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玉米幼胚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高效稳定的玉米再生体系,以玉米幼胚为受体材料,研究了基因型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以及适宜玉米幼胚生长的诱导培养基、继代培养基、分化培养基及生根培养基。结果表明,基因型可显著影响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H99×A188的诱导率最高(45.28%);N6培养基适合用于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同时也适合继代培养;激素组合为MS+6-BA 1.0 mg/L+KT 2.0 mg/L的分化培养基出苗率和转化率最高,易成活;1/2MS培养基附加IBA1.0 mg/L和1.0 g/L活性炭适合于生根培养。  相似文献   

2.
燕麦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再生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燕麦3个品种(系)幼胚、幼穗为材料,通过组织培养方法,研究了基因型、培养基、外植体对愈伤组织诱导、继代和分化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基因型和培养基起重要作用,对幼胚作用极显著,对幼穗作用显著;外植体不同也影响愈伤组织形成,随培养基成分改变而变化,且幼穗较幼胚更易培养;2,4-D浓度影响愈伤组织生长和胚性愈伤组织形成,3 mg/L 2,4-D有利于愈伤生长,促进胚性愈伤形成;草莜一号幼穗愈伤组织有很强的继代能力,继代培养330 d仍具有46.58%的分化率,该材料在组织培养和基因工程研究中具有很大潜力。  相似文献   

3.
小麦幼胚愈伤组织诱导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幼胚愈伤组织是目前小麦遗传转化中最常用的转化受体系统。以小麦幼胚为外植体,对愈伤组织诱导中的不同基因型、基本培养基、激素、碳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材料、不同基本培养基的幼胚愈伤组织诱导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西农1376和小偃22两个基因型小麦的组培特性较好,MS培养基适于作为小麦幼胚愈伤组织诱导的基本培养基。在MSD培养基中加入1.0mg/LABA或0.2mg/L6-BA能明显改善愈伤组织的生长状态,并以ABA的效果更为显著。将MSD培养基中的蔗糖浓度从30g/L降为15g/L,同时加入15g/L山梨醇,可显著提高愈伤组织的质量。选择适宜的基因型和合理的培养基构成是改良小麦幼胚愈伤组织诱导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VB1和干燥处理对小麦幼胚愈伤组织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以14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维生素B1和分化前的干燥处理对小麦幼胚愈伤组织诱导、分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幼胚愈伤组织的分化率在不同基因型之间差异显著,其中最高的为郑新992(71.9%);在愈伤组织诱导、继代以及分化培养的Ms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B1(盐酸硫胺素)10mg/L有利于小麦幼胚胚性愈伤组织的发生,同时对促进小麦幼胚愈伤组织的分化也有显著影响;在转入分化培养基前对愈伤组织进行干燥处理(12h)可有效提高其分化频率。  相似文献   

5.
小麦转基因再生植株培养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5个基因型不同的小麦幼胚,幼穗作为供试材料,探讨了品种基因型、ABA咱生根条件等对小麦离体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品种豫麦18-64为遗传转化的良好受体材料;0.2mg/L NAA和0.8mg/L IAA可促进幼苗生根;在幼胚愈伤组织诱导前14d,用0.5mg/L ABA处理可有效抑制出芽率,并有利于促进胚愈伤组织形成和再生能力的保持.  相似文献   

6.
甘啤4号大麦幼胚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甘啤4号的幼胚为外植体材料,以模式品种Golden promise为对照,研究了不同培养基和激素配比对甘啤4号幼胚愈伤组织的诱导及植株再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培养基上,甘啤4号出愈率低于Golden promise,但都达到50%以上;在诱导愈伤组织的过程中,甘啤4号在IM2培养基上的出愈率较高,达71%,IM1与IM2培养基上形成的愈伤质量较IM3好,说明培养基对愈伤组织的出愈率起决定作用;且研究发现dicamba较2,4-D能提高大麦幼胚的出愈率。在相同的培养基上,Golden promise的诱导率明显高于甘啤4号,可见基因型对大麦愈伤组织的诱导率起决定作用。且不同的培养基和不同激素配比对幼胚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及分化率不同,分化培养基DM1的分化率高于DM2,这说明除基因型外,激素也对植株再生产生重要影响。研究证明甘啤4号愈伤组织诱导率及分化率均较高,适合于作为遗传转化的受体材料。  相似文献   

