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玉米灰斑病在红河州山区和高海拔、雨水多的地区发生严重、危害大、造成损失大。为从根本上预防和控制玉米灰斑病的发生,从全州常种玉米品种和云南农业大学及部分州(市)选育推广的一些品种中选出91个玉米品种进行抗病试验,从中选择出兴黄单892、海222、北玉16号、北玉2号、海禾1号、海禾2号、红单3号、红单6号、屏单4号等17个综合性状好的优良品种,以适于在红河州高海拔和多雨水、玉米灰斑病发生重的地区进行推广种植,达到抗病高产丰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灰斑病是华北和东北地区玉米上一种重要的病害。文章分析了玉米灰斑病的发生规律,并从农业和化学角度对灰斑病的防治进行了综述。文章综合分析并深刻认识玉米灰斑病的发生规律,分析整理防治措施,为促进玉米高产栽培模式的构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2003年滇西南暴发的玉米灰斑病现已传遍云南大部分地区,该病对滇西南全部玉米地方品种及云南省已往种植的绝大多数杂交种均能感染并导致严重减产。经多年观查研究,在滇西南至滇中地区,该病主要发生在海拔1 750 m以上的玉米生产区域,海拔越高危害越重。发病严重区域的气象特点是温凉湿润环境,即7~8月月降雨量160~180 mm以上,相对湿度85%以上,平均气温18~20℃,20℃以下较有利于发病。这与中国北方玉米灰斑病发病规律有明显差异。试验还表明,某些相同寄主如M017Ht1、沈137,在中国北方鉴定是高抗玉米灰斑病的,但在滇西南地区则表现感病,这表明中国事实上已存在玉米灰斑病病原的不同生理种群,亟待深入研究。同时,在云南玉米灰斑病严重危害地区,只能推广应用在当地经试验鉴定证明较抗玉米灰斑病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4.
郑宇鸣  李勃  张锡顺  林郁  刘振环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411-19412,19415
玉米灰斑病是严重威胁玉米生产的叶部病害,属世界性病害。文中详细阐述了玉米灰斑病在国内外及云南省的发生危害情况,总结归纳了玉米灰斑病的最新研究进展,并进一步介绍了玉米灰斑病的综合防治方法及该病害的GPS监测。  相似文献   

5.
玉米灰斑病抗病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玉米灰斑病是由玉蜀黍尾孢菌引起的,最早于1924年在美国亚历山大州和伊利诺斯州发现,该病现在美国普遍发生。1991年陈刚在辽宁发现该病,至今该病在辽宁、吉林、河北等地区均有发生。不同的学者采用不同的方法对玉米品系进行灰斑病抗性鉴定,其中常用的方法有病害发生率(DI)和病害严重度(DS)两种,两者相比各有优缺点。对玉米品系进行灰斑病抗性鉴定时,不仅要注意方法的选择,而且还要注意时间的选择和在整个玉米生长期内等级划分的次数。同时选择好一个适合鉴定的环境也是很关键的。国内外现已鉴定出一系列抗性品系,其中抗性品系主要存在于自交系中。玉为灰斑病的遗传属数量遗传,且主要受累加基因控制,并可以通过回交和轮回筛选转移。玉为灰斑病病原菌种群中致闰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昆明地区玉米灰斑病病斑的扩展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田间条件下采用喷雾法接种,观测昆明地区玉米灰斑病不同叶层和部位病斑面积与数量,分析其与接种天数和温湿度持续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玉米灰斑病病斑扩展与温度在20~30℃的时间累计值、10℃以上的有效积温、接种天数、相对湿度90%以上的时间积累值和品种抗性等均极显著相关(P0.01);抗病品种病斑小而少、产孢少,感病品种则相反;病害主要发生在穗位及以下叶片,病斑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中上部,并以纵向扩展为主,横向扩展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玉米灰斑病发生和流行规律及其发病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玉米灰斑病病原菌在干燥条件下,能够在地表的病残体上安全越冬。降雨量和空气相对湿度是影响玉米灰斑病发生和流行的重要环境因子。描述玉米灰斑病季节流行曲线(S型曲线),Gompertz模型比Logistic模型更切合实际。灰斑病的发病条件试验结果显示,此病害与玉米品种的抗性、土壤类型和种植形式等的关系密切,而与生育期、种植密度、地势和施肥的关系不密切。通过秋翻春耙和间套作种植形式等措施可有效地减轻玉米灰斑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对文山州30个乡(镇)玉米灰斑发生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玉米灰斑病在文山州海拔740~1 992 m的地区均有分布,海拔1 400 m以上是重发区,也是防治的重点区域。发病程度与品种、农艺措施等相关。采用轮作、使用抗病品种、在文山州4月18日前播种、玉米栽植密度控制在6.3万株/hm2、摘除下部枯黄叶和重病叶、辅以药剂防治等措施,可显著降低玉米灰斑病的发病程度。  相似文献   

