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秧好一半禾”,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很重视壮秧工作。但若问及“什么是壮秧”的问题时,明确地下一个定义恐怕是相当困难的。因为它包含了某些笼统的要素。然而可以明确地指出:培育的秧苗是否能适合于栽培法的要求,其产量或品质是否能够达到高产优质,以及对病虫害和灾害的抵抗能力是否强等,可以作为判断壮秧的尺度。 另外,最近由于使用插秧机之故,小苗栽培的普及是惊人的,在这种场合,小苗的素质,对于作为壮秧的基本要求来说(比手插的大苗)一点也没有变化。但小苗毕竟是小苗,它和成苗有某些不同的特性,因此,在实际诊断时,与大苗有若干不同的要  相似文献   

2.
在日本,有关水稻诊断之类的书籍是比较多的,这都是将调查研究的成果整理成册供查阅参考备用的,但由于作者的经历与时代背景不同,这类书籍各具有其特色。 本书著者,东京大学农学部教授角田公正先生,早期曾培育出高产水稻品种“黎明”,尔后曾与当代著名的水稻专家松岛省三先生合作,为“水稻产量的形成及其应用”的研究作过不少贡献,特别是他们设计的水稻产量测定器更是受到欢迎。以后,角田先生虽从事农业教育工作,但仍然热心于水稻科研及生产实践。他作为一位科学家和教育家,本书就是他为培养农业的后继者所努力的一部分。 著者自1980年以来,一直参与在湖南桃源开展的中日合作水稻栽培试验的筹划和指导工作。最近他将此书送我方的青年科技人员参考。已由有关同志译成中文,本刊将予以适当删减后分期陆续登出以飨读者。 这是一本颇具实用价值的技术性手册,全书分为:①生育、产量诊断问题。②秧田期的诊断、③本田期的诊断、④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预测、⑤产量诊断、⑥生育障害诊断,六大部分,其中主要内容是著者从事科研及教学工作中经验的系统总结,体现了日本当今水稻栽培上的科研新成果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3.
(一)叶的诊断 叶是生产碳水化合物的中心器官。叶的形态或生理上的差异,对水稻的全生育过程乃至最后的产量都有很大的影响。而且栽培方法和栽培环境的变化,通常首先在叶的生长过程中以某种具体的形态表现出来。因此,对叶的生育观察是水稻生育诊断的中心问题。 (1)叶片大小 叶的大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群体叶的大小,即单位面积上的叶面积;二是个别叶片的大小。应从这两方面来判断它的适当与否。  相似文献   

4.
(5)母穗 如第31图所示,在穗颈处生有二根乃至几根一次枝梗者,这样的穗称做母穗。穗颈分化期的天气良 好,肥料充分有效地发挥时易出现母穗。 从前就有“采集母穗,用作种谷”的说法,流传至今。母穗的出现一般说是好现象,但这在结实率较低,或者容易倒伏的水田里,却是不好的征兆,应注意在穗颈分化期控氮。 (6)枝梗与着粒情况 要调查一次枝梗的着生间隔,从下面数起,测定第一个枝梗的着生点到第六个枝梗着生点的长度,进行比较就可以了。若只测定两两相邻枝梗着生点之间  相似文献   

5.
(4)根量(根重) 在根系大体上都已成形的幼穗发育期,希望尽可能地使根量与地上部分重之比大些,在出穗期以后,根量也要求尽量地少减少些。 在生育初期,根的日龄小,机能旺盛,而且相对地,地上部分重比地下部分重要大些,因此,根量即使稍有减少也影响不大。比如说,在分蘖期,根即使  相似文献   

6.
三、株高乘茎数之积(干物重) 株高乘茎数之积和(地上部)干物重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可以作为生育的指标。它比单独用株高或茎数来计算更为优越。 干物重可以较好地表示出该时期的生育程度,尤其在有效茎数和谷粒数尚未确定的营养生长期,是很有效的诊断方法。同时,从最高分蘖期到出穗期的干物重,与着粒数有较高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4)出叶速度 一般说,愈是寒冷地方,或者愈是生育初期,都希望出叶速度能快些。一般情况下,主茎在分蘖期每4~5天生出一片新叶,进入幼穗发育期,速度缓慢,需7~8天长一片叶。然而出叶速度并不都是一致的,依气温与水温(特别是水温,包括地温)的高低有所不同。不论在那一生育时期,昼夜平均水温30~35℃时,出叶速度最快,水温如果高于或低于此温度,出叶速度缓慢,降到15℃以下,生长几乎停滞,尤其在生育初期,这种倾向极为明显(见表3)。  相似文献   

