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调查研究吉林市江南公园草食动物寄生虫的感染情况,以公园草食动物(麋鹿、梅花鹿、黇鹿、马鹿、盘羊、矮马、牦牛、骆驼)作为试验研究对象,采集这些草食动物新鲜未被污染的粪便样本,采用直接涂片法、尼龙筛淘洗法、漂浮法和沉淀法对采集的粪便进行实验室检测,采用煤油浸泡法、皮屑溶解法对草食动物体表寄生虫进行检查,统计分析这些草食动物消化道寄生虫的感染状况,并对每种草食动物寄生虫流行情况进行调查。试验结果表明黇鹿蛔虫感染较为严重,骆驼感染有莫尼茨绦虫,骆驼捻转血矛线虫、矮马双腔吸虫及盘羊鞭虫的感染强度较弱。  相似文献   

2.
作者于1996年对陕西省秦岭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内的扭角羚牛(Budorcas taxicolor)进行了寄生虫学调查研究,其中发现有一种蜱和一种虱与现有资料的记录不相符.经鉴定认为是新种,现将形态特征记述如下.硬蜱科(Ixodidae)血蜱属(Haemaphysalis)的羚牛血蜱新种(H.budorcas sp.nov)体呈黄褐色,无眼。雄蜱体长2.80~3.03mm(包括假头),宽1.90~2.00mm.假头基矩形,基突粗大,末端尖.须肢第2  相似文献   

3.
额尔齐斯河(中国段)江鳕寄生虫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额尔齐斯河(中国段)江鳕寄生虫的种类组成及感染情况.[方法]2009~ 2014年,选取多个采样点,按照鱼类寄生虫调查方法,剖检江鳕120尾,采集、保存及鉴定寄生虫种类,统计及分析寄生虫的感染率、感染强度等流行病学指标及种间关系.[结果]发现寄生虫11种,分别为筒形杯体虫(Apiosoma cylindriformis)、车轮虫(Trichodina sp.)、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hifiliis)、鲤斜管虫(Chilodonella cyprini)、江鳕三代虫(yrodactylus lotae)、冠状扇盘吸虫(Rhipidocotyle coronatun)、默氏复口吸虫(Diplostomum mergi)、鱊头槽绦虫(Bothriocephalus acheilognathi)、线虫(Nematoda sp.)、福海泡吻棘头虫(Pomphorhynchus fuhaiensis)、西氏鳋(Ergasilus sieboldi),隶属于5门,8纲,10目,11科,11属.筒形杯体虫(鳃、体表)和车轮虫(鳃、体表)、筒形杯体虫(鳃、体表)和默氏复口吸虫(眼球)、车轮虫(鳃、体表)和江鳕三代虫(鳃、体表)、多子小瓜虫(鳃)和江鳕三代虫(鳃、体表)、线虫(消化道)和福海泡吻棘头虫(消化道)存在显著的正协调关系.[结论]额尔齐斯河(中国段)江鳕的寄生虫种类较为丰富,其中眼内寄生的默氏复口吸虫感染情况最为严重,感染率78.33;,感染强度1~72,优势度指数0.78,是江鳕寄生虫群落中的优势种;消化道内寄生的线虫感染情况次之,感染率29.17;,感染强度1~ 114.在人工大规模养殖江鳕的过程中,应加强寄生虫病害的防控.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研究额尔齐斯河(中国段)白斑狗鱼(Esox lucius linnaeus)寄生虫的种类组成及感染情况.[方法]按照鱼类寄生虫的常规调查及研究方法,于2009年4月-2010年1月分四季剖检额尔齐斯河白斑狗鱼238尾,分析其寄生虫的种类组成、感染率、感染强度和季节动态等.[结果]共发现寄生虫5种,分别为单肠四钩虫(Tetraonchus monentero)、复口吸虫后囊蚴后囊蚴(Diplostomun metacercaria sp.)、绦虫幼虫(Cestode larva sp.)、新疆鳋(Erg-d-xinjiangensis)、白鲑鲺(Argulus coregoin),隶属于2门、4纲、5目、5科、5属.[结论]5种寄生虫的感染特点与国内其他水域鱼类寄生虫感染特点有差异.单肠四钩虫的感染率从春季到夏季逐渐升高,达到峰值,而秋季大幅降低,冬季再次小幅升高.白鲑鲺仅在夏季发现,感染率低,但感染强度很大.绦虫幼虫和新疆鳋的感染率及感染强度均低.复口吸虫四季均有感染,且在四季中感染率都大于10;,在冬季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均最高;Berger-Parke:优势度指数在群落中最大,为0.46,说明复口吸虫是白斑狗鱼寄生虫群落的优势种;其感染率及感染强度随着宿主体长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复口吸虫在宿主种群中的方均比(S2/X)为26.50大于1,表明其在宿主种群中呈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额尔齐斯河(中国段)河鲈(Perca fluviatilis Linnaeus)的寄生虫组成及感染情况与寄生特性进行调查研究.