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氨基酸螯合稀土微肥(大丰收)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氨基酸螯合稀土微肥(大丰收)由氨基酸、稀土、微量元素等组成,对其在多种农作物上进行了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对水稻、西瓜、黄瓜、辣椒、番茄和茄子等多种作物均表现出显著的增产效果,同时还能改善农作物的品质。  相似文献   

4.
多年的研究表明,稀土林用是一项低成本、高效益的林业增产技术。综述了近年来稀土肥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并对其增产机理、毒理作用、施用技术和注意事项作了分析介绍。结合福建省实际,对稀土微肥开发应用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6.
7.
氨基酸螯合稀土微肥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氨基酸螯合稀土徽肥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稻返青期及水稻孕穗期喷施氨基酸螯合稀土微肥,对提高水稻分蘖、有效穗都有显著效果,因而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同时对水稻株高等生长性状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 应用微肥处理作物种子后播种,是农业生产中一项投资少,效益高,操作简单的技术措施。据省内外许多材料报道,应用硝酸稀土微肥处理水稻、大豆和蔬菜等作物种子,其增产增收效果显著。但有关稀士微肥在玉米上应用的研究报道却很少。为此,1988年我们对稀土微肥在玉米上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初步试验探讨,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稀土微肥是一种以稀土元素为主要成分的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它不仅能增加作物产量,而且能提高产品品质。为了探索稀土微肥在红麻上的增产作用,我们于1989~1990年进行了试验,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材料与方法 两年试验均在我县秀山乡进行,试验地土质为砂壤土,微碱性,肥力中等。前茬分别为小麦和油菜,6月初开行穴播。红麻品种为青皮3号。1989年设4个处理:(1)不用稀土微肥(对照);(2)每亩种子用5克稀土拌种;(3)0.03%稀土稀释液于红麻苗期(7月5日)进行叶面喷施,每亩用稀土15克;(4)0.06%稀土稀释液在旺长期(7月18日)进行叶面喷施,每亩用稀土30克。1990年均为拌种处理,每亩种子分别用稀土5克、10克、15克,以不用稀土为对照。拌种方法为用少量水稀释后与种子充分拌和,待晾干后播种。对照用等量清水拌种。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收获前对角线取样测定经济性状,收获时分小区测定实收产量。其它田间管理措施与当地大田相同。  相似文献   

