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研究发现,在动物饲料中添加抗生素会产生令人忧虑的效果:药物会刺激动物肠道内的病毒在肠道细菌间转移基因。如此一来,令肠道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基因就会被大量转移。科学家在专业期刊《微生物学》上撰文警告称,激活这些病毒会导致耐药性在细菌间大幅扩散。  相似文献   

2.
科苑采撷     
噬菌体病毒有望替代抗生素英国剑桥的科学家最近宣称,噬菌体病毒有可能替代抗生素。以前,由于人类大量使用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许多细菌通过相互交换遗传物质获得了耐抗生素药性基因。该研究所的皮卡德说:"使用噬菌体治疗比传统的抗生素会更好,因为噬菌体不会破坏正常的微生物平衡。噬菌体只是能感染细菌的病毒,目前还没有关于噬菌体感染植物、动物或人类细胞的报道。"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转基因猪中抗生素标记基因neo漂移的可能性。利用Southern blotting鉴定F1代仔猪的显隐性,结果发现6头仔猪中有3头为转基因仔猪,3头为阴性仔猪。通过PCR技术对试验仔猪血液和消化道组织中neo基因进行检测,结果发现neo基因没有在血液水平和消化道组织中发生漂移。通过PCR技术对试验仔猪肠道细菌中neo基因进行检测,在肠道细菌基因组中没有检测到neo基因的存在。检测结果表明,仔猪血液、肠道细菌和消化道组织等都没有发生neo基因的漂移。  相似文献   

4.
<正>在发展中国家,畜禽养殖业仍广泛和大量地使用抗生素,畜禽排泄物成为环境抗生素抗性基因的重要储存库。抗生素抗性基因能在不同的宿主间水平转移的特征,加剧了其对居民生活健康的威胁。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长期使用粪肥会增加农业土壤抗生素抗性。因此,评估和发展粪肥处理工艺对降低抗生素抗性基因环境传播风险至关重要。厌氧消化和堆肥是目前用于处理畜禽排泄物的主要技术。其中厌氧消化不仅可以降解有机质、消灭病原微生物,还能产生清洁能源。近  相似文献   

5.
环球     
正科学家完成非洲猪瘟基因图谱绘制皮伯赖特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与伦敦大学学院合作绘制了非洲猪瘟病毒整个基因组的基因表达图谱,这有助于确定基因激活顺序以及发现新基因,将有助于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的开发。该项成果发表在《Journalof Virology》(《病毒学杂志》)上。研究小组证明了在  相似文献   

6.
《养猪》2017,(1)
<正>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最新研究发现老年人服用大量维生素D可使肺部感染率降低40%。人的身体免疫系统会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下降,肺结核、支气管炎和流感等肺部疾病造成的死亡率也会随之增加。然而,由于这些疾病是病毒引起的,抗生素通常起不到很好的疗效,因为随着药量增加,病毒会产生抗药性。但新的发现表明,维  相似文献   

7.
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是疱疹病毒科a疱疹病毒亚科的成员,临床上引起Aujeszky氏病(Aujeszky's disease,AD)。根据该病毒感染细胞后DNA转录、表达时间的先后可将PRV基因分为立即早期基因(immediate—early gene,IE),早期基因(earlygene)和晚期基因(late gene),这3种基因产物以瀑布方式调节。现已证实伪狂犬病病毒只含一个立即早期基因——IE180基因,该基因对病毒在动物体内的复制至关重要,只有IE180基因开放转录、并翻译成IE180蛋白,其下游的基因才能在IE180蛋白的激活作用下得以完全开放转录,否则病毒复制将不能完成。IE180基因的表达产物IE180蛋白是一个多功能蛋白,不仅能激活同源蛋白基因启动子,而且能激活某些异源蛋白基因启动子。此外,IE180蛋白还具有诱导机体产生免疫保护的功能。IE180的转基因小鼠能够抵抗PRV的攻击,但最近发现IE180在小鼠体内的表达会导致小鼠小脑发育异常,表现出共济失调、震颤等症状。  相似文献   

8.
<正>为了应对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的快速传播给畜牧养殖业造成的危害,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动物细菌病研究创新团队,系统研究了细菌在抗生素长期使用下产生耐药性的分子机制,日前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期美国微生物学会出版的英文杂志《抗菌药物和化疗》上。据了解,该项研究揭示了细菌中携带的质粒在不同抗生素使用条件下,通过基因重组的方式不断获得新的耐药基因,以  相似文献   

9.
科技     
<正>中国农业大学追踪到中国家禽生产中抗生素耐药性基因中国农业大学沈建忠及同事对中国养殖场、屠宰场和超市进行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家禽生产流程中普遍存在能让细菌对重要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基因。相关成果于2月7日在线发表于《自然—微生物学》。碳青霉烯和粘菌素是两类用于治疗可能具有致命性人类细菌感染的"最后防线"抗生素。此前,人们已在人类食物供应链中鉴定出两种能够对这些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基因,但这两种基因如何  相似文献   

10.
将山羊IFN-γ基因插入到合有口蹄疫病毒(FMDV)vp1基因的山羊痘病毒(GPV)转移载体PTK-vp1中,获得合有FMDV vp1基因和山羊IFN-γ基因的重组转移载体pTK-vp-IFNγ,以本实验室构建的表达β-半乳糖苷酶基因(LacZ)的山羊痘重组病毒rAY41-LacZ为亲本毒,与转移载体pTK-vp-IFNγ共同转染犊牛睾丸细胞进行同源重组,通过7轮反向蓝白斑筛选,产生重组山羊痘病毒rAY41-VP-IFNγ,通过PCR和间接免疫荧光实验证实获得了能够稳定表达FMDV vp1和山羊IFN-γ的重组山羊痘病毒。  相似文献   

