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江黄颡鱼人工繁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江黄颡鱼(Pseudobagrus uachelli Richardson)的人工繁殖进行了初步试验,先用LRH-A2预备针催熟,再用1mgPG 2.5mgDOM 3.5μgLRH-A2混合催产,水温24-27℃下,效应时间为20-24h,产卵率可达97%,采用等渗液稀释磨碎的精巢,经人工授精,受精率达70%,采用塑料网片粘卵,在卵化环道内孵化,孵化率达94%,此外,对江黄颡自然繁殖的生态条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江黄颡鱼夏花鱼种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江黄颡鱼夏花培育的主要问题是成活率低,通常仅30%左右,这已成为发展江黄颡鱼养殖的主要障碍。为此,根据江黄颡鱼仔、稚鱼的生物学的特点,为它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适口饲料,将夏花成活率由原来的30%提高到80%的目标,生产上应采取以下12个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3.
江黄颡学名瓦氏黄颡鱼(Pelteokagrus vachlli).是黄颡鱼属中个体最大的种类,主要分布于长江、淮河干支流和湖泊中。常见个体250g左右。最大个体可达1000g。历来是人们喜爱的优质食用鱼。近年来由于该鱼价格高。市场紧俏。导致捕捞过度,江黄颡鱼已处于濒临灭绝的边缘。为了保护和开发利用江黄颡鱼资源。  相似文献   

4.
江黄颡鱼适宜生长水温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江黄颡鱼放在5组不同水温(20℃、23℃、26℃、29℃、32℃),体积为100 cm×40cm×50 cm的水族箱中饲养45 d,每组设三个重复.试验结果表明在20~29℃下,鱼体的绝对增重率和相对增重率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增大,但到32℃时增重率有所下降;江黄颡鱼生长的适温范围为23~32℃,最适水温为29℃±1℃.  相似文献   

5.
江黄颡鱼的人工繁殖及雄性化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黄颡鱼从闽江水域捕获 ,经过驯化养殖 ,培育成亲鱼。在每年的 5~ 7月生殖季节 ,挑选性腺发育成熟的亲鱼进行人工繁殖。亲鱼注射LRH -A2 +DOM进行人工催产 ,并自然产卵受精。在水温 2 4~2 6℃条件下 ,激素效应时间为 3 0~ 3 6h .受精卵经 3 5~ 40h,仔鱼脱膜孵出。仔鱼经 2 5~ 3 0d培育成全长 2 5~ 3 2mm的鱼苗。此外 ,本文观察了江黄颡鱼的性腺的发育特点及繁殖习性 ,同时初步探讨了用温度诱导鱼苗雄性化的可能性。在水温 3 2± 1℃诱导条件下 ,鱼苗雄性率可达 78%。  相似文献   

6.
江黄颡成鱼养殖是从冬花(或春花)鱼种培育至食用鱼的过程。当前江黄颡鱼成鱼饲养的主要问题是混养种类少,出塘规格小,皮肤病较多,单位面积产量较低。根据江黄颡鱼的生物特点,采用生态养殖技术,产量可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7.
通过江黄颡与黄颡鱼混养(套养)试验,进一步探索混养(套养)在池塘养殖中的比较优势。结果显示:科学混养(套养),不但可实现池塘养殖的高产稳产,而且可降低渔农因养殖规模小、品种单一等形成的市场风险,增加效益。  相似文献   

8.
9.
10.
赵鑫  黄凯  谢瑞涛  张盛  林岗 《水产养殖》2010,31(1):13-17
对江黄颡鱼人工繁殖和育苗进行了试验。以PG(鲤鱼脑垂体激素)、HC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等催产药物进行混合催产,水温24~26℃,效应时间为20~24h,产卵率为90%以上。采用等渗液稀释磨碎的精巢进行人工授精,用塑料网片着卵板粘卵,在孵化池内孵化,平均孵化率为87%。研究结果表明:江黄颡鱼在广西的适宜催产季节为4月中旬至6月底,工厂化育苗的饵料可用丰年虫和适口虾料来解决。  相似文献   

11.
文章探究了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全基因组微卫星的分布特征及其规律,旨在为相关功能性微卫星分子标记的筛选提供依据.利用MISA(MIcroSAtellite identification tool)软件对其全基因组微卫星进行筛查和分析,并对外显子中含有微卫星的基因进行了GO(Gene O...  相似文献   

12.
温度对瓦氏黄颡鱼幼鱼氨氮排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锦云  陈玉翠 《水产科学》2006,25(5):232-235
以瓦氏黄颡鱼幼鱼为研究对象,测定了温度对其氨氮排泄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水温(10、15、20、25、30℃)条件下,瓦氏黄颡鱼幼鱼的氨氮排泄率分别为2.69、3.92、5.72、6.96、8.71 mg/(kg.h),氨氮排泄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其二者的回归关系可用幂函数方程描述:y=0.2128x1.086(n=48,R2=0.883),F检验表明相关性极显著(F相似文献   

