题.现根据多年的观察与实践,推荐一种茶园好绿肥--日本草,供各地推广时参考.  相似文献   

4.
山地茶园间种绿肥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省山地茶园约占茶园总面积80%以上,其特征是:梯层绕山成行,梯面宽窄不等,梯壁亦无绿枝垂挂,园顶常为“和尚头”。在一些耕管不善茶园,土层浅薄,茶行裸露,雨天水土流失,茶树未老先衰,幼茶迟以开采。如何克服此种状况,利用茶行空隙地套种不同绿肥改良土壤,增加养分,梯壁种植多年生绿肥爬地兰保持水土均  相似文献   

5.
自2005年安溪县对低产茶园进行园地、茶树和生态环境优化等综合改造以来,通过低产茶园园相、园貌改造;增施有机肥,调节土壤p H值,改良土壤;科学留养树冠,合理调整树冠结构和茶树高度;梯岸梯壁留草,合理种植树木,优化茶园生态环境等措施,先后建设了一大批"头戴帽、腰系带、脚穿鞋"的标准化生态茶园,总结出一套针对性较强的低产茶园改造生态优化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用定位方式研究黔北湄湘地区25℃左右坡地非梯式茶园和梯式茶园低空与土壤温湿度的部位分布和时空变化,结果表明非梯式茶园平均湿度高于梯式茶园,湿度的部位差异和季节变化小于梯式茶园;非梯式茶园平均温度略低于梯式茶园,日温差和季节温差又小于梯式茶园;夏秋高温季节非梯式茶园温度常低于梯式茶园,而冬春低温季节非梯式茶园温度又常高于梯式茶园。非梯式茶园水热分布的平衡效应与茶树对特殊气候的适应表现都相对好于梯式茶  相似文献   

7.
正2012年,安徽省池州市决定建设池州杏花村文化旅游区,茶叶文化园建设是园区的项目之一,要让600亩山坡迅速变成景观茶园。为了又快又好地完成任务,采取了先沟后梯法开辟茶园、7年生大茶树深沟低栽、大茶树草绳捆土补丛移栽3项速成技术。1.先沟后梯法开辟茶园为了使茶园既科学又美观,要求建立等高等宽茶行,具体步骤是:清表→深翻→梳坡→划线→机械开挖栽植沟→施肥→肥上盖土→茶苗移栽(栽前先修剪)→浇水→平整梯面。梳坡是指将同一朝向的坡面梳刮成坡度基本一致,以便等高等宽。茶行宽度1.8 m,双条植。机械开挖栽植沟:采用的挖机铲斗30~40cm、履带内宽  相似文献   

8.
一、坡改梯:建设新茶园或改造陡坡茶园时,应结合坡度大小,因地制宜修建土坎或石坎茶园。20°以上的陡坡地,应尽量修建石坎茶园,20°以下的坡地,可建土坎茶园,结合茶园条栽密植,防止水土流失效果好。石坎茶园地表径流泥沙含量为0.6克/公升,坡地茶园为6.5克/公升。土壤自然含水量一般梯式茶园比坡地茶园高3.8—5.0%。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富阳县场口镇现有1454亩高山茶园,1991年茶叶总产量18.16吨,产值22.7万元,平均亩产量为12.5kg,亩产值156.10元。导致这些高山茶园产量低、效益差的主要原因:(1)茶园立地基础差,一般梯高1.50~2.00m,梯面宽度1.50~1.70m,土地利用率低,耕作层浅,土壤质地差,不能有效地蓄水保肥,每当夏秋之交雨量集中季节,水土流失严重,影响茶树正常生长。(2)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平均气温都明显低于平地茶园3~5℃,每年的冬季和早春都要受到冰霜侵袭,因  相似文献   

10.
西乡县茶园土壤改造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西乡县是陕西省第一产茶大县,属全国重点产茶县之一,拥有茶园30余万亩,其上世纪70年代中期建设的坡式水平梯地单条播常规茶园和90年代前后建设的双行直播密植速生茶园,面积约占全县投产茶园面积的60%。这两类茶园,从土壤状况来看,前者建园基础差,活土层薄,土壤贫瘠,保肥水性差,茶树生长势差,产量下降,单产低。后者建园虽将播种带进行抽槽深翻,现已经20余年的采摘,茶树生  相似文献   

11.
我县绝大部份茶园都是在山坡地上建立起来的梯层,这些茶园的梯壁结构,基本上都是土筑和草皮砖砌成的。在没有绿化的条件下,长年经受风雨、霜冻的侵蚀和人为挖坡除草后,梯壁极易脱落、崩塌,造成茶园水、土流失,茶行外移,直接影响茶叶产量。1980年3月至1983年10月,笔者在龙华乡东歧茶场进行为期三年半的茶园梯壁种植知风草(Carex breviculmis R.Br.)的水土保持试验,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知风草绿化区已从原五亩多的示范园,发展到300多亩。 一、试验的概况 1979年6月20日从福建省茶科所引进知风草母株三丛,用分株法繁殖后,于1980年3月12日将秧苗定植在东歧茶场第四耕作区五亩茶园的梯壁上。试验区设置三个重复处理,并以未植区作对照。该区茶园的海拔高度为705—709米,坡向东北,梯层  相似文献   