7.
小麦成熟胚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目的】为了筛选出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成熟胚(MEs)培养和遗传转化受体材料的优良基因型,【方法】以27份优良普通小麦冬性主栽品种或高代育种品系为试材,采用整粒切胚诱愈方法(endosperm-supported method),对小麦成熟胚进行组织培养研究。【结果】结果表明,在成熟胚培养过程中光照、温度、培养基2,4-D浓度、基因型等因素对小麦成熟胚组织培养影响较大;同时小麦成熟胚组织培养存在着较强的基因型依赖性,不同基因型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化率、成苗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研究从27个小麦基因型中筛选出了3个适合于成熟胚整粒切胚诱愈的基因型,即山农2618、泰山021、河北341,他们的成苗率分别达到了15.38%、25.27%、21.33%。【结论】小麦成熟胚组织培养优良基因型的筛选,为以后小麦的遗传转化和应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遗传改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适用于4种玉米基因型的农杆菌转化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改良的农杆菌培养液、侵染液、共培养培养基和筛选培养基等技术体系,对4个玉米基因型Hi-Ⅱ、H99、国内2个优良自交系R18-599和齐319的新鲜幼胚、预培养幼胚、胚性愈伤组织进行了农杆菌转化研究,并比较了不同共培养方式对农杆菌侵染不同玉米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Hi-Ⅱ新鲜幼胚在固体培养基上共培养和滤纸上共培养后GUS基因瞬间表达率分别为83.7%和4.4%,前法优于后法;Hi-Ⅱ新鲜幼胚、预培养3 d的幼胚愈伤组织经农杆菌侵染后GUS基因瞬间表达率分别为83.7%和12.1%,新鲜幼胚比预培养的幼胚愈伤组织更适合于农杆菌转化。用上述优化的条件对另外3个不同基因型的2种不同外植体H99、齐319(新鲜幼胚)和R18-599(胚性愈伤组织)进行遗传转化,共培养3 d后的GUS基因瞬间表达率分别为65.2%、52.6%和58%,表明该转化体系适合于上述4种基因型的幼胚和胚性愈伤组织的遗传转化。此外农杆菌侵染Hi-Ⅱ新鲜幼胚后经在含巴龙霉素25~100 mg L-1培养基上3轮选择后,抗性愈伤组织获得率为2.4%,近似反映了本研究的遗传转化率。其他3个基因型的抗性愈伤也正在筛选中。结果初步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农杆菌介导的玉米遗传转化体系可能对4种基因型均适用。  相似文献   

