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桑树花叶型萎缩病(mulberry mosaic dwarf disease,MMDD)是一种困扰桑树生产长达半个多世纪以上的重要病害,其病原长时间众说纷纭,没有定论。感病桑树植株矮小,叶片呈现黄绿相间的花叶,叶缘卷曲,叶脉上有突起等症状,严重影响桑蚕产业的发展。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经济作物病毒病害研究组利用高通量测序结合传统的病毒学研究方法从感病桑树样品  相似文献   

2.
影响水稻黄化萎缩病发病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影响水稻黄化萎缩病发病因素及对策章新民(浙江兰溪市植保站,321100)黄化萎缩病(Sclerophthoramacrospora)又名水稻霜霉病,是水稻上一种常见病害。自1993年以来,我市发病面积逐年扩大,1994年该病在晚稻上发生更为普遍。游埠...  相似文献   

3.
楼福德 《植物保护》1995,21(5):43-44
浙江省长兴县桑黄化萎缩病的传入与防除楼福德(浙江省长兴县农业局植保站313100)桑黄化萎缩病是桑树毁灭性病害,属国内植物检疫对象。70年代初期,横山乡北张浜村从江苏吴江和本省湖州市南海区,购进未经检疫的嫁接苗和接穗,使该病在我县太湖沿岸传播,并逐年...  相似文献   

4.
广东桑树萎缩病的调查及传病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桑树萎缩病的症状与江浙黄化型桑树萎缩病基本相同。主要发病地区为顺德、南海、中山、新会和鹤山等县,发病率一般在10%以下,严重的达50-80%。病株减产达70%,用病叶饲蚕所生产的丝茧缺乏光泽,茧形不整。  相似文献   

5.
黄化类植物病害的新病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怀忠 《植物保护》1980,6(4):33-35
植物病害表现黄化症状的,其病原个别是真菌、细菌和线虫等,不少是生理原因,但多数是病毒以及近年来新发现的类菌原体、类螺原体和类立克次细菌等。 上述后面三种新病原引起的病害在1967年以前一直都被认为是病毒病。自1967年水稻黄萎病、桑萎缩病、翠菊黄化病等等病害的病原首先被发现不是病毒,而是一种类似子菌原体(Mycoplasma)的生物(例如人的伤寒病菌原体  相似文献   

6.
桑树黄化型萎缩病植原体延伸因子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全有 《植物保护》2010,36(5):43-46
利用已报道的引物对fTuf Ay/rTuf Ay,采用PCR技术对桑树黄化型萎缩病植原体延伸因子(EF-Tu)tuf基因片段进行了扩增、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从表现黄化型萎缩病症状的桑树样品中扩增得到预期大小的目的片段。经核苷酸序列测定,扩增得到的延伸因子基因片段为946 bp(GenBank登录号为:GQ268317)。对桑树黄化型萎缩病植原体及16Sr I组中的各亚组代表植原体的延伸因子tuf基因的相似性比较结果表明,桑树黄化型萎缩病植原体与16Sr I组中的MD、PRIVA亲缘关系最近,核苷酸的相似性为99.9%。该序列与已知的16Sr-I各亚组代表植原体构建的进化树表明,桑黄化型萎缩病植原体与tufI-B亚组聚类为一个亚组,归为翠菊黄化植原体组(Candidatus Phytoplasma asteris),即16Sr I组tufI-B亚组,该结果从亚组水平上进一步确定了桑树黄化型萎缩病植原体的分类地位。  相似文献   

7.
植桑养蚕业是中国的传统产业。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这一高效益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在许多新产区成为深受农民欢迎的致富项目。聊城市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种植面积已达数万亩,在部分县、乡已发展为1个支柱产业,带动了一方农民致富。但桑树叶片幼嫩多汁,营养丰富,适宜许多病虫害发生,并且因其特殊用途,给防治增加了难度,致使一些病虫害易暴发成灾,尤其近几年危险性极大的桑树萎缩病在本市的部分县乡呈蔓延之势,应引起足够的重视,防患于未然。1为害症状及发生规律桑树萎缩病(MDM)是1种毁灭性的病害,分布在全国多个省、自治区,山东是其重…  相似文献   

