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为探究不同类型欧李与桃枝条解剖结构的差异,采用硝酸-铬酸离析法、徒手切片法和显微照相技术,检测并比较了6种不同类型欧李和桃枝条的横切面以及导管分子。结果表明,6种不同类型欧李导管类型有4种,其中以网纹导管居多,其次是孔纹导管、螺纹导管,环纹导管最少,穿孔板类型为单穿孔板;桃导管类型也有4种,以环纹为主,穿孔板类型也是单穿孔;从导管长度、导管直径可看出欧李与桃导管存在差异。桃枝条横切面木质部率明显大于欧李,而桃枝条横切面髓率及韧皮部率明显小于欧李。  相似文献   

3.
以德兴覆盆子即掌叶覆盆子为试材,分别于坐果后5、10、15、20、25、30、35、40、45d采样,系统分析其生长发育规律和果实解剖构造,为当前林区发展德兴覆盆子产业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德兴覆盆子自花谢到果实成熟约需50d,果实生长发育呈双"S"曲线,4月2—12日为第1个生长高峰,4月12—27日为缓慢生长期,4月27日至5月7日为第2个生长高峰;果实迅速生长期是决定产量的关键时期,生产上应及时采取增施有机肥等措施,使果实充分膨大,有利于提高产量,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及时采收果实,协调好营养竞争关系,确保丰产丰收;解剖结构显示种子在果实的缓慢生长期逐渐发育形成,是种子的发育关键时期,用做采种的德兴覆盆子应重视此时的营养调节;小核果实生长发育在解剖结构上表现为果实外果皮、中果皮及内果皮3个部分细胞的分裂与膨大;内果皮强烈木质化,致使种壳坚硬,增加种子萌发难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揭示枣果实维管束的解剖结构特征,为枣果实糖分积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陕北制干品种—木枣为研究对象,利用离体染色、石蜡制片和电镜技术系统观察了枣果实维管束分布、显微和超微结构。【结果】枣果实维管束属外韧型无限维管束,根据分布位置将其归为核内维管束、内果皮维管束和中果皮维管束三类。果实维管束由果柄中12条维管束发育而来,中心2条发育为核内维管束,其余10条主维管束发育为内果皮和中果皮维管束。核内和内果皮维管束为果核的硬化和发育提供营养物质,中果皮维管束为果肉组织生长发育提供营养物质。各维管束韧皮部发达,增强了有机物质运输的效率。【结论】枣果实维管束有三类分布形态,不同类型的维管束(形态差异)为枣果实不同部位提供水分和有机营养。韧皮部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与内含物的变化可能与韧皮部卸载方式转换有关。  相似文献   

5.
桃不同果实类型品质、产量性状的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普通桃、蟠桃、油桃、油蟠桃4种果实类型496份品种资源(Prunus persica L.)的主要品质、产量性状的比较分析,目的在于揭示不同果实类型群体的农艺性状特性。结果表明:①不同果实类型桃的生育期不存在显著差异。②普通桃与蟠桃、油桃与油蟠桃的比较,果形扁平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糖酸比增加;可滴定酸、带皮硬度、去皮硬度、平均单果质量、平均果核质量、核质量/单果质量、产量指数减少趋势。③普通桃与油桃、蟠桃与油蟠桃的比较,果皮无毛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着色面积、去皮硬度增加;可溶性糖、果皮韧性、平均单果质量、产量指数减少趋势。④油桃与蟠桃比较,油桃的可滴定酸含量、着色面积、平均单果质量和产量指数高于蟠桃。⑤普通桃与油蟠桃比较,油蟠桃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均有显著增加,平均单果质量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6.
桃果实发育期间几种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锡凤 《落叶果树》1993,25(2):27-29
分析测定了桃3个品种发育期间几种成分的变化。不同品种果实成分变化是一致的,淀粉仅在硬核前可测到;糖类在前期以果糖和葡萄糖为主,占可溶性总糖的90%以上。后期蔗糖急剧增加,成熟时蔗糖达到可溶性总糖的80%以上,酸以硬核期最高,果实水分绝对含量与果实鲜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桃果实维管束的分布及解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桃果实输导组织分布及结构特征, 以‘大久保’桃果实为试材, 观察了维管束系统的分支体系和分布状况, 并用石蜡切片技术对维管束组织的解剖结构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表明, 桃果实中的维管束分为骨干、分支和毛细3级, 其中骨干维管束又分为种胚维管束、内果皮维管束和中果皮维管束(腹维管束、背维管束及分布在内果皮两侧着生于果柄的维管束) , 分别为种仁、内果皮、中果皮的物质运输通道。种胚维管束韧皮部极其发达, 并伴有三生结构; 内果皮中分布的维管束韧皮部发达; 腹维管束、背维管束粗大且分支较多, 兼具发达的韧皮部及木质部。分支维管束和毛细微管束主要分布在中果皮中。毛细维管束的特点是韧皮部处有腔, 腔体随着果实的发育不断扩大。形态和结构上的不同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 由此推测种仁和内果皮发育需要的营养物质以有机营养为主, 中果皮发育需要的营养物质则涵括有机物、无机物、水分。  相似文献   

