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椰子中果皮4种微量元素含量动态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椰子果的中果皮Fe、Cu等4种微量元素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并对不同果龄及不同品种间的微量元素含量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椰子果在发育阶段,中果皮Mn、Cu、Zn的含量均呈降低趋势,且与果串发育程度呈显著正相关;所测4种微量元素中Fe含量最高,Cu含量最低。本地高种椰子的中果皮Mn、Cu、Zn含量间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小黄椰子的中果皮Fe、Mn、Cu、Zn含量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同果龄椰子果的中果皮Mn和Zn的含量在2个品种间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采用5种不同的果皮处理方法对椰果进行处理,研究不同果皮处理方法对椰子种果发芽率、成苗率、发芽时间和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果皮对发芽率影响不显著,对发芽时间和幼苗的生长发育有阻碍作用,但有利于提高成苗率。认为去除大部分外、中果皮的同时保留一定量的中果皮是最佳种果育苗的果皮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更正启事     
《热带作物学报》2011,(12):2306
由于作者疏忽,《热带作物学报》2011年32卷第2期第329页,李艳等的论文"椰子中果皮4种微量元素含量动态规律的研究"的基金项目"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No.20806)"编号有误,现更正为"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08181)"。  相似文献   

4.
香水椰子果实发育过程中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香水椰子的施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香水椰子果实为材料,研究果实发育过程中外果皮、中果皮、内果皮和果肉(固体胚乳)中N、P、K、Ca、Mg 5种营养元素的含量、分布与吸收规律。结果表明:(1)5种营养元素含量均随着果实的发育总体呈递减规律(内果皮中Mg含量相反),但元素的吸收累积总量则相反;(2)在1~6个月果龄时,N、P主要分布在内果皮,K主要分布在中果皮和内果皮;7~10个月果龄时,N、P、K主要分布在果肉;Ca主要分布在中果皮;Mg主要分布在内果皮;(3)5种元素在4个部位均以K含量最高,其次为N含量,而P、Ca、Mg含量在不同发育阶段排序不同;(4)营养元素的分布累积与各部位的生物量大小、元素本身的含量和特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花生红衣富含原花青素等有益健康成分,但口感苦涩,限制了其在食品中的应用。乳酸菌发酵能显著改善花生红衣口感,发酵后的花生红衣饮料富含原花青素和益生菌等有益成分,酸甜适口、风味独特。本研究采用乳酸菌发酵花生红衣提取物,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了发酵工艺条件。试验结果显示,较优的发酵条件为料液比1:130、乳酸菌添加量为0.79%、白糖添加量为11.0%,pH值为6.32±0.04,发酵时间为8.4 h,发酵液的感官评分为97.00±0.76。该研究首次利用乳酸菌发酵花生红衣饮料,为提高花生红衣的利用率、拓宽其应用范围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不同椰子品种对椰心叶甲生长发育和繁殖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椰心叶甲在海南高种椰子(Hainan Tall)、黄矮椰子(Yellow Dwarf)、红矮椰子(Red Dwarf)、78F1椰子(78F1)、香水椰子(Ammatica Green Dwarf)和马哇椰子(Mawa)6个椰子品种未展开心叶上的发育、存活和繁殖情况.结果表明,在取食不同椰子品种的情况下,椰心叶甲完成1个世代所需的时间差异显著,其中取食红矮椰子所需的时间最长,为(79.06±3.65)d,取食海南高种椰子所需的时间最短,为(7206±1.14)d;取食海南高种椰子的椰心叶甲平均产卵量最高,为(25075±3.57)粒,而取食马哇椰子的最少,为(144.42±1.14)粒;取食78F1椰子的椰心叶甲成虫寿命最长,为(235.84±2.62)d.取食香水椰子的最短,为(142.15±8.25)d.椰心叶甲在6个椰子品种上的实验种群趋势指数从高到低为78F1椰子96.07、海南高种椰子82.34、黄矮椰子73.93、马哇椰子60.16、红矮椰子60.07和香水椰子55.26.  相似文献   