13.
瓦氏黄颡鱼对黑白底质颜色偏好和藏匿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双因子交互试验,在静水和流水(0.3 m/s)环境中、有光和无光条件下,开展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对黑白底质颜色的趋避性研究,同时开展了自然光照条件下、静水环境中瓦氏黄颡鱼在黑白隐蔽物中的藏匿行为研究.结果表明,流水(0.3 m/s)有光补偿条件下,瓦氏黄颡鱼在黑、白颜色底质中活动时间百分比分别为(86.54± 17.09)%、(13.46±17.09)%,两者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其对黑色底质有明显偏好,在其它条件下无黑白颜色底质偏好(P>0.05).在藏匿试验中,通过对不同大小的黑白两色隐蔽物下瓦氏黄颡鱼的观察,发现其具有明显的藏匿行为,且在3种不同大小规格的隐蔽物中,其对黑色有明显偏好(P<0.05).  相似文献   

14.
瓦氏黄颡鱼仔稚鱼发育过程中消化酶活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测定了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仔稚鱼从出膜至30日龄时的生长、可溶性蛋白含量及消化酶活性.结果表明,在仔鱼出膜后第1天,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均能检测到活性,而胃蛋白酶活性在第22日龄才检测到.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随日龄的增加而增加.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的活性随着仔稚鱼的发育而发生变化,其全活力与比活力呈现出不同的变化模式.蛋白酶比活力在仔鱼4日龄时达到最大值(4.193±0.04)U/mg protein;之后随日龄的增加比活力降低,直至15日龄达到最小值(0.452±0.07)U/mg protein.之后从15日龄到30日龄比活力逐渐增加.淀粉酶比活力从1日龄逐渐增加,至4日龄达到最大值(4.611±0.12)U/mg protein,从10日龄到18日龄维持在一较低水平,随后随日龄的增加淀粉酶比活力增加.脂肪酶比活力从1日龄到3日龄逐渐增加,到3日龄达到最大值(4.398±0.07)U/mgprotein,3日龄以后直到30日龄,脂肪酶比活力随日龄的增加而降低,并且一直处于一较低的水平.瓦氏黄颡鱼发育过程中,主要消化酶活性随生长变化显著,反映瓦氏黄颡鱼随着生长其消化功能逐渐完善.  相似文献   

15.
不同饵料对瓦氏黄颡鱼稚鱼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uachelli)稚鱼分为活饵料组(L)、驯化组(D)和饲料组(MP),分别对3个组进行牛长和消化酶活性的监测.结果表明,瓦氏黄颡鱼稚鱼在整个试验期间的特定牛长率,活饵料组>驯化组>饲料组,且3组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个组蛋白酶的比活力均随日龄的增加而增加,活饵料组的蛋白酶比活力高于驯化组和饲料组(P<0.05).活饵料组的淀粉酶比活力在试验期间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而驯化组和饲料组的淀粉酶比活力则呈现增加的趋势.活饵料组、驯化组和饲料组的脂肪酶比活力在45日龄以前基本维持在一个特定水平,饲料组的脂肪酶比活力高于驯化组和活饵料组(P<0.05),在45日龄以后,驯化组、饲料组的脂肪酶比活力呈增加的趋势,活饵料组的脂肪酶比活力则呈现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在豆粕型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蛋氨酸对江黄颡鱼生长的影响。试验鱼分为3个组,蛋氨酸的添加量分别为0、0.2%、0.4%,分别对应Ⅰ、Ⅱ、Ⅲ组,Ⅰ组设为对照组,饲养周期为8周。试验结果表明,Ⅱ组、Ⅲ组的质量增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Ⅱ组质量增长率最高(176.22±3.56)%;Ⅱ组的成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的饲料系数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Ⅲ组饲料系数最小(2.60±0.13);各试验组之间的摄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Ⅱ组的摄食量较对照组高12.50%。在本研究条件下,建议蛋氨酸的添加量为0.2%~0.4%。  相似文献   

17.
江黄颡鱼的仔稚鱼发育及行为生态学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王武 《水产学报》2005,29(4):487-495
江黄颡鱼从出膜仔鱼至夏花历时26d。仔、稚鱼发育分为仔鱼前阶段、仔鱼阶段、稚鱼前阶段和稚鱼阶段;每个阶段义分为3个时期,共12个时期。其中仔鱼前期分为附着期、平游期和开口期。在仔鱼附着时期要提供合适的附着物;仔鱼开口时期的饵料是小型枝角类。仔鱼阶段仍为混合营养阶段,除消耗卵黄外。其主要摄食枝角类。进入傩龟阶段后,其食性先后经2次转食:第1次由浮游动物转为底栖动物;第2次转食由底栖动物转为以动物性饵料为手的杂食性,并开始摄食人工精饲料。根据江黄颡鱼仔、稚鱼的发育特性,提出了一整套提高江黄颡鱼出苗率和成活率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3种重金属对瓦氏黄颡鱼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在室内常温静水条件下,采用氯化镉、硫酸铜、硝酸亚汞3种重金属盐类对瓦氏黄颡鱼进行了毒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3种药物的毒性强弱依次为:硝酸亚汞>硫酸铜>氯化镉。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硝酸亚汞0.0036 mg/L、硫酸铜0.1501 mg/L、氯化镉8.6372 mg/L。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脾脏组织结构和血脾屏障位置,该研究对其脾脏进行了形态大小、组织学和活体染色观察.结果显示,瓦氏黄颡鱼的脾脏位于腹腔中部,呈暗红色,脾体指数为0.120%~0.273%;对健康脾脏制备石蜡切片,分别进行HE染色和改良James染色,显微镜观察发现其脾组织主要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