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加,给本就有限的土地资源带来巨大的压力,迫切需要新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土地生态经济系统,为未来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和合理配置以满足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该文以新疆阿克苏市为例,应用能值理论的方法对阿克苏市2005-2010年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贡献率、净能值产出率、环境承载力、环境负载率、系统优势度、系统稳定度、可持续发展指数等指标进行定量及变化趋势分析。分析阿克苏市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发展状况的程度和特征,为阿克苏市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及结构的合理配置,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绵阳市安县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分析,掌握其分布格局,应用能值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对2001年土地生态系统的投入和产出进行统一的能值核算,构建了若干能值指标,并以此对该市的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进行判定,同时运用MapGis6.6软件对安县的土地利用进行分区,以指导安县土地生态经济系统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能值分析理论是研究生态经济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新理论,它以太阳能值为统一尺度,解决了不同类型能量之间无法进行核算的问题,为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能量分析理论方法.农区奶牛业系统是我国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运用能值理论与方法,研究了呼图壁县农区奶牛养殖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内部结构及其与外界自然环境、经济之间的关系.通过能值指标分析了农区奶牛养殖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产投状况,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说明该地区的生态经济系统面临的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土地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资源,在生态脆弱的干旱区与荒漠区,土地资源往往因经济发展而受到诸多生态环境压力。因此,对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磴口县为研究区,应用能值分析方法,结合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动态度等方法,系统研究2003-2015年间的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性情况。结果表明:1)在磴口县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内,建设用地系统对土地总体能值影响最大,但建设用地系统自身处于严重的"消费型"系统,可持续性较低,面临较大环境压力。2)研究时段内,磴口县土地系统整体经历了从严重土地沙漠化至沙化被遏制的过程,该结论是从土地利用数据中分析得出,并在能值分析中得到了严密的印证。说明当地积极的沙漠化治理卓有成效。3)研究期内,磴口县土地生态经济系统总体能值投入产出比、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数均在降低,土地环境负载指数逐步增大。说明研究区的可持续性在该时段内较差,并且未来的可持续性发展也并不乐观,亟需措施来遏制。  相似文献   

5.
基于能值理论的长沙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演替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能值理论是一种定量研究生态经济系统各种能量流转换机理的定量分析方法,本文利用能值分析理论与方法,选取2000~2008年的原始数据,对长沙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投入产出结构和主要能值指标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长沙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投入主要以不可更新的工业辅助能值为主,其所占能值比重达到0.40以上,2007年达到了0.45,从而影响了该区域内的可持续发展;能值产出以林业和畜牧业为主,种植业和渔业所占比重较低,尤其是渔业,未达到整个能值产出的0.01%;长沙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环境负载率在9年内处于1.52~3.42之间,低于全国的平均值5.89,说明长沙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环境资源未达到高效利用,提升空间较大;长沙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指数变化较大,处于波动上升趋势,波动范围在0.12~0.22之间,表明了长沙市农业生态经济的消费型经济系统,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其潜力。  相似文献   

6.
湖南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南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为研究对象,应用能值理论和方法,对2008年湖南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运行状况进行了研究,并对反映系统结构功能的能值指标以及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湖南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环境贡献率、能值自给率比较低;经济能值投入率、净能值产出率、环境负载率、能值投资率比较高;可持续发展性能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7.
应用能值分析理论,通过计算广东省1991~2005年耕地生态经济系统能值评价指标,分析了广东省耕地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投入产出结构及发展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广东省耕地利用系统处于不持续发展阶段,为了促进广东省耕地的可持续利用,应从调整耕地能值投入结构、加大农业科技及基础设施投入、治理工农业污染以及严格耕地保护政策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8.
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法的山东省可持续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凤华  李维德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7):8186-8189
传统生态足迹方法自提出以来已广泛应用到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中,但其改进方法能值生态足迹法在可持续发展中的运用还很少。简要介绍了传统生态足迹模型和基于能值分析理论的生态足迹模型,并运用这两种方法对山东省2002~2006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与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测算了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程度的两个指标: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和生态协调系数,计算结果均呈下降趋势,表明山东省对各种土地的需求越来越不平衡,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山东省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通过对比研究,与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相比,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计算结果更能真实反映生态经济系统的环境状况。  相似文献   