7.
椰子是热带地区主要木本油料作物,也是食品能源作物;不仅口感清凉,风味独特,并含有大量的营养成分,并且具有解毒、美容、消毒等功效。随着椰子产业发展,对椰子需求越来越大,因此,椰子规模化生产发展迅速,关于椰子各方面研究非常重要,同时也受到人们重视。然而,与其他经济作物相比,椰子种质资源、栽培、产品加工及作用等研究较晚,研究基础较为薄弱,但是,近20 a来,国内外在椰子种质资源、栽培、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产品加工等及作用研究取得一些重要进展,为椰子生产和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本文综合分析了椰子种植资源收集、鉴定评价、创新利用、耕作栽培、栽培生理等研究进展情况,并介绍了椰子产品加工利用的研究进展,就进一步的研究和利用提出具体建议,以期为今后椰子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4个椰子品种光合、蒸腾作用日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结果盛期的黄矮椰子﹑香水椰子﹑本地高种椰子﹑文椰78F1 4个椰子品种为研究对象,对椰子叶片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的日变化规律及温度﹑湿度﹑光合有效辐射和CO2浓度等环境因子之间的互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椰子品种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日进程表现为明显的双峰型日变化,本地高种椰子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都比较高,香水椰子和文椰78F1居中,黄矮椰子最低。光合有效辐射、叶片温度对椰子光合速率有重要影响,空气湿度和叶片温度是影响蒸腾速率的重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9.
组织培养对于椰子快速繁殖以及全球椰子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40年来国内外在椰子组培快繁技术,包括椰子组培技术的重要性,不同外植体如胚芽、花序、子房等在组织培养中的应用与优劣,不同培养基和培育环境对组培效果的影响等要素,进行了详细的总结和讨论。同时总结了椰子组培快繁技术的进展,分析了目前限制椰子组培快繁技术发展的因素,提出了应对策略与具体建议。本文对椰子快繁技术及椰子种质资源保存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介绍加强椰子科技国际合作交流的背景及中国椰子科技国际合作概况,分析中国椰子产业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和科技含量高的椰子深加工产品,缺乏高层次椰子科技国际合作交流的人才,缺乏与国外科研机构合作开发较大的椰子产业的科研项目等我国椰子科技国际合作存在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对中国椰子科技国际合作交流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描述巴西橡胶树果皮和种皮在各个不同发育时期的解剖结构。(1)授粉后约120d,果皮和种皮发育成熟,(2)果皮由于子房壁形成,授粉30d后,果皮可区分为外果皮,中果皮和内果皮三层结构,外果皮由表皮和表皮下7-8层绿色扁平细胞构成,中果皮由等径薄壁细胞构成,其上分布维管束及密集成群的初生乳管,内果皮由三层走向不同的长形细胞组成,授粉后60~70d,内果皮细胞开始木质化果实成熟时,外中果皮革质而干燥,内  相似文献   

12.
采用RT-PCR技术克隆了1个编码NI基因的cDNA序列,命名为MiNI基因,并对不同来源的中性/碱性转化酶的分子特征及系统进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MiNI基因开放阅读框为2034 bp,编码677个氨基酸,相对分子量为76.6 kDa,理论等电点为6.24;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NI二级结构α螺旋占38.85%,无规则卷曲占35.45%,伸展链占18.91%,β折叠占6.79%;MiNI具有glycoside hydrolase family 100结构保守域,与克里曼丁桔、龙眼、巴西橡胶树和番木瓜都具有一致的motif位点;MiNI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克里曼丁桔、龙眼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构建NI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与芒果遗传距离最近的是克里曼丁桔,最远的是玉米和枸杞。qRT-PCR分析显示,果皮MiNI基因表达量远高于果肉;花后10~40 d,果皮MiNI基因表达量显著下降;花后40~100 d,果皮MiNI基因表达量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水平;花后100~130 d,随着果实成熟,果皮MiNI基因表达量又显著上升;而花后10~40 d,果肉MiNI基因表达量显著下降,至果实发育后期果肉MiNI基因表达量始终处于极低水平。该研究为进一步了解MiNI基因在芒果果实蔗糖代谢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从分子角度阐明芒果糖代谢机理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特有产甜蛋白植物--马槟榔(Capparis masaikai Levl.)花果及种子的形态、结构进行解剖和显微观察.描述了马槟榔花的花萼、花瓣、子房、花药、花粉和果实的大小、外中内果皮以及种子的内外种皮、胚、胚乳等的结构和形态.马槟榔为圆锥花序,花瓣、萼片各4个,上位子房,侧膜胎座,4个心皮,1个心室,雄蕊多个,胚珠多数,多为肾形,沿心皮腹缝线成2~3纵行排列,花粉囊4囊纵裂,底着药,花粉粒球形,三孔沟型萌发,花程式为:K2+2C4A∞G(4:1:∞);果实大小差异较大,最小果纵横径3.1 cm×2.8 cm,最大果纵横径11.2 cm×9.4 cm,果实含种粒数平均8~9粒,最多的达40粒;果皮分外、中、内3层,外果皮有8~10条不规则棱及粗短的棘状突起,中果皮石细胞居多,内果皮晶莹剔透;种子形状多样,不同区域马槟榔种粒大小存在极显著差异,种皮有内外2层,外种皮质硬而脆,内种皮薄而透明,种子胚乳被吸收仅留遗痕,胚由胚根、胚轴、子叶和胚芽组成.  相似文献   

14.
以不同裂果程度的4个石榴品种(‘大青皮甜’‘岗榴’‘秋艳’‘黑金刚’)为试验材料,利用质构仪和显微镜观察测定其果皮质构特性和组织结构特点,解析果皮质构特性和细胞结构在石榴裂果中的作用,为防治石榴裂果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采用质构仪测定石榴果皮内外侧破裂力,其外侧破裂力为1050.28~1927.24 g,内侧破裂力为686.01~1526.31 g,同一品种果皮外侧破裂力显著高于内侧破裂力,内外侧破裂力比越小的品种越不易发生裂果;并且果皮紧实度越大越容易产生裂果,其中,‘秋艳’果皮紧实度最低,为85.20 g,石榴果皮紧实度与其裂果性呈负相关的关系;4个石榴品种果皮表层细胞厚度为2.23×10-2~3.58×10-2mm,表层细胞面积为6.76×10-4~10.30×10-4mm2,表层细胞厚度和面积与石榴品种裂果性无明显相关性;裂果与果皮厚度呈明显的负相关性,即果皮厚的品种容易裂果,果皮薄的品种抗裂果。  相似文献   

