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以3个不同品种的高丹草种子为材料,通过测定吸水率、电导率,四唑盐染色和荧光染色剂示踪等方法,研究了高丹草种子对物质渗漏的半透性差异,探讨了种子半透层的存在对电导率法测定种子活力的影响,为种子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高丹草种皮对水分通透性良好,对四唑盐和电解质的通透性较差,完整高丹草种子的种胚四唑盐重度染色率较低[分别为5%(冀草2号)、0%(冀草8号)和2%(冀草008号)],不同发芽率种子电导率值无显著差异(P>0.05);刺破种皮后,种胚四唑盐重度染色率显著升高(3个品种均达100%),电导率与发芽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3种高丹草种子对荧光染色剂的通透性不同,其中冀草8号和冀草008号种皮限制荧光素的渗入。采用硝酸镧示踪结合X射线能量色散分析证明高丹草种胚包被物中存在半透层,该组织是引起种皮半透性差异的因素之一,其对电解质渗漏的阻碍,限制了电导率法对高丹草种子活力评价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数种牧草种子劣变的生活力与膜透性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以3种豆科和2种禾本科牧草包括紫花苜蓿,光叶紫花苕,沙打旺,苏丹草和老芒麦为材料,研究了种子劣变过程中生活力与水浸电导率的关系。结果表明3种豆科种子的生活力(x)与水浸电导率(y)皆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可用如下回归方程表示:紫花苜蓿:y=-1.866x 288.56(r=-0.982);光叶紫花茹:y=-1.099x 194.20(r=-0.902),沙打旺:y=-1.889x 308.22(r=-0.983)。然而,2种禾本科种子生活力却与电导率不相关(P>0.05),而且电导率的测定值甚小。种子吸水实验证明禾本科与豆科种子在24h内的不同吸水阶段皆表现为高生活力的吸水率显著低于低生活力种子(P<0.01)。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苏丹草种子寿命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贮藏年限对苏丹草种子发芽率及活力的影响,对贮藏年限为1-10年的种子进行了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电导率的测定结果表明:贮藏10年后的苏丹草种子发芽率仍达80%,说明苏丹草种子耐贮性高,种子寿命至少在10年以上,对贮藏1-10年种子的活力指数和种子寿命进行相关分析,呈负相关(r=0.9936**)高于种子发芽率与种子寿命的相关系数(r=-0.53),故用种子活力来估算种子寿命和种用价值是一种准确,快速,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镧离子对苜蓿种子萌发活力、吸水量和膜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20~700μg/ml的La(NO3)3处理的苜蓿种子吸水速率明显加快,膜的通透性增大,呼吸作用增强。其中,用500μg/ml La(NO3)3处理效果最佳,用1200~1500μg/ml La(NO3)3处理则抑制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5.
苏丹草是牛羊等草食动物喜食的优良的一年生禾本科牧草,也是青贮的主要原料之一。试验表明:苏丹草开花时稃壳已达本品种固有的大小,授粉后颖果开始发育,15d满壳并有一定的发芽和出苗能力;20d达乳酪期,稃壳变为本品种固有颜色;30d硬实;40d完熟。苏丹草授粉后20d的种子已具有较高的发芽和出苗能力,用其播种虽对植株生长的前期影响较大,但中后期这种影响逐渐减弱或消失。到生长末期,其植株在高度、分蘖数及产草量等方面与完熟种子长出的植株相近。苏丹草于开花后35d种子完熟前收种最好。如果播种过迟或遇其他不良气候条件,只要在开花20d之后,也可适当提前收种,以免早霜冻害影响种用性能。  相似文献   

6.
不同类型苏丹草种子醇溶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不同类型苏丹草种子醇溶蛋白谱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种类型苏丹草种子酸溶蛋白谱带数量和活性都存在明显的种内品种和类型间差异。初步认为,苏丹草种子醇溶蛋白谱可以作为不同类型苏丹草的亲缘关系研究及其遗传差异鉴定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用直探头在翼板上或短前沿探头在腹板上探测T型焊缝未熔透区尺寸,然后根据实际焊板上熔透区尺寸来制定检测方法,检测熔透区缺陷,未熔透区不再检测范围之内,从而讨论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培育中的凉山羊细毛羊羊毛鳞片层细胞,为多角形或多边形,呈覆瓦状排列在毛干上。鳞片细胞表面可见细小的纵向辉纹,个别鳞片细胞局部有凹槽或洞穴,有的鳞片有明显的裂口和细小的皲裂以及鳞片剥离等损伤。个别毛纤维局部呈结节状膨大、变细变等形。  相似文献   

