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首先对全疆开发区成立时间进行详细梳理,将其发展历程划分为起步、整顿、发展3个阶段,分析研究其空间分布特点、开发区产业结构的发展特点与问题,结合开发区生命周期分析,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开发区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投入产出视角下区域经济增长关键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凌丰  顾锋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8):1690-1692
随着国内区域之间争夺项目、资本的白热化,以土地吸引资本、资本推动经济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各开发区开始纷纷寻求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因此研究影响开发区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能为寻求新的开发区经济增长源提供理论依据,对有效推动开发区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从投入产出角度综合了各种影响因素,研究开发区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并通过对苏州工业园区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及非线性回归验证,做出技术、知识、市场发展和土地开发程度将取代资本和劳动力规模成为关键经济增长源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企业用地是开发区土地利用的主要组成部分,进行典型企业集约用地水平研究,对完善土地集约利用理论和促进开发区集约用地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灰色关联度模型方法对企业的集约用地情况进行分级,研究结果表明,10家典型企业用地中,3家企业集约利用,5家企业一般利用,2家企业不集约利用。典型企业的用地结构基本合理,用地强度有待加强,用地效益水平参差不齐,因此,需要完善开发区土地利用的管理机制,加大开发区内部的空间挖潜力度,提高企业投入产出效益等。总之,莱州开发区企业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一般,具有挖潜空间。灰色关联度方法客观地反映了企业集约用地水平,可较好地用于开发区企业集约用地研究。  相似文献   

4.
武汉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武汉市15个开发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区域的特点,结合2014年《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从土地利用状况、用地效益、管理绩效3个方面构建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权法确定权重、理想最优法确定统一理想值并计算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分值,再对开发区集约利用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度分值排在前5位的分别为硚口、汉阳、江汉、武汉、江岸经济开发区。开发区的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结构、土地投入产出、土地综合效益等对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梳理国内文献基础上,对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进行了溯源与辨析,系统地概括了国内学者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指标权重、理想值确定及综合评价的主要思路与方法,对评价工作的实证研究进行了总结。最后,指出了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是缓解当前旺盛的建设用地需求与耕地保护矛盾的根本途径之一,也是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必然要求。在有关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内涵、理论依据、评价方法、评价指标体系和潜力测算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不少成果,在综述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未来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吕枫  刘杨 《现代农业科技》2011,(19):385-386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开发区在城市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作为当前城市经济新的增长点,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直接关系到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因而评价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状况与增长潜力具有重要意义。以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为研究对象,对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构建,并对土地利用集约度综合分值进行计算。结果表明: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比例较大,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总体较高;管理绩效集约度突出。最后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提出合理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简述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内涵,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的方法,构建了一套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对重庆市38个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据此对提高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建立开发区以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做法在中国已有将近40年的历史,自2003年中国政府对开发区数量的不合理增长实施整顿以来,关于是否应限制开发区扩大的问题仍悬而未决.在考虑省市之间存在空间关联效应的基础上,以引力模型构建空间权重矩阵,通过宏观(全国高新技术开发区)和中观(山西省开发区)视角的对比分析,研究国家级开发区和省级开发区对地方经济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探讨现阶段开发区是否还有扩大的必要性.研究结果表明,国家级高新区的扩大促进了各省的经济增长,省级开发区的扩大对地区经济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显然,一些类似山西省的欠发达地区不应该无限制地扩大开发区,开发区的扩大应与地区的经济发展相适应.  相似文献   

10.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土地合理利用的重要依据,可以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辅助。该研究以土地利用规划为背景,以银川市七子连湖湿地区域为研究对象,基于土地利用现状和生态价值量现状等资料,建立了生态价值优先的土地适宜性评价体系,并综合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等学科技术对研究区域内各评价单元分别进行了单因子和多因子综合的评价应用,得到了七子连湖湿地区域的土地适宜开发程度分级量化成果,分为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适度开发区、优先开发区,为后续城市规划中的土地利用和空间配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土地系统研究理论方法与技术集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祥征  姜群鸥  战金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3):16470-16473
探讨了土地系统的概念,论述了土地系统研究的内容、理论方法,介绍了土地系统研究的程序与步骤,总结了土地系统研究的模型与方法,解析了土地系统研究的技术集成体系。该研究为开展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推进全球土地计划研究明确了目标、确定了对象与任务,同时提出的技术集成体系为国土规划、整治和区域开发提供了方法与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土地承载力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日益提高,各种对土地承载力的理论研究越来越深入,由于数学方法的大量运用,承载力的测算也有了更多的量化方法。本文在简述土地承载力概念及其相关概念的逻辑关系基础上,就土地承载力研究普遍运用的一些理论和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黄淮海平原土地系统结构变化的模拟与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发展土地系统结构变化模型(DLS模型),以黄淮海平原为典型区,探索1988~2000年土地系统结构变化规律、驱动机理,模拟黄淮海平原不同情景下土地系统结构变化的可能趋势。  相似文献   

14.
刘冬梅  周应堂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448-9450
对土地租税的征收形式,以及3种土地制度模式即雇工经营、分成制和定额制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得出结论,中国土地制度的形成与地主、农民对利益的获取与风险的偏好直接相关,形成了中国传统社会的独具特点的土地制度。  相似文献   

15.
王维 《农学学报》2015,5(1):41-45
随着我国铁路建设的高速推进,中国的铁路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随之而来的是铁路临时工程对生态、土地等造成的影响和破坏等问题,恢复土地原有生态功能的重要性也就突显出来。如何使铁路建设过程中破坏的临时用地得到有效的恢复,选择恰当的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以新建连云港至盐城铁路土地复垦为例,通过指数和法与极限条件法相结合的方法,建立适宜区域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确定各主要限制因素的评价等级,为最终土地复垦方向的确定提供了科学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土地质量评价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质量评价是全面衡量土地质量水平,表征土地质量差异的有效途径。综述了近年来土地质量评价指标、评价单元的选取及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指出未来土地质量评价应加强非农用地评价的研究,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重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及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为土地资源调查、土地利用规划及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支持。  相似文献   

17.
王欢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1):149-153
介绍了土地整理分区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从土地整理分区的不同空间尺度和研究对象两个角度,分别对国家尺度、区域尺度和景观尺度的土地整理分区研究以及农用地、农村居民点和城市土地整理分区研究进行了总结,并探讨了当前土地整理分区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劳动力迁移·土地流转和土地调整的资源配置效率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研究了劳动力迁移、土地流转和土地调整的资源配置效率。[方法]采用理论比较分析的方法。[结果]结果表明,当农户间的劳动生产率不同时,劳动力迁移和土地流转是有效、安全、稳妥的,而土地调整的作用则比较复杂,它既可能改进,也可能恶化资源配置效率,还可能对效率没有影响,只是改变了农户间的利益分配格局。[结论]为相应土地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周璐红  李亚妮  王晓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232-16233
利用Zipf定则对泾惠渠灌区2005年遥感数据进行土地利用潜力分析,得到研究区土地利用潜力为7.7485万hm2,土地利用潜力较大。通过研究区土地资源开发潜力分析,得到研究区土地开发潜力货币价值为28 455万元,土地开发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20.
赵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4,(4):1186-1188
土地平整工程是土地整治项目的核心内容。该研究针对江苏省大多数情况下基本农田土地整治项目的土地平整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一种简便的计算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