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水曲柳造林密度与林分生长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确定水曲柳人工林合理的造林密度,以帽儿山实验林场10年生的水曲柳密度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造林密度对林分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m×1m(A)、1.5m×1.5m(B)、2m×2m(C)、3m×1.5m(D)4种不同造林密度对林木生长、林木的干形、林分的产量均有显著地影响,其中林分胸径、单株材积、冠幅、单株叶面积、冠高比随密度的减小而显著增大;造林密度对树高生长、叶面积指数无显著影响。综合比较4种密度水平林分,C水平的造林密度是最为合理的。  相似文献   

3.
望天树人工林林分生长与林分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不同地区营造的人工望天树林的生长情况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营造的望天树人工林的林分密度与林分生长及立地条件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营造人工望天树林较佳的规格和方式.结果表明:造林规格以2.5m×2.5m、3.5m×1.5m、3.5m×2.5m、3.0m×2.0m较佳;人工营造的望天树林的个体不论是高度生长还是胸径生长都要远远大于天然林中的望天树个体;立地条件是影响望天树人工林生长量的因子;在其分布区域进行望天树的迁地保护,扩大其种群数量及生存的区域和范围,是保护这一珍稀树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杉木林分密度效应研究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业科学研究》2002,15(1):66-75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9年生火炬松(Pinustaeda)不同造林密度对比试验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密度间树高生长无显著差异但胸径、冠幅、单株材积和公顷蓄积均有显著差异。其中公顷蓄积随密度加大而增加,胸径、单株材积和冠幅则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小。从林分结构来看,以密度为1666株/hm2较为合理,平均胸径为115cm,≥10cm的林木株数占总株数的90%,而密度为4444株/hm2的平均胸径仅为8.8cm,≥10cm的林木仅占38.9%。  相似文献   

6.
日本落叶松林分密度与胸径、树高生长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苑辉 《辽宁林业科技》1995,(4):28-29,64
日本落叶松林分密度与胸径、树高生长关系的探讨苑辉(辽宁省林科院110032)目前,日本落叶松(LarixkaemPferi)人工林在辽宁省已大面积郁闭成林,中、幼林占的比例较大,调节和控制林分的密度,可以在林木各生长阶段改变干材的质量和村积生长量,并...  相似文献   

7.
杉木造林密度与根系生长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8.
马尾松造林密度与林分生长效应试验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采用1.4 m×1.4 m、1.1 m×1.2 m、1 m×1 m、0.5 m×1.0 m等4种株行距进行马尾松短周期工业原料林造林试验,通过7 a的定位观测表明,1.1 m×1.2 m的造林株行距是定向培育马尾松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的较适合密度。  相似文献   

9.
<正> 沙兰杨是我省杨树早期速生树种之一。为了探索在黑龙港地区营造沙兰杨能否速生丰产,并为营造沙兰杨速生丰产林的适宜密 度提供理论依据,衡水地区枣强县于1982年春栽植5种不同株行距的试验林,着重研究了沙兰杨造林密度与生长的关系,历经5年  相似文献   

10.
杉木林分密度效应研究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项试验共分2个部分.(1)造林密度试验,小区面积为600 m2,5个处理,即1 667株.hm-2(A)、3 333株.hm-2(B)、4~983株.hm-2(C)、6 633株.hm-2(D)、9967株.hm-2(E);(2)造林密度调控试验,造林设计方法与造林密度试验相同,但在林分生长过程中,按密度管理图的密管线0.5为标准进行间伐,间伐后保留密度要与临近的下一个初植密度较稀植的林分密度基本相同,两者进行比较.试验结果(1)造林密度试验,优势高、平均高、平均胸径均随年龄的增加而递增,随密度的增加而递减,优势高9a、平均高6 a、平均胸径5 a,密度间差异已达显著性水平;林分蓄积量则随年龄增加而递增,5~7 a,密度间差异显著,8~18a,只有A密度与E、D密度差异显著;枝下高随密度、年龄的增加而递增,12~a后,C、D、E密度间的差异很小;冠幅随密度的增加而递减,随年龄的增加而递增,9~10a后,各密度则随年龄增加而缓慢递减.(2)造林密度调控试验,同一指数级,间伐后的林分与其密度基本相同未间伐的林分比较,其优势高、平均高差异不明显;立木蓄积前者小于后者;总蓄积(立木蓄积+间伐蓄积)前者大于后者;同一指数级,初植密度不同的林分,间伐后与密度基本相同未间伐林分的蓄积百分比,初植密度大的大于初植密度小的;指数级不同,而初植密度相同的林分,间伐后与密度基本相同未间伐的林分总蓄积百分比,高指数级的比值大于低指数级的比值.  相似文献   