9.
以鹰嘴豆种子为研究材料,分别进行12 h、24 h、36 h、48 h、60 h、72 h、84 h及96 h 8个人工老化处理(40℃、相对湿度100%),研究老化过程中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苗长、根长、电导率及可溶性糖的变化趋势,分析人工老化处理对鹰嘴豆种子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鹰嘴豆种子在老化处理后,发芽率、发芽指数先急剧下降(12 h)而后缓慢下降,浸种液电导率先缓慢上升而后急剧上升(48 h),而可溶性糖含量先急剧上升(12 h)后缓慢上升再略有下降(96 h)。不同老化程度种子的电导率与发芽指数和发芽率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发芽率与发芽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可溶性糖与活力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他各指标间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西藏几种嵩草种子萌发特性与分子系统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红梅  呼天明 《草地学报》2008,16(5):542-544
嵩草属(Kobresia Willd.)植物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草质柔软、营养丰富,家畜喜食。大多数嵩草植物是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主要建群种,其良好生长对维持青藏高原的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嵩草属植物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共有70种,其中59种分布在中国(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东部)。由于环境及人为影响,我国嵩草草地面临草地退化、载畜能力下降等严峻问题,而且嵩草属植物大多是无性繁殖,对环境变化及不良环境适应性较弱。目前,对嵩草属植物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及其适应性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探索其种内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系统发育关系及种子特性,旨在为进一步研究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演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9个苏丹草品种生产性能的评价与聚类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甘肃张掖对9个苏丹草品种(国内5个、国外引进的4个)的牧草和种子生产性能进行了评价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9个苏丹草品种中,盐池、新苏2号和89-106号为早熟品种,宁农苏丹草为晚熟品种,其余的为中晚熟品种.根据各品种的生产表现,可以将这9个品种分为3类,其中类型Ⅰ(盐池、奇台和新苏2号苏丹草)和类型Ⅱ(乌拉特1号、1539号和89-106号苏丹草)的特点是单株的分蘖和有效分蘖较多,刈割后再生性能好,前2茬的牧草生产量相对较为均匀,适合于作为青饲料种植利用;类型Ⅲ(宁农、0007号和1044号苏丹草)的特点是植株高大,单株的分蘖和有效分蘖少,牧草产量主要集中在第1茬,刈割后的再生能力差,但牧草产量和种子产量高,适合于种植用于调制青干草和青贮饲料.  相似文献   

12.
王庆飞  李红  张博  赵清  郭仙 《草业科学》2011,28(2):241-244
为了探索苏丹草种皮不同色泽类型间种子产量差异,试验以奇台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 cv.Qitai)种子的黑壳、红壳、黄壳3种色泽类型为材料.研究了生育期、形态及种子产量构成等指标.结果表明,黑壳生产的种子的千粒重最大,红壳次之,黄壳最低,分别为14.66、13.36和12.77 g.黑壳的单株籽粒数...  相似文献   

13.
香豆素为黄花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nalis)水浸提液的主效化感物质,能抑制多种杂草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为探明香豆素的化感抑草作用机理,本研究采用室内培养、生物检测的方法,研究了简单香豆素水溶液对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并采用透射电镜观察了苏丹草幼苗根和茎的超微组织结构。结果表明,20~100μg·mL~(-1)香豆素水溶液能够显著抑制早期苏丹草种子的萌发(P0.05),且随浓度升高抑制作用增强,能够显著抑制苏丹草根伸长,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升高其抑制作用也增强,根变粗扭曲,而对茎长的影响存在浓度效应和时间效应,在4d时,20~100μg·mL~(-1)浓度的香豆素水溶液均促进茎长,6和8d则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与加蒸馏水的对照组相比,100μg·mL~(-1)香豆素溶液处理显著(P0.05)提高了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并降低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对过氧化物酶(POD)抑制作用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香豆素处理显著(P0.05)提高了可溶性糖的含量,同时显著(P0.05)降低了叶绿素的含量;在香豆素处理下,淀粉含量先降低后升高,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活性仅在第4天时低于对照组。香豆素水溶液破坏了苏丹草根细胞的超微结构,出现液泡体积变大,细胞器数量和种类减少的现象,细胞核的核膜发生明显的歪曲,细胞核变小甚至消失;香豆素水溶液处理下的苏丹草幼苗叶绿体内淀粉粒数目显著(P0.05)增加,体积变大。以上结果显示,100μg·mL~(-1)的香豆素水溶液可以通过改变苏丹草抗氧化酶系统、增加渗透调节物质、降低叶绿素含量、影响酶活性以及破坏细胞超微结构等途径调节苏丹草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
施氮对杂交苏丹草植株硝态氮累积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2个施氮水平(中氮300 kg/hm2和高氮600 kg/hm2)和2种施肥方式(一次基施和平均3次分施)对皖草2号植株茎杆、叶片硝态氮(NO3-N)累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皖草2号叶片NO3-N含量显著低于茎秆(P<0.05),其第3次收获草(H3)茎杆和叶片中NO3-N含量最高;施氮处理植株茎秆、叶片NO3-N含量均高于对照(N0)。同种施肥方式下,各茬收获草(H1、H2、H3)的NO3-N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升高。所有氮素处理硝酸还原酶(NR)活性均高于对照,且随收获次数的增加NR活性升高。一次性基施处理,鲜干物质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分次施肥处理,鲜干物质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相同施氮量分次施用(N3和N4)产草量显著高于一次性施用(N1和N2)(P<0.05)。施氮处理粗蛋白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其中N4处理产量最高,达到5218 kg/hm2。随施氮量的增加干物质生产效率、粗蛋白生产效率和氮肥吸收利用率等降低。干物质生产效率和氮肥吸收利用率变化情况是相同施氮量分次施肥处理高于一次性基施处理,即:N3>N1,N4>N2,粗蛋白生产效率是高施氮量分次处理高于一次基施处理。  相似文献   

