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茶树工厂化育苗适宜基质水分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研究了在不同含水率基质下培养的茶树扦插苗的生长参数、光合作用和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茶苗的新生物量在基质含水率80%~100%时最大,叶面积比(LAR)、比叶面积(SLA)、生根率及比根长(SRL)随基质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加,根生物量比(RMR)随基质含水率的增加而降低;最大光合速率(Pnmax)随基质含水率的增加而降低,在70%~100%水处理时最大;叶绿素的含量基本上随基质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加,而叶绿素a/b的值则随基质含水率的增加而降低。因此,在出根后的育苗期间适当降低基质含水率有利于幼苗的形态建成和提高茶苗的光合能力。 相似文献
2.
甘肃南部文、武、康三县东南部的碧口、洛塘、阳坝一带,西邻岷山,北依秦岭,气候湿润,土壤偏酸.海拔1200m以下地区,年平均气温12~15℃,无霜期220~250天,≥10℃的活动积温3800~4500℃,年降雨量800~1200mm,相对湿度75%以上,土壤pH值5.0~6.5,比较适宜茶树生长.该区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种茶,现已建成茶园3400hm2,其中投产茶园1600hm2,年产茶80t,产值1800多万元.但是,陇南自有茶树栽培历史以来,建园方式均为引进茶树种子直播,从而导致茶树品种混杂、退化,鲜叶质量参差不齐,不仅使名优高档茶的生产受到限制,而且严重影响了茶叶的质量、产量和效益.因此,引进试验新品种、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就成了陇南茶叶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实现茶业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笔者于2002年春季开始在当地阳坝镇老庄村开展了扦插繁育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4.
5.
茶树种苗工厂化快速繁育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在全自动智能化温室内,按组培+温室培育和直接温室扦插培育两条技术路线,采用不同材料进行了茶树工厂化育苗试验。结果表明,以田间材料为组培起始物时,春季新梢第三腋芽萌发率最好,每周期增殖率可达2.75倍左右,成苗率在20%以上,直接移植生根率为成活小苗的90%左右。一年双季育苗试验表明,春夏季育苗在3月中旬开始,5个月后,茶苗高度达20.4±8.3βcm,练苗后移栽成活率近100%;秋冬季育苗在8~9月初开始,冬季完成根系建立,开春后达20βcm以上高度,练苗后移栽;施肥处理茶苗高度的增加量是不施肥对照的5.9倍。 相似文献
6.
VA菌根对茶苗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茶区主要分布于南方红、黄壤地区.由于生长环境条件的影响,茶苗生长缓慢,茶园投产周期长,收效慢.国内外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VA菌根能促进植物养分,特别是磷素养分的吸收,对宿主植物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有显著作用.然而,在茶树方面,虽然对VA菌根形态作过较深入的研究,但有关VA菌根对茶树的生理效应方面研究得较少.本文采用盆栽方法,研究VA菌根对茶苗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茶树虫害诱导挥发物(Herbivore-induced plant volatiles,HIPVs)对邻近茶苗防御能力的影响。将健康茶苗放在茶尺蠖取食的茶苗附近,作为HIPVs的处理,测定了茶树防御相关基因在不同处理下的表达水平、抗性防御物质的水平,并检测了茶尺蠖危害茶苗邻近植株对茶尺蠖幼虫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茶尺蠖幼虫为害茶苗释放的HIPVs在处理后24 h和12 h内分别显著诱导邻近茶苗Csi LOX1和Csi ACS1基因的表达水平,这些挥发物还能增强茶尺蠖取食诱导的防御基因的表达。HIPVs处理3 d后,茶树的重要防御物质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s,PPOs)活性显著高于对照,是对照的1.36倍,同时,取食这些茶苗的茶尺蠖幼虫体重也显著低于对照。上述结论表明茶尺蠖取食诱导的挥发物能够作为信号物质在茶树中传递,并能够通过增强茉莉酸和乙烯抗虫途径提高对茶尺蠖的抗性。 相似文献
8.
