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我国麻类生产的现状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麻类生产的现状:包括苎麻、红麻、黄麻、亚麻、大麻、剑麻的种植和加工;育成品种数量和育种技术;种质资源;麻类作物的多种用途.提出了目前麻类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种麻效益下降;生产技术滞后;品种质量有待提高.着重提出了麻类生产的建议:树立大纤维观念,扩大纺织原料种类;南麻北棉,以麻代棉;苎麻向山坡地、黄/红麻向盐碱地、亚麻向南方冬闲地拓展;加快麻类科技平台建设,加速成果转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4.
本文采集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中国海关统计数据,综述了十年来世界苎麻、亚麻、黄红麻、大麻和剑麻等麻类作物的生产、贸易概况,介绍了国际麻类生产和贸易动态。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了初步统计分析,对我国麻类生产规模、种类结构的适时调整,对促进我国麻类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6.
7.
8.
我国麻类产业现状与对策——在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启动大会上的讲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麻类是中国传统的民族特色作物,也是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21世纪以来,我国麻业步入强劲的发展阶段:2007年麻类收获面积已达到194万公顷;"十五"期间,麻类单产水平显著提高,苎麻、亚麻、黄/红麻产量分别提高到每公顷4500kg、4500kg和3900kg,同"九五"末相比,增幅分别达100%、60%和70%;每公顷苎麻产值达30000余元,成为了农民增收和脱贫致富的高效作物;同期,麻纺工业也步入快车道,麻纤维的加工总量达到60万吨,占天然纤维加工总量的8%-10%;麻类出口创汇突破20亿美元.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探讨了我国麻类行业“十五”规划,其次谈到农工科贸一体化是21世纪我国苎麻行业走向现代化的唯一途径。还谈到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以及我国台湾省早就实现农业机械化和产业化。八十年代作者和湖南省经济作物局刘长远局长协作,两年内建立九个良种区域化基地县,共45万亩,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九十年代末作者又主持另一个苎麻产业化项目,目前正在实施中。 相似文献
10.
麻类生物脱胶与生物制浆酶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麻类生物脱胶与生物制浆的三类主要酶类,即果胶酶、半纤维素酶(甘露聚糖酶、木聚糖酶)和木质素降解酶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总结,对其应用前景也进行了评论. 相似文献
11.
12.
对我国麻类生产质量安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世界上庥类生产、贸易大国。目前我国庥类生产加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质量监控检测体系不健全,原料市场较乱,良种区域化程度低,初加工技术落后,庥纺织加工水平低。所以加强麻类质量监督检测体系建设,提高类庥检测手段,规范市场行为,加强优质育种,实行良种区域化,采用先进的加工技术,加强横向联合等是提高我国麻类生产质量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3.
第四篇剑麻、大麻
龙舌兰麻系龙舌兰科(Agavaceae)所属单子叶植物的统称,俗称剑麻。该科有21属,约670种,大多原产于中美洲墨西哥一带。剑麻分布范围较广,在南北纬30。之间的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及太平洋、印度洋的一些岛屿等热带、亚热带地区都有分布。剑麻(Agave sisalana)是多年生热带硬质叶纤维作物。剑麻纤维色泽洁白、质地坚韧、富有弹性、拉力强、耐摩擦、耐酸碱、耐腐蚀,且胶质少,不易打滑,是广泛运用于国防、渔业、航海、工矿、运输、冶金、石油等行业的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4.
运用光学显微镜来观察分析麻、竹类纤维的纵、横截面形态,以此为基础比较麻、竹类纤维结构、形态的不同。并利用自制的单纤维轴向压缩弯曲测量仪测试了苎麻、亚麻、黄麻、红麻、竹和竹浆纤维的临界剌扎力Pcr,计算抗弯刚度和等效弯曲模量,由此得到纤维剌痒特征的对比和定量表达。 相似文献
15.
运用光学显微镜来观察分析麻、竹类纤维的纵、横截面形态,以此为基础比较麻、竹类纤维结构、形态的不同.并利用自制的单纤维轴向压缩弯曲测量仪测试了苎麻、亚麻、黄麻、红麻、竹和竹浆纤维的临界刺扎力 Pcr,计算抗弯刚度和等效弯曲模量,由此得到纤维刺痒特征的对比和定量表达. 相似文献
16.
2010年以来,我国麻纺织行业经济运行整体回暖并于年底快速发展,生产增长,亏损减弱,效益增加,盈利能力回升,进出口贸易好转,麻纺行业总体出现趋暖的态势.但面临的困难未有根本性好转,产品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内销市场拓展的任务依然紧迫.2011年全行业形势将继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7.
黄麻和红麻均是重要的韧皮纤维作物。红麻(Hibiscus Cannabinus L.)属锦葵科(Malvaceae)木槿属(Hibiscus)一年生韧皮纤维作物,又名洋麻,槿麻。具有适应性广、抗环境胁迫能力强、耐早、耐贫瘠、耐盐碱、病虫害较少、易栽培、纤维和生物产量高等特点。1908年引入中国,上世纪80年代已基本取代黄麻成为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麻类作物,种植面积曾达100万公顷。黄麻属椴树科(Tiliaceae)黄麻属(Corchorus)一年生韧皮纤维作物,又名络麻,绿麻。在黄麻属的几十个种中,具栽培价值的是长果种黄麻(Corchorus Olitorius L.)和圆果种黄麻(Corchorus Capsularis L.)。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