[方法]按照鱼类寄生虫的常规调查及研究方法,于2009年4月~2010年1月分四次对额尔齐斯河171条河鲈进行剖检,进行了对其寄生虫感染的种群生态学研究.[结果]共发现寄生虫8种,分别为鲈锚钩吸虫(Ancyrocephalus percae Eegens)、复殖吸虫幼虫未定种(Trematoda larva)、复口吸虫未定种(Diplostomulum sp.)、三枝钩绦虫幼虫(Triaenophorus Rudolphi larva sp.)、湖沼驼形线虫(Camallanus Lacustris)、泡吻棘头虫未定种(Pomphorhynchus laevis sp.)、椭圆尾鲺(Argulus ellipticaudatus)、锚头鳋未定种(Lerraea cyprinacea sp.).[结论]其中复口吸虫(Diplostomulum sp.)、三枝钩绦虫幼虫(Triaenophorus Rudolphisp.)的年感染率分别为32.75;和10.53;,为河鲈寄生虫群落的核心种.复口吸虫在体长小于10 cm的宿主种群中不感染,在体长大于10 cm的宿主种群中,呈现聚集分布.三枝钩绦虫在体长小于10 cm的宿主种群中呈现随机分布,在体长大于10 cm的宿主种群中,呈现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6.
在鉴定我县耕牛寄生虫区系调查吸虫标本时,发现了同盘科、腹袋亚科、腹袋属一新种,以其腹吸盘巨大特征而命名为巨盘腹袋吸虫(Gastrothylax magnadiscus sp.nov.)虫体中型,活体时呈暗红色,酒精保存后呈灰白色,虫体部最大宽度在中部,腹吸盘大于体宽,外翻似帽状。前端呈圆锥形,电镜扫描具有横走向的皱纹和乳头。根据15个染色标本测量结果:体长9.8~12.5mm(11.15).体宽3.1~6.2mm(4.65),体宽与体长之比1:2.40.腹袋开口于口吸盘和肠分叉之间,后缘  相似文献   

7.
旨在研究温州地区的梅花鹿源前后盘吸虫的种类和遗传进化,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虫体样本进行染色显微镜观察及pcox1和pnad1序列的PCR扩增和序列分析。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前后盘吸虫梅花鹿源分离株在外部形态、大小以及内部组织器官与鹿前后盘吸虫(Paramphistomum cervi)相近。序列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株前后盘吸虫梅花鹿源分离株样本的pcox1和pnad1序列完全一致,扩增产物长度分别为446和505bp,与GenBank中鹿前后盘吸虫(KT198987)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8.2%和97.7%。遗传进化分析表明,3株前后盘吸虫梅花鹿源分离株与鹿前后盘吸虫位于同一分支。表明,分离的虫株在形态学和遗传进化分析上均与鹿前后盘吸虫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提示获得的前后盘吸虫梅花鹿源分离株为鹿前后盘吸虫。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研究额尔齐斯河(中国段)高体雅罗鱼寄生虫的种类组成及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鱼类寄生虫的常规调查及研究方法,2009年4月至2010年7月分春、夏、秋三季剖检额尔齐斯河高体雅罗鱼78尾,分析其寄生虫的种类组成、感染率、感染强度和季节动态等.[结果]共发现寄生虫8种,分别为三代虫(Gyrodactylus sp.)、小刺指环虫(Dactylogyrus micracanthus)、号筒指环虫(Dactylogyrus tuba)、斯氏拟双身虫(Paradiplozoon skrjbini)、复口吸虫幼虫(Diplostomum larva sp.)、宽头鲤蠢绦虫(Caryophyllaeus laticeps)、驼形线虫(Camallanus sp.)、泡吻棘头虫(Pomphorhynchus sp.),隶属于3门、4纲、7目、7科、7属.[结论]复口吸虫幼虫和驼形线虫的感染率大于10;,为该群落的核心种.复口吸虫幼虫的感染率为52.56;,感染强度为10.80±10.84,Berger- Parker优势度指数为0.81,在群落中最大是该群落的优势虫种.  相似文献   

9.
