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刘伟明  吴列洪 《蔬菜》2016,(2):25-28
为明确早收栽培情况下浙薯75甘薯收获推迟后的薯块膨大动态,开展了不同年份浙薯75甘薯在早收栽培下推迟收获的分期挖薯观察试验。结果表明:浙薯75的结薯比较早,前期薯块膨大较快,但到中期薯块的增重速度放缓,后期薯块增重速度又加快。浙薯75大薯率不高,但薯块大小比较均匀。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浙薯132甘薯早收栽培时的生长动态,并为其高产高效栽培提供依据,开展了早收栽培下浙薯132的特征特性观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浙薯132结薯早,单株结薯数5.2~6.0个,前期薯块膨大快,食味好,适宜作为"迷你"甘薯早收栽培。  相似文献   

3.
甘薯新品种浙薯70的特征特性观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了甘薯浙薯70的特征特性观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浙薯70结薯较迟,但一旦结薯,其前中期(扦插后约110 d之前)的薯块膨大速度快,扦插后第90天其大中薯率质量占薯块总质量的77%以上,浙薯70比较适宜作为早栽早收的甘薯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4.
浙紫薯3号的特征特性观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也楠  何贤彪  刘伟明 《蔬菜》2018,(11):11-14
为在浙江省更好地种植和应用甘薯品种浙紫薯3号,对其早收栽培的物候期、形态特征、生长动态,以及主要经济性状进行了观察试验。结果表明:浙紫薯3号于5月底扦插,其还苗期、分枝期和封垄期与其他类似品种没有明显差异;浙紫薯3号薯蔓较长且较细,一般基部分枝7~8个;单株结薯数较多,结薯较早,前期薯块膨大较快,薯皮、薯肉均紫色,小薯的粗纤维也较少,口感较软,食味较好,比较适宜于作为迷你甘薯种植。  相似文献   

5.
王迪轩  胡为 《蔬菜》2010,(9):27-28
<正>1收获食用薯块和加工薯块以达到成熟期收获为宜,一般认为在生理成熟期时收获产量最高。马铃薯生理成熟标志是:叶色变黄转枯,块茎脐部易与匍匐茎脱离,块茎表皮韧性大,皮层厚,色泽正常。种用薯块应适当早收,一般可提前5~7d收获。此外,马铃薯的收获还应依气候、品种等多种因素确定。  相似文献   

6.
第五节甘薯的贮藏。一、收获后甘薯生的理变化。(一)伤口愈合:在甘薯收获及运输过程中,要尽量减少薯块表皮的受伤,但总会有一部分薯块受伤。为减少病菌从伤口入侵,应当创造一个适于伤口愈合,即形成木栓层的环境条件。一般在温度30℃和相对湿度90%~92%的条件下,大约经过6天伤口便可愈合;而在温度20℃和相对湿度90%以上的条件下,则需要10天左右。但也绝不是把收获后的甘薯一直捂盖起来,如果这样会发生薯块腐烂。应当在田间晾晒半天,让薯块表面的潮气尽量散掉,然后再装筐或装袋并放在仓库或空屋子进行临时贮藏几天也可直接入窖。由于刚收下的薯块呼吸作用比较旺盛,会放出一定数量的热量和潮气,这恰好满足了甘薯伤口愈合所需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具有结薯早、膨大快、产量高、品质好等优点。栽培时要精选良种,适时播种、施肥,德格县一般采用整薯播种,播种期若种薯已发芽,宁稍晚勿早;播后注意中耕培土,结薯盛期保持土壤湿润,收获前5~10天停止浇水,并注意病虫草害防治和避光贮藏。  相似文献   

8.
陈叶 《蔬菜》2004,(1):41-41
早熟马铃薯复种大葱栽培是河西地区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型种植模式,变1年1收为1年2收,比单种增收30 %~40 %。一、茬口安排春季气温稳定在5~7 ℃时播种马铃薯,6月中下旬即可收获,前作不宜为茄、番茄、葱、蒜等作物。大葱于3月中下旬播种育苗,6月底-7月初移栽定植,10月底收获。二、品种选择马铃薯选用结薯早、块茎前期膨大快、休眠期短的早大白、克新4号、中薯2号、中薯3号、中薯4号等早熟品种。大葱选用品质优、丰产性好的章丘大葱、鸡腿葱等。三、栽培管理马铃薯播前重施基肥,行播,行距20 cm,播后覆土起垄,垄宽50 cm,垄间距35 cm,垄上覆膜…  相似文献   

9.
早熟迷你甘薯新品种心香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香是以金玉为母本、浙薯2号为父本,采用人工杂交、多点次快速鉴定法选育而成的早熟迷你甘薯新品种。早熟,生长期70 d(天)左右即可开始收获;薯块紫红皮,黄肉,长纺锤形,外形美观;口感粉甜,质地细腻,皮层薄,风味佳;每667 m2产量 2 000 kg左右,烘干率32.71 %,淀粉率22.10 %,抗蔓割病,适宜长江流域、江苏北部、山东南部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
GGR8号生长调节剂在甘薯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薯应用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GGR8号处理后表现无缓苗期,封垄期提前,分枝、结薯早而多。采用两种浓度处理,均能提高薯块和茎叶的产量。其中以20mg/kg+泥浆蘸苗基及膨大前期再喷1次20mg/kg效果较好;相同浓度处理,中晚熟品种较早熟品种增产幅度大。  相似文献   

