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牛皮杜鹃是我国东北地区的主要杜鹃品种花卉,其本身具有着极高的基因多样性,在长白山地区随着海拔的增高,牛皮杜鹃的形状也会发展一定的转变。文章即是对牛皮杜鹃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及基因表达差异的研究,通过形态解剖的方式了解不同环境下牛皮杜鹃所产生的适应性和变化,并利用m RNA显示技术,对不同海拔下牛皮杜鹃基因表达的差异进行分析,以期能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何姗 《河南农业》2019,(19):16-16
毛杜鹃为半常绿灌木,枝开展,叶薄革质,花冠为玫瑰紫色,花期为4—5月。毛杜鹃比较喜温暖湿润气候,耐阴性强,可修剪成形,在林下进行布置,也可与其他植物搭配种植形成模纹。随着毛杜鹃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相关学者也开始对毛杜鹃培育技术进行研究。笔者通过多年实践,总结出毛杜鹃扦插育苗技术及管理措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以大白杜鹃为母本,露珠杜鹃为父本进行杂交试验,通过测算露珠杜鹃与大白杜鹃的花柱长度比进行杂交可行性分析,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授粉后露珠杜鹃花粉管的生长状况确定杂交亲和性,并对温室和露天两种条件下的杂交果实的纵横径动态变化情况进行观测。研究结果显示,露珠杜鹃与大白杜鹃的花柱长度比为0.98,推测两种杜鹃杂交容易成功。露珠杜鹃花粉管在授粉后9 d进入大白杜鹃胚珠并完成受精,证实两种杜鹃杂交亲和。温室和露天条件下的杂交果实形态成熟时间均约180 d,其中,授粉后0~9 d为第1次缓慢生长期,授粉后9~105 d为第1次迅速生长期,授粉后105~135 d为第2次缓慢生长期,授粉后135~180 d为第2次迅速生长期;果实纵径和横径的生长动态变化过程相似,但横径的生长动态曲线较纵径平缓。温室条件下的杂交果实纵横径大小明显高于露天条件下的杂交果实。研究认为,大白杜鹃与露珠杜鹃杂交亲和,杂交果实生长动态曲线为"双S"型,其形态成熟时的纵横径大小与其栽培条件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4.
杜鹃原产中国,家族庞大,种类繁多,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是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自古以来被誉为花中"西施"。本文依据相关文献,归纳了中国观赏价值较高的杜鹃品种的生态习性和观花期,阐述了杜鹃的文史内涵和观赏特征,提出了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途径和主要配置方式。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野生粉背碎米花杜鹃移栽成活率,以野生粉背碎米花杜鹃为试验对象,对其进行移栽,研究其枯叶期、落叶期以及成活后相关性状表现。结果表明:野生粉背碎米花杜鹃适宜在酸性的土壤环境中生长和移栽,提高野生粉背碎米花杜鹃的移栽成活率应在挖掘时保留适当大小的土球和完整的根系,栽培管理中有充足的水分、注意遮荫、提高移栽地的温度和湿度。  相似文献   

6.
辽宁园林杜鹃花抗寒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辽宁园林杜鹃花6个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了6项抗寒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①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枝条的相对电导率变大,且在-30℃时剧烈增加;配合Logistic方程计算它们的半致死温度(LT50)得出6个品种杜鹃花抗寒能力由高到低依次为红枫杜鹃、黄杨杜鹃、大字杜鹃、迎红杜鹃、照白杜鹃和兴安杜鹃。②在整个越冬期间,杜鹃花各品种的总含水量和自由水含量与温度变化呈正相关,束缚水含量与温度变化呈负相关。③SOD酶活力、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脯氨酸及可溶性糖含量在越冬期间,各指标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④通过隶属函数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半致死温度和隶属函数的综合评价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4种高寒杜鹃对跨海拔梯度移栽的生态适应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4种高寒杜鹃进行了跨大海拔梯度移栽处理,通过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适应性表现的观察及模型分析,初步探究了高寒杜鹃生态适应性与生态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打破休眠,起动烈香杜鹃和陇蜀杜鹃萌动生长的敏感环境因子是温度;高温也是限制高寒杜鹃在低海拔地区移栽成活的关键因素;四种杜鹃对高温低湿环境的适应能力从陇蜀杜鹃、烈香杜鹃、头花杜鹃到千里香杜鹃依次降低。  相似文献   