应用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家畜寄生虫病研究所研制的新型高效、低毒、广谱驱虫药——复方 Closantel片剂,对严重感染体内外寄生虫的绵羊50只,分组后分别从5mg·kg~(-1)、10mg·kg~(-1)、20mg·kg~(-1)的剂量给绵羊一次口服;同时用虫克星口服作药物对照.结果表明:驱除绵羊体内外寄生虫的有效剂量为5mg·kg~(-1)、有效率为100%,对消化道线虫、肝片吸虫和前后盘吸虫的虫卵减少率分别是为47.40%和37.50%;  相似文献   

10.
额尔齐斯河银鲫寄生虫区系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额尔齐斯河(中国段)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Bloch)寄生虫种类及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方法]采用鱼类寄生虫学调查方法.[结果]共剖检银鲫175尾,发现寄生虫9种,分别为坏鳃指环虫(Dactylogyrus vastator)、旋形指环虫(Dactylogyrus falciformis)、伸展指环虫(Dactylogyrus extensus)、复口吸虫幼虫(Diplostomum larva sp)、复殖吸虫幼虫(Trematoda larva sp)、绦虫幼虫(Cestodearvasp)、对盲囊线虫幼虫(Contracaecum Railliet larva sp)、泡吻棘头虫(Pomphorhynchus laevissp)、短指三指鳋(Paraergasilus brividigitus),隶属于4门、6纲、7目、7科、7属.[结论]根据S2/X的判别原则,9种寄生虫在银鲫种群中的分布均为聚集分布;复口吸虫、泡吻棘头虫、对盲囊线虫的感染率大于10;,为该区系的核心种;复口吸虫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11.
羚牛内寄生虫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查了卧龙、喇叭河、蜂桶寨和王朗4个自然保护区以及成都动物园的302份羚牛粪便,并剖检1头死亡羚牛。结果表明,羚牛体内寄生虫总感染率为92.05%,发现有仰口线虫,毛首线虫,槽盘吸虫、莫尼茨绦虫,同盘吸虫,住肉孢子虫,小型肺线虫(原圆科),蛔虫(蛔科),圆形线虫(园形亚目),和6种艾美尔球虫。其中,小型肺线虫为优势种,感染率75.5%;6种艾美尔球虫均为新种;住肉孢子虫,毛首线虫和蛔虫见于羚牛均属首次。小型肺线虫1期幼虫对外界抵抗力很强,发现4种软体动物可作为中间宿主。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图木舒克地区羊群体外寄生虫的种类及感染情况,对采集到虫体进行形态学观察,鉴定出11种寄生虫,其中蜱7种、螨2种,虱2种,优势虫种为扇头蜱属的血红扇头蜱(Rhipicephalus sanguineus)、短小扇头蜱(R.turanicus)图兰扇头蜱(R.pumilio).根据感染情况的调查结果,提出预防性驱虫措...  相似文献   

13.
