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棚茄子早熟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茄子是河南早春菜的主要品种之一。也是主要外销菜。我们从1985年开始,对大棚茄子栽培技术进行探讨。摸索出一套早熟高产高效益栽培技术,并在生产中推广应用。目前,我市大棚茄子栽培面积占全市大棚菜面积的20%以上,单茬平均亩产值达到5000元左右,最高的达到8333元。大棚茄子比露地茄子早上市30—40天。产品除供应当地,还外销到辽阳、鞍山、沈阳、本溪等  相似文献   

2.
旱砂田西瓜覆膜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泰县位于甘肃中部,北靠腾格里沙漠,气候干燥,年降水量185 mm.近年来,采用旱砂田覆膜栽培技术使西瓜产量达到240 t/hm2左右,产值12 000~15 000元/hm2,纯收入7 500~10 500元/hm2,经济效益显著.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曹东贺 《新农业》2007,(4):24-25
近年来,辽中县引进了“东方绿剑”尖椒品种,在日光温室秋冬季栽培亩产量可达5000公斤,亩产值在5000元左右,亩纯效益在4000元左右。现将其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大白菜制种栽培在我县已有多年历史,采用高产栽培技术可使大白菜制种产量达到75~100kg左右,亩效益达千元以上。其高产栽培技术如下。1选地大白菜制种需要有1.5~2km的隔离区,所选制种地块的周围隔离区范围内应无白菜、芜菁、油菜等十字花科作物。2播种2.1播种时间大白菜制种一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山东省农科院蔬菜所通过引进和选育厚皮甜瓜品种,进行配套栽培技术研究,提出了大棚冬春茬厚皮甜瓜栽培技术规程,并进行示范推广,1997年全省厚皮甜瓜种植面积达2600hm2以上,单茬666.7m2产值达到12000~15000元,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正> 故城县三豆(红小豆、绿豆、青仁乌豆)集团1997~1999年累计推广玉米小豆间作2455亩,平均亩产玉米351.36公斤。小豆118.5公斤,扣除投资费用,亩纯收入622.48元,累计获纯收入152.8万元。 实践证明,玉米小豆间作,可使玉米接受阳光,发挥边际效应,而小豆属耐荫植物,能利用较弱的光照。同时玉米与小豆所需的各种矿质养料在数量上也有不同,玉米需氮肥较多,小豆通过根瘤菌固氮作用,除供本身需要外,还能增加土壤中的含氮物质,对玉米生长极有利。其主要栽培技术措施是:1 合理的间作形式 种植形式关系着玉米小豆的时空分布及生态环境的合理利用。适宜的种植形式为2:4,即2行玉米4行小豆,行距为50×50厘米。  相似文献   

7.
水田地膜花生与杂交晚稻配套栽培,是花生栽培技术和水田种植制度的一项成功改革.该模式实现了油、粮相结合,用地养地相结合,种养殖业相结合以及水旱轮作等优势.它是提高花生、晚杂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该模式一般每亩年产值1200元左右,净收入900元左右,是目前我省较高效的配套栽培模式.其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8.
我市连山区锦郊乡菜农闫传良,利用塑料大棚生产春番茄,1997~1999年3年平均产8000kg/667m2,产值10179元/667m2.其经验主要是利用多层覆盖,改善大棚性能,提早定植,提前采收,改进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从品种选择、播种育苗、定植、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早春设施黄瓜高产栽培技术,其产量高、市场畅销、经济效益好,产量可达90t/hm2,产值约15万元/hm2,深受广大菜农欢迎。  相似文献   

10.
大棚秋延后栽培菜椒,可确保元旦、春节前后上市,以增加市场蔬菜的花色品种,提高菜农经济收入.应用大棚菜椒秋延后高效栽培技术,一般亩产值达4000~4500元.  相似文献   