9.
玉米成熟胚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高频再生及转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玉米自交系CML295、CML304和18-599R的成熟胚为外植体, 结合幼胚离体培养方法, 探讨并优化了成熟胚来源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及继代培养方法。对其愈伤组织的形态和组织切片的研究结果显示, 继代过程可产生良好的Ⅱ型胚性愈伤组织。在分化培养中分别获得68.6%、75.4%和84.8%的高频再生率, 每愈伤组织块成苗数分别为2.45、2.43和2.75。利用基因枪法转化pCAMBIA1301质粒后的GUS瞬时表达效率分别为57.9%、62.5%和73.1%, 转化pCAMBIA1303质粒后检测GFP的瞬时表达效率分别为23.3%、40%和45.5%。以上3种基因型成熟胚来源的愈伤组织转化率与其对应的幼胚来源的胚性愈伤组织转化率相似。这一技术体系为玉米的遗传改良和功能基因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0.
为了丰富栽培小麦转化受体基因型,优化农杆菌转化小麦幼胚的技术体系,本研究评价了21份四川优良小麦品种(系)的幼胚再生能力,并以筛选到的最佳受体为材料,利用正交设计研究了预培养时间、菌液浓度、侵染时间、抑菌剂浓度、共培养方式和农杆菌菌株等易互作的6个因素对幼胚抗性愈伤再生率的影响,并探讨了筛选剂卡那霉素(Kanamycin)的适宜浓度。结果表明,21份材料中‘5157’、‘川农16’、‘R364’、‘川麦42’‘、内麦8号’的绿苗率超过了30%,可作为优良转基因受体加以利用。以‘5157’为受体材料建立农杆菌转化体系,正交试验表明菌液浓度和农杆菌菌株对幼胚抗性愈伤再生率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而其他因素影响不显著。经优化后的遗传转化体系为:农杆菌菌株用C58C1,幼胚不经预培养,在菌液OD值为0.4的农杆菌中侵染40 min,共培养介质选用培养基,抑菌剂为200 mg/L羧卞青霉素(Carbenicillin),适宜的卡那霉素筛选浓度为50 mg/L。本研究为四川小麦遗传转化提供了5个候选基因型,为建立和优化小麦幼胚转化技术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初步建立了农杆菌转化小麦幼胚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1.
二倍体、四倍体小麦成熟胚组织培养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栽培二粒小麦(Triticum dicoccum Schuble)、硬粒小麦(Triticum durum Desf.)以及普通六倍体小麦祖先种野生二粒小麦(Triticum dicoccoides Kom.)、野生一粒小麦(Triticum aegilopides Bal.)4个基因型麦属植物成熟胚(MEs)为外植体,对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及植株再生的组织培养效果做了初步研究,筛选出适合于非六倍体小麦成熟胚组织培养的基因型.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成熟胚愈伤组织的诱导、分化及植株再生差异显著,具有很强的基因型效应和基因型依赖性.其中栽培二粒小麦的成熟胚表现出较好的组织培养特性,它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化率、成苗率以及组培效率分别为95.00%、90.00%、32.40%、27.70%,显著高于其它基因型.二倍体、四倍体小麦成熟胚组织培养特性的研究以及组织培养基因型的筛选,为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小麦功能基因的分离和克隆,以及小麦分子育种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我国部分主推小麦品种组织培养再生能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小麦细胞工程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存在强烈的基因型特异性, 从目前推广的优良小麦品种中筛选不同外植体再生能力强的基因型, 对于提高小麦生物技术育种效率和加速育成品种的生产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全国大面积推广的24个优良小麦品种和抗白粉病优良品系CB037为材料, 连续2年进行花药培养、幼胚培养和成熟胚培养, 统计愈伤组织诱导率、愈伤组织分化率和植株再生率, 分析、评价这些小麦品种(系) 3种外植体的组织培养再生性能。结果表明, 25个小麦品种(系)花药、幼胚、成熟胚的植株再生率分别为0~41.75%、2.25%~531.92%和3.24%~84.34%, 基因型差异显著; 组织培养再生能力以幼胚最强(119.79%), 成熟胚其次(36.23%), 花药最弱(4.91%)。CB037的3种外植体组织培养再生效率均最高, 轮选987、扬麦16、内麦836、科农199、新春6号、郑麦366、郑麦9023、新冬20、烟农19和川麦42幼胚培养植株再生能力表现较强, 新春6号、京冬8号、石麦4185、科农199和轮选987成熟胚培养植株再生率较高, 石麦4185和邯6172花药培养绿苗诱导率较高。小麦组织培养效率与基因型和外植体类型密切相关, 不同品种同一外植体再生能力差异显著, 同一品种不同外植体再生能力也存在显著差异, 并且3种外植体的组织培养再生能力不存在相关性。本研究筛选到不同外植体再生能力较好的优良小麦基因型, 可进一步用于小麦转基因育种和单倍体育种。  相似文献   

13.
Plant regeneration through callus initiation from mature embryo of Triticum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R. M. Bi    M. Kou    L. G. Chen    S. R. Mao    H. G. Wang 《Plant Breeding》2007,126(1):9-12
The behaviour of diverse Triticum genotypes in the tissue culture response of mature embryo callus was compared, and factors affecting tissue culture response we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detected in callus induction, embryogenic callus differentiation, plantlet regeneration and culture efficiency when mature embryos of 31 plants of different Triticum species were compared. These were the main wheat cultivars of the Chinese northern winter‐type wheat region and breeding lines (Triticum aestivum L.), durum wheat (Triticum durum Desf.), cultivable emmer wheat (Triticumdicoccum Schuble) and the common wheat progenitors Triticum dicoccoides and Triticum aegilopides. The genotype dependency was particularly high in tissue culture of mature embryos of these Triticum genotypes. The efficiency of induction, differentiation and regeneration of mature embryos callus was high in genotypes selected out. Mature embryo‐derived callus of HB341, TS021, SN2618, T. dicoccum, HB188, and T9817 showed better tissue culture response than the other genotypes. Plantlets can be regenerated from mature embryo‐derived callus of 31 genotypes, saving on growth facility resources and time required for the collection of other explants, and providing a solid basis for the genetic transformation and molecular plant breeding of Triticum plants.  相似文献   