按照鱼类寄生虫的常规调查及研究方法,对额尔齐斯河(中国段)湖拟鲤(Rutilus rutilus lacustris Pallas)寄生虫的种类、感染情况、季节动态及优势寄生虫种的寄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共发现6种寄生虫,分别为维氏指环虫(Dactylogyrus vistulae Prost)、西伯利亚副双身虫(Paradiplozoon homoion homoion Bychowsky et Nagibina)、双穴吸虫幼虫(Diplostomum sp.)、绦虫幼虫(Cestode sp.larva)、对盲囊线虫(Contracaecum sp.)和椭圆尾鲺(Ar-gulus ellipticaudatus Wang),隶属于3门,5纲,6目,6科,6属。春、夏、秋三季,均发现双穴吸虫幼虫,夏季及秋季的感染率高于春季;维氏指环虫春季的感染率高于夏季,而秋季没有检出;西伯利亚副双身虫、对盲囊线虫、绦虫幼虫和椭圆尾鲺仅在夏季发现,且感染率及感染强度均不高。  相似文献   

14.
四川石渠县牦牛源蜱感染巴尔通体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四川省石渠县牦牛体表寄生蜱的种类及其巴尔通体的感染情况。采集牦牛体表的蜱,经形态学初步鉴定后,提取蜱总DNA,PCR扩增蜱细胞色素氧化酶Ⅰ(COⅠ)基因和巴尔通体gltA基因,对阳性产物测序、比对,并构建系统进化树,从而确定蜱及其携带巴尔通体的种类。结果表明:在石渠县4个乡共采集到蜱818只,其中西藏革蜱占78.97%(646/818)、青海血蜱占21.03%(172/818);蜱巴尔通体的总感染率为30.07%,其中阿日扎乡、麻甲乡、德荣玛乡、长须干玛乡蜱巴尔通体的感染率分别为4.76%、76.79%、12.50%、17.95%,麻甲乡西藏革蜱巴尔通体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地点(P<0.01),麻甲乡青海血蜱巴尔通体感染率(79.07%)高于西藏革蜱(69.23%),但无显著差异(P>0.05)。经比对分析,总共得到3条序列(uncultured Bartonella sp. shiqu 1,uncultured Bartonella sp. shiqu 2和uncultured Bartonella sp. shiqu 3)。遗传进化分析显示,uncultured Bartonella sp. shiqu 1和uncultured Bartonella sp. shiqu 2与未定种的Bartonella spp. RF124HAIN (FJ464240)亲缘关系最近;uncultured Bartonella sp. Shiqu 3与对人有致病性的Bartonella melophagi亲缘关系最近。综上,石渠县存在西藏革蜱和青海血蜱,蜱巴尔通体感染率较高,并且具有感染人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额尔齐斯河鲤鱼寄生虫的种类组成及寄生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研究额尔齐斯河(中国段)鲤鱼(Cyprinus carpio Linnaeus)寄生虫种类组成及寄生特性.[方法]按照鱼类寄生虫的常规调查及研究方法,于2009年4月至2010年1月分四季,对额尔齐斯河111尾鲤鱼进行剖检,分析其寄生虫的种类组成及其感染情况.[结果]共检出寄生虫8种,分别为伸展指环虫(Dactylogyrus extensus)、日本真双身虫(Eudiplozoon nipponicum,)、复口吸虫幼虫(Diplostomum larva sp.)、鲤蠢绦虫幼虫(Caryophyllaeus larva sp.)、线虫幼虫(Nematoda larva sp.)、泡吻棘头虫(Pomphorhynchus laevis sp.)、鳋(Ergasilidae larva sp.)、椭圆尾鲺(Argulus ellipticaudatus).隶属于4门、6纲、8目、8科、8属.[结论]伸展指环虫在夏季、秋季、冬季三季均有感染,感染率较高,Berge - Parker优势指数在群落中最大,为鲤鱼寄生虫群落中的优势种;泡吻棘头虫集中在春、夏季感染,感染率均大于10;,在春季的感染率最高;复口吸虫幼虫和鲤蠢绦虫幼虫都仅在一季发现,感染率和感染强度相对较高;日本真双身虫、线虫幼虫、鳋、椭圆尾鲺感染率和感染强度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6.
