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苦作舟 《农村.农业.农民》2008,(3):61-61
祖训云: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看长舌妇,我信;上世纪听只要你过得比我好的流行歌曲时.我也信.毕竟那时年轻.心灵纯洁.再则确实周围的绝大多数人过得比我好,假使谁对我唱这个,是人道主义同情.绝对可能是真诚的. 相似文献
2.
论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德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系统中的一个独特的子系统,在学校德育内容结构体系中占有基础性地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以及在学校德育的发展创新中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对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竞争的加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较大的推进和加强,但是还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特别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文章对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机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春耕时节.一些领导干部结合“走、转、改”活动,下基层检查指导工作,帮助基层解决问题,能从轻从简,以普通干部身份自居,受到广大职工群众的欢迎与称赞。但也有少数领导干部下基层却是人马未到.通知先行,探路的探路,踩点的踩点, 相似文献
5.
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论基础、学科体系、教育层次、教育内容、教育本质等五个方面存在共同点和内在的联系,这决定了二者在服务大学生全面成长的过程中能够而且应该相互融合、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6.
7.
贾书明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Z1):71-73
长期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严重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环节,而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又存在诸多隐患,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已迫在眉睫。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的结合既是必要的,又是可能的。现实工作中必须探索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相结合的途径,以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的互补效应,提升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9.
探讨心理健康的内涵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内容及其实施途径,并提出解决现今大学生普遍出现的心理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彭振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30(5):113-114
人作为一种十分复杂的生物,其认识发展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主观的和客观的因素影响。青少年时期作为人的一生中思想、心里、情感发育的关键时期,没有固定的思想认识,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和干扰。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应当准确抓住青少年的心理,尤其是注重对其情感因素进行积极的干预和影响,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情感认识。 相似文献
11.
雷国铨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2):82-85
从人格的一般内涵和大学生特殊群体外延入手,阐述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抓紧抓好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意义,进而提出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途径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13.
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大思想家都把修炼德行放在养生的重要位置,甚至看成是"养生之根"。孔子提出"德润身"、"大德必得其寿"、"仁者寿"、"修以道,修道以仁"等观点。老子主张"少私念,去贪心”,认为“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相似文献
14.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大至国家之强盛,社会之祥和,小至个人生活之幸福,事业之兴旺,身体之健康,均有赖于和谐的家庭为基础。 相似文献
15.
高庆海 《农村.农业.农民》2009,(1)
有一个年轻人经常听父母说“等你做了父母就知道了”这句话,颇为不解。一天,父母一早要他一块去地里刨地,年轻人嫌刨地累.撒谎说自己有点急事就出去了。在路上游荡了不久,他遇到一位高人,向高人求教:“为什么父母老爱说‘等你做了父母就知道了’”这句话?而现在的我和父母到底有什么不同?” 相似文献
16.
18.
19.
对河北省3所高校部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问卷调查与客观评定,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并提出可行性教育措施: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全员育人和构建新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协调,保障校园的安全稳定,为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水利大国,农业水利发展关系到国计民生.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教育大众化,农林水利类高校作为未来工匠培养主要阵地,应主动探索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对实现高等教育双一流化、国际化、为国育才具有重大意义.该文从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系出发,分析二者之间在农林水利类高校教育教学协同育人4个层面的问题,提出明确适宜化教学目标、完善教育课程体系、提升专业化师资水平、搭建多维实践平台、全面营造育人环境等优化策略,以促使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