8.
于紫色花和白粉色花鹿角杜鹃开花过程中全绿期、露红期、初花期、盛开期,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测定鹿角杜鹃花瓣代谢物的含量;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法(OPLS–DA)分析筛选出差异代谢物,利用KEGG数据库对差异代谢物进行富集分析,进一步筛选与花色相关的关键代谢物,通过相关性分析验证关键代谢物与鹿角杜鹃花色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鹿角杜鹃的花瓣中共检测到1057种代谢物,其中差异代谢物243种,差异代谢物在类黄酮和花青素代谢通路中显著富集;紫色花鹿角杜鹃花瓣中锦葵色素–3–O–葡萄糖苷的含量远高于白粉色花鹿角杜鹃的。推测锦葵色素–3–O–葡萄糖苷是鹿角杜鹃花瓣呈紫色的关键花青苷,二氢杨梅素和没食子儿茶素可能通过类黄酮合成通路影响鹿角杜鹃花青素的合成,进而影响鹿角杜鹃的花色。  相似文献   

9.
为了利用杜鹃花的生理生态特性高效率地建设深圳梧桐山风景区的"十里杜鹃"景点,研究了该景区引种栽培的毛棉杜鹃、华丽杜鹃、映山红的光合特性参数。结果表明:毛棉杜鹃的净光合速率(Pn)为双峰曲线,出现光合"午休"现象;华丽杜鹃和映山红的Pn是单峰曲线。净光合速率的日均值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毛棉杜鹃、华丽杜鹃、映山红。3种杜鹃的蒸腾速率(Tr)均为单峰曲线,华丽杜鹃的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摩尔分数显著高于毛棉杜鹃和映山红。在水分利用率和光能利用率方面,毛棉杜鹃显著高于华丽杜鹃和映山红。因此,毛棉杜鹃可作为上述景点建设的优先选择种。  相似文献   

10.
3种高山杜鹃对低温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高山杜鹃的抗寒性机理,促进其新品种选育及开发利用,通过人工控温方法研究低温对露珠杜鹃、大白杜鹃和迷人杜鹃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蛋白质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胁迫温度的降低,3种杜鹃叶片SOD活性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趋势。其中,10℃时迷人杜鹃叶片SOD活性为对照的87.7%。大白杜鹃叶片POD活性呈上升趋势,0℃时POD活性为对照的1.58倍;迷人杜鹃和露珠杜鹃叶片P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3种杜鹃叶片渗透物质含量呈上升趋势。大白杜鹃和迷人杜鹃叶片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露珠杜鹃叶片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呈持续上升趋势。3种杜鹃叶片的MDA含量和质膜相对透性均呈上升趋势,且大白杜鹃的MDA含量和质膜相对透性较其他2种高,0℃时大白杜鹃、迷人杜鹃和露珠杜鹃叶片的MDA含量依次为18.97、12.5和9.97 nmol/mg。露珠杜鹃和迷人杜鹃的抗寒能力比大白杜鹃强。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龙池杜鹃属的31个种32个样品的研究发现,杜鹃叶片氮含量为1.1097%(大白杜鹃)~2.1412%(紫花杜鹃),磷含量为0.0910%(露珠杜鹃)~0.1693%(美容杜鹃),N/P为8.0958(云锦杜鹃)~17.9160(云南杜鹃),LMA为0.0716 mg/mm^2(云南杜鹃)~0.2339 mg/mm^2(云锦杜鹃)。N/P与LMA呈现显著的负相关(R2=0.5764,P〈0.01),表明杜鹃叶片越厚,叶片N/P越低,植物相对生长速率越快,对生态环境适应性越强。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龙池杜鹃属的31个种32个样品的研究发现,杜鹃叶片氮含量为1.1097%(大白杜鹃)~2.1412%(紫花杜鹃),磷含量为0.0910%(露珠杜鹃)~0.1693%(美容杜鹃),N/P为8.0958(云锦杜鹃)~17.9160(云南杜鹃),LMA为0.0716 mg/mm2(云南杜鹃)~0.2339 mg/mm2(云锦杜鹃)。N/P与LMA呈现显著的负相关(R2=0.5764,P<0.01),表明杜鹃叶片越厚,叶片N/P越低,植物相对生长速率越快,对生态环境适应性越强。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不同杜鹃花属植物花粉的形态、活力和寿命,观测映山红、迎红杜鹃、满山红、密枝杜鹃、高山杜鹃和白花杜鹃花粉形态结构,采用TTC染色法测定6种杜鹃花粉贮藏活力,研究不同杜鹃花粉活力随贮藏时间的变化规律。6种杜鹃花粉均为四合体复合花粉,呈球形四面体结构,不同花粉四合体的直径28.0~55.0 μm,花粉由大到小依次为高山杜鹃>迎红杜鹃>映山红>白花杜鹃>满山红>密枝杜鹃。不同杜鹃花粉大小差异极显著。6种杜鹃花粉贮藏7天,生活力为62.4%~72.9%,花粉生活力由高至低依次为白花杜鹃>高山杜鹃>映山红>密枝杜鹃>迎红杜鹃>满山红,不同种之间差异显著。随贮藏时间延长,不同杜鹃花粉生活力呈不同程度下降,下降速度由慢到快依次为白花杜鹃<映山红<迎红杜鹃<满山红<密枝杜鹃<高山杜鹃。6种杜鹃间的花粉生活力随储藏时间变化差异极为显著。贮藏期7~21天的花粉生活力,白花杜鹃>映山红>迎红杜鹃>满山红>密枝杜鹃>高山杜鹃。不同贮藏期之间,花粉生活力差异极显著。6种杜鹃花粉形状结构基本一致,花粉大小存在差异。白花杜鹃花粉活力高,失活慢;高山杜鹃花粉采集后7天内保持较高的活力,随后快速失活,花粉寿命短;映山红亚属较杜鹃亚属的杜鹃花粉失活速度慢。  相似文献   

