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杉木幼林地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2.
不同混交林地土壤养分、微生物和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研究了不同混交类型林地的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结果表明:各样地养分含量,特别是P含量偏低;各林地微生物中,细菌数量最大,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随林地不同而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亚热带基岩海岸不同类型防护林土壤微生物分布特点 ,并用数学方法探讨了它与土壤酶活性和理化性质的关系 ,结果表明 :(1)土壤中各类微生物数量相关极显著 ,其数量关系是细菌 >放线菌 >真菌 ,不过真菌所占的比例较泥质海岸高 ;(2 )不同林地土壤微生物差异很大 ,胡柚、桃形李等经济林土壤微生物多 ,马尾松和杨梅成林较少 ;(3)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酶活性有一定的相关性 ;(4)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理化性质密切相关。最后 ,对土壤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的关系及反映土壤肥力的可能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收集5 a、10 a、15 a林龄泡桐根系分泌物,以不进行根系分泌物处理作为对照,研究不同林龄泡桐根系分泌物对土壤肥力、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以10 a处理效果最佳,与CK处理相比,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了61.27%,土壤速效氮、磷、钾分别增加了57.48%、22.22%、40.38%,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磷酸酶和转化酶活性分别增加了37.56%、31.64%、25.05%、7.88%,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分别增加了60.37%、94.56%、53.72%,根系分泌物有助于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磷钾含量,提高土壤酶活性,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并随着泡桐林龄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酶活性、有机质、速效氮磷钾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可以作为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林木生长量是衡量林分生产力的重要标志 ,它与土壤肥力密切相关。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组成及其转化有直接关系 ,是土壤肥力的主要指标之一 [1 ]。河南省位于黄泛平原 ,是杨树 (Poplusspp.)栽培中心区。近年来 ,由于连栽等经营措施不当 ,又无力施肥 ,不少地方杨树人工林地力退化 ,土壤肥力下降 ,严重影响杨树人工林生产力持续发展。研究表明 ,杨树与豆科 (L ezumlnosae)植物混交或与其它乔灌树种轮作 ,是提高土壤肥力 ,促进林木生长的重要经营措施 [2~ 5] 。杨树作为短周期 (7~ 1 0 a)纸浆材用材林 ,在生长过程中 ,分段…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川西亚高山云杉林、绣线菊-茅草群落、高山柳群落和茅草群落等林地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云杉针叶林群落中的土壤微生物数量最多,绣线菊茅草灌丛群落次之,茅草群落最少.但从各群落土壤中的微生物类群看,其数量变化关系为细菌>放线菌>真菌.不同植物群落中的土壤酶活性差异很大.总体上看,绣线菊茅草灌丛群落、茅草群落的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蔗糖酶的酶活性均高于云杉针叶林群落;而云杉针叶林群落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很高,脲酶和蔗糖酶活性较低.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不同林分土壤酶活性与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特征,为自然保护区人工林植被的恢复、桉树林林分改造提供依据,本研究以广西西大明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选取天然次生阔叶林和马尾松林、八角林、桉树林3种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种林分类型中,桉树林和八角林土壤的脲酶活性最高,而其酸性磷酸酶活性与蔗糖酶活性均较低;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表现为:天然次生阔叶林最强,人工桉树林最弱。天然次生阔叶林和八角林土壤微生物对六类碳源的利用能力较其他3种林分高,桉树林最低。总的来看,在4种不同林分中,桉树林的土壤质量相对最低,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最弱。  相似文献   

8.
油茶林土壤微生物生态分布及土壤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为了了解油茶林土壤肥力状况,我们对株洲地区油茶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根际土壤中的细菌数量明显大于非根际土壤,根际土壤酶的活性高于非根际土壤;新造幼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较萌芽更新林地多,土壤酶的活性也以新造幼林地较萌雅量更新林地土壤高;低改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较未低改林地多,土壤酶的活性也以低改林地高。  相似文献   

