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表达鸡致病性大肠杆菌菌毛fimC基因的基础上,对fimC蛋白卵黄抗体的免疫保护效力进行测定。对鸡致病性大肠杆菌O2血清型菌株fimC基因序列进行扩增,扩增产物克隆至pMD18-T载体并测序。测序结果显示,fimC基因全长657 bp,编码218个氨基酸,与人源大肠杆菌fimC基因进行同源性比较,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97.9%,氨基酸序同源性为96%。从重组质粒pMD18-T-fimC上将fimC基因亚克隆到表达载体质粒pET-30c上,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表达出预期的25 ku融合蛋白,采用Western Blot对表达产物进行反应原性分析,结果显示fimC融合蛋白具有较好的抗原反应特异性。用表达的fimC蛋白免疫产蛋母鸡,制备fimC高免卵黄抗体。用制备的fimC高免卵黄抗体免疫1日龄健康雏鸡,1 d后注射鸡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攻毒,结果显示,fimC卵黄抗体免疫组死亡率为40%,对照组分别为60%、70%,证明所制备的fimC蛋白卵黄抗体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抗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攻击。  相似文献   

2.
从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中国镇江株 (BmNPV ZJ)基因组DNA中克隆出酪氨酸蛋白磷酸酯酶基因 (ptp) ,该基因的编码部分由 5 0 7个核苷酸组成 ,其中A为 16 3、C为 99、G为 113、T为 132 ,G +C含量约为 4 2 %。根据其核苷酸序列推演的蛋白质由 16 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其中含有酪氨酸蛋白磷酸酯酶催化活性区的 11个氨基酸“HC”基序。该基因与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AcMNPV)ptp和BmNPV T3株 (日本 )的ptp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 96 8%和 98 2 %。BmNPV ZJ酪氨酸蛋白磷酸酯酶 (BmNPV ZJPTPase)的氨基酸全序列与AcMNPV、BmNPV T3、芹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AfMNPV)PTPase和黄杉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OpMNPV)PTPase 1的氨基酸全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 97%、97 6 %、96 %和 6 0 % ,而与OpMNPVPTPase 2的同源性仅为 2 0 %。在NCBI数据库中查找BmNPV ZJPTPase的同源性序列 ,查找到的 5 99381个序列中发现至少有 14种mRNA加帽酶其N端部分存在PTPase催化活性区的“HC”基序 ,但其氨基酸全序列的同源性只有 31%~ 32 %。该基因序列已被GenBank数据库收录 ,登录号为AF316 871  相似文献   

3.
RT-PCR扩增获得4株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分离株(GT、HN、ZB、BZ)VP2基因并测序,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各基因全长均为1356bp,编码452个氨基酸残基;核苷酸、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在93.2%~99.9%与93.6%~100%之间;除HN株与经典毒株Cu-1核苷酸同源性为95.5%外,其余3株均为95.6%;GT、HN、ZB及BZ株与VariantE株核苷酸同源性均为95.9%;该4株病毒与北欧、非洲、西亚、东南亚、东亚等地区于1998~2008年报道的超强毒株的核苷酸与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非常高。根据VP2蛋白氨基酸序列特征,HN、ZB、BZ株病毒皆为超强毒株(vvIBDV),GT株除254位氨基酸残基为变异株特征性的S(丝氨酸)外,其余均与超强毒株特征相符。以GT株VP2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BV220,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低温培养后42℃热诱导,并对诱导产物进行SDS-PAGE、Western-blot分析。结果显示,目的基因获得表达,并与阳性抗体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为以VP2为基础的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对2009年实验室保存的一株Class Ⅰ新城疫病毒分离株NDV09-056的NP和P基因进行了扩增和序列分析,对其分子特征和遗传进化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分离株NP蛋白基因全长为1746nt,共编码489aa,其N端1~401氨基酸相对比较保守,C端402~479氨基酸变化比较大;同源性分析表明本分离株的NP蛋白基因与Ⅰ类新城疫病毒代表毒株之间核苷酸的同源性为93.5%~98.5%,而与Ⅱ类新城疫病毒代表毒株的同源性较低,介于77.0%~79.2%。P蛋白主要氨基酸突变区集中在57~107aa和135~212aa两个区域,而N端和C端相对保守;同源性分析表明本分离株的P蛋白基因与Ⅰ类新城疫病毒代表毒株之间核苷酸的同源性为90.4%~95.3%,而与Ⅱ类新城疫病毒代表毒株的同源性较低,介于68.3%~72.5%。遗传进化分析表明本分离株与Ⅰ类基因3型新城疫病毒代表株NDV08-004的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5.
