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种植方式对油菜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双低油菜中双10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栽培方式及沟宽配置对油菜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沟宽配置、耕作方式下栽培对油菜产量有极显著影响,不同耕作方式下的沟宽配置时产量有显著影响.免耕移栽纯利润最高,免耕直播次之,翻耕移栽最低;免耕直播利润率最高,免耕移栽次之,翻耕移栽最低.  相似文献   

2.
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潘德怀  杨忠热  黄永林  罗群 《农技服务》2007,24(7):18-18,22
通过玉米不同种植方式的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翻耕育苗移栽、免耕育苗移栽、翻耕精量直播和免耕精量直播相互间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以玉米翻耕育苗移栽的产量最高,达8488.5kg/hm~2,以免耕精量直播投产收益比最好,达1:2.39。  相似文献   

3.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法,进行了不同栽培方式对玉米效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对玉米产量和效益均有一定影响,产量以翻耕育苗移栽最高、免耕移栽次之、免耕直播最低,但从总收益情况看,免耕直播投产比最高,实现了节本增效。从综合性状看,翻耕育苗移栽整体长势良好、群体结构优良,免耕移栽和免耕直播整齐度欠佳、玉米棒不均匀。因此,应根据土壤条件、气候条件、劳动力条件选择不同的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4.
在海拔900 m地区冬闲泡冬田进行了水稻3种栽培方式试验。结果表明:以免耕抛秧产量为最高(8 890 kg/hm~2),产值18 669元/hm~2,纯收入最高(12 001.5元/hm~2);常规移栽产量(8 470 kg/hm~2)次之,产值17 787元/hm~2,但纯收入(9 327.0元/hm~2)最低;免耕直播产量最低(8 120 kg/hm~2),但纯收入(10 984.5元/hm~2)居第2位。经效益分析,免耕抛秧、免耕直播分别比对照常规移栽节本增收2 674.5元/hm~2、1 657.5元/hm~2。  相似文献   

5.
不同播种移栽方式对油菜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不同播种移栽方式对油菜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以免耕直播油菜为对照,开展了油菜翻耕育苗移栽和免耕直播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免耕直播油菜相比,育苗移栽处理能促进油菜生育前期的生长发育,增加油菜植株的绿叶数,提高油菜植株的生物学产量。同时,育苗移栽油菜有效分枝高度明显低于对照,一、二次分枝数及有效角果数则均高于对照,从而提高了油菜产量,其产量比对照增加23.49%。  相似文献   

6.
以黄华占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水稻免耕直播、免耕机插、免耕抛秧3种不同轻简栽培方式对水稻生育期、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免耕栽培方式中,以免耕直播处理水稻生育期最短,为118 d;免耕机插处理水稻生育期最长,为134 d;水稻产量以免耕直播处理最高,为10 690.5 kg/hm2;免耕抛秧处理水稻产量为最低,为9 322.5 kg/km2;经济效益以免耕直播处理为最高,达19 234.5元/hm2;免耕抛秧处理经济效益最差,为14 776.5元/hm2。总的来说,免耕直播轻简栽培方式的表现最佳,其水稻单产最高、成本最低,但有一定局限性,只适应于中稻和一季晚稻种植制度。  相似文献   

7.
不同栽培方式对黔油28号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明不同种植方式与黔油28号产量及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以双低油菜黔油28号为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免耕移栽、翻耕移栽、免耕穴播、免耕条播等4种不同种植方式对油菜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1)油菜的生育期存在差异,移栽比直播油菜生育期长;2)油菜的产量存在显著差异,翻耕移栽产量最高,免耕条播产量最低;3)油菜的经济效益存在差异,其中,免耕移栽、免耕条播和免耕穴播用工比翻耕移栽的用工少27~114个/hm2,总投入减少1 080~4 640yuan/hm2,油菜的纯利润从高到低依次为免耕穴播>免耕移栽>免耕条播>翻耕移栽。  相似文献   

8.
通过同田翻耕育苗移栽、免耕育苗移栽、免耕精量直播3种不同方式对比,了解不同方式对玉米生物性状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精量直播平均产量为7 876.00 kg/hm2、免耕育苗移栽为8 182.17 kg/hm2,分别比翻耕育苗移栽对照产量8 796.76 kg/hm2减产10.47%和6.99%。但免耕精量直播较翻耕育苗移栽降低劳力、农药、农膜等成本900元/hm2,较翻耕精量直播降低成本1 725元/hm2,投入产出比较高,实现了节本增效。  相似文献   