9.
毛竹竹根区土壤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样分析了毛竹竹根区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结果表明:毛竹竹根区土壤细菌数量明显多于林间土,其R/S值(土壤酶活性比值)平均为1.53;从不同年龄竹来看,Ⅰ、Ⅱ度竹竹根区细菌数量多于Ⅲ度竹。毛竹竹根区土壤真菌数量也明显多于林间土,R/S值平均为2.05;其中Ⅱ度竹竹根区真菌数量显著多于Ⅰ、Ⅲ度竹根区,差异达显著水平。放线菌数量无论是毛竹竹根区与林间土之间还是不同年龄毛竹竹根区土之间均无明显不同。毛竹竹根区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蔗糖酶的活性明显高于林间土,R/S值分别平均为1.28、1.48、和1.94,但在Ⅰ、Ⅱ、Ⅲ度竹竹根区之间这3类酶的活性无明显差异。毛竹竹根区土壤蛋白酶和磷酸酶的活性也明显高于林间土,其R/S值分别平均为2.00和1.82,并且蛋白酶活性Ⅱ度竹竹根区明显高于Ⅰ、Ⅲ度竹竹根区,磷酸酶活性Ⅱ度竹竹根区也显著高于Ⅲ度竹竹根区,差异均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0.
陈天阳 《绿色科技》2023,(19):117-120
测定了不同林分(油松人工纯林、蒙古栎次生林、油松+蒙古栎混交林)的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旨为林间管理提供依据。选择同样年份的油松人工纯林、蒙古栎次生林、油松+蒙古栎混交林作为测定对象,测定不同林分的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并进行了组间对比。结果表明:(1)土壤养分:蒙古栎次生林有机质含量最高,油松+蒙古栎混交林其次,而油松人工纯林最低,油松+蒙古栎混交林含水率高于蒙古栎次生林和油松人工纯林但蒙古栎次生林和油松人工纯林相比无差异,全氮、有效氮、速效钾和有效磷等养分指标,油松+蒙古栎混交林含量最高,蒙古栎次生林偏低,油松人工纯林土壤养分较为匮乏;(2)土壤酶活性:3种林分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指标相关,油松+蒙古栎混交林酶活性显著高于油松人工纯林,蒙古栎次生林各项土壤酶活性虽然低于油松+蒙古栎混交林,但高于油松人工纯林,且土壤酶活性指标与土壤养分相关。经测定,油松+蒙古栎混交林平均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蒙古栎次生林>油松人工纯林,根据测定结果可以为林间管理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和支持。  相似文献   

11.
不同森林类型土壤肥力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贵州天保工程效益监测网络设置在9个监测县和2个自然保护区的101个固定样地土壤分析结果,按常绿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针叶混交林、灌木林、竹林等8种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在不同基岩发育的森林土壤中营养元素含量,对不同森林土壤的综合肥力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不同森林植被类型的森林土壤的A层土中有机质、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各项指标含量与森林植被类型呈正相关趋势且高于B层,B层土随不同基岩不同而有所变化,显示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对土壤综合肥力的影响大于基岩;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土壤的综合肥力大小顺序依次为:常绿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针针混交林>落叶阔叶林>灌木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竹类。  相似文献   