10.
稀土微肥在果树栽培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稀土微肥在果树栽培中的应用山西农业大学王中英18世纪开始,稀土元素被陆续发现,到20世纪30年代初,国外开始把稀土元素作为微量元素肥料,在农作物中进行试验。对稀土元素作用的效应、机理和放射性程度进行了较广泛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果树栽培中对稀土微肥...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复混肥的施用效果,研制和开发新型复混肥,提出了含稀土长效全元复混肥的概念,研制出的含稀土长效全元复混 水稻上共进行了3年10个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施用含稀土长效全元复混肥,平均为6862.5kg/hm^2,比施用不含稀土等量氮、磷、的普通复混肥增产496.5kg/hm^2,增产率为7.8%,划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为了充分利用骨资源,试验利用生产骨胶的废弃物——骨渣和榨油的下脚料——豆粕研制成了新一代补钙制剂——复合氨基酸螯合钙。试验运用二次通用旋转试验对复合氨基酸螯合钙的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以络合率为指标,确定了复合氨基酸钙螯合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复合氨基酸与钙的质量比为5:1,pH值为7.9,作用温度为45℃时,络合率最高,为72.86%。同时运用红外线对产品进行了检测,证实了产品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合成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是新发展起来的第三代饲料添加剂。由于其稳定性好、抗干扰性强和生物效价高等特点,迅速成为饲料行业研究的热点。对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的定义、结构及最新合成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当前稀土铈生物学效应的研究进展.其中包括稀土铈在生物体内的蓄积与分布、铈的毒性、铈对生物大分子的作用、稀土铈的抗氧化性及对DNA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5.
稀土铈生物学效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当前稀土铈生物学效应的研究进展。其中包括稀土铈在生物体内的蓄积与分布、铈的毒性、铈对生物大分子的作用、稀土铈的抗氧化性及对DNA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6.
不同剂量稀土对金雨金合欢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稀土对金雨金合欢幼苗生长的影响,采用8种不同剂量的稀土对金雨金合幼苗进行根施。结果表明:1)金雨金合欢幼苗施入稀土后,7~10d起幼苗形态出现不同的变化,比对照出现相同反应提早5~6d;2)90d的各项测定生长指标分析表明,每株施入0.05~1.00g剂量稀土,对幼苗生长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其幼苗高、地径净增长,全苗鲜、干重量,叶片总面积,根系总长度、根系表面积和根尖数量总体上呈有规律的增长趋势,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以施入剂量0.25g·株-1处理表现最好,其苗木出圃率达到100%,与对照相比,苗高、地径净增长了204.0%和102.0%,叶片总面积、根系总长度、根系表面积和根尖数量分别增长了976%、339%、405%和187%,全苗鲜、干重量,提高了61.5%和133.3%;3)当施入剂量超过2.00g·株-1时,苗木生长开始受抑,出现"毒害"反应,其各项生长指标下降,部分苗木死亡,并随剂量增大,生长受抑程度加剧,生长指标下降速度增大,幼苗死亡数量增多。表明低浓度的稀土溶液根施,对金雨金合欢幼苗生长具有促进作用,高浓度则抑制了其生长,甚至会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17.
稀土金属离子对烟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稀土金属离子对烟叶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作用规律,消除活体烟叶中其他因素的影响,试验采用离体方法,利用硫酸铵盐析分级分离、乙醇-氯仿沉淀除杂、丙酮再沉淀分级等方法,得到含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酶液。研究了不同浓度的La3+、Sm3+、Y3+、Ce3+对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浓度为0~250 mg/L范围内,La3+、Sm3+、Y3+、Ce3+都能使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但在相同浓度下,对酶活性影响最大的是Y3+,而Sm3+的影响次之。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受这4种离子影响的变化幅度在20%左右,清除超氧自由基的能力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18.
应用不同浓度的稀土对黑穗醋栗新品种“黑珍珠”进行了叶面喷施试验。从本试验看,以低浓度处理喷2次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皱胃和静脉内输注氨基酸对山羊血清胃泌素水平的影响。试验分为2个系列,系列I皱胃内输注,结果为输注的8种L型氨基酸及混合氨基酸与生理盐水相比,其中只有苯丙氨差异脯氨酸引起山羊血清胃泌素水平显升高,其输注前水平分别为(*138.48±15.01)ng.L^-1和(97.13±20.98)ng.L^-1,输注后水平分别为(186.79±7.48)ng.L^-1(128.05±17.00)ng.L  相似文献   

20.
Three goats fitted with cannula were used to provide rumen liquor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limiting amino acids on rumen fermentation and microbial community in vitro. The removal method was used in the current experiments. Treatments are total essential amino acid (TEAA), His-removal, Lys-removal, Met-removal, and branch chain amino acid (BCAA)-remov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H-value ranged between 5.9 and 6.8, with the highest mean value for the group with BCAA-removal (6.54) in the culture. Concentration of NH3-N ranged between 10.99 to 30.51 mg 100 mL-1, with the group of TEAA recording the highest average NH3-N concentration (17.85 mg 100 mL-1). Yields of microbial protein and limiting degree on microbial growth varied with treatments (P < 0.01), and the lowest accrued in treatment with BCAA-removal (0.1389, 0.1772, and 0.3161 mg mL-1 for bacteria, protozoa, and mixed microbes, respectively), compared to the group with TEAA, microbial production of mixed microbes decreased by 44.52%. As for micro-flora, protozoa to bacteria ratio was the lowe st for the group with Lys-removal (89.12%), while the h i ghe st for the group with B CAA-removal (127.60%) (P < 0.01). Furthermore, PCR-SSCP analysis revealed that, microbial profile subjected to substrates within bacteria and protozoa groups. It was therefore concluded that, dietary amino acid influenced both rumen fermentation and microbial characteristi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