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浅翻深松耕作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农业新技术.这种耕作法是采用深松铲与浅翻犁铧部件组合的一种整地方法.它是浅翻和深松两项技术的完美结合,弥补了单项技术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浅翻深松耕作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农业新技术。这种耕作法是采用深松铲与浅翻犁铧部件组合的一种整地方法。它是浅翻和深松两项技术的完美结合,弥补了单项技术的不足。实现浅翻、深松一次性联合作业,深松铲对土壤深层进行深松,以打破犁底层,使下层土壤疏松,有利于耕层积蓄雨水和作物根系的生长;浅翻犁铧对土壤浅层耕翻,把土表的杂草种子、病菌孢子、作物秸秆等翻入土壤。从而达到改善土壤结构、接纳更多的雨水和作物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旨在解决大兴安岭东麓地区黑土地耕地质量下降,秸秆资源过剩和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等突出问题。【方法】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阿荣旗那吉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试验田设立了秸秆还田条件下深翻+重耙(SDH)、深松+重耙(SSH)、深松浅翻+重耙(SSS)、重耙(SH)、旋耕(SRT)、免耕(SZT)和传统耕作(CK)7个耕作处理,其中秸秆不还田传统耕作(CK)为对照组,探究2年内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以确定提升大兴安岭东麓地区黑土地地力和优化土壤结构的最佳耕作方式,为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结果】在秸秆还田条件下深松浅翻+重耙处理在0~60 cm土层均能够有效增加土壤大团粒结构。各处理土壤容重在0~60 cm土层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孔隙度则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在40~60 cm土层,深翻+重耙、深松+重耙和深松浅翻+重耙处理较为显著的降低耕地容重,分别降低了11.00%、9.00%和5.00%,同时提高了土壤总孔隙度。两年内各处理土壤质量含水量随时间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并在灌浆期达到峰值。【结论】在设置的7个耕作处理中深松+重耙和深松浅翻...  相似文献   

4.
一、实施机械化深松深翻技术的作用 农作物生长需要一定的耕作深度,用畜力步犁耕地,犁底不平,耕作深度一般只有12cm左右,而且不能很好地翻松土壤。小型拖拉机带灭茬机或双铧犁耕地,耕作质量虽然比畜力步犁好,但耕深一般也较浅。长此以往,熟土层厚度减少,犁底层厚度增加,  相似文献   

5.
正一、实施机械化深松深翻技术的作用农作物生长需要一定的耕作深度,用畜力步犁耕地,犁底不平,耕作深度一般只有12cm左右,而且不能很好地翻松土壤。小型拖拉机带灭茬机或双铧犁耕地,耕作质量虽然比畜力步犁好,但耕深一般也较浅。长此以往,熟土层厚度减少,犁底层厚度增加,很难满足农作物生长发育时对土壤的要求,蓄水保墒能力明显下降,粮食产量就会受到影响。为此,大力提倡和推广深松深翻机械化技术,改变由小机灭  相似文献   

6.
一、实施机械化深松深翻技术的作用农作物生长需要一定的耕作深度,用畜力步犁耕地,犁底不平,耕作深度一般只有12cm左右,而且不能很好地翻松土壤。小型拖拉机带灭茬机或双铧犁耕地,耕作质量虽然比畜力步犁好,但耕深一般也较浅。长此以往,熟土层厚度减少,犁底层厚度增加,很难满足农作物生长发育时对土壤的要求,蓄水保墒能力明显下降,粮食产量就会受到影响。为此,大力提倡和推广深松深翻机械化技术,改变由小机灭茬为主的耕整现状,对于粮食稳定持续增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深松深翻是土壤耕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经常采用的增产技术措施,目的是为作物的播种发芽、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首先,利用机械深松  相似文献   

7.
正1实施机械化深松深翻技术的作用农作物生长需要一定的耕作深度,用畜力步犁耕地,犁底不平,耕作深度一般只有12cm左右,而且不能很好地翻松土壤。小型拖拉机带灭茬机或双铧犁耕地,耕作质量虽然比畜力步犁好,但耕深一般也较浅。长此以往,熟土层厚度减少,犁底层厚度增加,很难满足农作物生长发育时对土壤的要求,蓄水保墒能力明显下降,粮食产量就会受到影响。为此,大力提倡和推广深松深翻机械化技术,改变由小机灭茬为主的耕整现  相似文献   

8.
<正>一、实施机械化深松深翻技术的作用农作物生长需要一定的耕作深度,用畜力步犁耕地,犁底不平,耕作深度一般只有12cm左右,而且不能很好地翻松土壤。小型拖拉机带灭茬机或双铧犁耕地,耕作质量虽然比畜力步犁好,但耕深一般也较浅。长此以往,熟土层厚度减少,犁底层厚度增加,很难满足农作物生长发育时对土壤的要求,蓄水保墒能力明显下降,粮食产量就会受到影响。为此,大力提倡和推广深松深翻机械化技术,改变由小机灭  相似文献   