猪乙脑病毒WHe株的PrM-E、NS1、E-NS2A基因的克隆及序列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RT-PCR扩增了猪乙型脑炎病毒WHe株主要抗原基因NS1(约1.14 kb)、prM-E(约2.1 kb)、E-NS1-NS2A (约3.0 kb),并将NS1、E-NS1-NS2A、PrM-E基因克隆、测序.与Genbank发表的JEV基因序列进行序列分析,发现WHe株与其他12种典型的JEV强毒株的同源性在88.3 %~99.4 %之间.WHe株与K94P05株的同源性最低(88.3 %),与P3株的同源性最高(99.4 %),可认为WHe株是由P3株衍生而来的.在JEV基因组5'端389~3910的长3522 nt的决定JEV抗原性的C-prM-E-NS1-NS2A区中,WHe株与P3株仅有21个碱基不同,其中的14个单碱基突变为同义突变,另外7个为错义突变,导致相应的氨基酸序列(1173个)中的6个氨基酸发生了变异,其中的5个氨基酸变异出现在含有各关键的抗体中和决定簇的E蛋白内,另一个位于NS1蛋白内.  相似文献   

6.
从牛瓣胃上皮提取RNA,根据已知的人、鼠、兔、羊PepT1序列设计引物,PCR扩增目的片段cDNA,扩增产物经纯化、克隆后测序.克隆测序片段为1566 bp(DQ309694),与其它动物已知PepT1序列比对,发现该片段位于第3~10跨膜结构域之间.牛测定序列与人、鼠、兔、羊、狗、鸡和猪PepT1相应片段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2.89%、80.14%、78.93%、96.04%、83.08%、63.90%和85.66%,相应片段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1.45%,79.62%、76.25%、94.06%、81.49%、61.41%和83.56%.对8种动物(牛、人、鼠、兔、羊、狗、鸡、猪)测序片段内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PepT1是高度保守的蛋白,其中跨膜结构域的氨基酸序列保守性高于膜外环.8种动物PepTl测序片段内各跨膜结构域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在90%以上,第3、4、 5 6、7,8,9和10跨膜结构域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0.97%、91.07%、97.62%、93.45%、94.05%、91.67%、91.45%和95.83%.8种动物测序片段内膜外环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70%~99%之间,以第4-5跨膜结构域之间膜外环的同源性最高,9-10跨膜结构域之间膜外环的同源性最低,3-4、4-5、5-6,6-7、7-8、8-9、9-10跨膜结构域之间膜外环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77.63%、98.86%、86.72%、90.13%、91.25%、88.33%和71.74%.9-10结构域之间是1个位于细胞外的大膜外环,可能对底物的识别有重要作用,牛在此区域与鸡相同区域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仅为29.3%,与大鼠,狗、人、兔、猪和羊相应序列的同源性依次为65.17%、71.64%、67.16%、60.20%、73.13%和88.56%.对测序BPepT1片段编码蛋白的糖基化和磷酸化位点分析表明,测序片段编码蛋白共有6个N-糖基化位点和3个蛋白激酶C依赖性(PKC)磷酸化位点.  相似文献   

7.