11.
孙钧  陈俊伟  石学根  庞茜  徐红霞  张林  徐建国  谢鸣 《园艺学报》2011,38(10):1865-1872
 以大棚栽培的早熟温州蜜柑‘宫川’为试材,研究了果实发育及延迟采收过程中果实品质与抗氧化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延迟采收期间果皮、囊瓣皮部分占全果的比例维持一个较低水平,而汁囊所占比例相对较高。延迟采收提高了果实蔗糖、总糖、可溶性固形物、总类胡萝卜素和总黄酮的含量,并提高了果实的抗氧化能力,而可滴定酸含量则下降。但过迟采收,果皮、囊瓣皮占果实的比例上升,果皮增厚,相应地汁囊占果实的比例下降,果实的葡萄糖、果糖含量急剧下降,类胡萝卜素、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能力也略有下降。以上结果表明,延迟采收是提高果实品质的有效措施,但延迟采收期不宜迟于1月中旬,过迟则品质下降。  相似文献   

12.
柑橘完熟采收增糖效应及其机理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研究了完熟采收对宫川温州蜜柑果实精积累影响和光合产物在果实内的分配特性及运输机制。结果表明:完熟采收可使柑橘汁囊中葡萄糖、果糖、蔗糖含量明显提高。光合产物主要通过背维管束输入汁囊,完熟采收期间分配到汁囊的光合产物占整个果实18%,而分配到可食组织(维管束+囊瓣皮+汁囊)的光合产物却超过60%。从着色期到完熟采收期,维管束到囊瓣皮再到汁囊存在一个由高到低的~(14)C光合产物的放射性比活度梯度,其中从囊瓣皮到汁囊的梯度都随汁囊糖积累而稳步上升。上述结果表明完熟采收有利于提高果实含糖量,光合产物通过存在于运输路径中由高到低的光合产物梯度推动而持续输入汁囊是完熟采收增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以宁波"甬优"葡萄为试材,研究了不同采收期葡萄冷藏期间主要生理指标和感官指标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期对"甬优"葡萄保鲜效果影响显著,9月中上旬为最佳采收期。  相似文献   

14.
Two early maturing potato cultivars viz. the Indian cultivar Kufri Lauvkar and the exotic cultivar Atlantic were investigated for sucrose, reducing sugars and dry matter content changes during tuber growth. Relatively poor processing cultivar Kufri Lauvkar maintains higher sucrose and reducing sugar contents and lower dry matter values as compared to Atlantic throughout the growth and irrespective of the tuber size. The cultivar Kufri Lauvkar though attains physical maturity, but its tubers remain chemically immature under relatively cooler northern Indian plain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free sugars vis-à-vis crop duration and tuber size was obtained.  相似文献   

15.
卢秉福  耿贵  周艳丽 《中国甜菜》2012,(3):60-62,65
介绍了甜菜收获机械茎叶切削装置的仿形器与切刀组合、根头清理部件的类型、工作原理等,对甜幕机械化收获过程中提高收获质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葡萄延迟采收期间糖含量及其代谢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京秀’、‘亚历山大’以及‘京秀’ ב亚历山大’和‘京秀’ ב香妃’葡萄杂交后代群体的共20个单株成熟时及延迟采收期间浆果可溶性糖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延迟采收, 浆果内可溶性糖变化可分为积累型和相对稳定型两种。延迟采收3周, 糖积累型的‘京秀’和8个单株浆果可溶性糖显著积累, 蔗糖分解酶(酸性转化酶、中性转化酶、蔗糖合成酶分解方向) 活性持续升高, 而相对稳定型的‘亚历山大’和12个单株的糖与成熟时没有显著差异, 但酶活性急剧降低。果实成熟和延迟采收期间的呼吸速率也存在差异。成熟后延迟采收由蔗糖分解酶活性反映的浆果库力的大小和呼吸速率存在的差异可能是两种类型延迟采收期间糖含量存在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以洛马铃薯8号为材料,设置种薯芽眼向上、向下、侧向3个摆向,研究其对早熟春播马铃薯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薯块芽眼摆向不同对性状有较大影响,芽眼向下播种的马铃薯与常规播种(芽眼向上)相比,株高增高4.14 cm,芽眼根增多,匍匐根增加1.1条,地上茎增粗1.12 mm,地下茎增长3.68 cm,匍匐茎增加1.19条,块茎增加1.06个,产量增加272.48 kg/667 m2,而大中薯比例、商品率基本相同,绿薯率极低,品质改善。  相似文献   

18.
以国外进口硬果型番茄和国产合作903番茄为试材,开展了果实延期采收、硬度测定以及果实贮藏等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国外硬果型番茄较合作903普遍表现出延期采收期长、果实硬度高、耐贮运性好等优点,其中以倍盈番茄品种综合表现最佳。贮藏期间引发各硬果型品种失去商品性的主要因素为果实失水出现表皮干皱,而腐烂果比例很低。而合作903因腐烂导致果实变坏的比例明显要高。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不同栽培模式对莲藕萌芽及产量产值的影响,以东河早藕为试验材料,利用大棚、小拱棚及露地栽培模式改变莲藕生长环境温度,通过温度变化的跟踪分析,探求温度与莲藕萌芽的关系。结果表明,莲藕大棚、小拱棚栽培模式.主要通过促进莲藕前期生长实现早收增收,其中钱叶抽生时间分别比露地栽培模式提早21d和18d,具有较好的促进萌发的作用:终止叶抽生期分别比露地栽培模式提前25d和7d,早熟作用明显,但单位面积产量并无优势。此外,东河早藕在日平均温度12~13℃时约10d即可萌芽,与各地报道莲萌发温度在13-15℃有差异。因此,早熟莲藕以大棚、小拱棚覆盖栽培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