8.
桃果实不同成熟期总酚含量的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个桃品种为试材,对不同发育期的果实中总酚类物质的含量及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以揭示不同品种桃果实成熟过程中多酚类物质与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各品种桃果实中总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均在采摘初期最高,随着果实的成熟呈逐渐下降趋势。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结果显示,绿原酸、儿茶素、新绿原酸、表儿茶素是各品种桃果实中最主要的酚类物质,其含量在桃果实发育过程中与总酚含量变化规律一致,也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
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对甜瓜果实发育的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甜瓜外果皮包括表皮、气孔器和表皮毛,在幼果生长过程中,外表皮细胞主要进行垂周分裂,以适应果实体积的增大,随着果实的逐步发育,表皮细胞间隙逐渐填充一些含有木质素成分的物质,并在表皮细胞表面形成一层较厚的角质层。中果皮分为上中果皮和下中果皮,上中果皮包括薄壁细胞和横向伸长细胞,下中果皮则主要包括海绵组织和其中的维管束。幼果期,中果皮细胞排列紧密,各部分细胞大小及形态无明显差异。随着果实的发育,细胞分裂速度减慢,细胞体积不断增大,中果皮细胞径向直径呈现出梯度变化,由外向内逐渐增大。在果实成熟过程中,下中果皮大部分细胞高度分散,细胞壁破裂,细胞互相融合。构成细胞壁的纤维素成分快速溶解,果实软化成熟。  相似文献   

10.
红肉桃果实发育过程中色素和糖酸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红肉、白肉和黄肉3种不同果肉颜色的12份桃品种为材料分析成熟时果肉中花色苷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红肉桃与白肉、黄肉品种间花色苷含量差异显著,且红肉桃品种间的花色苷含量差异也很大。利用3个不同果肉颜色的桃品种进一步研究果实发育过程中色素及其相关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红肉桃品种天津水蜜在盛花后25d果肉中花色苷含量较高,而后逐渐减少;直至进入盛花后45d才缓慢回升,并在果实发育后期(盛花后86d)含量迅速增加;与此对应,该品种果皮在幼果期(盛花后35~45d)和果实发育后期(盛花后86d)2次出现红色,但果肉直到盛花后86d才明显变红;在整个果实发育过程中,天津水蜜果肉其它内含物的变化与白肉桃品种豫白和黄肉桃品种NJC83相似:叶绿素含量逐渐减少;类胡萝卜素和可溶性糖不断增加;可滴定酸前期上下波动变化,但近成熟时天津水蜜的可滴定酸显著高于其它2个品种。  相似文献   

11.
套袋红富士苹果果皮发育进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红富士苹果为试材,使用国内红富士苹果生产上普遍使用的公认效果较好的小林袋和辽宁绥中地区红富士苹果生产上普遍使用的前卫袋作为处理,以不套袋为对照,研究了不同种纸袋内红富士苹果果皮发育进程。结果表明,套袋后果实发育前期,各处理角质层均平滑一致,角质层厚度无显著差异,表皮细胞排列紧密,形状规则,表皮细胞大小、机械组织厚度差异不显著;套袋后果实发育中后期,套前卫袋果实角质层厚度显著高于小林袋处理与对照,且套袋果实角质层不规则,套小林袋果实出现较浅"V"型凹陷,套前卫袋果实出现的"V"型凹陷极深,而对照果实角质层均匀一致,只出现极少较浅"V"型凹陷,表皮细胞排列疏松,出现大量空隙;表皮细胞大小也显著低于套袋处理;机械组织厚度则显著高于套袋处理,其他方面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李富军  张新华  翟衡 《果树学报》2005,22(5):450-453
以红星苹果穴Malusdomesticacv.Starking雪和肥城桃穴Prunuspersicacv.Feicheng雪果实为试材,结合乙烯利和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分别研究了2者软化的酶学基础,并就其差别作了探讨。结果表明:红星果实软化中起主要作用的酶为内切和外切多聚半乳糖醛酸酶(endo-和exo-PG);肥城桃果实软化的前20d则以纤维素酶(EGase)为主,20d后软化以endo-PG为主。研究同时发现,脂氧合酶(LOX)在这2种果实软化的启动阶段都起了明显的促进作用。1-MCP通过对红星果实中PG、肥城桃果实贮藏前期EGase和后期endo-PG活性的抑制,以及对2者软化启动阶段LOX活性的抑制,延缓了果实硬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源褪黑素对桃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早熟桃'早蜜'为试材,于果实膨大期对其叶片喷施不同浓度的褪黑素,测定了桃果实成熟期的新梢生长量、生理状况和果实品质指标.[结果]50?150 pmol?L-1的褪黑素处理能促进桃新梢的生长,增加其茎长和茎粗.150μmol L1褪黑素提高了桃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研究不同倍性西瓜果实发育过程中番茄红素含量的变化,【方法】以3个系列的同源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西瓜为材料,用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发育时期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结果表明,不同材料随着果实的发育(授粉后10~30 d)番茄红素的含量不断升高;二倍体西瓜果实前期发育较快,番茄红素从授粉后15 d开始有明显积累,授粉后20~30 d积累速度很快,三倍体和四倍体西瓜果实发育较晚,番茄红素在授粉后20 d开始明显积累,授粉后25~30 d迅速积累,含量超过二倍体。【结论】二倍体西瓜果实中番茄红素开始积累时间较多倍体早,而多倍体后期生长势很强,番茄红素迅速积累,最终含量可超过二倍体。  相似文献   