参照已发表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1对引物,经RT—PCR扩增得到了IBV国内分离株D971约1.3kb的片段,其中包含3a、3b、E及M蛋白基因的完整0RF,并将该片段进行了克隆和序列测定。与国内外部分IBV毒株序列比较表明:D9713a基因与CU—T2、D1466、DE072、M41、GA/99和UK/66的3a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83%~89%之间,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77%~91%,其中与CU—T2毒株的同源性最低(分别为83%和77%);3b基因与上述毒株的对应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85%~95%之间,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72%~96%,与CU—T2的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5%和96%);E蛋白基因与CU—T2、D1466、DE072、M41、Ark99、H52、Gray、GA/99和UK/66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81%~86%之间,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74%~80%。不同毒株推导的E蛋白C末端表现不同特征,其中D971E蛋白C末端比CU—T2的时应区多9个氨基酸残基,而比本试验选用的其他参考毒株的相应区域短5~7个氨基酸残基。M基因与Cu—T2、DE072、Gray、M41、H120、H52、SD/97/02、LX4及D41的M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86%~91%之间,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85%~95%,其中与SD/97/02的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1%和95%)。对M蛋白的3个功能区进行序列比较发现,其N端第1~19位与SD/97/02的同源性最高,达90%,与CU—T2的同源性为80%,而与其他毒株同源性均低于61%;N端第20~100位含有3个跨膜蔬水区,D971与其他参考毒株比较,该部位第20~67位相对保守,其中与SD/97/02的同源性为100%,与其他毒株的同源性在97%以下;在推测的与核衣壳连接的C端,D971与SD/97/02在第101~182位同源性为100%,与疫苗株H52和H120及国内分离株LX4和D41的同源性为97%,而与本试验所选的国外参考毒株同源性在96%以下;在C端第184~219位D971与H52的同源性为100%,与H120和SD/97/02的同源性为97%,与其他毒株的同源性也在96%以下,而且在C末端第220~222及224位与上述国内外参考毒株均不同,国内外各毒株在该4个位点氨基酸为丙氨酸、苏氨酸、甘氨酸和丝氨酸,而D971M蛋白的该区域氨基酸突变为丝氨酸、丙氨酸、缬氨酸和甘氨酸,该突变是否与D971的生物学特性尤其是组织嗜性的变化相关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以上结果表明,D971与SD/97/02亲缘关系较其他毒株为近,但其遗传衍化又与国内使用的疫苗株H52和H120具有一定的联系。从其mRNA3和mRNA4cDNA的序列分析来看,D971又具有独特的分子特征。  相似文献   

8.
为了比较新城疫病毒(NDV)不同毒株之间在NP基因序列上的差异,探讨NP蛋白与NDV毒力的关系,研究以新城疫病毒分离株Go/CH/FJ/1/06(F1)、Mallard/CH/HLJ/1/06(JL01)、CK/CH/HLJ/1/06(ZY)和QY97为研究对象,应用RT-PCR技术扩增出其NP基因片段,对NP基因的全长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NP全长基因共1 470 nt,编码489个氨基酸;NP全长氨基酸同源性在89%~100%之间,其5′端序列高度保守,而3′端400~489位氨基酸之间差异较大,3′端的序列同源性为67.5%~100%,且不同毒株之间存在一定的变异规律,弱毒株之间序列相对保守,而强毒株在同一基因型内部序列相对保守,同源性均在84.4%以上。说明NP基因在病毒的进化过程中呈现一定的变异规律,可以用于区分NDV强毒株感染与疫苗免疫的鉴别诊断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新型鸭肝炎病毒(DHV)基因组变异情况,本研究将广东地区分离到的1株,山东地区分离到的2株与1型DHV(DHV-1)无抗原交叉性的新型DHV(N-DHV)全基因组序列测定的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N-DHV基因组全长7786nt~7788nt,仅有一个ORF,其结构具有典型的微RNA病毒科病毒基因组特征。ORF编码一个2251aa的聚合蛋白,该蛋白经3Cpro切割产生3个结构蛋白(VP0、VP3、VP1)和8个非结构蛋白(2A1、2A2、2B、2C、3A、3B、3C、3D)。与其他N-DHV毒株及DHV-1的抗原性相关VP1蛋白氨基酸序列比对表明,3株病毒之间及与国内分离的N-DHVG株的同源性均在98%以上,与韩国N-DHV同源性均大于92%,与中国台湾地区N-DHV同源性为80.1%~80.9%,与DHV-1的同源性为76.9%~77.3%。3株病毒与韩国N-DHVVP1氨基酸差异位点主要集中在C-端的高变异区。依据微RNA病毒科人肠病毒属血清型分型标准,GD株、SD01株、SD02株与韩国N-DHV和G株属于同一血清型,而与DHV-1和中国台湾地区新型DHV属于不同的血清型。  相似文献   

10.