12.
陈代顺 《中国茶叶》1994,16(6):11-11
福建省松溪县现有茶园5.43万亩,据有关部门调查,全县茶园水土流失面积达4.84万亩,占茶园总面积的89.2%,特别是分布在南部低山区的茶园,更是水土流失比较集中的地区。这里的茶园,大部分是70年代开垦的,由于过去实行广种薄收做法,茶园建园质量低劣,园面倾斜,梯层又窄,园内道路直上直下,没有水土保持措施,加上管理粗放,造成了严重的水土冲刷,有的茶园园面已呈支离破碎状,沟壑纵横,被侵蚀到心土,致使茶根裸露,茶树长势衰退,产量低下,据统计,全县亩产在50kg以下的茶园有3.48万亩,占全县茶园面积64%,坡度在25°以上的茶园有1.70万亩,占全县茶园总面积31%。 一、茶园产生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原因 (1)地形原因。松溪县位于福建省北部,地处建溪上游,地形复杂,中低山和丘陵地占土地总面积82%,其山坡陡峻,沟谷发育,水资源丰富,水文密度大。土壤以红壤为主,质地粘重,土层深厚,地表水渗透能力差。 (2)气候原因。松溪县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  相似文献   

13.
目前,全区茶园面积666hm2,产茶500t。我区茶叶生产正处于新旧交替阶段,发展茶叶生产,一手抓好扩种面积,建设一批高标准、高质量的优质茶基地,一手要抓好现有茶园的巩固提高,迅速提高单产和品质,现根据我区低产茶园比重大、产量低、潜力大的特点,提出改造的技术措施。1 改园是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 对开垦质量差或不合理,造成梯层不等高或梯面向外倾斜,水土流失严重的茶园,应沿梯坎基部用石头或草砖砌坎修补,也可以从梯层内侧挖新土筑坎加高,使梯层保持内低外高,以利水土保持,同时在每层茶园的内侧设置蓄排水沟,以蓄水固土。2 改土 …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宜昌市茶叶主产区域213个土壤样品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宜昌市茶园土壤潜在酸化严重,酸碱度最适宜茶树生长的茶园仅为9.9%;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为丰富,全氮供应较为良好,但不同茶园含量差异非常大;土壤有效磷供应总体偏低,且不同茶园含量差异非常大;速效钾供应最为缺乏,73.71%的茶园土壤速效钾含量低于临界值;土壤中微量元素有效镁、有效硫、有效钙、有效硼、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锌、有效铜的含量均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15.
为克服山地封行茶园打穴施肥困难,减轻劳动强度,节约施肥用工,提高施肥效果,笔者于1991年和1992年在福建省福鼎县农业科学研究所的山地茶园进行了两年的追肥撒施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试验茶园为缓坡山地梯层的双行密植茶园,土壤红泥土,pH值5.1,肥力中等.茶树为1985年春定植的无性系福鼎大毫品种,栽植规格大行距100cm,小行距和丛行距均为40cm,每丛植两株,1987年底完成三次定型修剪,采摘方法春茶留一叶,夏秋茶留鱼叶.  相似文献   

16.
很多研究资料都表明,茶园土壤覆盖能明显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有利于茶树生长,是增产茶叶的一项有力措施.但在一些茶区对茶园土壤覆盖的效果尚缺乏认识,不够重视.从三明市情况看,茶园裸露面较大,常年茶园铺草覆盖面积仅1.5—1.8万亩,不到总面积的10%,水土流失严重,平均单产  相似文献   

17.
《茶叶》1960,(2)
福建省的旧茶园的特点是:另星分散,茶树衰老,缺株严重,一般每亩只有200—300叢,少的只有几十叢到100多叢,单位产量低。其栽植形式随着各地耕作习惯不同,有各种不同类型,概括有:(一)梯层叢栽式茶园。这种茶园大半是在茶树行间种植甘藷。(二)籬笆式茶园。即茶树栽植在梯层外沿一行,梯层内全部种植甘藷等农作用物,茶树仅占耕地  相似文献   

18.
一、试验目的与意义;为了探索茶园应用免耕法的效果,我们在松溪县松源镇水南村茶山的10亩茶园上,进行免耕与传统的耕法对比试验,具体办法是:首先在建园时采用挖70—80cm深,宽30cm的壕沟,并施足底肥的建园方式。茶园建成后的管理:梯层与梯壁用草甘磷灭草,采用不翻土(少翻土),不中耕(少中耕),试验表明免耕法是保水、保土、保肥和提高土地生产力都起一定作用。经过试验我们认为免耕茶园有一定推广意义。二、保肥效益分析试验表明,频繁深翻,中耕除草等极大地加速了有机质的矿化分解,使土壤疏松后易受雨水冲刷,土壤中大量的有…  相似文献   

19.
(一)建立生态茶园的目的与意义福建省松溪县地处闽北山区,气候温和,缓坡山地多,土壤肥沃,适宜茶树生长,但茶叶亩产平均仅20kg,平均亩产值197元。从茶园总体来说,80%以上属于低产茶园,其原因是多年来忽视茶树培养和改造,耕作粗放,造成严重水土流失,全县茶园水土流失面  相似文献   

20.
针对寿宁县生态茶园建设现状,分析了寿宁县生态茶园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提出了生态茶园建设目标、建设原则和园地规划、茶园种树、梯壁留草种草等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