8.
1967年,日本土居养二等首先报道了桑树萎缩病等四种植物病害的病株中存在类菌原体。至今,国内外已陆续报道了140多种植物病害被认为属於类菌原体病害。各种植物类菌原体病害研究进展情况很不相同。有的已肯定了病原性(如几种植物螺原体病害):而有的病害仅因用四环素族抗生素处理后,取得一定疗效,才推断由类菌原体致病。绝大部分与类菌原体有关的植物病害,  相似文献   

9.
李尧方 《植物医生》1997,10(5):26-27
桑疫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李尧方(贵州省蚕业科学研究所563123)桑疫病又称桑树细菌性黑枯病,桑树烂头病等,是桑树的主要病害。桑疫病为害桑树的新梢、嫩叶,使叶片出现黑褐斑,腐烂或卷缩,顶芽枯萎、新梢变黑,直接影响桑叶的产量和质量。据调查,一般受害桑叶损...  相似文献   

10.
桑树断枝病是浙江省近年在桑树上发生的一种新型病害,来势猛,发病重,损失大,主要发生在兰溪市梅江区一带。病害主要发生在春伐桑枝条的基部,外部病斑多数长2~3cm,内部病斑一般比外部病斑长1~2cm,病部由内向外侵染,逐渐在外部呈黑色斑,斑块渐渐扩展为周斑,并紧缩成颈状,病部纤维组织坏死,韧力较差,脆性大,遇风吹或振动枝条基部病斑处折断倒挂。以桑小粒型菌核病子囊孢子,病椹及病枝组织为材料,进行病原菌的分离与纯化,及田间接种,有6个优势菌种使桑树感染,出现桑树断枝病症状,平均感染率80%左右。经鉴定,桑树断枝病病菌为杯盘菌属Ciboria,…  相似文献   

11.
桑树断枝病是浙江省近年在桑树上发生的一种新型病害,来势猛,发病重,损失大,主要发生在兰溪市梅江区一带。病害主要发生在春伐桑枝条的基部,外部病斑多数长2~3cm,内部病斑一般比外部病斑长1~2cm,病部由内向外侵染,逐渐在外部呈黑色斑,斑块渐渐扩展为周斑,并紧缩成颈状,病部纤维组织坏死,韧力较差,脆性大,遇风吹或振动枝条基部病斑处折断倒挂。以桑小粒型菌核病子囊孢子,病椹及病枝组织为材料,进行病原菌的分离与纯化,及田间接种,有6个优势菌种使桑树感染,出现桑树断枝病症状,平均感染率80%左右。经鉴定,桑树断枝病病菌为杯盘菌属Ciboria,…  相似文献   

12.
水稻黄化萎缩病又称霜霉病(Scleroph-thora macrospora Thirum et al.)是我市稻田一种偶发性病害,一般年份零星发生,不引起人们注意,但1992年晚稻此病严重发生,造成很大损失。据调查,全县发病3万余亩,重病株颗粒无收,一般损失在50%以上,全县共计损失稻谷300万公斤以上。原沟溪乡五十都村,共有水稻800亩,其中发病  相似文献   

13.
柑桔病毒病和类似病毒病害的发生与防治赵学源(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630712)1病害发生概况柑桔病毒病和类似病毒病害由病毒、类病毒、类细菌、螺原体和类菌原体等病原物引起。国内已知发生的有黄龙病、裂皮病、碎叶病、衰退病和温州蜜柑萎缩病。黄龙病,病...  相似文献   