用RT-PCR方法扩增分别获得了中国猪瘟病毒强毒石门株和兔化弱毒株非结构蛋白NS3丝氨酸蛋白酶功能区[即NS3(△C)]基因cDNA,将之克隆到pGEM T载体测定其核苷酸序列,并出其对应氨基酸序列,结果表明这两个毒株间的NS3(△C)区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5.8%,氨基酸序列同源笥为99%,有2个残基的差异;两毒株与一些猪瘟病毒以及同属的牛病毒性腹泻病病毒代表毒株的对应序列进行比较,所测核苷酸序列及的氨基酸序列均极为保守,而且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还表明,瘟病毒NS3(△C)序列也含有与其它黄病毒同样保守的由His,Asp和Ser残基构成的胰蛋白酶样丝氨酸蛋白酶催化三分体,三分体中Ser为丝氨酸蛋白酶催化活性关键氨基酸残基,将上述NS3(△C)基因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并在E.coli中获得高效表达,将表达产物纯化并免疫小鼠,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制备了针对NS3(△C)蛋白的多克隆抗体,上述实验结果为继续深入研究非结构蛋白NS3在猪瘟病毒的复制及病毒与宿主细胞相互关系中的作用,提供了基础材料及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1.
利用RT-PCR技术,将从江苏省分离到的2株鸽源NDV的融合蛋白(F)和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N)基因重要功能区片段进行扩增和序列分析,发现F蛋白多肽裂解位点的氨基酸序列为112K-R-Q-K-R-F117,符合NDV强毒株序列特点.F基因分型及同源性比较显示,分离到的2株鸽源NDV PG-CH-JS-1-05,PG-CH-JS-1-06属基因Ⅵ型.与国内参考毒株YN-P1 F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为96.4%,与LaSota的同源性为84.1%~84.2%,与F48E9的同源性为86.0%~86.2%;与国外参考毒株Warwick66的同源性为92.7%~93.3%;HN基因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显示,与PB9601的同源性最低,只有3.4%~3.7%,与LaSota的同源性也较低,为88.5 % ~88.7%.而与国外参考毒株IT-227-82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5.4%~95.6%,与Pigen-NY-US-1984的同源性为94.8%~94.9%,与248 V B的同源性为92.5%~92.7%,说明与国外鸽源NDV分离毒株的遗传距离较近.  相似文献   

12.
13.
参考 Gen Bank上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IBV)序列 ,自行设计合成了 3条引物 ,对 IBV青岛腺胃分离株 (SD/97/ 0 2 ) RNA进行 RT- PCR扩增 ,扩增含基质蛋白 (M)及 5 a、5 b蛋白基因的约 1.6 5 kb的片段 ,对 PCR产物进行克隆后测序。序列分析显示 ,M蛋白基因与其他 IBV相应的基因同源性在 90 .33%~ 92 .75 %之间 ,氨基酸序列比较 ,同源性在 89.82 %~ 94.2 5 %之间 ;5 a基因与其他 IBV的基因同源性在 84.34 %~ 87.37%之间 ,氨基酸同源性在 81%~82 %;5 b基因与其他 IBV的基因同源性在 91%~ 92 %之间 ,氨基酸同源性在 93%左右。  相似文献   

14.
