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秋生 《内陆水产》2002,27(8):11-12
南美螺繁殖力强,但在自然环境下,因受温度、光照及生物敌害影响,自然孵化率仅8%~20%;而采取人工繁殖方法,幼螺孵化率和成活率可达50%~70%。现将南美螺人工繁殖技术介绍如下。1种螺培育与管理种螺是繁殖螺苗的物质基础,选择良好的栖息环境、做好强化培育和管理工作,可促进南美螺早产卵、多产卵、产优质卵。1.1选地建池在水源良好、排灌方便、背风向阳、环境安静的地方(水沟、稻田、池塘均可)设产卵池、孵化池和育苗池,新建的水泥池不宜作繁殖场用。产卵池面积视种螺数量而定,一般500只种螺需池面积10米2,…  相似文献   

2.
陈通  吴惠娟 《内陆水产》2002,27(12):11-11
1材料与方法1.1水域条件沱湖位于五河县城北,常年水面4000多公顷,水深2~3米,透明度50~60厘米,水质清新,溶氧充足,各种营养盐类齐全,饵料资源丰富。1.2网箱制作与设置网箱箱体采用聚乙烯网片制成,规格为3.0米×2.0米×1.4米,敞口式,箱体用木料或竹片作框架,用尼龙绳固定。网箱可随水位自由升降。网箱高出水面0.4米,网底离湖底30~40厘米,网底四周拴上沉子。为防止鱼逃跑,在网箱口顶端四周缝上宽0.5米的防逃网。网内放一些水草(如水花生、水浮萍等),以净化水质。网箱在鱼种进箱前1周…  相似文献   

3.
《中国水产》2009,(9):70-71
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2003年起承担的“948”项目——“大鳞鳃的引进”历经科研人员6年的培育和研究,在亲鱼培育、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和盐碱水域增养殖等多个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4.
《水产养殖》2006,27(5):42-42
由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和舟山市科技局共同立项的“条石鲷人工繁育技术研究”项目在嵊泗县金平水产育苗厂首次获得突破,并通过了来自上海、浙江两省水产专家的现场验收,经验收组抽样计数和测量,4个育苗池分三批共育出健康条石鲷苗31.9万尾,第一批鱼苗平均体长33毫米,第二批鱼苗平均体长20毫米,第三批鱼苗平均体长10.1毫米。  相似文献   

5.
棘胸蛙俗名石硕.石磷、骨栋,属脊椎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蛙属。其肉质洁白细嫩.味道特别鲜美,誉为“百蛙之王”。由于人们的大量滥捕.近年来野生资源濒临灭绝。因此.开展棘胸蛙人工繁殖.为人工养殖提供充足的种苗.对发展人工养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县清源棘胸蛙生态养殖场通过10多年的潜心摸索。积累了丰富的人工育苗经验。2004年采用人工饲养的亲蛙进行人工繁殖获得成功.培育出变态幼蛙1万多只.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特色水产养殖。提高淡水养殖效益.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提供了一条致富的好途径。现将棘胸蛙人工繁育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黑鲷全人工繁育及其增殖放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鲷(Sparusmacrocephalus)属鲈形目、鲷科、鲷属,为暖温性近底层鱼类,主要分布于黄海中部及日本、朝鲜等国的近海。黑烟生长迅速,适温、适盐性广,并具有移动范围小的特点。黑鳃的这些特性决定了其人工增殖放流的适合性,即既可满足生态要求,又可产生社会效益。本所黑钢全人工繁育技术的生产性突破,为放流工作的成功实施提供了基本的物质保证。我所开展的黑闲人工增殖放流工作始于1986年,并一直延续至今。历年的监测结果表明,放流工作已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自然海区黑绍捕捞量的增加就是这一举措正确性的有力例证。现将有关情况…  相似文献   

7.
赵乃刚 《淡水渔业》1977,(11):27-27
今年8月,安徽省科技局和农村局在滁县联合主持召开了河蟹人工育苗小试成果鉴定会。参加会议的有全省各地、市水产站,有关地、县的科技局、农林局、水产公司、渔场和省水产研究所、安徽大学、南京大学的代表。江苏省水产研究所,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上海市水产研究所、  相似文献   

