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阜平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运用景观生态学研究方法,分析了阜平县土地利用的自然景观格局特征.结果表明,阜平县的荒山荒坡景观类型突出,荒坡地居景观类型的统治地位,为阜平县土地利用景观基质,县域景观格局优化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荒山荒坡地景观的转变;林地分布不均匀,景观的生态价值和水土保持作用有限;景观生态受人为干扰较大,土地利用类型单一,不利于区域发展和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2.
利用多样化指数、洛伦茨空间曲线和区位熵基本原理,对徐州市2015年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和空间结构进行了现状分析,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3个方面评价了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并对202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践进行了分析评价,得出徐州市土地利用现状的综合效益值约为91.8,土地利用基本达到规划目标,但仍存在泉山区的土地类型多样性程度与其他县区相比差距较大,且徐州市除耕地和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个类型集中度较高,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均比较分散,以及各区县有明显区位优势的土地利用类型较少,且均不相同等问题。基于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徐州市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优化、提高利用效率,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山西省交城县为研究区,基于交城县土地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视角,通过构建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土地利用综合指数、耦合协调模型对2006—2018年交城县土地利用效益进行评价测度,揭示演变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交城县各土地利用类型数量变化中耕地呈现线性下降趋势;建设用地呈现线性增长趋势;林地、草地、水域多年维持同一水平。交城县土地资源利用效益呈现3种演变趋势,其中,土地利用综合效益与经济效益为线性增长趋势,生态效益为向上开口的抛物线型增长趋势,社会效益为多年维持同一水平。交城县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之间耦合协调度呈现增长趋势,但增长趋缓,研究期内交城县土地利用效益各子系统间长期处于失调状态,且以轻度失调为主,协调性亟待进一步提升。交城县土地资源利用效益及耦合协调度演变趋势与其脆弱的环境本底及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困难度有关。应注重提高对土地资源的利用率,进一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研究区土地资源效益的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4.
以四川省泸州市为研究对象,对泸州市2012-2016年的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初步整理和描述后,分析其三大类土地的数量和结构并对其土地利用程度和效益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泸州市土地利用情况良好,但存在明显的改进空间。其不足体现在土地利用结构、农业生产水平等方面。基于此,泸州市应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对林业用地的集约化经营等,从而推动区域经济更高效地前进。  相似文献   

5.
江苏建湖县土地得现状类型区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建湖县土地利用现状结构进行类型区划分,得出5种土地利用类型区,并对各类土地利用集约度分析和效益评价,提高土地利用集约经营水平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的重要措施,从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推行土地集约经营、土地后备资源开发三方面提出了建湖县土地开发利用战略,并进一步阐述了土地开发利用战略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6.
地区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有利于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及优化用地结构。以新疆为研究区域,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3个视角出发,通过构建新疆土地利用效益指标体系,应用综合效益评价模型、系统协调度模型评价新疆土地利用效益。研究结果表明:2010—2017年,新疆土地利用效益指数排序为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综合效益和系统协调度整体处于上升趋势,但2013年新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不协调;生态效益权重占比较大对综合效益的提高具有贡献意义;土地利用类型的多样化、土地利用结构的均衡化有助于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和系统协调度的提升。基于此,结合新疆实际情况,分别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综合效益4个方面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江苏建湖县土地利用现状类型区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建湖县土地利用现状结构进行类型区划分,得出5种土地利用类型区,并对各类土地利用类型区进行土地利用集约度分析和效益评价,认为提高土地利用集约经营水平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的重要措施,从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推行土地集约经营、土地后备资源开发三方面提出了建湖县土地开发利用战略,并进一步阐述了土地开发利用战略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西北内陆干旱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特征,以塔里木河流域为例,选取2009—2015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及土地利用结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2009—2015年塔里木河流域建设用地、耕地和其他农用地面积呈增长趋势,园地、林地、草地、水域、未利用地面积持续下降;土地利用综合指数呈增长趋势,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逐渐提高,但总体水平较低;土地利用结构有序性和结构性稳步增长,其中阿克苏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喀什地区土地利用结构有序性和优势度较低,而和田地区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土地利用程度较低,保持有序状态。  相似文献   

9.
探究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典型县的土地利用效益,旨在有效协调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者间关系,实现区域土地的综合高效利用,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为同类型地区提供参考。以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典型县山西省交城县为研究区,基于交城县土地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视角,通过构建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土地利用综合指数、耦合协调模型对2006—2018 年交城县土地利用效益进行评价测度,揭示其时序演变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1)2006—2018年,交城县各土地利用类型数量变化中耕地呈现线性下降趋势;建设用地呈现线性增长趋势;林地、草地、水域多年维持同一水平。(2)2006—2018年,交城县土地资源利用效益呈现3种演变趋势,其中,土地利用综合效益与经济效益为线性增长趋势,生态效益为“向上开口的抛物线”型增长趋势,社会效益为多年维持同一水平,土地资源利用效益的演变趋势与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保持一致。(3)2006—2018年,交城县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之间耦合协调度呈现增长趋势,但增长趋缓,研究期内交城县土地利用效益各子系统间长期处于失调状态,且以轻度失调为主,协调性亟待进一步提升。交城县土地资源利用效益及耦合协调度演变趋势与其脆弱的环境本底及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困难度有关。应注重提高对土地资源的利用率,进一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研究区土地资源效益的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为活化土地资源要素,提升农业生产能力和质量水平,着眼于土地利用与农业产业散点式布局及协调性低等问题,基于2018年山西省朔州市土地利用及统计年鉴数据,以朔州市6个县区为研究对象,运用全排列多边形综合指数法,构建土地数量结构、土地利用结构、土地质量效益3个维度的指标体系,对朔州市各县区土地资源禀赋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1.
土地资源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要素支撑,耕地资源作为土地资源的精华,其质量变化将显著影响粮食安全、社会稳定。基于阜平县耕地质量等别评价成果,使用耕地质量综合指数和等别模型、ArcGIS空间分析工具研究阜平县耕地质量变化。结果表明:时间上,阜平县耕地数量呈增长趋势,等别构成稳定,耕地变化集中在自然等10等、利用等12等和经济等13等上,耕地整体质量向好但经济利用水平有待提升;空间上,阜平县耕地等别空间分布与地势变化高度契合,破碎化程度高,耕地空间整体由西北向东南移动。高等地、中等地主要分布在东南一侧,低等地分布在西北地区;减少耕地分布较为分散,东部地区减少耕地比西部地区数量较多,新增耕地相对集中在东南部。  相似文献   