采用PCR扩增1株吉林新分离的PCV2-2017全基因组序列,经过测序拼接后进行了序列分析。毒株PCV2-2017基因全长1 767 bp,在GenBank上进行同源性比对,同源性在96%~99%之间;与法国株AF055394同源性可达99%,与美国株AF055391、四川株HM102350同源性最低,为96%。PCV2中ORF1编码Rep蛋白,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达到99%,ORF1突变很小,相对保守;ORF2基因全长为702 bp,编码Cap蛋白,氨基酸同源性达94%~99%,核苷酸同源性与美国株比对,可达96%,与法国株和国内部分毒株同源性达99%,是变异主要发生部位,共有12处点突变;ORF3编码蛋白,核苷酸同源性高达100%,说明变异不大。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表明,PCV2-2017吉林新分离株全基因组与法国株AF055394亲缘关系最近,同属于PCV-2b亚型;与AY322001、AB426905和国内GU370064、AY691169、AY969004、DQ180393毒株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5.
为详细了解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非结构蛋白3B的基本结构与功能,试验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了非结构蛋白3B的一般理化性质、亲疏水性、跨膜区、信号肽、糖基化位点、磷酸化位点、二级结构、三级结构、潜在的抗原表位,并对该蛋白进行了多重序列比对。结果表明:在NCBI数据库中检索到39个中国上传的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3B序列,其中从新疆地区获得的分离株1株(Akesu/58),属于O型毒株,非结构蛋白3B具有71个氨基酸,分子式为C_(356)H_(596)N_(98)O_(93)S_1,相对分子质量为7 769.31,等电点为10.11,带负电荷氨基酸残基总数为6个,带正电荷氨基酸残基总数为16个,不稳定指数为28.67;亲水性平均系数为-0.731,无跨膜区,无信号肽;无糖基化位点,该蛋白在氨基酸序列第26位和第50位各存在1个酪氨酸磷酸化位点;二级结构延伸链占所有氨基酸比例的23.94%,β-折叠占所有氨基酸比例的4.23%,无规则卷曲占所有氨基酸比例的71.83%;三级结构蛋白覆盖率只有28%,可信度为10%;非结构蛋白3B有3个抗原决定簇,具有6个优势的B细胞抗原表位,4个优势的CD_8~+抗原表位,1个强结合多肽段和14个弱结合多肽段的CD_4~+抗原表位;非结构蛋白3B与NCBI公布的中国O型、A型和Asia 1型血清型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4.24%、91.55%和97.48%,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7.29%、92.96%、98.49%。说明非结构蛋白3B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为亲水性蛋白,结构较为松散,同源性高,且具有保守的抗原决定簇,可作为区分疫苗接种和自然感染抗体诊断方法的候选蛋白靶标。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对2009年实验室保存的一株ClassI新城疫病毒分离株NDV09—056的NP和P基因进行了扩增和序列分析,对其分子特征和遗传进化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分离株NP蛋白基因全长为1746nt,共编码489aa,其N端1-401氨基酸相对比较保守,C端402-479氨基酸变化比较大;同源性分析表明本分离株的NP蛋白基因与I类新城疫病毒代表毒株之间核苷酸的同源性为93.5%-98.5%,而与Ⅱ类新城疫病毒代表毒株的同源性较低,介于77.0%~79.2%。P蛋白主要氨基酸突变区集中在57~107aa和135-212aa两个区域,而N端和C端相对保守;同源性分析表明本分离株的P蛋白基因与I类新城疫病毒代表毒株之间核苷酸的同源性为90.4%-95.3%,而与Ⅱ类新城疫病毒代表毒株的同源性较低,介于68.3%~72.5%。遗传进化分析表明本分离株与I类基因3型新城疫病毒代表株NDV08.004的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17.
