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江西省上饶县林地质量等级划分及合理利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上饶县林地质量现状,采用层次分析法,以土壤厚度、土壤类型、坡度、坡向、坡位和交通区位为评价因子,将林地质量划分为I、II、III、IV、V等5个等级,并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根据林地质量等级,确定相应的森林经营目标和经营利用程度,充分发挥林地潜力,提高林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2.
林地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科学编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对于保障国土生态安全,实现库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万州区林地保护利用现状进行分析,明确了林地保护利用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并提出了差别化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正蓝旗林地面积占全旗土地总面积的44.02%,林地资源丰足,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具有基础地位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增加,加之国家对耕地保护力度的加大,大量用地项目向林地转移,林地保护利用的管理任务日益加重。文章立足于正蓝旗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林地保护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为加强林地的保护和管理,合理开发利用林地资源,促进生态省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有关法律、法规,海南省自2014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海南经济特区林地管理条例》。占用征收林地审核审批权限,调整为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行使。该条例对我省林地界定进行了调整,将林地界定为"包括郁闭度0.2  相似文献   

5.
杨增军 《绿色科技》2015,(2):166-169
通过收集2005~2009年的建设项目使用林地资料,探讨了项目建设使用林地对林地资源和森林面积的影响。结合南涧县经济社会发展预期,分析了2010~2020年期间林地的供给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林地的需求,并提出了节约集约使用林地的控制措施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6.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分散的林地经营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逐渐阻碍了林业的发展和林农收入的提高.因此,进行林地制度改革、实行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林地规模经营的呼声越来越高,实行林地流转也成为理论界和实践过程中进行林地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漳县经济社会发展迅猛,基础设施建设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林地既要承担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态需求任务,又要承担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的任务,为了科学、高效、合理利用林地资源,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空间上和时间上对漳县林地生态布局作出区划。  相似文献   

8.
为了全面规划利用林地,提升林地资源利用率,按照国家统一制定的林地分级保护管理标准,运用地理信息系统,采取数字模拟方法和矢量化技术,制定出《丹东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和《丹东市青山保护规划》;根据自然条件、生产条件、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将林地划分为2个一级区,根据生态脆弱性、生态区位重要性及林地生产力等指标,对全市林地进行系统评价定级,划定为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4等级;对林地功能科学分类,将丹东市林地进行分区保护,差别管理,指导丹东市青山工程以及各项林业产业的实施。  相似文献   

9.
随着江西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建设用地刚性需求与林地资源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林地定额缺口不断加大,科学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对于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以社会客观需求测算法为主,以平均增长率法、曲线拟合法和灰色预测模型等数学模型法为辅,对江西省“十四五”各类建设项目对林地需求量进行预测,预测结果不仅有助于江西省科学合理地编制“征占用林地年度定额”和“林地保护利用规划”,而且对于江西省维持林地总量动态平衡,满足生态建设用地需求,维护生态安全,保障社会经济良好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丽水市林地审批现状分析与保护管理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批管理制度是有效保护林地资源的重要手段。随着近年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类建设工程对林地的需求逐年增加,给林地保护管理工作带来更多压力,也提出更高要求。通过对丽水市"十二五"以来林地审批现状及保护管理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保护管理建议,为管理和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韩洋  张苗  赵欢  程继夏 《绿色科技》2014,(2):172-175
指出了清洁生产是一种先进的生产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的思维模式,是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唯一战略选择。结合企业实例概述了清洁生产和经济效益两者之间的关系,经过计算得出了清洁生产产生的经济效益,给了企业一个衡量的标准。清洁生产为经济效益的实现提供了更好的途径,经济反过来为清洁生产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研究结果表明:清洁生产需要和经济相互协调,以保证在清洁生产方式下达到环境与经济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林芳 《绿色科技》2014,(7):338-340
根据“教学做相融合、产学研一体化”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本质要求,阐述了高职院校林业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意义,探讨了高职院校林业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模式,总结了取得的成效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四面环山、三面绕水”的自然地理环境和“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典型风水格局形成了阆中山水城市的骨架和环境意象。文章以“山水”和“风水”为根本出发点,分析了阆中山水城市的景观艺术特色,希望在今后的城市建设中能完美地传承和保护好阆中古城这一世界性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4.
以福安市2008年引种的巨尾桉林分为对象,对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桉树造林效果和经济分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巨尾桉集约造林效果好于粗放造林,树高、胸径、蓄积量比粗放造林提高70.69%、108.5%和534.78%以上,巨尾桉造林应选择立地条件好(坡中下部)的造林。集约造林能带来好的经济效益,内部收益率在60.84%以上,益本比在3.3以上;粗放造林不仅不能带来经济效益,而且会造成投资和林地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15.
周泱 《广东园林》2014,(1):46-49
文章介绍了北京园博会的总体情况,并图文并茂地分析北京园博会三个主要的园中园--岭南园、江苏园、北京园的空间布局、地域特色、设计亮点与不足。通过总结这三个园中园的异同,进一步探讨了北京园博会园中园的设计特色与不足。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论述了广州天河区建设“羊城东绿心”的规划思路。通过整合优化华南植物园、广东树木公园、龙眼洞森林公园、凤凰山森林公园和火炉山森林公园的生态资源,构建森林公园群,形成“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的生态景观格局以配套天河智慧城建设,提升广州生态文明建设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浅论科学编制安徽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是一切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载体,林地是重要的土地类别,也是今后经济建设用地的主要来源。编制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对于保证森林资源有效增长、同时尽可能满足地方社会经济建设的用地需求,使林业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要认识到林地被征、占用是经济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要科学预测使用林地方向和规模,合理规划补充林地的来源,规范林地定义,完善统计口径,真实反映林地现状。突出加强保护、合理利用、统筹兼顾、保持平衡的原则,确保实现林地稳中有增,满足森林覆盖率规划指标需要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Private Ownership and Public Good Provision in English Woodlands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There is increasing emphasis on multipurpose forestry within UK national and regional forest strategies, with the aim of co-delivering the social,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of woodlands. Private woodland ownership is also changing, with an increase in owners without a farming or forestry background. However, there is little substantive evidence relating to the motivations of private woodland owners and, in particular, their ability and willingness to deliver public goods. A qualitative study is adopted, using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in three areas in England, to address this theoretical gap. Exploratory findings indicate that private woodland owners have a diverse range of objectives, motivations and management regimes which influence the potential for public good delivery. It is shown that some private woodland owners, such as those less motivated by economic return, may be better placed than others to deliver certain public goods; that conflicts can arise between the provision of recreation and nature conservation, especially in smaller woodlands; and that many private woodland owners are sceptical about becoming involved in grant schemes which may help foster public good provision in the private sector.  相似文献   

19.
在沅江市根据不同林龄,不同立地类型选取19块有代表性的林地,根据准确测报,在林地投放赤眼蜂防治杨扇舟蛾。2次投放可控制全年杨扇舟蛾的发生,防治区食叶害虫发生率2.6%,成灾率1.9%。赤眼蜂防治杨树食叶害虫操作易、成本低、效果长,群众易接受,具有显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