增产茵〔yield incresing bacteria(YIB)〕系植物保健益菌,是北京农业大学已故教授陈延熙先生和植物生态工程研究所的科研人员研制出来的植物微生态制剂,1990年梅汝鸿教授等进而又研制成由多种有益菌株组成的新一代有益微生态制剂,简称“益微”,从茶树枝条上分离出多种有益菌株加工成的微生态制剂,称“茶树益微”。茶树益微在采叶茶园应用试验表明,有促进茶树不定芽萌发生长和增强芽叶持嫩性的作用,可使茶叶增产、提质,尤其是对名优茶生产,更可显著地提高经济效益;在重修剪茶树上试验结果,有促进茶树抽发新枝,加快分枝健壮生长的作用,可使树冠快速复壮。本试验是对已经浸种催芽的茶籽,用茶树益微拌种,进行沙培育苗,探讨茶树益微对茶籽育苗的效应。 相似文献
9.
正目前茶树育苗基本采用秋季短穗扦插技术,育苗周期长,一般为14~18个月,占用土地时间长,成本较高。春插在2~3月份进行,春插优点是苗圃充分利用,春季多雨,管理省工,是比较经济的茶树扦插模式。但是,由于春插茶苗需要70~90天才能发根,苗也不健壮。本研究对容器育苗及生长调节剂对茶苗地上部、地下部形态建成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探明春插过程中容器育苗及激素对茶苗形态建成中的作用机制。本研究还为今后在大田育苗上利用营养、化学凋控等手段来促进扦插后初期的快速生长,缩短育苗时间,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青川县人春以来严重干旱,13万亩茶园均不同程度受损,轻者茶树新梢生长受阻长不出新芽,重者茶树顶端发出的新芽全部焦枯脱落。 相似文献
11.
12.
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干旱已成为限制作物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但目前关于干旱胁迫下不同茶树的生理生化响应研究相对较少。以黄金茶1号(HJC-1)、壶瓶山8号(HPS-8)和壶瓶山15号(HPS-15)等10个茶树品种(系)的一年生幼苗为材料进行盆栽控水试验,对持续性干旱胁迫处理下茶树幼苗的表型、叶片结构、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可溶性糖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使其叶长、叶宽缩短,叶片数减少,侧根数增多,植株矮化;叶片厚度、上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比值均呈现下降趋势。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所增加,且叶绿素a含量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00 1)。10个茶树品种(系)在干旱胁迫下均受到光抑制,与对照组相比,Fo、Fv/Fm和Fv/Fo值减少,而Fm值增大。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在干旱胁迫下与正常水分环境相比有所增加,除湘农1号(XN-1)外,其他品种(系)的增加量均有显著性差异。通过耐旱性隶属函数值法比较得出,茶树HPS-8、湘农18号(XN-18)、湘农9803号(XN-9803)、湘农9810号(XN-9810)和湘农9809号(XN-9809)的抗旱能力较弱,HJC-1、HPS-15、XN-1、湘农9802号(XN-9802)和壶瓶山20号(HPS-20)的抗旱能力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茶树胚根倒接嫁接方法的优劣,筛选茶树胚根倒接方法的适宜根砧、接穗品种,通过田间试验,设置胚根顺接法与倒接法2种嫁接方法,祁门槠叶种、黄山大叶种、松萝种3种根砧,红旗1号与漕溪1号2种接穗,在不同时期取样观察嫁接苗愈合、成活及生长情况。结果表明:茶树胚根嫁接后40 d愈合率为93.93%,平均成活率为99.26%;80 d后嫁接口已完全愈合,平均成活率为90.50%;145 d后平均成活率为76.1%,平均株高为20.22 cm,叶片数为5.89,平均根粗为3.73 cm;倒接法早期(40 d)愈合稍慢,但后期(145 d)生长加速,甚至超过顺接法;漕溪1号接穗为半木质化新梢,叶面积大,成活率高(80.92%),前期(40 d)以根系发育为主,80 d以后地上、地下生长速度均大于红旗1号(为木质化留养枝);不同品种茶树根砧的嫁接效果无显著性差异,嫁接后5个月,黄山大叶种的地上部分表现最好,祁门槠叶种的主根长及主、侧根鲜重等地下部分表现最好;整体来看,祁门槠叶种根砧倒接漕溪1号接穗处理为最优选择。因此,茶树胚根倒接方法技术可行,嫁接时选择大叶种茶树的未木质化或半木质化新梢作为接穗,配合亲和性强的根系粗壮的根砧,更有利于嫁接苗的成活及后期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4.