15.
DWARF5DWF5)基因,编码7-脱氢胆固醇还原酶(7-dehydrocholesterol reductase),是甾醇合成的关键酶,通过调控甾醇的合成参与植物油体(oil bodies,OBS)的形成。为了探究DWF5基因对油棕果肉中油体发育的影响,以‘热油4号’为材料,提取油棕果肉的RNA,以反转录的cDNA为模板进行基因的全长克隆,获得2个EgDWF5基因并分别命名为EgDWF5-1EgDWF5-2。运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其理化性质、结构特点和亲缘关系等进行分析预测,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其在油棕的根、茎、叶、花及花后不同时期的果实进行表达水平分析。结果表明:EgDWF5-1EgDWF5-2基因编码的氨基酸数量分别为434个和374个,相对分子质量为49.71 kDa和42.68 kDa,等电点为8.61和8.69,其蛋白不稳定指数为38.60和38.13,脂肪族指数为98.80和96.68,总平均亲水性为0.347和0.313,均具有疏水性。EgDWF5与水稻和玉米亲缘关系最近,与其他物种关系较远。qRT-PCR分析表明,EgDWF5基因在油棕的各个器官均有表达,其中EgDWF5-1基因在果肉中高表达,显著高于根、叶、花等部位,其表达趋势为花后12~18周升高,至20周时达到最高后表达量逐渐降低,这与油棕果肉中油体的发育趋势基本一致。EgDWF5-2基因在根和茎中高表达而在果肉中表达量低,其果肉中表达趋势为花后12~18周逐渐降低。因此,推测EgDWF5-1参与调控油棕的油体发育,EgDWF5-2未参与该调控而可能在油棕的生长发育中发挥功能。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索EgDWF5基因调控油棕中油体的形成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晚熟龙眼的挂树期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4个晚熟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品种的挂树期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晚熟龙眼挂树期长短与种脐大小、果皮及果蒂结构密切相关。果实的外表皮表面淅生物较多对挂树不利:果实表面蜡质多且连续,外果皮结构紧密、细胞排列有序、细胞间隙小,果蒂薄壁组织细胞排列均紧密,果实种脐小,有利于延长挂树时间。  相似文献   

17.
A rapid and convenient method to separate and quantify ursolic acid (UA) and oleanolic acid (OA) of cornus (Macrocarpium officinale (Sieb. et Zucc.) Nakai),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food materials, was established by reversed-phas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ic (RP-HPLC). The Linear ranges were 1.01–6.06 μg/μl for UA and 0.51–2.55 μg/μl for OA with good correlation. The average recovery rates were 103.0% of UA and 97.9% of OA, respectively. The precision and the repeatability of the analytical method were satisfied. Samples of cornus at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stages were detected, and the UA contents varied from a high of over 0.520% to less than 0.107%, while OA contents varied from 0.221% to 0.050% during the fruit growth. This study showed that the contents of UA and OA varied considerably with fruit development, especiall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xocarp, an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appropriate picking time was in later September. The distinct contents of UA and OA in different parts of cornus (exocarp, sarcocarp, and core) suggested the two compounds mainly located in exocarp of the fruit.  相似文献   

18.
霜疫霉侵染后荔枝果皮结构变化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霜疫霉病严重危害荔枝果实的产量和质量,其病原菌是霜疫霉(Phytophthora litchii Chen ex Ko et al.)。以4×10~4cfu/mL霜疫霉孢子悬浮液分别接种抗病品种‘黑叶’和感病品种‘桂味’的果实,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接种0、1、6、12、24、48、72、96 h后荔枝外果皮显微结构的变化。扫描电镜观察发现,‘黑叶’果皮的龟裂片平整,主要组成单元为微小乳突状结构,其中间微微凸起且结构致密紧实;‘桂味’果皮的裂片谷较深,主要组成单元为微小蜂窝状结构,其中间凹陷且壁薄挺立。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2个品种外果皮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但‘黑叶’比‘桂味’损伤较轻。用相同浓度霜疫霉孢子接种后,‘桂味’果皮附着孢子的数量是‘黑叶’的近5倍,说明‘桂味’果皮显微结构更易于霜疫霉孢子的附着和侵染。接种霜疫霉后,病原菌侵染加剧荔枝外果皮结构的崩解,但‘黑叶’外果皮崩解速度较慢。在‘黑叶’上霜疫霉的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和孢子囊形成都晚于‘桂味’,说明其对霜疫霉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黑叶’和‘桂味’果皮显微结构的差异是其对霜疫霉表现不同抗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