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文概述了分子标记在栗属植物中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包括同工酶标记、RAPD标记、AFLP标记、SSR标记等分子标记技术在栗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系统发育和居群结构分析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利用荧光SSR分子标记评估中国栗属植物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SSR分子标记研究中国栗属植物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和群体遗传结构的特点,为栗属植物的资源改良、种质创新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不同产区的12个板栗品种对330个SSR分子标记进行筛选,获得高质量的12对SSR引物。随后在高分辨率的毛细管电泳上对栗属4个种的96份资源进行位点信息检测。用Power Marker 3.25、GenAlEx 6.51、FigTree v1.4.3和Structure 2.3.3对全部资源进行群体遗传多样性的相关分析。【结果】对96份资源进行检测,共获得129个等位变异,每个标记平均有10.750个位点变异。位点多样性(GD)变幅为0.656(CmSI0396)—0.877(CmSI0930),平均为0.800;观察杂合度(Ho)变幅为0.329(CmSI0742)—0.769(CmSI0702),平均为0.615;期望杂合度(He)变幅为0.489(CmSI0742)—0.789(CmSI0922),平均为0.672;多态信息含量(PIC)变幅为0.586(CmSI0396)—0.868(CmSI0930),平均为0.774。从不同栗属植物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来看,茅栗种群的观察位点数(Na)、有效等位变异(Ne)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最高,其次是板栗种群,最低是日本栗种群。从两两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指数(Fst)可知,栗属植物种间的遗传分化值在0.077—0.180,整体种群间存在中等以上程度的分化,板栗种群、锥栗种群与日本栗种群间的遗传分化值分别为0.165和0.180,表现出较大的遗传分化。同时,栗属植物种群的基因流(Nm)为1.580>1,也说明种群间存在较频繁的基因交流,由此降低了由基因遗传漂变所引起的各种群间遗传分化程度。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表明,变异主要发生在种群内,占总变异量的73%,种群间的变异占27%。UPGMA聚类分析、主坐标分析和群体遗传结构结果较一致,各资源的遗传背景存在明显的种间界限,部分资源在世代遗传中继承了不同祖先种的遗传信息。例如,资源65、71和82号为混合类型资源,包含有茅栗和日本栗的遗传背景,而现在的两种间存在地理隔离。在相同生态区域的栗属植物种间存在一定的基因交流,没有形成完全的生殖隔离。48号资源‘广东矮生’同时含有板栗和茅栗的遗传背景,在地理分布上该资源原生地正处于板栗和茅栗资源的重叠生态区。【结论】筛选的12对SSR引物能够准确地评估中国栗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综合聚类分析可确定栗属植物的类群划分与种间信息高度一致且种间存在一定的基因交换。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国内冷杉属植物的地理分布,同时对国内外冷杉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国内外对冷杉属植物遗传多样性不同水平的研究情况,提出了冷杉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栗属植物起源于中国,我国境内有中国板栗、茅栗和锥栗3个种,在世界栗属植物种质研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起源、演化、分类和保存4个方面,概述了中国栗属植物种质研究的最新进展;同时提出一方面增加取样地点和数量,另一方面加强多国合作、多方法联合鉴定的方式,是澄清栗属植物起源和演化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植物遗传多样性及种群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生物多样性是现代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和热点之一,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中心。指出用种群生态学理论对植物种群分化和适应的进化过程进行研究,探讨种群的遗传结构、变化、演化规律以及自然种群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对揭示植物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以及分类地位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制定合理有效的植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孙林  耿其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4,(13):3793-3798
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深入了解珍稀濒危植物遗传多样性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对其保护及可持续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标记技术的快速发展,珍稀濒危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发展得到极大的推进.概述了研究珍稀濒危植物的常用标记方法,包含形态标记、染色体标记、生化标记及DNA分子标记.同时,归纳了影响珍稀濒危植物遗传多样性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核桃属植物分子水平遗传多样性分析与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核桃属植物种质资源丰富,品种繁多,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和经济价值。现代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核桃属植物的种质鉴定、保存和育种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从DNA分子水平系统综述了核桃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概况,总结了核桃属植物体细胞胚发生、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及转基因研究进展,分析了核桃属植物分子水平遗传多样性与转基因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其应用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不同姜科植物蛋白水平遗传多样性。[方法]分别采用TCA/丙酮法、Tris-HCl法和试剂盒法提取益智叶片蛋白并进行聚丙烯酰胺电泳(SDS-PAGE)分析,获得最佳蛋白提取方法。采用最佳蛋白提取方法提取7种姜科植物的蛋白并进行SDS-PAGE分析和数据统计,用软件NTSYS对姜科植物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试剂盒法为最佳蛋白提取方法,SDS-PAGE结果表明,7种姜科植物中共检出蛋白条带52个,其中共有条带14个和多态性条带38个,平均多态性比率为73.1%。聚类分析结果表明,7种姜科植物可分为4类,聚类结果与姜科植物的种属相关但并非严格一致。[结论]该研究建立了姜科植物的蛋白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表明姜科植物具有丰富的蛋白遗传多样性,为今后姜科植物的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AFLP技术由于具有众多分子生物学分析方法无法比拟的特点,近几年来在遗传多样性研究中广泛应用,就其在植物种质鉴定、遗传图谱构建、目的基因定位、遗传多态性检测、群体遗传结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合评述,并对AFLP的原理、特点及发展前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菏泽市城市植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城市植物多样保护规划意义与研究现状出发,本研究指出城市植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菏泽市域范围内植物多样性现状进行分析,提出菏泽市城市植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的总体目标与指标、规划途径与总体布局,通过对物种、遗传、生态系统、景观4 个层次的保护与规划,强调植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与生态管理对策。研究结果以期为城市植物多样性的保护规划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