15.
茶饮料中微量色素物质的HPLC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含乙腈的流动相作为洗脱剂,对茶饮料中微量色素物质的HPLC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色谱柱长为15cm、柱温为35℃、总流量为1ml、检测波长450nm条件下,最佳的洗脱参数为:①以3/0.5/96.5(v/v/v)的乙腈、乙酸和水的混合液为流动相A,以75/15/10(v/v/v)的乙腈、甲醇和氯仿混合液为B相;②梯度洗脱,即前20min内B相由80%上升到100%,并保持15min。在该条件下新黄质、紫黄质、叶黄素、叶绿素b、叶绿素a、脱镁叶绿素b、β-胡萝卜素和脱镁叶绿素a等色素物质均可获得基线分离。同时研究还显示,该方法重复性较好,检测限低,可满足绿茶饮料中微量色素物质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代谢组学作为系统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生物体系受内外环境扰动后(基因的改变或环境的变化)产生的小分子代谢物的变化,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药理学、植物学、微生物学和食品安全等研究领域。近年茶树的代谢组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本文就植物代谢组学技术在茶树生长发育、茶叶加工过程的品质形成、茶叶功能性评价等方面研究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认为代谢组学技术将在茶叶品质形成及调控、茶树基因功能注释、茶树良种选育、揭示代谢网络调控机理等研究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谷胱甘肽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GSTs)在植物体内普遍存在,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超家族蛋白酶。本研究通过对中黄2号、龙井43在正常光照和遮荫处理下的转录组测序,筛选获得了49个Cs GSTs基因家族成员,并对其中19个在芽叶中表达量较高的Cs GSTs基因进行了序列分析和聚类分析。另外对表达量较高的8个候选基因进行荧光定量表达分析,研究它们在龙井43不同叶位中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这些Cs GSTs基因在一芽一叶到第六叶中均有表达,但各自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Cs GST20在龙井43一芽一叶到第六叶中的表达量逐渐上升,可能与植物抗胁迫有关,而Cs GST24的表达量则显著下降,可能与花青素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8.
随着作物设施栽培技术的发展,遮荫与补光栽培成为提高作物产量与品质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以胡椒扦插苗为材料,采用室内营养液浇灌法培养,研究不同光照强度环境对胡椒扦插苗抽穗生理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35 μmol/(m 2·s)光强环境下胡椒叶片的光合速率相对较低,植株同化的生物量较少,花芽抽生少,叶片厚且单叶面积较大;270 μmol/(m 2·s)光强环境下,胡椒的光合速率维持较高水平;405 μmol/(m 2·s)光照强度下,胡椒扦插苗成熟叶片中可溶性糖、蔗糖、淀粉等糖类物质含量与赤霉素水平较高,叶片抽生数多,净增生物量最大,胡椒成花数多;540 μmol/(m 2·s)光照环境下,胡椒扦插苗生长发育受到轻微抑制;相关性分析表明可溶性糖、果糖、GA3含量与胡椒抽穗量成显著相关。此次研究结果表明:胡椒扦插苗在405 μmol/(m 2·s)光强环境下糖类物质含量与赤霉素水平相对较高,最有利于胡椒多抽穗。本研究可以为我国胡椒控光栽培技术的改进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