9.
<正>一、实施机械化深松深翻技术的作用农作物生长需要一定的耕作深度,用畜力步犁耕地,犁底不平,耕作深度一般只有12cm左右,而且不能很好地翻松土壤。小型拖拉机带灭茬机或双铧犁耕地,耕作质量虽然比畜力步犁好,但耕深一般也较浅。长此以往,熟土层厚度减少,犁底层厚度增加,很难满足农作物生长发育时对土壤的要求,蓄水保墒能力明显下降,粮食产量就会受到影响。为此,大力提倡和推广深松深翻机械化技术,改变由小机灭  相似文献   

10.
一、实施机械化深松深翻技术的作用农作物生长需要一定的耕作深度,用畜力步犁耕地,犁底不平,耕作深度一般只有12cm左右,而且不能很好地翻松土壤。小型拖拉机带灭茬机或双铧犁耕地,耕作质量虽然比畜力步犁好,但耕深一般也较浅。长此以往,熟土层厚度减少,犁底层厚度增加,很难满足农作物生长发育时对土壤的要求,蓄水保墒能力明显下降,粮食产量就会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正农机深松整地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具有保护性的科学土壤耕作方式。近几年,随着拖拉机动力的增加及配套新技术新机具研发的成功,农机深松整地作业技术具备了推广应用的基础和条件。农机深松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是机械化从以改造自然为主向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型生产方式转变。在当前的条件下,传统的铧式犁耕翻作业或连续浅旋的作业模式越来越不适合农业生产的需要,农机深松整地作业技术与装备将成为今后推广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保护性耕作对大豆出苗率和苗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传统耕作、浅松覆盖、深松覆盖、玉米原垄留茬全覆盖、玉米原垄留茬覆盖5种处理方式,探讨保护性耕作对大豆出苗率和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出苗先后排序依次是浅松覆盖、留茬覆盖、深松覆盖、传统耕作、留茬全覆盖。除了留茬全覆盖以外,其他处理大豆出苗率均能达到要求;大豆苗期生长情况由好到差依次是传统耕作、浅松覆盖、深松覆盖、留茬覆盖、留茬全覆盖。  相似文献   

13.
一、精细整地、合理轮作 1、整地:豆茬地,采取秋翻、深松的方式;秸杆还田地采取浅翻深松或平翻深松(浅翻12~15cm,平翻18-20cm,深松深度25~35cm). 2、实行玉—豆—杂或玉—豆轮作.要求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翻后及时耙地,耙深达到15cm以上. 3、秋起垄,进行垄底深松,深施肥.深松30~35cm,施肥深度15cm以上.  相似文献   

14.
一、精细整地、合理轮作1.整地:豆茬地,采取秋翻、深松的方式;秸杆还田地采取浅翻深松或平翻深松(浅翻12~15cm,平翻18-20cm,深松深度25~35cm)。2.实行玉—豆—杂或玉—豆轮作。要求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翻后及时耙地,耙深达到15cm以上。  相似文献   

15.
不同耕作处理对白浆土养分状况及农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表明,长期不同耕作处理对白浆土中养分影响不同。总的规律是:免耕比深松、普翻更利于有机质、全磷的积累和减缓全氮的下降。在对土壤中养分的有效化方面,免耕不如深松和普翻处理。三种耕作处理小区中,玉米、小麦、大豆产量均以免耕最低,玉米和小麦产量深松高于普翻。  相似文献   

16.
1SND-175型浅翻深松机是为满足黑龙江垦区浅翻深松的农艺要求而研制出的一种新型农具。经近几年的生产实践表明,该机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并得到了用户的肯定。该浅翻深松机主要的特点是不打乱原有土壤层次分布,使肥沃的土层仍保持在有利于作物根系吸收的位置,从而达到农作物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饶河县的推广浅翻深松整地技术实践情况。  相似文献   

18.
正一、整地整地包括前进行的土壤耕作及耙,压等。由于采用了不同的整地技术,因此,播前整地工作也有所不同。1.平播大豆,土地必须深松,耕翻深度在18-20厘米,耙茬深度在12-15厘米,深松深度25厘米以上,伏翻,秋翻或耙茬深松整地要达到待播状态。春季整地要做到翻,耙,松,耢,压,连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明了在三江平原区域采取浅翻深松耕作措施,可有效地改善土壤耕作层及心土层的物理性质,增加了土壤全量及速效养分,抗涝防旱效果显著,促进大豆生长发育,综合其它高产技术,显著提高大豆产量,为三江平原区域低湿地大豆单产水平提高找到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科技短波     
《新农村》2016,(12)
正粉垄技术改变传统耕作模式最近,广西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等单位发明的新型耕作技术——粉垄耕作技术引发了多方关注。粉垄耕作技术是利用专用的粉垄深旋耕机,带动垂直螺旋钻头,对土地进行垂直旋削碎土的深耕深松,推动数千年来传统犁翻碎土的"浅层翻犁",向借助现代化机械设备的"垂直深旋"新模式转变,促进了农耕技术创新的前行。摘自《农民日报》国内首台园艺多功能机面世最近,我国首台园艺固肥施用、残秧处理多功能机正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