11.
植物血凝素的研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植物血凝素(植物血细胞凝集素,PHA)是一种从红芸豆中提取的有丝分裂原,作为一种低聚糖与蛋白质的复合物,植物血凝素有促进淋巴细胞有丝分裂、激活免疫细胞——淋巴细胞的作用。据美国《科学》杂志报道,机体免疫系统通过识别植物血凝素而识别病毒,并产生相应的抗体和其他免疫反应,以从体内清除病毒。植物血凝素与黄芪多糖等多种中草药联用具有增效作用,与部分抗生素联用具有相加作用。因其强大的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的作用以及强效的抗病毒作用,植物血凝素在兽药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相似文献   

12.
编读互动     
<正>读者:9期杂志国际瞭望栏目中提到了减少抗生素的使用要向意大利学习,9月1日农业部也发布了《关于决定禁止在食品动物中使用洛美沙星等4种原料药的各种盐、脂及其各种制剂的公告(征求意见稿)》,但抗生素在治疗某些疾病方面的效果还是比较好的,一旦禁止之后会不会对农户造成经济损失?本刊:尊敬的读者您好,抗生素虽然在治疗疾病上速度和效率较高,但它会产生较多的副作用,细菌也会产生耐药性。  相似文献   

13.
生猪养殖中盲目使用抗生素,会导致猪粪中细菌产生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猪粪作为粪肥施用在农田后是否会促进ARGs向土壤、粮食和蔬菜等作物扩散和传播,长久以往是否会对人类和动物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检索近期相关文献,综述猪粪中抗生素抗性基因和对种养循环的影响,以及降低ARGs的方法,以期降低猪粪中抗性基因水平,实现健康的种养循环模式。  相似文献   

14.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细菌在抗生素选择压力作用下,耐药菌株不断产生。细菌多药耐药性的产生导致抗生素的疗效大大降低,可移动遗传元件整合子被认为是导致耐药基因在细菌间水平转移的重要原因。整合子对耐药基因的捕获及表达关系到新耐药菌株的产生与播散,研究整合子传递耐药性的影响因素能够合理指导临床用药,进而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与播散。基于上述原因,文章综述了SOS反应、自然转化、可变区启动子、基因盒长度、重组位点等因素对整合子传递耐药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猪业科学》2015,(2):31
<正>在猪场疾病治疗过程中通常会使用抗生素,而猪粪又常用于施肥,猪粪中会有抗生素残留,长期用于施肥会导致土壤中的细菌产生耐药性。研究表明,即使是没有使用抗生素的猪产生的粪便用于施肥,土壤中的细菌也会产生耐药性。这一观点在2014年10月6日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在自然环境中,许多细菌自身携带抗生素基因,可能是防御土壤中某些真菌和细菌产生的抗生素,而这些抗生素在实验室中研究出来再用于治疗受感染的人和动物,加快疾病的愈合。  相似文献   

16.
正猫疱疹病毒Ⅰ型(FHV-1),是α-疱疹病毒亚科,水泡病毒属成员,主要引起猫的病毒性鼻气管炎。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SOCS)是IFN-Ⅰ抗病毒信号通路的靶基因,也是该通路的负调控因子在宿主细胞激活抗病毒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近期发表于《Veterinary Microbiology》的一项研究阐明了miR-101靶向SOCS5基因,显著增强Ⅰ型干扰素抗病毒信号,促进Ⅰ型干扰素的产生,揭示了抑制猫疱疹病毒复制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7.
家禽业如何面对“后抗生素时代”的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家禽生产中,由于抗生素的长期滥用和误用,不但激化了病毒的进化,而且使细菌的耐药性直线上升。大量耐药菌的产生,使难治性感染越来越多,导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费用越来越高。而且细菌能够利用自由漂浮基因材料在生物的染色体间移动,质粒的基因代码中携带有如何抵抗抗生素的信息。由此,许多专家预言人类不久将进入“后抗生素时代”,滥用抗生素最严重的国家将率先接受挑战。  相似文献   

18.
据统计,全球畜禽饲用抗生素在2010年超过了6300万千克[1].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在人类选择性使用抗生素的压力下,导致细菌耐药基因的快速转移和耐药菌株的急剧增加.为了减轻和控制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一种有效的方法就是从基因水平上解析细菌产生耐药性以及耐药性传播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9.
正替抗的话题非常大,也有很多难题有待解决,抗生素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物生产性能。但是,抗生素的使用,也导致了一些耐药细菌产生。耐药细菌的耐药基因随着动物的肠道转移到粪便,转移到田间地头。对人类的安全有比较大的影响。因此,替代抗生素也是我们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20.
在昆虫杆状病毒的级联复制中,极早期基因ie-1所编码的IE-1蛋白具有重要功能,其中极晚期多角体蛋白基因启动子polh受其调控激活。通过建立具有启动子polh及ie-1长194 bp的反义序列(ie-1-r)的转录载体,使杆状病毒在宿主细胞进行自身复制时受到抑制。试验结果表明,当转入重组转录载体polh/ie-1-r的宿主细胞受携带荧光素酶(luciferase)基因的杆状病毒感染时,能够被诱导激活细胞内多角体蛋白基因启动子转录其携带的ie-1的反义序列RNA,从而部分抑制病毒本身的复制,宿主细胞在病毒感染第4~5天,其荧光素含量与对照RLU(relative light unit)相比下降约1×108个单位,抑制病毒的效果在时间上呈现一定的滞后性。试验结果提示:构建类似的病毒诱导表达系统,通过早期基因激活晚期基因,晚期基因转录抑制早期基因表达的策略,可以对病毒复制进行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