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合性大学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具有独特的学科交融优势、教育资源优势和人文优势,更有利于营造创新氛围、加强农科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新农科建设理念为地方高校在新时代构下建农科人才培养模式指明了新方向.该文基于新农科建设理念,结合传统农科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新农科建设对农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内在要求、地方高校实施农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和深化新农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几点建议,以期使农科人才培养不断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要.  相似文献   

3.
研究型大学农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本为顺应沿海地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科高等教育综合化的要求,对于研究型大学农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与实践,在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专业设置与调整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果。在学分制管理条件下,农学院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构建各级基础教学平台,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4.
地方农科本科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与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从构建具有创新性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和新体系,以现代高新技术充实提升传统农科专业内涵,促进农科学科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突出区域特色,加强实践教学、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等5个方面阐述了地方农林高校培养农科本科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实践。  相似文献   

5.
综合性大学农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   总被引:7,自引:7,他引:7  
本从农科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专业结构的调整、专业培养计划的修订、农科学科基础课程大平台的建立以及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等五个方面,论述了在综合性大学中,农业与生物学院探索创新人才体系的各种举措。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新农科建设的指导下,涉农高校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尤其是地方高校,在新农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中,注重学科融合,突出行业特色,重点服务地方和产业。本文重点阐述了新农科的时代内涵及其赋予地方高校的任务,对地方高校开展新农科改革提出了实施路径,同时,重点以大连海洋大学的水产类专业新农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创新实践为例,从专业集群化建设、专业思政融合教育、产教及科教融合、学科交叉课程体系、高水平教材建设以及实践教育等6个方面,总结地方高校实现新农科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7.
综合性大学农科动物解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解剖学是农科院校畜牧学及动物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该课程公认具有知识点杂乱、枯燥乏味以及难于理解掌握等特点。在综合性大学农科教学改革进程中,如何探索基础课程的改革与实践,构建与通识教育及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教学体系,适应农科专业发展要求的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总结分析综合性大学农科动物解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以期推动农科动物解剖学课程的深度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现代农业发展对涉农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发挥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交叉优势,引领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模式发展方向,同时对接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形成"入主流、有特色"的办学模式,是涉农综合性大学首先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原上海农学院)在传统农科转型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初步走出了一条一流综合性大学发展现代农科、服务三农的特色办学之路。  相似文献   

9.
对照当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要求,农科研究生教育在生源质量、课程质量和论质量方面还存在若干问题。农业院校并入综合性大学后,综合性大学新的发展理念、多学科交融的发展环境以及多元的校园化为农科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和条件,加快了农科研究生教育在优秀研究生培养、一级学科招生、研究生课程体系和研究生学术活动规范化方面的改革。  相似文献   

10.
综合性大学农科教育改革与发展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浙江大学为例,总结了综合性大学中农科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所取得的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1.
研究型大学中农科人才培养的讨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农业科学的性质农业科学主要为应用性科学。包括 :植物生产、动物生产、资源和环境的持续利用与改进、生物与非生物逆境的控制与克服、农业生产的组织管理与流通等 ;还有相应于上述应用性科学的基础性科学 ,包括农业生物的形态、解剖、生理、生化、遗传、发育以及有关的环境科学等。二、农科人才的岗位需求主要为农业技术应用与推广、农业生产管理与行政等应用型岗位 ,这类岗位面向生产 ,面广量大 ,估计应有 2 0— 50万人 ,未来农民均应有大学水平 ,农民便是最基本的岗位 ,需要的量更大。相应地还有农业技术的改革与创新、农业科学的基…  相似文献   

12.
13.
基于国内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对地方农业院校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首先对国内一流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调查,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和分析,吸取一流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精华之处。归纳总结出国内一流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不足之处。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结合地方农业院校自身的特点,提出进一步完善地方农业院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科专业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本文对构建农科专业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了阐述,对构建该模式的方法和途径,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多样化,课程设置多样化,教学内容多样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多样化,师资力量多样化,实践教学模式多样化,教学评价方法多样化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系统论述。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农科类院校由于其自身的农业类定位性质,关注点大多集中在农业或涉农领域,关于法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明显不强。一方面农业类院校法学专业创办时间较短,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体制的快速转型,有关法学教育的竞争力度空前高涨。近年来,尽管随着国家和教育部门对法学专业的重新定位及重视,以农科院校为例,其法学专业都不同程度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在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方面依旧存在较多问题。合理有效的分析农科院校法学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发展困境,从而为农科院校法学人才的培养探索出一条新的道路,是紧迫而必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在高教管理体制改革和布局结构调整中,部分农业院校并入综合性大学,有利于促进中国高等农业教育的综合化;有利于农科的知识创新和创新人才培养;有利于加大对社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探索综合性大学农科教育新模式,重在树立科学的办学理念、建立现代大学管理体制、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营造新世纪高校校园化。  相似文献   

17.
多样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根据社会对农业人才的需求,确立多样化的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对传统的农科专业进行改造和整合。新的多样化课程体系体现了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先进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学科的前沿性。新的教学计划分为五个课程平台,经过实践,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针对我国农科院校传统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结合社会实际和我国农科院校需求,依托“农业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平台,从培养过程、评价体系、质量控制和经费保障四个方面,探索出宽口径、重实践的以“农业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为平台的创新性培养模式。经实践检验,该培养模式具有投资少、效果好、培养的研究生质量高、模式可复制的特点,表现出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同时学生就业前景非常乐观。  相似文献   

19.
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等重大战略背景之下,多元主体协同创新培养成为农林高校的一项战略选择。从我国高校多元主体协同创新培养背景入手,阐释其内涵与运行机制,分析农林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多元主体协同创新背景下农林高校培养农科人才的可行性路径,旨在更好地促进农林高校协同创新发展以及提升其培养人才、服务国家战略和引领行业技术创新的能力,提高"双一流"建设成效。  相似文献   

20.
园林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园林专业学科特点及生态环境建设发展的需要,在对现有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总结和提炼的基础上,构建了适应新世纪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的园林专业创新人才培养途径,力争在四川省乃至西部地区起到示范和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