15.
基于电子鼻无损检测技术的桃果实香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无损评价桃果实的香气品质差异,【方法】以19个桃品种八成熟的果实为试材,应用FOX4000电子鼻研究了品种间果实香气的差异。【结果】电子鼻18个金属氧化传感器对不同样品的感应值存在差异,LY2/LG、LY2/AA、LY2/GH、LY2/gCT1和LY2/gCT传感器的感应值为负值,其余13个传感器的感应值为正值;判别因子分析(DFA)方法可将桃果实大致分为4个小组,而主成分分析(PCA)方法的区分效果不明显,统计质量控制(SQC)方法显示样品间的香气品质具有差异;18个传感器在PCA与DFA分析方法中的权重存在不同。【结论】基于电子鼻的无损检测,应用DFA和SQC方法能较好呈现桃果实香气品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主干形桃树对光截获能力和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6a生八月脆桃为试材,在果实成熟期观测分析了2种树形(主干形和开心形)对光截获能力和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树形同一层次的平均单果质量、着色指数、光洁度差异不显著;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有显著差异,果实硬度表现为主干形﹥开心形,可溶性固形物则表现为开心形﹥主干形。对光截获能力的影响表现为主干形>开心形;叶面积指数、果实产量指标均表现为主干形高于开心形;果实产量是开心形的2.11倍。桃树主干形是高光效、高产树形。  相似文献   

17.
在果核硬化期和果实最后迅速生长期,对艳丰一号桃果实浸涂10倍和100倍的液体石蜡溶液,与果实未浸涂液体石蜡的对照相比,果实蒸腾强度分别降低了57.9%和41.4%,且源叶净光合效率(Pn)和气孔导度(Gs)降低而叶表面温度(Tl)升高,并在果实迅速生长期间,果实浸涂液体石蜡处理和对照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进一步研究表明,无论是在果核硬化期还是在果实最后迅速生长期,当Gs小于0.2mol/m2·s时,Pn和Gs呈极显著直线正相关关系,且果实浸涂液体石蜡处理的源叶的Tl随Gs减小急剧升高。源叶Pn对Tl的响应均呈极显著抛物线相关关系,但同一Tl条件下,果实浸涂液体石蜡处理的Pn低于对照。因此认为,果实蒸腾强度可能通过作用叶片的Gs调节Tl进而对源叶的Pn进行调控,气孔开张度减小、Tl升高,可能是果实蒸腾强度减弱时调控Pn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不同组合桃杂交后代(F_1)群体幼苗光合特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求桃光合性能的遗传规律,筛选高光效杂交组合,分别于7月中旬和9月下旬测定了8个组合桃杂交后代(F1)群体幼苗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叶绿素含量(Chl)与类胡萝卜素含量(Car)极显著正相关,CO2饱和净光合速率(CSPn)与羧化效率(CE)显著正相关,饱和光强净光合速率(LSPn)与CE负相关。净光合速率(Pn)对CO2浓度(Ca)响应曲线的相关性状变异程度较大,蕴藏着较大的选择潜力。  相似文献   

19.
半矮化型、紧凑型、普通型桃树枝条和叶片特征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紧凑型爱保太、普通型瑞光3号和半矮化种质SD-9238等3种生长型桃品种或株系的嫁接苗为材料,对其枝条和叶片的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半矮化型SD-9238、紧凑型爱保太和普通型瑞光3号在一次枝长度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半矮化型和紧凑型的枝条较普通型短12.5%左右;节间长度方面,半矮化型<紧凑型<普通型,且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一次枝节间长度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紧凑爱保太的分枝角度显著大于普通型和半矮化型。(2)萌芽率和成枝率均为紧凑型>普通型>半矮化型,萌芽率差异达显著水平,紧凑型的成枝率最高,与普通型、半矮化型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半矮化型成枝率比普通型低10.6%;半矮化型平均每个母枝萌发中长枝4.6个,低于普通型和紧凑型的6.5个和9.8个。(3)3种生长型的叶片长度没有显著差异,半矮化型叶片显著窄于其他类型;紧凑型的叶片干物质含量低于普通型和半矮化型,而后2者间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