9.
《农村实用技术》2012,(11):32-32
玉米灰斑病,又称尾抱叶斑病,是世界性病害。在云南省玉米灰斑病曾严重发生和流行,2007年个旧玉米灰斑病发生面积2.8万亩,造成大部分山区玉米绝收。在云南省的文山州、玉溪地区、保山地区等都有玉米灰斑病的发生和流行。对玉米灰斑病的防治主要采取化学农药防治,而化学防治不仅防治效果差,而且极易造成环境污染。现在提供一种能够控制玉米灰斑病发生和流行的玉米早播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玉米灰斑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灰斑病是近年文山县玉米生产上新发生的一种主要病害,其发生面积大,危害程度重,已成为玉米增产的一大障碍。通过2007-2009年开展的玉米灰斑病的监测、试验、示范,基本摸清了该病的发生规律、影响因素,提出了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1.
玉米灰斑病是丘北县玉米生产的一大病害,严重制约高产、优质玉米生产的发展。就此阐述了玉米灰斑病的病状特征、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实施屏边县农业局旱粮攻关目标之一——玉米灰斑病抗病品种试验,对屏单系等50多个品种进行试验示范。摸索出一些防治方法与规律,在红河州、文山州等有较好的推广性。  相似文献   

13.
玉米灰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灰斑病是近两年在罗平县玉米生产上危害严重的主要病害。2003年零星发生,2004年发病面积迅速扩大。据调查,2003年全县发病面积仅4hm^2,2004年发病面积增加到143.16hm^2,特别是2005年8月以后,玉米生长处在灌浆期,持续降雨,高温高湿,有利于灰斑病的发生蔓延,部分田块发病率达90%以上,有的田块甚至绝收。发病趋势坝区比山区重,低洼地块比山地、坡地重,种植密度过大的地块比密度小的重。玉米灰斑病已严重威胁玉米生产,使玉米单产损失达30%~50%,现已成为罗平县玉米生产上的主要障碍因素。因此,加强玉米灰斑病的防治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玉米灰斑病病原菌的鉴定及其基本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明确引起中国玉米灰斑病的病原菌种类。【方法】广泛采集玉米灰斑病发生地区病样,用单孢分离方法获得大量菌株,采用病菌形态学、培养特征和种特异性鉴定技术,准确鉴定中国不同地域的玉米灰斑病致病种。【结果】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山东、云南和湖北大量采集的玉米灰斑病病样中分离获得136个菌株,经过系统鉴定,确认其中65个菌株为玉蜀黍尾孢(Cercospora zeae-maydis),71个菌株为玉米尾孢(C. zeina),未发现以往有记载的高粱尾孢玉米变种(C. sorghi var. maydis);引起中国北方地区玉米灰斑病的是玉蜀黍尾孢,而引起云南和湖北玉米灰斑病的是玉米尾孢,但在2008年前分离的云南菌株中有玉蜀黍尾孢。【结论】在中国,玉米灰斑病的病原菌有2个种:玉蜀黍尾孢和玉米尾孢,前者存在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和山东,在云南2008年前也有分布,后者分布在西南玉米区的云南、湖北。  相似文献   