8.
1.产量预测之梗概 单位面积产量,是由每m~2的穗数、每穗着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四要素构成,而其数量之大小是随着稻子的生育按上述顺序被决定的。故在收获之前的各个生育阶段上,总还有未知的要素,当分阶段预测年成时,可将未知要素视作常年值进行估算。  相似文献   

9.
10.
11.
正水稻生育叶龄诊断技术是以叶龄进程的调查、预测生育进程,通过对水稻叶片的长势、长相,采取有效调控措施,实现水稻已安全抽穗期为中心的计划生长,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1叶龄诊断的目的、意义和方法1.1叶龄诊断水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主茎的叶片生长与其它叶片、蘖、茎、穗等器官的生长发育之间,存在较严密的相互关系——器官同伸规律。根据这一规律,通过叶龄进程的调查,可推测出其它器官的生育进程。这就是生育进程的叶龄诊断。  相似文献   

12.
<正>水稻生育叶龄诊断技术是以叶龄进程的调查、预测生育进程,通过对水稻叶片的长势、长相,采取有效调控措施,实现水稻已安全抽穗期为中心的计划生长,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一、叶龄诊断的目的、意义和方法1、叶龄诊断水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主茎的叶片生长与其它叶片、蘖、茎、穗等器官的生长发育之间,存在较严密的相互关系——器官同伸规律。根据这一规律,通过叶龄进程的调查,可推测出其它器官的生育进程。这就是生育进程的叶龄  相似文献   

13.
水稻是典型的喜硅作物,有硅酸植物的代表之称。有关水稻硅素营养的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1926年美国加州大学SOMMER首先提出水稻是喜硅作物,硅是水稻良好生长所必需的元素,至50年代中期近20年时间里,研究工作主要是探讨硅素在水稻生理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利用光合细菌延农光配1号,对水稻叶龄、株高、分蘖数、出穗期及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水稻叶龄及有效分蘖数无明显差异,但对水稻株高和出穗期有差异,说明延农光配1号具有促进生长、早熟的作用。产量和经济效益分析表明,未腐熟的猪粪40 m3/hm2和光合细菌100 L/hm2,产量极显著高于对照,其经济效益高出对照8 381元/hm2。  相似文献   

15.
<正>寒地水稻生育叶龄诊断技术是以水稻叶龄模式理论与器官同伸规律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水稻栽培新技术,通过对水稻叶龄的调查及生育进程的判断,在水稻的各生育时期采取有效的调控措施,将传统的种-管-收栽培模式发展为以水稻安全抽穗为前提的计划生长[1]。对水稻生育期内水肥管理和病、虫、草、低温冷害等危害的预防有重要指导意义,确保各项生产技术措施及时、有效进行,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6.
通过研究水稻秸秆还田与施氮量对水稻生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磷钾水平下增加施氮量,能促进中后期株高和分蘖数,提高结实率,增加每穴的穗数,最适施氮量是150 kg/hm2,比对照常规栽培增产5.1%。另外,施氮量的增加没有使稻米食味值受到很大影响,但降低了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  相似文献   

17.
18.
BB肥对水稻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B(BuckBlend)肥是按不同作物所需养分配制成的专用肥料,具有浓度高,加工简单,成本较低,运输方便,施用简便等优点。本试验选用质量分数ω=50%水稻型BB肥与质量分数ω=35%的全元肥(复合肥)和常规施用的单质化肥(碳铵,钙镁磷,氯化钾,尿素)以相等价格投入作对比试验,BB肥在水稻生育和产量上明显优于其他两种用肥。  相似文献   

19.
<正> 一提“深水、密植”人们可能会认为这是过时的落后的栽培方法。其实,超深水密植栽培是逆反现在水稻高产栽培的一些习惯认识,标新立异,在现代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形成的一整套新的栽培技术体系,它能克服现行栽培技术难以克服的障碍型冷害,确保连年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20.
不同密度、插植方式对水稻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稀植处理的有效分蘖终止期向后延迟5~8d,一次和二次分蘖数明显增多,有效分蘖率明显提高;稀植处理的穗长度变长、一次枝梗和二次枝梗数以及每穗粒数明显增多,经相关分析每穗粒数与植长、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呈正相关,其回归方程为Y=-1.5064 4.4163 X1 3.5070X2 1.6562X3;经产量方差分析结果,12.5穴/m^2的产量最高,其原因与平方米穗数和穗粒数较多有关。综合分析结果,密度为12.5穴/m^2宽窄双垄插植是提高水稻产量和抗冷性的插植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