鸭肝炎病毒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多聚蛋白的加工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NCBI GenBank中登录的鸭肝炎病毒1型(DHV-1)全基因组及VP1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27株DHV-1全基因组序列其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3.3%~99.8%、多聚蛋白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则达97%~99.8%,DHV-1和其他小RNA科病毒的多聚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低于30%,多聚蛋白氨基酸序列进化分析显示DHV-1在小RNA科病毒上形成一个独立的进化分支.因此,应在小RNA病毒科中设立一个DHV-1的新病毒属.分析发现,在DHV-1 VP1区存在多个免疫优势辅助性T淋巴细胞抗原位点及其抗原决定簇.在DHV-1多聚蛋白的第1 757 aa~1 761 aa位,出现3 C蛋白酶(3 Cpro)的共有基序Gly-Ser-Cys-Gly-Gly,同时发现在751 aa/752 aa处存在自我切割基序NPG ↓ P.推测在整个DHV-1多聚蛋白的切割过程中首先进行NPG ↓ P切割,形成P1,P2-P3前体蛋白,进而再由3 Cpro对2个前体蛋白进行二级加工,最终DHV-1多聚蛋白总共被切割成12个成熟产物,形成其结构蛋白与非结构蛋白.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猪圆环病毒3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3,PCV3)在吉林省的流行情况和分子生物学特性,本研究通过PCR方法对吉林省2015-2017年的484份血清样品进行PCV3检测,将PCV3检测阳性的样品进行ORF2基因扩增和测序,并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DNAStar和Mega 6.06对ORF2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吉林省2015-2017年PCV3样品总感染率和猪场感染率分别为28.1%(136/484)和65.8%(25/38),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获得的4株PCV3 ORF2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8.3%~98.9%和97.7%~99.5%,4株PCV3 ORF2基因与国内外参考毒株ORF2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7.7%~99.7%和96.7%~100%。遗传进化分析表明,PCV3存在2个亚群:PCV3a和PCV3b。本试验分离的PCV3毒株分别位于2个亚群上,1株属于PCV3a亚群,3株属于PCV3b亚群。PCV3毒株Cap蛋白第24(A、V)和27位(R、K)氨基酸的不同可能与PCV3毒株的进化相关。本试验结果表明,PCV3在吉林省猪群和猪场中存在很高的感染率,PCV3毒株之间高度保守,本研究结果为PCV3的分子特性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兽医学报》2019,(9):1703-1709
为了解阿卡斑病毒在云南师宗的流行情况及病毒的遗传特征,本研究在云南师宗设立哨兵动物,2014年5~11月每周1次连续采集血清、血液样品,血清用做AKAV抗体检测,血液在C6/36、BHK-21、MDBK和Vero细胞上进行病毒分离工作,用S基因特异引物对阳性分离物进行鉴定及序列分析。结果显示,15头哨兵动物共采集到28批420份血清、420份血液样品,其中有3头牛和1只羊感染AKAV,从这些样品中分离获得2株AKAV(编号09312D和09312H),它们在BHK-21和MDBK细胞上48 h产生明显CPE。2株新分离AKAV的S片段序列核苷酸同源性为100%,氨基酸同源性为100%,与所引用的9株其他不同地区分离的AKAV的S片段序列核苷酸同源性在83.8%~97.7%之间,氨基酸同源性在90.6%~99.6%之间,且新分离毒株处于同一进化小分支,具有高度亲缘性,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次级分支,同时与其他2株中国AKAV分离株处于同一进化簇。结果表明,云南省师宗县为AKAV流行地区,病毒在当地活动频繁,新分离得到的2株病毒与其他AKAV毒株具有较高的核苷酸同源性和氨基酸同源性,提示亚洲太平洋地区AKAV病毒长期流行且关系密切,同时其氨基酸同源性高于核苷酸同源性也提示了AKAV S片段良好的氨基酸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根据GenBank中鸡白细胞介素18(IL-18)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基因的序列设计2对特异引物,以白来航鸡脾淋巴细胞总RNA为模板进行RT-PCR扩增,克隆白来航鸡IL-18和GM-CSF工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测序结果表明,白来航鸡IL-18基因开放阅读框为597 bp,编码199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所获得的白来航鸡IL-18基因与GenBank中鸡IL-18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9.0%~99.8%,氨基酸同源性为97.5%~99.5%.白来航鸡GM-CSF基因开放阅读框为435 bp,编码145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所获得的白来航鸡GM-CSF基因与GenBank鸡GM-CSF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9.3%~100%,氨基酸同源性为99.3%~100%,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IL-18与GM-CSF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亲水性,都有很强的抗原性,IL-18共有2个潜在的N-糖基化位点,可能存在4个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存在3个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位点;GM-CSF共有1个潜在的N-糖基化位点,可能存在1个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存在4个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