14.
建立成熟的外植体再生体系,搭建有效的转化平台是实现小麦基因工程改良的重要途径。与未成熟胚相比,利用小麦成熟胚作为外植体不仅取材方便,而且不受环境和季节的限制。因此,建立小麦成熟胚再生体系是小麦组织培养发展的重要趋势。本研究利用"济麦"系列5个品种济南17、济麦19、济麦20、济麦21和济麦22,以适于组培的小麦品种Bobwhite作对照,研究了不同浓度2,4-D、玉米素(ZT)和激动素(KT)对小麦成熟胚的愈伤诱导和分化成苗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品种Bobwhite相比,"济麦"系列品种具有更高的成熟胚出愈率,品种间差异显著,呈现出基因型效应。在相同2,4-D诱愈浓度条件下,不同品种间分化和成苗率差异极显著。"济麦"系列品种的成苗率均低于对照品种Bobwhite(13.55%),说明进一步优化愈伤的再生成苗能力是未来建立再生体系的关键。相同品种条件下,2,4-D诱愈浓度对出愈、分化和成苗率影响显著,当2,4-D诱愈浓度4mg/L时,除济麦20以外,其它五个品种均能分化成苗,其中济麦22成苗率约10.33%,接近Bobwhite水平。本研究为建立和完善"济麦"系列品种的成熟胚再生和遗传转化体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玉米自交系高频率再生因素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以玉米自交系幼胚为外植体,就不同基因型、不同激素对其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玉米自交系高频率再生系统。方差分析表明:玉米自交系的高频率再生受基因型、激素以及二者间的互作影响。其中基因型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同时,再生植株的分化还受到诱愈培养基、分化培养基、诱愈培养基与分化培养基  相似文献   

16.
春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及再生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小麦成熟胚再生体系,以CB037和中国春(CS) 2个春小麦品系的成熟胚为外植体,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TDZ (Thidiazuron, N-苯基-N’-1,2,3-噻二唑-5-脲)。结果显示,CB037和CS成熟胚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适TDZ浓度为0.5 mg/L,在培养14 d时分别为90.43%和87.88%,均高于对照,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CB037愈伤组织分化率和绿芽诱导率在0.5 mg/L TDZ时达到最高值,分别为48.94%和60.64%,与对照相比具有极显著性差异和显著性差异;CS愈伤组织分化率和绿芽诱导率的最适TDZ浓度为1.0 mg/L,与对照相比,二者均达到极显著性差异。TDZ最适响应浓度存在品种间差异,适量添加可提高成熟胚再生效率。本研究通过优化培养基成分提高成熟胚再生能力,为高频小麦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不同基因型和培养条件对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影响,以硬粒小麦、墨西里卡、野生一粒麦Tu和野生一粒麦Tb为实验材料,对其成熟胚在不同激素配比下愈伤组织的诱导和植株分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及再生均存在很大差异。其中硬粒小麦的成熟胚培养效果最佳,其愈伤组织在不同2,4-D浓度(1.0~4.0 mg/L)下诱导率均在93%以上。不同激素配比对成熟胚愈伤组织绿点率、再生率均有显著影响。硬粒小麦、墨西里卡、野生一粒麦Tb在激素配比为KT 1.5 mg/L+NAA 0.5 mg/L的分化培养基中培养效果最好,其绿点率分别为85.22%,61.67%,8.50%,成苗率分别为40.40%,32.06%,1.72%;而野生一粒麦Tu的最适分化培养基激素配比为KT 1.0 mg/L +NAA 1.0 mg/L,其绿点率和再生率分别为18.64%和8.47%。研究表明,基因型是影响二倍体和四倍体小麦成熟胚培养的主要因素,愈伤组织的诱导和植株的再生是相互独立的。  相似文献   

18.
以3个普通小麦品种富可(Fuhuko)、中国春(Chinese Spring)及小偃759和毛穗赖草杂交,发现三个品种都可与毛穗赖草杂交,其中Fuhuko×L.paboanus平均结实率高达17.6%,杂种只有发育不全的幼胚而无胚乳。对杂种幼胚在N_6+1—2mg/11BA+0.5mgGA_3或MS(其中NH_4NO_3含量降低一半)附加1mg/1IBA的培养基上进行保姆培养,部分幼胚发育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