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杜旭光 《农友》2002,(10):15-15
症状。形成的菇蕾极密,接着相当一部分菇蕾枯萎死亡,甚至整批菇失收。  相似文献   

2.
华童 《农家科技》1998,(8):31-31
<正> 大床式栽培平菇菇蕾生长不匀,有的部位一个菇蕾没有,有的部位菇蕾密密麻麻成簇成簇地生长在一起。这些密密麻麻的小菇蕾成长为可食菇不过3~4个,绝大部分三五天后逐渐枯萎死亡,这样一方面消耗了培养基内的大量营养,另一方面这些枯萎的菇蕾如不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3.
床式栽培平菇常见菇蕾生长不匀,室外阳畦栽培更严重.这些密密麻麻的小菇蕾成长为可食菇不过3~4个,绝大部分三五天后逐渐枯萎,这样一方面消耗了大量营养,另一方面枯萎的菇蕾如不及时处理就会腐烂变质,引起病虫害,造成下茬减产.如对这些菇蕾选行移植栽培,不仅可减轻病虫为害,还可使产量提高20%.现将平菇菇蕾移植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在生产中常见到菇蕾枯败死亡,特别是第2潮菇发生后,枯败更为严重。菇蕾枯败导致草菇减产,严重时颗粒无收。一、菇蕾枯败起因1.菌种退化。菌种无性滋生(转管次数)过多,栽培种菌龄过长,菌种老化,生机下降,致使菇蕾因营养不足而枯败。2.环境不适宜。温差变化大,形成的菇蕾因受冷害(20℃以下)停滞生长而枯败;高温季节,菇蕾因高温、高湿、通气不良,呼吸艰巨而枯败;菌丝过早形成菇蕾,营养供不上而枯败;菇蕾因严重失水而萎缩。  相似文献   

5.
一、菇纹 1、为害情况。菇纹在培养料七产卵.幼虫孵化后取食培养料,使之成为不适合菌蕾生长的黏湿状;幼虫取食菌丝体,造成菌丝萎缩,菇蕾枯萎死亡;幼虫从子实体基部开始钻蛀,一直钻到菌盖,被害的子实体不能继续发育。  相似文献   

6.
俗话说:“菇蕾萎蔫,预防为先”,草菇生长发育过程中,出菇时现蕾很多,不久大量萎蔫死亡。现简述六项预防草菇菇蕾萎蔫技术:1、不用老种菌种老化后,生活力下降,吸收养分差。采用草菇幼龄菌褶分离菌种,母种进行扩管不超过3次,栽培的菌种种龄控制  相似文献   

7.
一、菇蕾死亡 原因:1、空气过干.2、原基形成后,气温骤然上升,出现持续高温或遇较低温度,导致菌柄停止向菌盖输送养分,使菇蕾逐渐枯萎死亡.3、湿度过大或直接向菇体淋水,使菇蕾缺氧闷死.  相似文献   

8.
我叫李国华,是江西省永丰县七都乡人,我种草菇已有七年的历史了。近几年来,我发觉在草菇生产过程中常常困扰菇农的一个问题:出菇开始,现蕾很多,不久却大量萎缩死亡,并不能发育成菇,导致减产。针对造成草菇菇蕾萎缩死亡的原因,我将我的成功经验告诉大家: 一、不用老化菌种 菌种老化后生活力下降,影响养分吸收。一般情况下可用草菇幼龄菌褶分离菌种,母种扩管不要超过 3次,栽培种菌龄应控制在 1月以内。  相似文献   

9.
<正> 一、菇蕾死亡 1.原因 ①空气过干。②原基形成后,气温骤然上升,出现持续高温或遇较低温度,导致菌柄停止向菌盖输送养分,使菌蕾逐渐枯萎死亡。③湿度过大或直接向菇体淋水,使菇蕾缺氧闷死。 2.防止方法 ①菇蕾形成后,要密切注意培养料水分含量,水分不足时,灌水到四周  相似文献   

10.
<正> “菇蕾萎蔫,预防为先”,是我县种菇大户王忠友的丰产经。草菇生产过程中,出菇开始时现蕾很多,不久之后却大量萎蔫死亡,导致减产。菇蕾一旦萎蔫,就难以挽救。因此应预防为先。现将他的预防措施整理如下,供菇友参考。 1 不用老化菌种:菌种老化后生活力  相似文献   

11.
主要介绍了金针菇发菌期和出菇期易出现的异常现象及防止方法。重点论述了发菌期菌种不萌发、菌种块萌发不吃料、菌丝发黄生长缓慢等问题,出菇期的不现蕾、菇蕾发生不整、袋壁出菇等10个方面的问题,并针对每个问题提出了具体的防止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一、适时采收 在正常情况下,菌种质量好,管理得当,播种7—10天,培养料面上就可以看到小菇蕾。菇蕾刚出时,呈现灰白色,像菜籽密集在料面的四周,1-2天后迅速长大如鸟卵,3—4天后大如鸡蛋。当草菇由基部较宽、顶部稍尖的宝塔形变为卵形,菇体饱满光滑、由硬实变松,颜色由深变浅,  相似文献   