9.
系统耦合理论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以农牧交错带为例,针对在生态经济系统目前该理论的定量化方面研究不足的事实,提出用能值方法考虑农牧交错带系统耦合的机制,并指出农牧交错带系统耦合机制应建立在土地利用方式、子系统间能值转化过程和生态系统的能值储备上;同时影响系统耦合机制的主要因素有初级生产力的大小、畜牧业的内部结构和畜牧业的发展规模以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大小。还探讨性地提出系统耦合度的概念化公式,期望能更好地应用并发展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10.
能值分析法为如何分析和评价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投入和产出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其指标体系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测算提供了定量方法.根据2013年数据,计算出宁夏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环境资源、辅助能值等投入和能值产出,以及能值自给率、能值投资率、能值产出率、环境负载率、可持续发展指数等能值指标,分析结果表明:资源环境能值对宁夏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投入较高,能值自给率高,能值投资率和能值产出率较低,农业发展还处于传统农业的经营模式;环境负载率和可持续发展指数处于比较合适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基于能值生态足迹的贵州省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性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贵州省相关部门制定经济发展决策提供理论依据,运用能值生态足迹改进模型对1995—2014年贵州省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贵州省近20年来的生态足迹远大于生态承载力,2003年以来,能源用地成为主要生态足迹用地,生态压力正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人均生态足迹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生态经济系统处于强不可持续发展状态。能值生态足迹的主要消费账户依次为煤炭、电力、猪肉、水资源、柴油,在未来仍将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建议贵州省根据岩溶区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控土地利用类型,把握耕地红线不动摇,优化经济产业结构,发展水电、风电等能源,推动能源消费结构多元化,以缓解生态压力过大状况,促进系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从经济可行性、社会可接受性和生态合理性3个方面出发,构建了包括21个指标的长沙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根据《长沙市统计年鉴2010~2014》数据,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极值法、熵权法,对长沙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情况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2009~2012年,长沙市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情况得分不高,且伴有下降趋势,总体上处于可持续利用的起步阶段;2013年的可持续利用水平最高,并摆脱可持续利用的起步阶段,进入到可持续利用的发展阶段;2009~2013年,其可持续利用水平并不稳定。长沙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总体上仍处于可持续利用起步阶段,可持续利用水平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3.
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系统状态评价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土地利用系统是由自然、经济、社会子系统耦合而成的复杂巨系统。本文以系统论为指导,在科学设置评价指标体系.合理界定指标权重和指标阈值的基础上.针对土地利用系统本身的多维性、复杂性以及土地可持续利用内涵的抽象性与模糊性,引入模糊综合评判法对黄淮海平原4个县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系统状态进行定量评价,评价结果与县域实际基本相符。一级评判结果表明:黄淮海4个县域土地利用系统处于非持续状态,而经济子系统均处于可持续状态;二级综合评判结果表明,除禹城土地利用系统处于可持续状态外,其它3个县域的土地利用系统均处于非持续状态。其中,水土地资源的稀缺已成为各县域土地利用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评价结果也表明,模糊综合评判法由于抛弃了“是”与“非”的二值逻辑,为复杂系统的状态评价提供了规范化的数学框架,运用该方法进行县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状态评价是适宜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为陕西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参考,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框架体系,构建了陕西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TOPSIS法(即理想解法)分析了陕西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1996—2006年,陕西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系统与理想解的贴近度C均值总体上先降后升,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呈现先恶化后好转的变化趋势,2004—2006年处于临界安全状态,区域巨大的生态压力尚未得到根本性的缓解。  相似文献   

15.
从生产力性、稳定性、保护性、经济活力性和社会可接受性5个方面,建立了梧州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时点综合评价法对梧州市1997~2004年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了可持续利用评价,结果表明,梧州市土地利用处于弱可持续状态,并向可持续状态演变的趋势。运用"障碍度分析模型",找出了自然地质灾害成灾面积比例与程度、人口压力指数等主要影响梧州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障碍因子,提出了保护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生产力,建立生态农业等解决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煤矿区土地复垦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艳春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5):6452-6453
煤炭开采造成了大量土地资源的破坏,作为以整治被破坏土地为目的的土地复垦,是实现矿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关键环节。根据资料分析和实地调查,认为目前我国煤矿区存在着影响土地复垦的一系列因素,包括经济、技术、理论、政策和历史因素等。对此,应加强土地复垦理论和技术经济的研究、土地复垦技术的推广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以形成煤矿土地复垦的支撑体系,促进矿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海南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调查研究及层次分析方法,以海南国际旅游岛为研究对象,从土地资源自然生态安全、经济生态安全和社会生态安全3个方面构建海南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海南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海南省2005-2011年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况总体较安全.结合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战略定位,提出了促进海南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8.
闫丽沙 《农学学报》2018,8(5):81-84
为较好发挥山西省交城县的土地资源优势,更加有力地推动交城县土地的可持续发展。笔者从交城县域状况和土地利用现状出发,对交城县域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得出:交城县耕作条件差,后备耕地资源有限,建设用地的布局、结构不合理,水资源短缺且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系统功能衰减是交城县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保护耕地,适度开发,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控制人口增长,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推进土地生态建设,实现土地循环利用是实现交城县土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袁丽丽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6):4069-4071,4083
结合快速城市化下城市土地利用的特点,从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生态合理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接受性方面构建了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并构建了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综合评价模型和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障碍因素诊断模型。最后以武汉市为例,评价了武汉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并分析了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