14.
东祁连山杜鹃属植物光合作用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对东祁连山杜鹃灌丛中杜鹃属植物光合作用特点的研究结果表明:4种杜鹃的净光合速率较低,头花杜鹃、百里香杜鹃、烈香杜鹃和陇蜀杜鹃在7月分别为5.06、6.13、7.23、7.44 m mol CO2 m-2穝-1,在10月分别为-0.12、0.032、-0.063、1.218 m mol CO2 m-2穝-1。前3种杜鹃的净光合速率与光通量密度存在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936 4、0.850 1、0.817 8),陇蜀杜鹃则相关性不显著。头花杜鹃和百里香杜鹃的净光合速率在光通量密度达到1 000 m mol m-2穝-1时开始下降,而烈香杜鹃和陇蜀杜鹃则在达到1 400 m mol m-2穝-1时开始下降。4种杜鹃在13 : 00~14 : 00发生光合午休现象。  相似文献   

15.
不同光照条件对兴安杜鹃和迎红杜鹃光合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全光照、半光照和遮荫处理的兴安杜鹃和迎红杜鹃进行光合生理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光照条件对兴安杜鹃和迎红杜鹃的光合作用影响显著,而对呼吸作用影响不显著,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对光环境变化的反映是独立的;在光照处理中半光条件下兴安杜鹃和迎红杜鹃生长状态最好;在全光照条件下迎红杜鹃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呼吸速率都高于兴安杜鹃;在半光条件下迎红杜鹃气孔导度和胞间CO2体积分数高于全光照和遮荫处理;兴安杜鹃和迎红杜鹃在栽培应用上注意光照条件,采取乔灌混栽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6.
不同高山杜鹃品种花粉活力测定及贮藏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6,(2):175-178
以大白花杜鹃、XXL、亮叶杜鹃、马缨花杜鹃和黄杯杜鹃为研究对象,采用花粉离体培养,比较不同的贮藏条件下花粉活力随贮藏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杜鹃品种花粉培养基琼脂均为0.7%,大白花杜鹃最适萌发培养基为:蔗糖50 g/L,硼酸50 mg/L,氯化钙50 mg/L;马缨花杜鹃最适萌发培养基为:蔗糖100 g/L,硼酸30 mg/L,氯化钙30 mg/L;黄杯杜鹃、XXL和亮叶杜鹃最适萌发培养基均为:蔗糖100 g/L,硼酸0 mg/L,氯化钙30 mg/L;不同品种的杜鹃花新鲜花粉萌发率差异较大,按花粉萌发率从大到小排序为黄杯杜鹃亮叶杜鹃大白花杜鹃XXL马缨花杜鹃;黄杯杜鹃花花粉在4个不同温度贮藏条件下花粉萌发率均比XXL和马缨花杜鹃高,说明黄杯杜鹃花花粉的活力较强,在杂交育种中可以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17.