石河子大泉沟水库鱼类寄生虫区系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研究新疆石河子大泉沟水库鱼类寄生虫种类及感染情况.[方法]按照鱼类寄生虫的常规调查及研究方法.[结果]共剖检鱼类8种61尾,发现寄生虫11种,分别为粘孢子虫未定种(Myxosporidia sp.)、车轮虫未定种(Trichodina sp.)、页形指环虫(Dactylogyrus lamellatus)、锚钩指环虫(Dactylogyrus anchoratus)、鳙指环虫(Dactylogyrus aristichthys)、复口吸虫未定种(Diplostomum sp.)、长指三指鳋(Paraergasilus longidigitus)、鲤中华鳋(Sinergasilus undulatus)、鲢中华鳋(Sinergasilus polycolpus)、鲤锚头鳋(L.cyprinacea Lernaea)、鲺未定种(Arguloida sp.),隶属于4门、5纲、7目、6科、5属.[结论]鳙指环虫(Dactylogyrus aristichthys)感染率为76.92;、复口吸虫未定种(Diplostomum sp.)感染4种鱼类,其中3种鱼类感染率都在33.33;以上,对草鱼的感染率最高为92.31;;车轮虫未定种(Trichodina sp.)对草鱼感染率为38.46;,其它的虫种感染率和感染强度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7.
鹿槽盘吸虫在我国原麝小肠内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安徽省佛子岭水库附近山区的原麝小肠内采集到吸虫11,857条,经鉴定,为鹿槽盘吸虫。在原麝小肠内有这种吸虫寄生,国内尚为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8.
大通县浅山地区桦林乡绵羊寄生虫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寄生虫学剖检法,对桦林乡14只绵羊的调查,发现线虫13属(3属未鉴定出品种)18种(未定种1种),吸虫2属2种,绦虫1属1种,绦虫蚴3属3种,蜱11属,昆虫3属3种,疥螨1属1种和住肉孢子虫。优势虫种为奥斯特属、仰口属、食道口属、毛首属、网尾属的线虫和肝片形属、蜱蝇属及住肉饱子虫,其感染率分别为100%、100%、100%、85.71%、71.42%、92.85%、100%、100%;毛圆属的线虫和片形属的吸虫感染强度较高,分别为93.48、77.37;绝大部分寄生虫的寄生部位分布在体内相应器官,体表、皮肤也有少量分布。  相似文献   

19.
额尔齐斯河河鲈寄生虫种类及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额尔齐斯河(中国段)河鲈(Percafluviatilis Linnaeus)的寄生虫组成进行调查研究。【方法】按照鱼类寄生虫的常规调查及研究方法。【结果】检查及解剖鱼体标本171尾,共发现寄生虫8种,分别为鲈锚钩吸虫(Ancyrocephalus percae Eegens)、复殖吸虫幼虫未定种(Trematoda larva sp.)、复口吸虫未定种(Diplostomulum sp.)、三枝钩绦虫幼虫(Triaenophorus Rudolphi larva)、湖沼驼形线虫(Camallanus Lacustris)、泡吻棘头虫(Pomphorhynchus laevis)、椭圆尾鲺(Argulus ellipticaudatus)、锚头鳋未定种(Lerraea cyprinacea sp.),隶属于3门、5纲、8目、8科、8属。【结论】根据S~2/X的判别原则,8种寄生虫在河鲈种群中的分布情况只有椭圆尾鲺为均匀分布,其他7种寄生虫分布均为聚集分布;其中复口吸虫未定种和三枝钩绦虫幼虫的年感染率分别大于10%,为河鲈寄生虫群落的核心种;复口吸虫的优势度指数d为0.76,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20.
对湘西北地区110只南江黄羊采用粪便虫卵检查法,进行消化道内主要寄生虫感染规律调查,为消化道寄生虫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检测出寄生虫15种,其中线虫7种、吸虫3种、球虫3种、绦虫2种.结果表明:优势虫种卵为奥斯特线虫及捻转血矛线虫,感染率在55.2%~100%之间;绦虫为贝氏莫尼茨绦虫,感染率是44.8%;吸虫为殖盘吸虫,感染率在48.2%~92.9%之间;球虫为阿撒他艾美耳球虫,感染率在82.0%~96.2%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