9.
不同耕作方式对杂交水稻根系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目的】探明不同耕作方式下杂交水稻根系特性及增产的机制。【方法】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不同耕作方式(翻耕和免耕)对直播稻和移栽稻根系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无论直播或移栽,免耕稻最高分蘖期的根冠比、单蔸根干重、根系总吸收表面积和活跃吸收表面积均高于翻耕稻,其成熟期0~5 cm土层的根重、根重密度和5~10 cm、10~20 cm土层的比根长也比翻耕稻高。在移栽条件下,免耕稻成熟期0~5 cm土层的根长、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高于翻耕稻,其最高分蘖期的根系32P吸收总量和根系氧化力分别比翻耕稻平均增加40.72%、13.81%;在直播条件下,免耕稻最高分蘖期、孕穗期、齐穗期的根系32P吸收总量和根系氧化力分别比翻耕稻平均增加54.56%、19.53%、2.80%和12.59%、24.06%、74.19%,其孕穗期的地上部32P的转运率比翻耕稻平均增加13.68%,而其根系残留率比翻耕稻平均降低10.22%。无论移栽或直播,免耕稻的有效穗数比翻耕稻低,但其每穗粒数高于翻耕稻。在直播和移栽条件下,免耕稻的产量平均分别为8979.0 kg·ha-1和8588.0 kg·ha-1,比翻耕稻分别增产2.30%和1.19%,但未达到5%的显著水平。【结论】免耕稻相对于翻耕稻有明显的增产优势,是其根系特性的一种响应。  相似文献   

10.
采用稻草还田免耕直播、稻草还田翻耕直播、非稻草还田免耕直播和非稻草还田翻耕直播4种耕作方式。探讨它们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稻草还田免耕直播的效果最好,其出苗率、低位分蘖发生率、成熟期绿叶数均为最高,分别达到94.98%、93.2%、2.7张,而倒伏率为0。  相似文献   

11.
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为了解决稻油轮作油菜种植茬口紧张、劳动力短缺等问题,本文探讨了免耕飞播、翻耕直播、传统移栽三种种植模式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比较,结果表明,移栽的产量最高,翻耕直播和免耕飞播相比于移栽减产率在16.33%和6.15%;免耕飞播的经济效益最高,每公顷达到12450元,其次是翻耕直播的6375元和移栽的3255元。总体而言,免耕飞播模式在能够达到稳产的基础上提高油菜种植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以超级杂交稻"云光14"为供试品种,于2010~2011年在稻免油免、稻免油翻、稻翻油免、稻翻油翻4种耕作方式下,研究了水稻群体质量特性。结果表明:免耕移栽稻在生育前期的干物质积累量为2 329.27 kg/hm2,比翻耕稻高14.6%;免耕移栽稻的叶面积指数在最高分蘖期和孕穗期均比翻耕高;免耕移栽稻的净同化率均比翻耕移栽稻略低,但差异不显著。免耕稻每穗粒数和结实率均低于翻耕,其中每穗粒数显著低于翻耕,而免耕稻的有效穗数高于翻耕稻。免耕移栽稻的平均产量为9 976.84 kg/hm2,翻耕稻的平均产量为10 041.76 kg/hm2,免耕稻的产量略比翻耕稻低0.6%,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为推进"油—稻—稻"三熟制油菜轻简化栽培进程,开展了油菜翻耕移栽、免耕移栽、免耕直播三种耕作播种方式的对比试验,探讨不同耕作播种方式对双季稻区油菜产量和土壤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翻耕移栽相比,免耕直播受播种密度的影响,油菜个体生长受到限制,降低了叶片SPAD值和油菜生物学产量;同时,免耕直播减少了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果粒数,产量下降5.00%,但无显著影响。在土壤理化性质方面,相对于翻耕移栽,免耕栽培土壤表层容重降低,有利于土壤结构的改良;土壤pH值、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均有下降趋势。综合考虑,可在当地因地制宜地发展免耕直播轻简化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不同秸秆覆盖耕作方式对稻—油轮作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成都平原定位试验,进行了稻—油轮作条件下2种不同秸秆覆盖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覆盖耕作对土壤全量养分、速效养分以及有机质含量均有明显的提高作用,而且均以秸秆覆盖免耕效果最好;秸秆覆盖翻耕对土壤容重与土壤孔隙度的改善作用最为明显,而秸秆覆盖免耕效果较差.作物产量分析表明,稻—油轮作条件下覆盖处理对油菜的增产效果显著,尤以免耕覆盖处理产量最高;翻耕覆盖处理对水稻上却表现为的产量最高,而免耕覆盖处理的产量最低.研究表明,在稻—油轮作条件下,如何合理地采用秸秆覆盖翻耕或秸秆覆盖免耕,是今后值得继续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油菜不同栽培方式对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油菜不同栽培方式对产量及效益的影响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移栽的处理比直播的要提前1~3d成熟,免耕移栽和翻耕移栽的产量分别为2 431.5kg/hm2、2 502.0kg/hm2;移栽的产量远高于直播的产量;免耕移栽和翻耕移栽的净产值最高,分别达10 808元/hm2和10 746元/hm2,因此在油菜生产上可大力推广油菜免耕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适宜于南疆玉米茬地免耕播种冬小麦的表土处理技术。[方法]在新疆洛浦县玉米茬地免耕播种冬小麦试验中。设计“免耕直播”、“浅旋耕+免耕播种”和“翻耕+免耕播种”3种表土作业方式,通过测定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出苗率和小麦产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免耕直播的表土作业方式基本适合南疆玉米茬地小麦播种,与传统翻耕播种方式相比较,免耕直播的土壤容重较大,但其小麦出苗率接近。小麦产量中,以免耕处理的较高,达6000.99kg/hm2,比旋耕处理的增产6.56%,其次是翻耕处理的,旋耕处理的最低。[结论]从河北省引进的“农哈哈”牌小麦免耕施肥播种机可在和田地区推广应用;现行的南疆玉米茬地经过配套栽培技术改进后更能适宜于冬小麦免耕播种。  相似文献   

