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和标志,城乡一体化是当今世界潮流。世界城市化平均水平45%,我国为28%,广东为38%。改革开放加快了我国城市化发展,主要体现是乡镇企业促进小城镇发展,农村整体质量提高,90年代广东掀起城市化热潮,珠江三角洲整体上已完成商品农业和农村工业化阶段,正进入大力发展基础设施阶段。形成以大中城市为核心、小城镇为基础的组团式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相似文献   

2.
小城镇综合体建设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举措。科学引导特色小镇发展,特别是在产业支撑下建设小城镇农业综合体,已成为城乡增长极和农村有序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小城镇综合体建设规划尚处于探索阶段,还未形成系统的规划方法体系,主要问题是:产业空间不足、房地产开发过度、重视规划、忽视实施等。本文通过对小城镇综合体建设的发展历史、政策支持、实证分析等的梳理,创新性地提出基于共生理论的小城镇综合体发展规划方案:产业规划—空间规划—实施保障,为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小城镇位于城市之尾,农村之首,与农村经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体系。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农村小城镇发展的速度很快,但由于其成长具有特殊背景,即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加上一些乡镇干部急功近利扩大财源的心态,致使我国小城镇发展走了不少弯路,出现了一些问题。对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并认真地解决,借以促进我国小城镇建设健康、良性的发展,从而使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4.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为国民经济提供物质支持。美国的经济实力为世界各国所公认,但是经常只着重关注其工业方面的发展而忽视了农业的发展。美国农业之所以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产出率,与其突出的专业化程度是密不可分的,其专业化主要体现为区域专业化、部门专业化和农业企业专业化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乡镇也是个地区问题。在西方,乡的权力机关为乡议会和乡公所。乡议会是决策机构,乡公所是执行机构。国土整治机构是西方乡镇建设的指导核心,其职能是贯彻工业分散政策,保证地区问经济活动的平衡,使农业专业化与农村多样化的理论得以实现。城乡关系是城乡人口和空间的关系。据此提出的地方发展和地区化概念,导致小城镇建设的几种模式。在上述理论与模式的影响下,农业劳动力呈梯度转移,畜牧业迅速发展,农业产前、产后部门成了农村二、三产业的主体,这就是西方国家的乡镇建设与地区发展。  相似文献   

6.
作为城乡结合部的小城镇在县域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从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农村工业化的发展,县城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以及县域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阐述了小城镇建设对于县城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小城镇建没中存在的制度障碍和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农村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是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体系,推进农村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和发展,提高小城镇承载能力,发挥好小城镇在联结城乡、辐射农村、扩大就业和促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小城镇建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邵绘春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4):4305-4306
小城镇发展在县域经济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江苏省小城镇发展中存在布局不合理、行政约束大和基础设施落后等不足,江苏省小城镇发展的动力主要来源于乡镇企业、农业产业化、扩大内需以及城乡统筹的发展,笔者在对这些动力分析的基础上,从规划、产业结构、特色发展、基础设施等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小城镇与农村经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点;与大中城市关系密切,是大、中城市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后盾。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与农村工业化发展相伴生的小城镇发展打破了城乡分割的体制,有效地分流了大中城市发展的压力,拓展了城乡商品市场,拉动了城市化需求。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大力发展农村小城镇,是符合我国国情的重大战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必经阶段,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建设与发展小城镇,对农村乃至全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全球农业发展的趋势是形成规模化、特色化与专业化的产业区。全球农业发展的一大趋势是形成规模化、特色化与专业化的产业区。以欧盟农业为例,荷兰已形成花卉与牛奶的产业区,比利时精于养鸡与产蛋,而法国专门生产小麦及与之相关的面包等,丹麦在养猪方面很出色,这样细的分工与专业化,使每一个国家都拥有自己独特的产业区。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impact of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relocation(PAR) program on rural household income and evaluates the heterogeneous income effects of various relocation modes, based on a panel dataset of relocated households from 16 counties in eight Chinese provinc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participation in the PAR increases the income of both rural and urban resettlers. More specifically, it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agricultural and wage income for rural and urban resettlers, respectively. Further analyses show that the income increase for rural resettlers was mainly due to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training and that the income increase for town resettlers was attributed to medical security. For the village resettlers, policies should focus on strengthening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industries and training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ies. For the urban resettlers, non-agricultural employment and public services in the urban resettlement areas should be promoted.  相似文献   