14.
在确定了板栗黄化皱缩病为植原体病害,并在怀柔板栗产区连续多年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树干打孔注药的方式,针对不同树龄的板栗黄化皱缩病病株,进行药剂治疗试验。结果表明,盐酸四环素和祛疯1号对板栗黄化皱缩病具有一定治疗效果。盐酸四环素治疗效果最好,施药当年对幼龄树、中龄树和成龄树的治疗效果分别为70.70%、64.47%和53.49%,治愈率分别为33.33%、26.67%和13.33%;连续两年施药的治疗效果分别是89.40%、75.79%和66.88%,治愈率分别是66.67%、40.00%和26.67%。施药的治疗效果随树龄增大而降低,连续两年施药的治疗效果较当年有所提高。硫酸亚铁对板栗黄化皱缩病有一定缓解作用,但效果有限。青霉素钠对板栗黄化皱缩病无疗效。  相似文献   

15.
棣棠丛枝病相关植原体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原体(Candidatus Phytoplasma)是一种没有细胞壁的原核微生物,主要由取食韧皮部的昆虫(叶蝉、飞虱等)传播, 也可由菟丝子寄生和嫁接等途径传播,常常引起植株黄化、丛枝、花器变态、萎缩等症状。迄今为止,世界上报道的植物植原体病害有1 000余种,仅我国就有100多种,造成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16.
湖北省白肋烟病毒病调查及其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1996年调查表明,湖北省五峰、建始、恩施县(市)白肋烟主产区为花叶和黄花病毒病流行区。1995年花叶类型发病率为10%~90%,平均30%以上;黄化类型10%~30%,平均20%左右,蚀纹病在3县(市)零星发生。1996年各产区病害比1995年轻,以花叶病害为主。经血清鉴定明确,花叶类型病害、黄化类型病害和蚀纹病分别由黄瓜花叶病毒(CMV)、马铃薯Y病毒(PVY)和烟草花叶病毒(TMV)引起。CMV为侵染白肋烟的主要病毒。这是湖北省白肋烟病毒病调查与病毒鉴定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7.
万惠恩 《植物医生》2005,18(1):11-12
桑树白粉病是由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白粉菌目的白粉菌科球针壳属真菌引起的一种桑树病害.除危害桑树外,还危害梨、苹果、枫杨、粟、桐、臭椿等多种阔叶树种.各地栽桑树普遍发生.受害桑叶因营养消耗,影响品质,促使提前硬化,采摘后容易干燥.以病叶养蚕,由于叶质劣,营养价值差,且蚕食量减少,以致蚕体质弱,易诱发蚕病、蚕茧量、茧层量、茧层率降低.  相似文献   

18.
桑枝枯菌核病是近年来在江苏发现的一种新的桑树病害,该病主要危害春季一年生枝条上已萌发的桑芽及新梢,常造成桑芽枯萎和病芽上方的枝条干枯死亡。经鉴定,病原菌为子囊菌亚门,核盘菌属真菌[Sclerotina sclerotiorum(Libert)de Bary]。病原菌在桑芽或新梢的寄生部位能形成黑色菌核。菌核随采叶、伐条等田间操作而掉入土中越冬越夏,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病害发生与桑树品种关系密切,育2号为易感病品种。桑园间作是造成病害交互感染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绪言在日本总称为桑花叶病的表现有线状叶、耳突、环斑、黄化等不同类型的症状。据推论是由数种病毒引起的。有的报告认为表现为耳突、环斑症状的桑花叶病是经土壤传染的。但是至今关于桑花叶病病原的性质几乎一无所知。作者为弄清桑花叶病的病原,用桑树的病汁液接种几种草本植物。本文为试验的详细结果。  相似文献   

20.
土霉素对桑树黄化型萎缩病治疗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土霉素(OTC)对植物类菌原体病害的治疗机理,本课题综合考察了OTC对桑树黄化型萎缩病及其病原类菌原体的影响。结果发现:(1)OTC对病害的治疗效果与进入树体的OTC浓度呈显著正相关;(2)在植物体内处理的情况下,病原类菌原体(MLO)抽提物的蛋白质含量降低,电泳图谱上蛋白带减少;MLO的形态结构发生了改变,并随进入树体的OTC含量的增加而加剧;(3)离体处理,MLO的形态结构无明显变化。认为干扰和破坏MLO的代谢作用是OTC的治病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