8.
郑国富  付卓 《河北渔业》2007,(12):39-40
近几年来,三疣梭子蟹已成为水产养殖的热门品种,但人工育苗生产极不稳定,存在忽成忽败、出苗率低及培育出的苗种质量差等问题.笔者2005年在河北黄骅岐口村育苗场,培育出C2(二期幼蟹)270 kg,平均单产0.54 kg/m3,产值43.2万元,利润32万元.现将梭子蟹人工繁育技术要点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9.
《水产养殖》2011,(9):3-3
日前,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自主实施的东海绿鳍马面鲀人工繁育研究获得成功。研究人员自2010年下半年始,全面开展了东海绿鳍马面鲀野生鱼的驯养、饲料开发、性腺促熟、孵化及苗种培育等方面的系统化研究,最终在2011年7月底育出平均全长2.5cm的苗种4.71万尾,苗种培育成活率约为20.9%。  相似文献   

10.
斑鳜(Siniperca schezeri Steindachner)隶属于鲈形目、脂科、鳜鱼属。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颇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目前。由于苗种是由天然水域中捕捞的。数量有限。制约着了斑鳜养殖业的发展。为此。丹东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承担了丹东市财政局下达的《鸭绿江斑鳜人工繁育》试验项目.旨在通过人工繁育解决鸭绿江斑鳜人工养殖种苗奇缺问题.发展斑鳜人工增养殖事业.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增加渔民收入和增强地方财力。2005年5月末人工催产斑鳜7组。获卵10万粒,生产出水花4万尾。培育出平均全长2cm苗种2.85万尾。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南海水产研究所热带水产研究开发中心自选科研项目《热带观赏鱼——红小丑(Amphiprion frenatus)和双带小丑(Amphiprion clarke)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研究》于5月18日通过了由海南大学、海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琼海市海洋与渔业局、三亚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和民建三亚市委组成的专家组验收。  相似文献   

12.
厦门市水产研究所2004年夏季用野生亲体人工繁育获得少量子一代文昌鱼苗(F1);2005年夏季用野生文昌鱼亲体人工繁育获得成批量的子一代文昌鱼苗(F1),并在冬季向厦门文昌鱼保护区实施了首次文昌鱼资源人工增殖放流;2007年夏季用人工亲体人工繁育获得少量子二代文昌鱼苗(F2);2008年夏季该所又用人工亲体人工繁育获得成批量的子二代文昌鱼苗(F2)。  相似文献   

13.
由河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主持的“黄颡鱼人工繁育及养殖技术”课题是2005年河北省水产局科技指导计划项目。该课题于2006年6月26日顺利通过河北省水产局组织的专家组阶段性验收。  相似文献   

14.
西施舌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施舌[Coelomactra antiquata(Spengler,1802)],隶属于软体动物门,瓣鳃纲,异齿亚纲,帘蛤目,蛤蜊科,腔蛤蜊属,是一种个体大、贝壳薄,味道鲜美的海产双壳贝类。近年来,由于人为过度采捕,西施舌的自然资源严重衰退,产量逐年下降,价格居高不下。因此,对西施舌苗种繁育技术进行立项系统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日照市水产研究所经3年研究攻关,  相似文献   

15.
仲志强 《水产养殖》2009,30(12):28-29
1 繁育设施可利用虾、蟹育苗设施,水泥池面积20m^2左右,池深1.2~1.5m为好,育苗前半个月消毒待用。  相似文献   

16.
《水产养殖》2019,(1):13-13
<正>2018年11月底,位于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庙滩镇的湖北五合特种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中华鲟繁育基地成功实现人工养殖子一代中华鲟的人工繁育,获得一批子二代幼苗。这也是该物种首次在鄂西北实现人工繁育。此前,湖北省荆州、宜昌已实现人工繁育中华鲟。农业农村部调查数据显示,长江中华鲟繁殖群体规模已由20世纪70年代1万余尾,减至目前不足100尾。人工增殖放流可使中华鲟的种群数量有所增长,促进中华鲟的有效保护。湖北五合特种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中华鲟繁育基地,由中国水产科学院长江水产研究所规划设计,属于中华鲟的  相似文献   

17.
西施舌[coelomactra antiquata(spengler 1802)]俗称海蚌,是一种名贵的海产贝类。近年来由于诸多因素,西施舌的自然资源严重衰退,产量逐年下降,为恢复和发展这一珍贵海产资源,文登市水产技术推广站2007-2008年开展“西施舌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课题,在两年中共培育出平均壳长2毫米的稚贝5288.91万粒,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现代渔业信息》2009,(1):29-29
本刊讯:2008年11月8日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组织专家对南海水产研究所承担的“斑节对虾全人工繁育技术”成果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19.
20.
由于人为的过度采捕,加上海洋环境的污染及其它一系列有害的因素致使截蛏面临日趋衰竭的局面,为有效保护这一资源,填补在国内该技术领域的空白,增加海水养殖的新品种,2010年山东省日照市水产研究所承担了日照市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创新计划项目“截蛏人工繁育技术研究”,时间从2010年1月-2012年12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