13.
<正> 一、畸形菇发生的原因1.品种选择不当 如海拔高的山区,应选中、低温菌种为宜。若误用高温型菌种,冬季菇蕾一出现,遇低温便萎缩不长,形成“松果菇”。2.发菌管理不当 在菌丝体培育期间,如果发菌室光照过强,靠近窗口的菌袋原基提早形成,袋内菇蕾早现,受袋壁挤压,无法正常伸展。因此,脱袋后第1批菇容易出现畸形。  相似文献   

14.
王德明 《油气储运》2005,(10):34-34
持续高温 当出菇阶段气温高于23℃连续3天以上,菌蕾生长受到温度的抑制.而此温度正适合菌丝的生长发育.从而使菇蕾营养产生逆向输送,导致菌蕾失去营养与水分供应而死亡。因此.早秋出菇期需有抗高温的措施准备.如采用向阳面搭建荫棚,菇房地面喷水以及适当推迟堆料时间,避开高温等措施。  相似文献   

15.
<正> 白色金针菇与黄色金针菇比较,一般生长势较弱,生理成熟较晚;耐二氧化碳及耐湿性差,抗病力弱,容易受高温的危害。在出菇管理中稍有疏忽,很容易发生异常,影响产量和质量。 1.肥胖菇。菌盖肥大,菌柄粗短。原因:①菌种块上出菇;②搔菌过晚或现蕾后搔菌;③料面干燥,菇蕾稀少或只在沿袋壁四周出现少量菇蕾。防止办法:①适时搔菌,刺激料面同步现营;②在菇蕾出现后再撑开袋筒,防止料面干燥;③在沿袋壁四周见有菇蕾  相似文献   

16.
袋栽香菇采用注水或泡袋催菇方法.会使菌棒内的含水量过高,菇农长期忙于割袋膜护育菇蕾,还可能出现催菇后长期不出菇,错过花菇培育季节等现象.影响产量、质量和效益。现介绍一套快速催蕾方法。  相似文献   

17.
江西农业大学在用液体菌种拌生料栽培平菇取得成功的同时,又使用香菇液体深层发酵培养的菌种,于2月18日拌100%木屑生料的小试块,3月24日开始转色,4月16日呈现原基。正、反、四侧六面均有菇蕾,长势良好。在40×25×5Cm的菌块上,截至4月19日已现菇蕾27个。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连续传代对斑玉蕈菌种生产性能的影响,确定斑玉蕈生产菌种用种代数,通过模仿工厂制备固体菌种的方法,将亲本菌种(0代)进行连续传代培养制备10代菌种,以0代为对照,测定不同传代次数菌种的生理生化参数(菌丝生长速度、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还原糖含量、基质降解酶活力)与出菇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0~4代菌种的生长速度基本一致,5~10代菌种的菌丝生长速度逐渐降低,第10代菌种生长速度相对亲本菌株降低27%。同时还原糖与可溶性蛋白分泌量逐渐减少,中性蛋白酶、漆酶、木聚糖酶活力也大幅度降低;与0~4代菌种的纤维素酶活力相比,5~10代菌种的酶活力逐渐增加。在农艺性状表现上,0~4代菌种的产量高,均在55 g/瓶以上,菇蕾数、菇数多,整齐度好;5~10代菌种产量逐渐降低,第10代产量仅为28.7 g/瓶,出菇蕾数、菇数、成品菇比例随传代次数逐渐降低。研究表明,斑玉蕈菌种继代培养4代以内的菌种生产特性良好,5代以后生产性能逐渐退化。  相似文献   

19.
夏季栽培秀珍菇不但可弥补高温季节市场空缺,而且因秀珍菇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深受人们青睐,还可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但秀珍菇是一种变温结实性的食用菌,出菇适宜温度为20~25℃,在炎热夏季栽培,要想安全出菇,确保优质稳产高产高效,必须选择优良菌种和采用科学原料配方,做好低温处理、催蕾护蕾、适时补水等袋栽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20.
韦桥送 《吉林农业》2005,(12):30-30
一、菇蕾死亡原因:1、空气过干。2、原基形成后,气温骤然上升,出现持续高温或遇较低温度,导致菌柄停止向菌盖输送养分,使菇蕾逐渐枯萎死亡。3、湿度过大或直接向菇体淋水,使菇蕾缺氧闷死。对策:1、菇蕾形成后,要密切注意培养料水分含量,水分不足时,灌水到四周沟内,使水面与栽培畦面持平补水。对于袋栽的可直接将营养液注入料内。营养液配制方法:50kg水加尿素125g、磷酸二氢钾45g、白糖500g混匀。加入营养液的量应使整个袋的重量同刚吃透料时该袋重量相同为准。采用泥墙法种植时墙顶沟内应灌2cm深的上述营养液。2、菇蕾分化后要密切注意保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