15.
对采自甘肃省通渭县华家岭镇、并在甘肃农业大学牧草实训基地种子室分别贮藏了0年(收获当年)、1年、2年、4年和8年。供试白燕2号、坝莜14号、坝莜9号3个燕麦品种进行了发芽试验,研究了其萌发特性、膜透性以及幼苗生长状况,以明确燕麦种子活力随贮藏年限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燕麦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幼苗芽长和根长均随贮藏年限的增加而显著下降,种子浸提液电导率则明显上升,膜透性增大。试验当年收获的燕麦种子含水量普遍高于贮藏后的,但均显著低于安全含水量。不同燕麦品种随贮藏年限的延长其种子活力变化不尽相同。白燕2号和坝莜14号种子在贮藏4年仍有90%发芽率,活力指数在66;而坝莜9号发芽率只有60%,活力指数降为48.45。贮藏8年后燕麦种子发芽率低于40%,丧失种用价值。3个品种中,坝莜9号耐贮性最差,安全贮藏期只有2年。  相似文献   

16.
裸仁美洲南瓜种皮性状遗传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个有壳美洲南瓜自交系04FC409-4、03N-122-19、04LAg-26-2和3个无壳美洲南瓜自交系04GD112-7、1N-275-7、04LAg-26-28作亲本,通过正、反交及回交组配,对其杂交组合(04FC409-4×04GD112-7、03N-122-19×1N-275-7、04LAg-26-2×04LAg-26-28)的F1、F2、BC1和BC2各世代的种皮分离比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F1代种皮性状表现一致,无论正、反交均表现为有壳;F2代无论正、反交都分离出有壳和无壳2种性状,且分离比率接近3∶1;BC1(以有壳的自交系作父本进行回交)种皮均表现为有壳,BC2(以无壳的自交系作父本进行回交)种皮则表现出有壳和无壳的分离,分离比率接近1∶1。根据经典遗传学原理对种皮的遗传效应进行了研究,初步推断出:美洲南瓜种皮的有壳与无壳受一对核基因控制,有壳对无壳为显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标准发芽法、胚根突出法、低温发芽法、电导率法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10个种子样品的种子活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基于标准发芽法的发芽率和活力指数,可将10个种子样品的种子质量分为3级;基于胚根突出法中胚根突出数可将其分为6级,计数胚根突出数的最适时间为24和28h;基于低温发芽法的活力指数和发芽势可将其分为6级;而电导率法可将其分为7级。因而,电导率法作为紫花苜蓿种子活力评价指标最为敏感,其次为胚根突出法和低温发芽法,标准发芽法最不敏感。  相似文献   

18.
对分布于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的19种常见的马先蒿属植物的种皮纹饰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研究,结果发现,该属植物种子表面纹饰有4种不同类型,即网纹型、膜质网纹、海绵质网纹和条纹型;膜质网纹可能是最进化的类型,海绵质网纹次之;网底为平滑的膜、膜下为精细网状,可能是网纹中较进化的类型,网底为精细网状结构的网纹次之,网底为密集不规则突起的网纹是网纹中的原始类型。条纹是原始特征,并向网纹演化;种皮纹饰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膜质的结构可能对种子有保温作用;另一方面海绵质网状结构及网纹中网底的精细网状结构可能还有利于种子在萌发时吸收水分。  相似文献   

19.
以滇产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种子为研究对象,采用去除稃片、擦破种皮和去除种壳的机械方法处理种子,借助于吸水称重法和呼吸速率法检测种壳透性,并通过 MS 培养基离体培养检测种胚萌发性,结果表明: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种子的种壳(含种皮)对其种子透水、透气均有很强的阻碍作用,种子萌发存在着种壳(含种皮)障碍;种胚(带胚乳)存在着休眠特性;其种子休眠属于综合性休眠。在种子收获60 d 后,种胚休眠开始释放,至180 d 释放完毕;在种子收获210 d 后,种壳已基本失去对种子萌发的束缚作用,其休眠期至少为210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