17.
肥东县农技推广中心根据安徽省农技推广总站的统一部署、按照“安徽省双低油菜免耕节本高效栽培技术试验研究与应用推广”实施方案的要求,在肥东县西山驿农业科技示范场内.开展了“免耕对不同种植方式油菜的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的影响”试验,主要研究在撒播(F1)、穴播(F2)和育苗移栽(F3)三种不同种植方式下.免耕(T0)与耕翻(T1)两种耕作方式对油莱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以冬种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为试验材料,进行了冬种马铃薯4种不同栽培方式比较试验.探讨了各种栽培方式对土壤温度、水分和马铃薯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出苗期不同土层温度以常规翻耕处理最高,苗期以免耕+盖稻草和免耕+盖稻草+盖膜处理最高;不同土层土壤含水量以免耕+盖稻草处理最为稳定;出苗率则以常规翻耕处理最高:而免耕+盖稻草栽培方式的马铃薯干物重和产量最高.在冬种马铃薯生产上,采用免耕+盖稻草或免耕+盖稻草+盖膜的栽培方式可明显提高马铃薯的产量.  相似文献   

19.
不同耕作方式对花生田蛴螬发生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生田分别采用免耕清理秸秆、免耕秸秆还田、翻耕秸秆还田、休耕田、翻耕清理秸秆五种耕作方式来进行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耕作方式下,以免耕秸秆还田处理花生蛴螬(Holotrichia diomphalia)数量最多,为每平方米12.8头,其次是免耕清理秸秆处理每平方米11.4头,以休耕田处理蛴螬数量最少,为每平方米8.6头,虽然各不同处理花生田间蛴螬的数量不相同,但各处理间蛴螬数量差异不明显.其中以免耕秸秆还田处理经济效益最优.  相似文献   

20.
油研10号不同栽培方式的产量与经济效益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双低杂交油菜油研10号翻耕移栽、免耕移栽和免耕条播的试验,对产量、经济效益和植株性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免耕移栽平均产量183.11kg·667m^-2,最高产量203.56kg·667^-2,免耕条播平均产量156.45kg·667m^-2,最高产量169.78kg·667m^-2,翻耕移栽与免耕移栽的产量差异不显著;免耕移栽比翻耕移栽用工投入平均减少108.08元·667m^-2,纯经济收入平均增加93.95元·667m^-2,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免耕条播比翻耕移栽用工投入平均减少137.78元·667m^-2,纯经济收入平均增加69.71元·667m^-2,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免耕移栽比免耕条播纯经济收入平均增加24.24元·667m^-2,差异不显著;免耕移栽与翻耕移栽的植株性状较接近,差异不显著;甘蓝型黄籽双低杂交油菜油研10号免耕移栽适宜密度为6000株·667m^-2,免耕条播适宜播种量为0.35kg·667m^-2,能获得高产,且纯经济收入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