11.
赵庆玮 《农村科技》2004,(12):34-34
西芹植株高大,叶柄实心、宽厚,纤维少,富含维生素、矿物质,食用鲜嫩,近年来倍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市场价格走俏。实际生产中,我们采用成本较低的简易大棚进行西芹秋延迟栽培,不仅弥补了初冬蔬菜换季,而且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667米^2产值在6000元左右。现将主要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大豆是中国饮食文化历史中地位不可撼动的一种食材。大豆是一个总称,包括有三类不同的品种,分为秋豆、冬豆、四季豆。不同地区对大豆的叫法也各具不同,比如:青仁乌豆、泥豆、马料豆、秣食豆。豆类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营养,其主要原因是豆类包含人体所需的所有蛋白质种类。本文以我县为研究对象,对大豆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方法来增加大豆的产量,提高我县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套种鲜食玉米设施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起马铃薯和玉米两种作物,大家普遍认为栽培容易,效益不佳,但如果改变其传统的栽培方法,实行反季节栽培,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笔者从2001年进行塑料大棚冬春茬马铃薯套种玉米栽培试验,经过三年的试验、示范,马铃薯平均亩产量1300千克~1600千克,亩产值3500元~5000元;鲜食玉米平均亩产3500个~4000个果穗,亩产值3000元~5800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其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 利用日光温室栽培的秋延后辣椒,可在元旦、春节上市,高产高效,一般667m~2产值1.2~1.5万元,纯收益1万元左右,且便于温室茬口安排。其高效栽培技术如下: 1 品种选择。宜选择耐热、耐寒、抗病、早熟良种,如苏椒5号、洛椒4号、大果早丰、徐椒1号等。 2 培育壮苗。8月上中旬播种育苗,3叶期分苗,9月下旬至10月  相似文献   

15.
棚室香瓜栽培近年来在唐山、秦皇岛栽培面积较大,采用日光温室和早春大棚栽培,选用薄皮甜瓜品种,主要在春节后上市,供应本地和东北市场,最高批发价格在30元/千克,效益十分显著,每亩平均收入在12000元,农民种植积极性很高,现将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姜—稻—薯一年三熟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溪潭镇是福安市农业大镇,近年来创新耕作制度,推广“生姜—晚稻—马铃薯”一年三熟制,采取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促进单位面积效益成倍提高。春季种植美观优质适应加工外销的本地竹姜,亩产1800-1900公斤,产值7580-7980元。在生姜收获后种上高产优质杂优稻,亩产446-500公斤,产值628—700元。在晚稻收割后种上马铃薯,亩产鲜薯1600-1800公斤,产值1440-1620元,三熟产值计9648-10300元。其主要的栽培技术是:  相似文献   

17.
我区种植的早熟甘蓝、以结球紧实、净菜率高、优质无污染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每亩产量4 000~4 500千克,经济效益在2 000元以上.现就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淮山药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出适合当前淮山药生产需求的节本高效栽培技术,并为这些高效栽培技术在生产实践上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3点6年试验,3重复,随机排列试验。生长发育期和成熟收获期间考查农艺、产量性状,并用Excel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结果]该研究总结的淮山药高效栽培技术比传统栽培技术大部分有一定幅度的增产效果,但总体来看,集成高效栽培技术比单项高效栽培技术的增产效果更为显著。与高效栽培技术和不同新品种组合间增产效果存在一定差异,在生产实践上,要因品种而异,选择相应的高效栽培技术,实现良种良法相配套。[结论]淮山药不同高效栽培技术模式增产效果存在差异,不同高效栽培技术与不同新品种组合间增产效果存在差异,淮山药不同高效栽培技术模式省工、节本、增效及总体经济效益间存在差异,在实际生产中要根据现实需要,因地制宜选择相应的新品种与不同高效栽培模式组合才能达到节本增产增效目的。  相似文献   

19.
该种植模式以地膜大蒜为主体,套种秋黄瓜,收获大蒜后再种菜豆.2001年全县种植0.5万hm2,平均每亩收获蒜薹566.4kg,大蒜头648.5kg,其中大蒜头出口商品率高达78%,蒜头、蒜薹平均收入2582元;秋黄瓜2856kg,平均收入1713元;菜豆1700kg,平均收入1360元.三季菜共收入5655元.一年三种四收,较单作或双季种植增值35%~45%,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其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 白萝卜以秋季栽培为主,春季栽培时由于前期温度较低易使植株通过春化阶段,常发生先期抽薹现象;播种过晚,后期遭遇高温、阴雨,容易引起肉质根腐烂,导致大幅度减产或绝收。春萝卜采用地膜覆盖栽培,亩(1亩=667平方米)产量3500公斤,产值达3000元。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1 选用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