12.
车鑫  李淑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7):9482-9485
根据2008年扶余县完成的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成果,对扶余县土地利用结构、数量及分布进行统计,结合当地实际发展情况,发现当地土地利用结构地域差异明显、土地产出水平相对较低、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比重偏低、林地比重较高、建制镇面积增加较多等特点,继而针对其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扶余县未来土地发展趋势及合理利用土地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喀左县不断加大林业产业结构,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充分合理利用林地空间资源优势,着力打造林下中药材强林兴业,提质增效助农增收。喀左县全县现有林业用地面积13.1万hm2,森林覆盖率为42.4%,现有林下野生中药材封育1.5万hm2,人工林下种植0.4万hm2,而且每年以400 hm2左右递增,实现林农人均年增收1500元。随着产业扶贫的不断深入,林下中药材在林业精准扶贫过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TM遥感数据和林业二调数据,对云南省宜良县北古城镇进行土地监测和土地利用分类,利用ArcGIS和ENVI软件对原始影像数据进行裁剪,运用支持向量机(SVM)监督分类方法,将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分为农地、建筑用地、水域、针叶林、裸地6个类别,并且达到一定的分类精度,以图像的形式直观地展示研究区的土地覆盖类型,并以林业二调数据为ROI(感兴趣区域)来验证分类精度。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研究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生态结构的变化,并提出了调整对策。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陕西富平县农用地分等成果的耕地产能进行分析,并探讨计算方法的合理性,为进行耕地产能测算提供新思路。【方法】在农用地分等中的自然质量等级指数与利用等级指数基础上,利用农用地分等的中间成果和数据,结合生态学中的Logistic模型,计算陕西省富平县耕地粮食的自然生产潜力、利用生产潜力和现实生产能力。【结果】富平县耕地自然生产潜力和利用生产潜力分别为298.170×104和179.460×104 t,单位面积自然生产潜力和利用生产潜力分别为38.100和22.930 t/ha,现实生产能力为79.997×104 t,单位面积现实生产能力为10.228 t/ha。该县耕地自然生产潜力、利用生产潜力和现实生产能力有从西北向东南递增的趋势。粮食单产在空间上差异明显,单产最高和最低分别是张桥镇和底店乡,分别为12.084和5.634 t/ha,差异为6.450 t/ha。【结论】富平县耕地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潜力较大;相比其他方法,利用农用地分等的中间成果和数据来计算耕地生产潜力更加方便;利用生态学中的Logistic模型,可合理模拟现实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陕西富平县农用地分等成果的耕地产能进行分析,并探讨计算方法的合理性,为进行耕地产能测算提供新思路。【方法】在农用地分等中的自然质量等级指数与利用等级指数基础上,利用农用地分等的中间成果和数据,结合生态学中的Logistic模型,计算陕西省富平县耕地粮食的自然生产潜力、利用生产潜力和现实生产能力。【结果】富平县耕地自然生产潜力和利用生产潜力分别为298.170×104和179.460×104 t,单位面积自然生产潜力和利用生产潜力分别为38.100和22.930 t/ha,现实生产能力为79.997×104 t,单位面积现实生产能力为10.228 t/ha。该县耕地自然生产潜力、利用生产潜力和现实生产能力有从西北向东南递增的趋势。粮食单产在空间上差异明显,单产最高和最低分别是张桥镇和底店乡,分别为12.084和5.634 t/ha,差异为6.450 t/ha。【结论】富平县耕地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潜力较大;相比其他方法,利用农用地分等的中间成果和数据来计算耕地生产潜力更加方便;利用生态学中的Logistic模型,可合理模拟现实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7.
海晏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入手,论述了海晏县后续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探讨了海晏县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对策和模式,为巩固海晏县退耕还林成果以及促进海晏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以镇赉县为例,以1990、2000、2006年3期遥感图像为主要数据源,在GIS技术支持下,应用转移矩阵分析土地利用数量格局变化,应用景观指数分析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结果表明,1990~2006年间镇赉县农业用地增加,生态用地减少,耕地增加是以草地减少为代价;湿地退化、盐碱地扩展、水资源环境与变化直接影响盐碱化发展;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简单,景观异质性降低,向结构简单的人工生态系统发展。结合统计数据分析,镇赉县土地利用格局演化受自然因素胁迫,人为因素直接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土地利用方向应该是增加生态用地,建立农、林、牧复合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9.
本文梳理了阜平县扶贫产业发展现状,立足其发展优势及特色,按照“绿色安全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产业发展根本定位,围绕林果、畜牧业、休闲旅游产业进行产业布局及发展方向分析,分析了阜平县扶贫产业的重点发展区域与产业格局,以规模化、产业化为发展方向,以期实现阜平县扶贫产业的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