12.
厦门市坂头林场森林土壤微生物生态分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森林土壤微生物数量 ,土壤中细菌、放线菌、丝状真菌的优势种群为指标 ,对厦门市坂头林场针叶林、阔叶林土壤微生物的生态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该林场内森林土壤微生物数量分布阔叶林大于针叶林 ,细菌数量为 10 5~ 10 7CFU·g-1样品 ,丝状真菌 10 4 ~ 10 7CFU·g-1样品 ,放线菌 10 3 ~ 10 5CFU·g-1样品 ,土壤芽孢杆菌数量 10 4 ~ 10 6CFU·g-1样品 。土壤全氮、全磷与微生物总数复相关系数为 0 83,可用微生物总数作为林地肥力的判断指标。细菌分布以腊状芽孢杆菌和巨大芽孢杆菌为主 ;放线菌中链霉菌属为优势种群 ,占总放线菌数 82 4%~ 90 9% ,还有少量的稀有放线菌 ,如小单孢菌属和诺卡氏菌属等 ,链霉菌的不同类群以及稀有放线菌的分布在不同林分中的分布比例有较大的不同 ;土壤丝状真菌属种多样 ,优势属种为青霉、木霉、镰孢霉属等 ;显示了该林场森林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笔者通过与传统的营林模式造林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应用径流、有机、壮苗、抚育、混交核心技术的所试营林模式,林木生长发育情况及林地改良效果均表现较好,显著优于对照传统营林模式,不同营林技术模式的组合均可作为黄土丘陵区的主要示范营林模式进行推广应用,同时对不同营林模式的适用范围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4.
利用湖北宜昌大老岭林场次生林采伐迹地3种不同更新方式林分的调查数据,对不同 的更新方式的林分组从树种组成、林下植被和林木生长三个方面分析了林分组成;从林地水分 物理性质和林地化学性质分析了林地肥力状况,得出如下结论:1.不同更新方式的林分组成和 林地肥力有明显不同;2.次生林采伐迹地更新所形成的人工林表现出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以崇阳雷竹林分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标准地,调查研究了林地覆盖对雷竹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数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各类微生物数量变化的趋势一致,冬季数量最低,夏季最高。季节性林地覆盖对土壤固氮菌数量的影响不显著,对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固氮菌及氨化菌数量的影响均极显著。林地覆盖对雷竹林地土壤蔗糖酶活性影响极显著,在林地未覆盖条件下土壤蔗糖酶水解作用更强,林地覆盖抑制了蔗糖酶的水解作用。林地覆盖对土壤脲酶活性影响极显著,林地覆盖能显著地提高脲酶活性。林地覆盖对土壤蛋白酶的影响极显著,林地覆盖提升蛋白酶活性,使土壤有效氮含量增大。林地覆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岷江上游4种(连香树、马尾松、桦树、云杉)森林土壤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化学性质的研究,运用典范相关分析了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化学性质这两组典型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过氧化氢酶与土壤有机碳的转化关系密切,土壤脲酶与土壤全N关系密切,为维护地力提高森林生产力提供了有关土壤生物化学活性方面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对26年生楠木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及土壤肥力进行调查,以研究楠木人工林培肥土壤功能,结果表明:营造楠木人工林后林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增加,团聚体的稳定性增强,容重降低,总孔隙度增加,林地土壤结构状况、孔隙、水分和养分状况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楠木人工林比杉木能更好地培肥土壤。  相似文献   

18.
武夷山不同林型土壤酶活性与林木生长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对武夷山9种林型土壤酶活性的研究表明:不同林型各种土壤酶活性呈现上层高下层低的层次性;不同林型各种土壤酶活性表现出差异性;不同林型各种土壤酶活性大多有明显的夏季高冬季低的季节性动态变化;不同林型各种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的季节性变化与林木生长高峰相吻合;不同林型各种土壤酶活性与土壤氮、磷、钾肥力呈显著正相关,故各种土壤酶活性水平可作为评价土壤肥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杉木是我国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具有生长快、产量高、材质好的优点。土壤微生物与杉木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土壤肥力以及植物根系之间有密切的关联。文中概述了不同林分条件下杉木林地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特征及其与土壤质量之间的响应机制,尤其是与植物根系共生关系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实现杉木林质量的精准提升提供理论参考。天然林和阔叶林较杉木人工林有更丰富的微生物群落,在杉木林生长发育过程中,中龄阶段各微生物指标最低。杉木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生物量和活性等均与土壤酸碱性、通气状况、养分含量等存在密切的响应关系。杉木林菌根真菌主要属于球囊霉属,国内对杉木林下菌根真菌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未来土壤微生物的研究热点包括土壤微生物的时空演变规律、土壤微生物在提升土壤肥力上的机理和途径、菌根真菌在土壤养分高效利用中的机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