15.
玉米灰斑病是近年来在云南省发生的一种新的农业病害,在云南省的部分州、县相继发生,危害十分严重。本文阐述了玉米灰斑病的发生条件及发生规律,并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现代农业科技》2015,(20):82-84
自1925年玉米灰斑病首次报道以来,至今该病菌已经在世界各地暴发,并导致产量大幅度的减少。农业科研人员从不同的方面对玉米灰斑病进行的研究,如病菌发生的条件、病菌传播的途径、对抗此病菌的方法等。同时,研究人员发现对抗灰斑病主要是改良品种、利用农药及改变农艺习惯。现阶段,对于利用分子辅助性育种来改良玉米品种的研究是一个热点,但主要还是集中在研究其QTL上。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玉米灰斑病发生现状与未来扩散趋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明确玉米灰斑病发生现状,预测病害未来的扩展区域,为有针对性开展灰斑病的早防早控工作、保护玉米生产提供信息。【方法】采用形态、培养及分子特征鉴定的方法明确新发生玉米灰斑病区域的病菌分离物种类;汇总2004-2014年各地玉米灰斑病的调查信息,根据季风特点,推测具有重大破坏力的玉米尾孢灰斑病扩展路线,预测未来的病害发生区域。【结果】基于形态学、培养特征以及分子鉴定结果,明确了贵州西部、西北部以及四川北部的分离物为玉米尾孢(Cercospora zeina),河北承德地区致病菌为玉蜀黍尾孢(C. zeae-maydis),在陕西南部、西部以及河南西部鉴定出了玉米尾孢和玉蜀黍尾孢;初步明确了具有强致病力的玉米尾孢目前分布的北界。玉米灰斑病已经在中国15个省份发生,西南地区的玉米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在南海夏季风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作用下,玉米尾孢从云南西部进境后逐渐向北向东扩展,到达四川、陕西的西部,亦可能经种子携带途径进入湖北恩施,形成一个新的病害扩散源并传播至重庆、陕西安康和商洛以及河南西部山区。未来,在季风的作用下,源自西南的玉米尾孢灰斑病可能进入甘肃东南部、宁夏南部、陕西北部,并进而逐渐向北偏东方向扩展,对中国春玉米主产区构成重大威胁。【结论】确认玉米尾孢在贵州、四川、陕西、河南引起玉米灰斑病,河北的致病菌为玉蜀黍尾孢;由玉米尾孢引起的灰斑病已突破秦岭和巴山的阻隔,扩散至陕西西部、南部和河南西部,从西南玉米生产区进入了北方玉米生产区;夏季季风以及种子带菌是该种灰斑病快速传播的主要因素;未来玉米尾孢灰斑病将在季风作用下继续缓慢向北方玉米区扩散,在无灰斑病发生区域引发病害并可能在已有玉蜀黍尾孢灰斑病发生的区域形成新的重大病害威胁。  相似文献   

18.
在参试的18个玉米品种中,既抗灰斑又抗大斑兼抗丝黑穗三大玉米风险性病害的品种有:陕单2001、正大999、奥利10号、农科大8号、丹玉69号;现代1号、长单48号、华玉5号抗灰斑病和大斑病,但感丝黑穗病;安森7号、安玉2166两品种高抗灰斑病,但中感大斑病;潞玉6号、陕单22号中感灰斑病,但抗大斑病;正大12号中抗灰斑病,登海605中感灰斑病,但两品种均高感大斑病;敦玉518、临奥1号、登海11号均属高感灰斑病的品种;秦奥23号中感灰斑病、中抗大斑病,但高感丝黑穗病。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孟连县玉米灰斑病的发病症状,分析该病的发生规律及发病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综合防治技术,以为玉米灰斑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玉米灰斑病的发生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玉米灰斑病的症状与病原、病原物的越冬与侵染及影响发病的条件,提出了玉米灰斑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