11.
西南桦造林密度与林木生长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南桦不同密度6a的试验结果显示:西南桦属速生树种,人工林初期生长很快,树高生长(1 5年生)达1 22 1 90m,胸径生长(3 6年生)达1 12 2 91cm。密度对树高生长有影响但不显著,而与胸径生长呈显著负相关。最大和最小密度林分间平均胸径相差2 88cm,3m×3m林分比1 5m×2m林分林木生长量高32 3%,比2m×2m林分高28 4%,比2m×3m林分高11 6%;单株材积生长与密度亦呈负相关关系,其关系式可用V=ax-b来表示。而林分蓄积则与密度呈正相关关系,即密度大林分蓄积量高,反之则小。随林龄增长,不同密度林分间蓄积差异逐渐缩小。要培育中大径材的西南桦人工林,造林密度不宜大,可考虑采用2m×3m及3m×3m的株行距。  相似文献   

12.
对6年生光皮桦不同造林密度林分生长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光皮桦不同造林密度对林木胸径、冠幅及材积生长差异极显著,树高生长差异不显著。不同造林密度对林分生长的影响,6年生时光皮桦林分蓄积量与造林密度大小成正相关,密度越大,林木分化越早,影响了光皮桦后期的生长。因此,选择合理的造林密度对林分正常生长发育及综合利用是十分重要的。此试验对光皮桦4个不同造林密度处理,以1100株/hm2最好。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杉木不同造林密度试验林连续三年观测分析结果可知,密度与生长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但对生长节律没有影响。杉木年生长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前期、中期、后期。影响高生长的主导气象因子是降雨量,其次是气温;影响径生长的主导气象因子是平均气温,其次是降雨量。采用数量化理论(I)建立了杉木树高和胸径旬生长量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4.
造林密度与林木生长的关系及其确定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林密度也称初植密度、栽植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上的栽植株数或播种穴数,通常以株(穴)/hm^2来表示。造林密度的大小对林木的生长、发育、产量和质量均有重大影响,确定造林密度是造林工作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造林密度与林木生长的关系及其确定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造林密度也称初植密度、栽植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上的栽植株数或播种穴数,通常以株(穴)/hm2来表示.造林密度的大小对林木的生长、发育、产量和质量均有重大影响,确定造林密度是造林工作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造林密度对马尾松林分生长木材造纸特性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温佐吾  谢双喜 《林业科学》2000,36(Z1):36-43
贵州省龙里林场松造林密度试验林15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密度对树高生长无明显影响;平均胸径、单株材积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小,高径比和蓄积量则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加,不同处理间的差异从6 ̄8年起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小径原木出材率随密度的增大明显降低,短小原木和薪材的出材率及出材量均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各处理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木材生长轮宽度随造林密度的增加而减小,晚材率和木材基本密度大体上随密度的增高而增  相似文献   

17.
由于马尾松常规苗主根发达,侧根较少,造林成活率较低。1990年起选用了马尾松截根苗造林,以期提高其造林成活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2]通过对马尾松截根苗造林13年生林分生长现状调查分析,试图进一步揭示截根对林木生长的影响,为大力推广应用截根苗造林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针对秦岭林区中龄次生林的生长特点,结合次生林抚育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长期的定位研究,结果表明密度对中龄次生林的高生长有一定影响,对胸径的生长有显著的影响,随密度的减小,林分胸径生长量有增大趋势;对林分的蓄积增长有较大的影响.该林分的合理保留密度应为1 500株/hm2.同时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海拔的变化对次生林生长影响很小.该项研究为秦岭林区的次生林抚育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紫椴不同造林密度的生长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林龄20年生6种造林密度的紫椴人工林固定试验样地调查数据分析表明,造林密度对保存率、树高、直径、直径分布、材积、蓄积均有明显影响。相同造林方式中,1.5m×1.5m株行距的中等密度保存率均高于其它两种密度,林分蓄积最大。研究结果表明,1.5m×1.5m株行距单株栽植是适宜的造林密度。  相似文献   

20.
集水造林林分水分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集水造林通过增加植树带汇流量改善了林地土壤水分环境 ,从而影响到林分物质生产水平。根据不同集水造林密度对林地土壤水分环境的改善程度与林分物质生产之间的关系 (水分生产力 ) ,以“双优”模式标准 ,可以确定出合理的集水造林密度。供试的 5年生和 1 0年生刺槐林 ,分别以小于 1 0 0 0株·hm-2 和不大于 840株·hm-2 为合理的集水造林密度 ,其林木水分生产力分别达到 6 71 4 4g·kg-1和 1 2 1 6 32g·kg-1,符合“丰产理想株型”模式标准 ;林分水分生产力分别达到 8 4 1 0 3kg·hm-2 ·mm-1和 2 1 6 6 46kg·hm-2 ·mm-1,实现了“最佳群体结构”模式标准。在发展“节水”型林业、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中 ,这种以水分与林分物质生产的关系为理论依据 ,确定造林密度 ,在理论和实践上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