12.
都市农业区发展特征与实现乡村振兴的对策措施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区域间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是我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表现形式之一,其中都市农业区与城区的差异表现更为突出,为此乡村振兴的需求也较为迫切。基于都市农业区农业和农村的特征分析,本文探讨都市农业区乡村振兴的对策措施。研究表明,都市农业区发展生产型农业劣势明显、乡村社会治理复杂性强、可选农业类型少、农民增收压力大。同时,这一区域也有土地流转率高、农业多功能化发展环境好、农业专业化和商品化程度高等优势。为此,从突破都市型农业发展劣势、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城市与乡村建设差距这些目标出发,应进一步从科学规划设计、体制机制建设、农业发展方向、社会保障制度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都市农业区乡村振兴实现的对策措施。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需要顶层部署,从社会、经济、政策制度、技术方法等层面综合统一落实,发挥政府、村民、农业从业者、社会等各类主体的作用,通过实践破解关键难题,才能突破性的实现乡村振兴目标。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背景下的休闲农业发展——以圣水庄村规划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农村建设中,休闲农业作为新型农业发展的模式,已经普遍开展起来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可以充分开发农业资源,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延长农业产业链,致富农民,还可以促进城乡信息、科技等多领域的交流,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以秦皇岛市石河镇圣水庄村规划为手段,对我国北方新型农业发展模式进行应用,既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理论探索,也有规划设计的实践。  相似文献   

14.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三化"统筹,是城乡区域的统筹,亦是工农产业的协调,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对工业和农业的财政扶持及金融扶持力度,教育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就业制度,文化体育事业及投资所有制结构,也包括农业的行业特性及农村的区域属性等因素。运用吉林省1978—2009年统计数据,通过计量模型对影响"三化"的因素进行统计检验,结果表明:投资中的城乡比例和银行贷款中的工农比例对"三化"统筹发展有显著的负影响,据此提出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扶持力度、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三农"、注重对农村教育资源投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中国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政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我国现实国情和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政策供给不同出发,提出了21世纪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四大战略重点,即加强农业保护,发展一体化农业;加速农村城市化进程;把农村工作纳入城市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16.
广西农用土地流转中介组织培育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目前并没有形成规模化、信息化、专业化的土地流转中介组织。在分析当前广西农村土地流转中介组织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指出了培育和发展土地流转中介组织的背景、意义、存在的主要困难,提出培育和发展农村土地流转中介组织的发展思路以及具体对策建议,从而为农业集约化背景下的广西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业现代化路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探析城乡一体化改革背景下农业现代化路径,基于观念引领、政府推动、技术诱致、层次递进等农业现代化路径选择的理论基础,以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苏州为例,分析苏州农业现代化的特征,探讨其农业现代化的实现路径。结果表明,苏州农业现代化发展表现出农业GDP占比在经济飞速发展中趋于稳定、农业结构在深刻调整中实现转型升级、农业经营在生产要素演变中实现规模化、农业流动要素投入在科技进步中出现新趋向、农业增长方式在效率提升中逐渐转变、农民收入在城乡差距缩小中快速增长等六个方面特征。其实践路径是在科学的农业发展观引领下,政府通过农村土地、劳动力资源和支持保护等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大力推动,导致生产要素的资本技术诱致,从而实现了农业基本现代化。继续全面深化城乡一体化改革,完善土地制度、培育职业农民、促进农业资本再深化,是苏州农业现代化层次递进路径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8.
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分析了城市化进程中加强小城镇教育建设的必要性。小城镇教育是衔接和沟通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的纽带和桥梁,它处于城乡教育转型的过渡时期,跨越这一阶段是不符合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各级政府部门和有关领导必须重视小城镇教育建设,切实采取措施加大小城镇教育建设力度。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城镇土地生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对土地生态安全基本理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适合小城镇特征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经济社会安全、城镇环境安全、辖区农村环境安全和城乡资源利用4个系统层指标和农民人均收入等23项变量指标;提出了不安全指数数学模型的评价方法;并以泰安市汶南镇为例,进行土地生态安全状况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汶南镇土地生态处于较安全状态,但也存在较多不安全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研究探讨适宜的低碳农业模式,发展低碳农业已成当务之急。本研究着重从区域循环发展的层次,分析总结了低碳农业发展模式,包含农户庭院、乡村层次、园区层次、乡镇区域、城乡区域低碳循环农业模式,以利于不同层面因地制宜选用适宜的发展模式,实现低碳农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