以4个杜鹃品种(“胭脂蜜”“杨贵妃”“紫鹤”“泰勒”)为材料,利用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测并统计杜鹃叶片表皮毛的形态、类型与密度差异,同时通过观察杜鹃冠网蝽对以上品种叶片的取食选择行为特征,比较分析不同品种杜鹃叶片表皮毛与其抵御杜鹃冠网蝽胁迫能力差异的关系。结果表明,4个杜鹃品种叶片上同时存在发状直线毛状体和头状或长筒状腺毛2类表皮毛;不同品种的叶片表皮毛在荧光下呈现深浅不一的红色、黄色、绿色。杜鹃冠网蝽偏向在表皮毛密度相对较小的老叶背面寄生;“泰勒”叶片背面表皮毛最为密集且蓬乱,杜鹃冠网蝽偏好性低;“杨贵妃”叶片背面表皮毛密度较低,其毛状体细软,不受杜鹃冠网蝽偏好;“紫鹤”叶片背面表皮毛直立粗壮,密度显著高于“胭脂蜜”,但较多杜鹃冠网蝽偏好取食“紫鹤”。杜鹃叶片表皮毛对杜鹃冠网蝽寄主选择的影响具有两面性,表皮毛密集且细柔,不利于杜鹃冠网蝽的附着取食;表皮毛粗壮,则能为杜鹃冠网蝽取食爬行提供支撑。因而,杜鹃的抗虫性与其叶片表皮毛的密度和形态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明两地段毛棉杜鹃成花存在差异的原因。[方法]在深圳市梧桐山公园选择毛棉杜鹃开花率存在差异的好汉坡和万花屏2个山坡地段,对土壤状况和野生毛棉杜鹃树体生理特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好汉坡地段土壤的含水量、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万花屏地段 土壤含水量高及土壤中氮素含量太高,会导致毛棉杜鹃营养生长过旺而难以成花 叶片中淀粉酶活性较低,会导致碳水化合物利用率低而影响开花 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低,会导致花芽分化所需要的重要结构物质和许多参与各种代谢的酶类缺乏 叶片中Cu含量较低也不利于开花。[结论]初步确定不同地段这些土壤因子和叶片生理特性的差异及其互作关系与毛棉杜鹃成花过程相关。  相似文献   

19.
为延长贵州省百里杜鹃国家森林公园的花期,选择观赏价值高的不同花期高山杜鹃进行了配置和移栽适应性研究,多点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糙叶杜鹃(Rhododendron scabrifolium Franch)、锈叶杜鹃(R.siderophyllum Franch)2个早花杜鹃种移栽成活率分别为41.4%、76.8%;长蕊杜鹃(R.stamineum Franch.var.stamineum)、九龙山杜鹃(R.jiulongshanense Xiang Chen et Jiayong Huang)、百合花杜鹃(R.liliiflorumLevl)、羊踯躅[R.molle(Blum)G.Don]、大白杜鹃(R.decorum Franch)、桃叶杜鹃(R.annae Franch)6个晚花杜鹃种的移栽成活率依次为100%、100%、100%、98.0%、95.7%、90.9%。早晚花配置是延长"百里杜鹃"景区花期的实用技术,通过合理配置及成功移栽,可以将"百里杜鹃"景区花期提前10~15 d或延长约70d。在移栽技术上,土壤肥力对杜鹃的成活和初期生长影响不明显,关键是湿度。  相似文献   

20.
壳聚糖对毛棉杜鹃幼苗抗热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农业科技》2015,(20):115-117
用不同浓度的壳聚糖溶液处理毛棉杜鹃幼苗,通过测定毛棉杜鹃幼苗的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初步探究壳聚糖对毛棉杜鹃抗热性的影响机制,寻找能提高毛棉杜鹃抗热性的最适处理浓度,为毛棉杜鹃的抗热性研究提供借鉴参考。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壳聚糖处理能提高高温胁迫下毛棉杜鹃的可溶性糖含量,减轻细胞膜脂过氧化作用,减缓细胞膜透性的增加,减少丙二醛的积累,促进植株生长,提高毛棉杜鹃幼苗的抗热性。在本试验范围内,壳聚糖浓度以90 mg/L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